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92165208
资源大小:295.5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0-2021 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1.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核电技术,其核燃料含有 238 Pu和 239 Pu,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9494A. 同种原子B. 同位素C. 同素异形体D. 所有性质相同392. YBa2Cu8O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由89Y不可能知道的是()A. 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 钇元素的原子序数C. 89Y原子的中子数D. 钇元素的原子量393.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调味剂B. 防腐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4. 下列常用消毒剂中,其消毒原理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A. 医用酒精B. 双氧水C. 84 消毒液D. 漂粉精5. 下列有关NH3的说法错误的是()A. 属于极性分子B. 比例模型为C. 电子式为D. 含有极性键6. 下列变化属于固氮的是()A. NO 与O2反应生成NO2B. 工业合成氨气C. NH3催化氧化生成 NOD. 由NH3制NH4HCO37.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HBrB. NH4ClC. NH3 H2OD. CO28. 将下列物质加到红色石蕊溶液中,溶液最终呈蓝色的是()A. NH4ClB. SO2C. NH3D. NaHSO49.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 酸性B. 脱水性C. 强氧化性D. 吸水性10.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 漏斗B. 容量瓶C. 胶头滴管D. 烧杯11. 二氧化硫与下列物质反应,能体现其漂白性的是()第 1 页,共 23 页A. 溴水C. 品红溶液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 溶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12. 某工厂运输NH3的管道出现小孔导致NH3泄漏,技术人员常常用一种挥发性液体进行检查,你觉得该液体最有可能是()A. 浓盐酸B. 烧碱C. 浓硫酸D. 碳酸钠溶液13. 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导致溶液颜色显变红后褪色的微粒分别是()A. H+ 、ClB. HCl、Cl2C. H+ 、HClOD. Cl2、HClO14.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A. 液态氯化氢B. 熔融氯化钾C. 稀硝酸D. 三氧化硫固体15.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物质是()A. CuSB. NOC. SO3D. NH4NO316.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 催化剂B. 温度C. 浓度D. 压强17.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3A. HNO3 H+ + NOB. CaCO Ca2+ + CO2334C. NaHSO4 Na+ + H+ + SO2D. NH H O NH+ + OH32418. 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后,反应速率(v)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是()A. N2(g) + 3H2(g) 2NH3(g)B. C(s) + H2O(g) CO2(g) + H2(g)C. H2(g) + I2(g) 2HI(g)D. 2SO2(g) + O2(g) 2SO3(g)1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2H+ + CaCO3 Ca2+ + CO2 +H2OB. 铁粉与稀H2SO4反应:2Fe + 6H+ 2Fe3+ + 3H2 第 2 页,共 23 页C. Cu(OH)2与稀H2SO4反应:OH + H+ H2O3D. Na2CO3溶液中和足量盐酸反应:CO2 + 2H+ CO2 +H2O20. 下列措施抑制水的电离的是()A. 加热C. 加入CuSO4固体B. 加入 NaOH 溶液D. 加入Na2CO3固体21.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4A. K+、H+、SO2、Al3+4C. Ba2+、Na+、Cl、SO2B. OH、Fe3+、NO、Cl33D. Na+、K+、OH、HCO22. 下列生活、生产相关叙述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C. 长期施用硝酸铵易使土壤酸化B. 工业合成SO3采用V2O5作催化剂D.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能混合使用323. 下列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的是()A. CaCO3 + HNO3C. Na2CO3 + H2SO3B. Na CO + H SO32324D. NaHCO + HCl24. 硫酸工业生产中,为有利于SO2的转化且充分利用能量。在接触室中装有热交换器(如图),温度最低的是()A. a 处B. b 处C. c 处D. d 处25. 与0.1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最接近的数值是()A. 0.1 mol/LC. 1.0 × 107mol/LB. 1.0 × 103mol/LD. 1.0 × 1013 mol/L26. 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溶液显电中性C. c(H+) = c(CH3COO)B. 溶液中有CH3COOH分子存在D. 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27. FeS2与酸反应时生成H2S2,H2S2与H2O2相似,易分解。实验室用过量稀硫酸与FeS2颗粒混合,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 H2SB. SC. FeSD. FeSO428. 下列试剂,不能使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的是()4A. 氨水B. 稀盐酸C. 硝酸银溶液D. 硫酸铵溶液第 3 页,共 23 页29. 低温脱氮技术可用于处理废弃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NH3(g) + 6NO(g) 5N2(g) + 6H2O(g) + 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C. 4mol 氨气与足量的NO 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D.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动30. 将pH = 3的某一元酸与pH = 1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4 页,共 23 页A. 溶液可能呈碱性C. 两者的浓度可能相同B. 溶液一定呈酸性D. 两者一定完全反应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0 分)31. 将高温水蒸气通到硫氰化钾的表面,会发生如下反应:4KSCN + 9H2O(g) K2CO3 + K2S + 3CO2 + 3H2S + 4NH3,完成下列填空:(1) 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K2S的电子式 。(2) K2CO3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属于 晶体。(3) K2S水溶液呈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c(K+)与c(S2)之比 2:1(选填”>、“<”或“=”)。(4) K2S接触潮湿银器表面时,出现黑色斑点(Ag2S),其化学反应如下: 2K2S + 4Ag + O2 + 2H2O 2Ag2S + 4KOH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标准状况下,每消耗224m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个。32.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 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 + H2S(g) COS(g) + H2(g) + Q完成下列填空:(1) 写出H2S的结构式 ,它的电离方程式为 。(2) 若反应容器的体积为 2L,反应前将 10mol 的 CO 与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20 秒后,达到平衡,CO 变为 8mol,以H2S表示速率,则v(H2S) = mol/(L. s)。(3)写出一个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4) 写出一个既能增大H2S转化率,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 。(5)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达到平衡时(t1时),升高温度,v正、v逆如何变化,分别用v正、v逆表示画在如图 。