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的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2109636
资源大小:16.7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的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 1一课时 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比照阅读两首诗,培育学生的感悟力量。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索的空间,培育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 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详细内容、语言特点等 3比拟法 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育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寻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寻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漂亮而熠熠生辉。今日,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 1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宠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出名篇蝈蝈与蛐蛐,从今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闻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愁闷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颜色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顺、清丽而又梦幻般舒适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抱负。他主见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展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眠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3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美丽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美丽,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全部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蔽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呈现了盛夏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奇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惫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颜色。在孤独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安静在渐渐上升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孤独安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悦耳。最终,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4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教师在学生答复中作适当点拨、提示: 美妙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由于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妙和勃勃生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提醒。 3合作探究 诗歌短小精巧而又非常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明确: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局部,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奇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画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风光;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唱歌。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妙、无限生气,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奇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4学生配乐美读小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舒适的诗风。 三、指导自读夜 1资料助读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夫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参加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夫生活,曾参与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心情。十月命后的局部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夫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风格清爽,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风光。他向往崇高的精神境地,但又因思想的极度冲突,陷于苦痛而不能自拔之中,最终在精神愁闷中自杀。 2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学生小组内沟通后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归结: 诗中的夜景静谧、漂亮。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落,自然万物都归于寂静:安静的河水仿佛静静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顿唱歌,秧鸡也不再喧嚷。 其次节写在夜的安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唱歌,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漂亮:明月的银辉悄悄地洒落大地,四周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漂亮: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漂亮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 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漂亮的气氛。 3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索: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精彩答复,教师明确: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吸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他安闲、安静的心境。 4拓展延长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 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覆盖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漂亮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他安闲、安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根底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奇的遐想。 5学生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 四、作业 P16练习三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 (冬)蛐蛐的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构思:短小精巧又非常大气 夜 叶赛宁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静谧、漂亮 溪水 月色 (反复吟咏) (安闲、安静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