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高考试题及训练.pdf

    • 资源ID:92163125       资源大小:4.98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高考试题及训练.pdf

    2 0 10 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题库十: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9全国卷H,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蛎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解析 蚂蚁取食蜘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2.(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127122333数60813 10 77 00 22 741(只)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 13-2 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 17-2 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 1-3 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 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答案 C解析 第 13-2 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 17-2 9 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 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 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 一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 正确。3.(0 9 山东卷,6)如图曲线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 代表的种群个体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 时,曲线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 D解 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 B 正确。曲线a 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 以 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 而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4.(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 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 年1930 年 B.1930 年1935 年C.1940 年1945 年 D.1945 年1950 年答案 B解析 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 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25 年1930 年为 14,1940 年1945 年与 1945年1950年均为负值。5.(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米种植答案 B解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6.(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答案 D二、非选择题7.(09江苏卷,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儿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 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 植 物 园 引 种 栽 培 红 豆 杉 的 措 施 属 于。(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 用 的 方 法 是。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管理卞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等级a 级b级C 级d 级e 级高 度(c m)h W 1 01 0 h W 3 03 0 h l 0 01 0 0 3 0 0数 量(株)1 2 06 23 21 66(3)由表可以看出,此 红 豆 杉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属 于。(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加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8.(0 9 辽宁、宁夏卷,32)跳虫、甲蛾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 于 跳 虫 和 甲 蛾 活 动 能 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 好 选 择 下 图 中 的 吸 虫 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蛾作为标本保存,最 好 选 择 吸 虫 器,理由是。-A段央MB展央HD(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蛾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有的酵母菌为食,则 跳 虫 与 甲 螭 之 间 的 关 系 是,线 虫 与 酵 母 菌 之 间 的 关 系 是。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 J,则 跳 虫 消 耗 的 酵 母 菌 所 储 存 的 能 量 至 少 为 K J。答案(1)较 强 微 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蛾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 争 捕 食5 n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蛾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蟒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 0%,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 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 0%=5 n K J。2005-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 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塔送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答 案D2.(0 8海南生物)一块甘蔗HI弃耕儿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答 案C3.(0 8广东生物)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亮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B.C.D.答 案D4.(0 8全 国I)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利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F 丙种群答 案 C5.(0 8 天津理综)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 线(见乙图)。种群数最大草般虫1/弋、小毛虫 时间甲图种群数京大草履虫时间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答 案 C6.(08广东理基)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A.不规则波动C.短期内暴长答 案 CB.不均匀分布D.季节性消长7.(08海南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0 种群密度0 种群密度0 种群密度0 种群密度A B C D答案 B8.(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种群增长速率A.100 只 B.200 只 C.300 只 D.400 只答案 D9.(08江苏生物)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 m321 000 m3淡水湖泊鲫鱼10 000 kg353 600 kg山地甘草:1 000 kg20300 kg滩涂沙蚕10 000 kg30500 kgA.B.C.D.答案 C10.(08上海生物)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一生产者、b一分解者、c一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答案 A11.(07全国理综I)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答 案 D12.(0 7 全国卷)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答 案 C13.(07江苏生物)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答 案 A14.(07全国H 理综)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一f,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潜底动物海洋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种群数量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 案 D15.(07年宁夏理综)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食物大小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答 案 B16.(06广东生物)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速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 B 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答案 A1 7.(0 6 全 国 I)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蛛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螺。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蝌蚪数量%A.