3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完成下列填空:(1) A装置中可选择的试剂是 。(2) 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 。(3) 实验中观察到 C 装置中的现象是 。(4) 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 D 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E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6) 该小组同学还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是 。第 5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解: 238 Pu和 239 Pu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9494为元素的同位素,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B。A.原子符号左上角是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二者质量数不同;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同位素;C.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 二者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概念和性质,抓住同位素的异同点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重基础掌握。2. 【答案】DA.【解析】解: 由 89Y可知,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39,故 A 错误;39B.由 89Y可知,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9,故B 错误;39C.由 89Y可知,中子数= 89 39 = 50,故 C 错误;39D.由 89Y可知,原子的质量数= 89,只能知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为89,不能知道39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D。A.元素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B.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C.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D. 质量数近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丰度计算得到。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题目比较基础,明确各个数据的含义即可解答,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3. 【答案】B第 6 页,共 23 页【解析】解:A.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A 错误;B. 防腐剂可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与速率有关,故B 正确;C.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 错误; 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 错误。故选:B。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 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分析能力, 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 【答案】A【解析】解:B、C、D 中消毒原理均与强氧化性有关,A 中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与变性有关,故选:A。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双氧水、84 消毒液、漂粉精均具有强氧化性,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常见的消毒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消毒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5. 【答案】B【解析】解:A.氨气为三角锥型结构,故氨气为极性分子,故A 正确;B.氨气分子不是平面型,是三角锥型,氨气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 B 错误;C.N 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 正确;D.形成于不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故N H键为极性键,故D 正确。故选:B。A. 氨气为三角锥型结构;B. 氨气为三角锥型结构,不是平面结构;第 7 页,共 23 页C.N 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D.形成于不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为极性键。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含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具体得结合分子构型。6. 【答案】B【解析】解:A. NO、NO2均为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 不选;B. 工业合成氨气,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属于氮的固定,故B 选;C. NH3、NO 均为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故C 不选; D.NH3、NH4HCO3均为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 不选; 故选:B。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氮的固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氮元素的存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氮的固定方法,题目难度不大。7. 【答案】C【解析】解:A. HBr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 不选;B.NH4Cl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 不选; C.NH3 H2O为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 选; D.CO2为非电解质,故 D 不选。故选:C。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明确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8. 【答案】C【解析】解:A.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故 A 不选;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故B 不选; C.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红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 选;第 11 页,共 23 页D.硫酸氢钠溶液电离显酸性,故D 不选; 故选:C。氨气可使红色石蕊溶液变蓝,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红色石蕊溶液变蓝,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指示剂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9. 【答案】A【解析】解:浓硫酸和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并会产生二氧化硫。反应过程分两步,浓硫酸吸收水,蔗糖(C12H22 O11)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 生成碳和水(试验后蔗糖会变黑,黑的就是碳颗粒),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第二步,脱水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让浓硫酸和C 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选:A。浓硫酸除了具有酸固有的性质-酸性外,浓硫酸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浓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H2SO4),这些硫酸分子使浓硫酸有很特殊的性质,如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显示了它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除了具有酸性,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10. 