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醉翁亭记的语文教案(四篇).docx
-
资源ID:92147114
资源大小:22.1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醉翁亭记的语文教案(四篇).docx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醉翁亭记的语文教案(四篇)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推举)一 二贤堂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高雅,这就是“二贤堂”。在二贤堂我们见到的对联是:驻节淮南关怀民癀;留芳江表济世文章。二贤者,欧阳修和王元之是也。欧阳修自不待言,王元之,即王禹偁,宋初文学家,一生刚直敢言。滁州在宋代属于淮南路,欧王二人都曾在滁州做过太守,欧是江南西路人(江南又被称为江表),故有此名句。“癀”,疾苦之意。 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对两任太守皆因关怀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闻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加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侈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闻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宝宋斋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特地保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此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四周建了一座冯公祠。 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0xx年),是明人为爱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祐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拘束(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犯难得的古代文化珍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曲折,如回肠九转。传奇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非常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推举)二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根底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谈论多种表达方式奇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荣。 4.积存和运用文言词汇,把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根底上背诵全文。 (2)积存和运用文言词汇,把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谈论多种表达方式奇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荣。 教学预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现图片。 2.将课文的学问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殊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荣。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根底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许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方,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许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日,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光,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筑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靠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鼓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抱负,拥有宽敞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争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留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需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解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留意。 (幻灯显示。) (1)积存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索: 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境况如何? 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争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争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争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争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其次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争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风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争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风光。 争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争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争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争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争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顾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顾什么? 争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的阔大胸襟,政治理想? 争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争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争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争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争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争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进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宏大的理想。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日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终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争论并归纳:非常奇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动,最终才点出警句。先用比拟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其次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动一层。设问后而警句消失,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比照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风光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风光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谈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风光,但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理想: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终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比照,自然引出谈论,说明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谈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叉,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一样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推举)三 醉翁亭,位于滁州琅琊山。 北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为太守。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于是寄情山水,借酒抒怀。常约宾朋饮酒于琅琊寺。导游说是和尚智仙怜悯、尊敬欧阳修,特在半山腰为其造亭歇脚饮酒。对此,我不敢苟同,遂以小人之心度之,概因这位太守常带三朋四友到寺里喝酒,众僧怎能清修?其又是滁州最高长官,和尚可能是无奈之下,只好出此送神之策。 欧阳修自号“醉翁”,这亭子便题名为“醉翁亭”了。这位风流太守不但在亭中喝酒,连公事也经常了于亭中。导游说这是天下第一亭,现在称天下第一的太多,姑且听之吧。 读欧阳修醉翁亭记,起句“环滁皆山也”,区区五个字,以其老辣超凡笔力,写尽滁州形势,令我敬服得五体投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因我是“钓徒之意非为鱼,是为陶情怡性也。” 醉翁亭高、径皆两丈余,并无特别之处,只是亭子东侧坐位上有两快桌子样的小木板,是欧阳修办公用的。 登亭四顾,但见远山环亭,飞檐古朴。举首深思,若前贤就在身边,怀古思幽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一片空明。 醉翁亭西侧,有群建筑,皆明清所建。小巧独特,风格各异,曰“醉翁九景”。令我咤异的竟有叫解酲阁,醒园的。 想来欧阳修本意是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要的就是一个乐字,一个醉字。虽在醉翁亭记说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欧阳修酒量甚佳,时年未逾四十,这明明带有调侃戏谑之成份。可叹后人却在此建什么解酲阁,醒园。附庸如是,煞风景大也,可供一笑。 万幸是,当时尚无今人酒后常往的洗头房、脚浴、桑拿等,若不,“醉翁九景”壮大为“醉翁十二景”,却也非不能之事。 游琅琊山时,正值农历二月初,却听得悦耳蝉鸣,以为奇。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推举)四 冯公祠的楹联是: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醉翁操,又称醉翁吟、太守操,琴曲名。这里有个小故事,说是醉翁亭建成后,即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观光,当时太常博士沈遵也慕名而来,欣赏之余并创作了此曲,欧阳修亲为配词。数年之后两人故地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奏醉翁吟,日出方止。 宝宋斋再西就是意在亭,一看这名就知道它是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而来的,这里也有一副楹联: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饮着用让泉酿制的醇酒,边观赏琅琊美景,确乎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出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池跃入眼帘,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耸然而立,这便是影香亭,亭上一联极为恰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一副摘句联。联出自宋·林逋(967-1028年)梅花诗中的两句,上句写梅的姿势。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加上傍以清浅的水边,相映成趣,就更显得其清爽婀娜。下句写梅的芳香。香气飘浮于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古今多少诗评家都认为写梅到此可谓绝笔。 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自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势,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行尽显。有联为证:寒流疏影;翠积芳香。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 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头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旧枝茁叶茂,芳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芳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春天,“野芳发而暗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