无水螺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蜘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螳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二、非选择题1 8.(0 7 江苏生物)“标 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 m2(l h m2=1 0 0 0 0 m2),随机布设1 0 0 个鼠笼,放 置 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 23 21 41 8重捕3 641 81 8的计算公式(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 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卜一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早/&)为。(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 0 0 m 2 有 3.6 个洞口,洞 口 数 与 田 鼠 数 的 比 例 关 系 为.答案(1)N=Mn/m (2)1 44 高(3)8/9 (或 3 2/3 6)(4)2.5 :11 9.(07宁夏理综)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答案病虫害对西瓜产量影响的研究(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第二部分三年联考题汇编2009年联考题一、选择题1.(09清远高三调研)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答 案 B2.(09侯集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答 案 D3.(09江苏三校高三联考)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卜列对所得数据分析错误的是(多选)()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7点地点地点地点 地点地点地 点 B 地点植A (山B (山C(山非生、A(山(山C(山物脚)腰)顶)物因素脚)腰)顶)草359风速低1 J局蕨类758土壤湿度/%4 83 51 5灌木1 542土壤的有机质/%6.53.82.5松树020土壤深度/c m3 00 1 00一一T4%W864085+8T8475-797?7465-6960-6455-595Y544W49A节3930-3485+80-8475797f7465-6960-6455-5950-544甲49B40-44震2S1245-9?48640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 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 A 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 y 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 B 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 A 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生出的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答案 C2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答案 C22.为调查黄鹏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 0 只鸟,其中黄鹏5 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 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鹏2 只,没有标志的黄鹏6 只,则此地区黄鹏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20 只 B.15 只 C.75 只 D.45 只答案 A2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人口死亡率(%)3.0.2.0LO.。1 0 2 0 3 0人口出生率()A.B.答案 C24.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 BC.D.()B.性别D.种群密度25.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幼年 日成年 口老年答案 A2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答案 D27.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一强一弱B.t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t3原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答案 B28.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 A 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6%,则 A 基因的频率是56%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预测答案 C29.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种群增长率“b时间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t l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哀退型和C.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D.增长型和答案 B30.如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答案 AC3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种群数量a-b j;0 1 2 3 4 5 6 7 8 时间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A二、非选择题32.达尔文曾发现儿种生物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一土蜂一野鼠一家猫。请回答:(1)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业发展。(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蕾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取花蜜,同时招引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的土蜂,其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可能是由 产生的一种 行为。(3)当地农民如果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种群,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其原因在于O答案(1)捕食有利(2)捕食种间互助变异本能(3)竞争适应的相对性环境条件的改变33.卜图为生活在浅海中的硅藻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 34567 89 101112月份(1)在 冬 季(12、1、2 月)海水中硅藻数量最低的原因是:;。(2)夏 季(6、7、8 月)硅藻的数量仍处于低谷的原因是 o(3)从冬、夏两季硅藻的数量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于生物的多种无机环境因素。(4)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对地球上海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动物,但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有机物 C.太冷 D.没有阳光(5)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上分布的非物因素是()A.矿质养料和水 B.光和氧 C.温度和水 D.氧和温度答案(1)水温较低 光照减弱(2)水中矿质营养含量低(3)起着综合作用(4)D(5)B34.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6 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 6 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将每块分别埋于6 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 cm 深处,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请回答:花盆号温度光照水其他1 号20 充足适量-2 号20黑暗适量-3 号5弱适量置于冰箱内4 号20 较暗适量-5 号20充足大4-里旦 排水孔堵死6 号20 充足不浇水-(1)本 实 验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研 究、等 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2)预期生长状况最佳的是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3)3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偏低,从而影响了。如果经过较长时间后3号长出了幼苗,预计会出现“黄化”现象,因为。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分析,说明了。(4)马 铃 薯 的 这 种 繁 殖 方 式 属 于,其特点是 o若要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措施是。(5)5号 花 盆 中 的 马 铃 薯 最 终 死 亡,原因是,相 应 的 反 应 式 可 表 示为O(6)6号花盆的结果说明了。答 案(1)光 温度 水 非 生 物(2)1(3)温度 酶活性 光照较弱,不能形成叶绿素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无性繁殖(营养繁殖)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亲本 的 性 状 让其有性生殖,再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生殖(5)缺氧、能量供应不足、有毒物质积累 C6Hl2。6 附2C3H6。3 (乳酸)+能量(6)没有水,生物就无法生存35.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图曲线所示。请回答:(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0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等。答案(1)“J”型 允许的最大值(2)种内斗争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高考试题及训练.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