【答案】A【解析】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或者用量筒量浓溶液体积),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或者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 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用不到的仪器为漏斗,故选: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操作选择需要的仪器。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需要仪器选择,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1. 【答案】C【解析】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反应为Br2 + SO2 + 2H2O = H2SO4 + 2HBr,使溴水褪色,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A 错误;B.SO2中+4价 S 具有还原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2KMnO4 + 5SO2 + 2H2O = K2SO4 + 2MnSO4 + 2H2SO4,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故B 错误;C. 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故C 正确;D.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体现了其酸性氧化物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 错误;故选:C。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 B.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体现了它的还原性;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化合物;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二氧化硫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原理,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2. 【答案】A【解析】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和氨气之间反应产生白烟,可以进行NH3泄漏, 故A 正确;B、烧碱没有挥发性,不会和氨气之间反应,故B 错误;C、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喝氨气之间反应生成白烟,不符合要求,故C 错误; D、碳酸钠溶液没有挥发性,不能和氨气之间反应,故D 错误。故选:A。根据题意,符合要求的物质具有的条件是:易挥发;能和氨气之间反应伴随明显的现象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氨气的性质,注意总结常见的具有挥发性的物质,熟记物质的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所在,难度中等。13. 【答案】C【解析】解:氯气与水反应生成 HCl、HCl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 = H+ + Cl + HClO,HCl、HClO 电离出的H+,具有酸性,导致溶液颜色先变红,HClO 具有漂白性,导致溶液褪色,C 符合, 故选: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HClO 具有酸性,HClO 具有漂白性,氯气能溶于水形成氯水溶液,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氯气性质、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性质判断,把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及HClO 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4. 【答案】A【解析】解:A.液态氯化氢是强电解质,但是熔融状态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故A 选;B.熔融氯化钾为强电解质,熔融状态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故B 不选; C.稀硝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C 不选;D.三氧化硫固体是非电解质,故D 不选。故选: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物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导电条件,明确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5. 【答案】A22【解析】解:A.铜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CuS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故A 正确; B.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N + O 放电 2NO,通过化合反应可以生成,故 B 错误;C.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故C 错误;D.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NH3 + HNO3 = NH4NO3,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故D 错误; 故选: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A. 铜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B. 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C. 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D.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取反应,考查了化合反应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16. 【答案】C【解析】解:由图中实验可知,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且催化剂、温度、压强相同,故选:C。由图中实验可知,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把握速率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温度和压强应不变,题目难度不大。17. 【答案】B3【解析】解:A.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NO3 H+ + NO,故 A正确;3B.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CO3 = Ca2+ + CO2,故 B错误;4C. 硫酸氢钠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 + H+ + SO2,故 C 正确;第 12 页,共 23 页4D. 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NH+ + OH,故D 正确。故选:B。A. 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B. 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C. 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8. 【答案】C【解析】解:A.反应中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 不选;B.反应中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故B 不选;C.H2(g) + I2(g) 2HI(g)为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故C 选;D.反应中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故D 不选;故选:C。由图可知,增大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则化学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的特点、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中速率的变化,题目难度不大。19. 【答案】D【解析】解:A.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 2CH3COOH Ca2+ + H2O + CO2 +2CH3COO,故 A 错误;B.铁粉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2H+ Fe2+ + H2 ,故B 错误;C.Cu(OH)2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 + 2H+ 2H2O + Cu2+,故 C 错第 18 页,共 23 页误;3D.Na2CO3溶液中和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 2H+ CO2 +H2O,故 D正确;故选:D。A.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开; B.二者反应生成亚铁离子;C. 氢氧化铜为难溶物,不能拆开;D. 盐酸足量,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20. 【答案】B【解析】解:A.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故 A 错误;B. 加入NaOH 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故B 正确;C. 加入CuSO4固体溶解后,铜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C 错误;D. 加入Na2CO3固体溶解后,碳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D 错误; 故选:B。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酸或碱抑制水电离,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升温促进水的电离, 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据此分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及其水电离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1. 【答案】A4【解析】解:A. K+、H+、SO2、Al3+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 正确;B.OH与Fe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43C.Ba2+与SO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 D.OH与HCO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故选:A。44A.K+、H+、SO2、Al3+相互不反应; B.OH与Fe3+反应生成Fe(OH)3沉淀; C.Ba2+与SO2反应生成BaSO4沉淀;3D.OH与HCO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明确离子反应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2. 【答案】B【解析】解:A.升高温度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热的纯碱溶液碱性强,可促进油污水解, 与勒沙特列原理有关,故A 不选;B.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工业合成SO3采用V2O5作催化剂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B 选;C. 硝酸铵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则长期施用硝酸铵易使土壤酸化,能够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C 不选;D. 铵根离子和草木灰中的碳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肥效损耗,则草木灰与氨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与勒沙特列原理有关,故D 不选;故选:B。勒沙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沙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沙特列原理不适用。本题考查了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勒沙特列原理的内容即可解答,注意使用勒沙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题目难度不大。23. 【答案】B3【解析】解:A. CaCO3 + HNO3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 + 2H+ = Ca2+ + CO2 +H2O, 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故 A 错误;3B.Na2CO3 + H2SO4表示可溶性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二氧化碳和水, 可用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故 B 正确;3C.H2SO3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开,该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故C 错误;33D.NaHCO3 + HCl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 H+ = CO2 +H2O,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故 D 错误;故选:B。3离子方程式2H+ + CO2 CO2 +H2O表示可溶性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二氧化碳和水,以此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为解答关键, 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24. 【答案】A【解析】解: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为零,所以d 处流出的气体为SO3、SO2、O2,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最低的是a 处,故选:A。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分析,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装置中反应越完全,放热越多。本题考查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同时涉及到反应原理、反应的热效应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5. 【答案】B4【解析】解:NH3 H2O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OH + NH+,所以0.1mol/L的氨水溶液:0 < c(OH) < 0.1mol/L,NH3 H2O电离出OH导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 C 选项的溶液呈中性、D 选项的溶液呈酸性,符合条件的只有B,故选:B。4NH3 H2O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OH + NH+,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计算能力,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及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6. 【答案】D【解析】解:A.无论醋酸电离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溶液都呈电中性,所以不能据此判断电离平衡状态,故A 错误;B.CH3COOH是弱电解质而部分电离,无论是否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溶液中都存在CH3COOH,不能据此判断电离平衡状态,故B 错误;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 c(CH3COO) + c(OH),无论是否达到电离平衡状态都存在c(H+) > c(CH3COO),不能据此判断电离平衡状态,故C 错误;D.当醋酸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CH3COOH电离速率、H+和CH3COO生成CH3COOH速率相等,溶液中c(H+)不变,故 D 正确;故选:D。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以平衡状态判断为载体考查弱电解质电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A 为解答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27. 【答案】C【解析】解:FeS2颗粒与硫酸发生:FeS2 + H2SO4 = H2S2 + FeSO4,H2S2类似于H2O2, 易分解,发生H2S2 = H2S +S ,则不可能生成的是FeS,故选:C。根据信息可知发生的反应是FeS2 + H2SO4 = H2S2 + FeSO4、H2S2 = H2S +S ,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了含硫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题中信息,学习中注意信息迁移能力的培养,题目难度不大。28. 【答案】B【解析】解:A.氨水中含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NH+ + OH,加入氨水增加c(NH+),能使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故 A 不选;4444B.稀盐酸中氯化氢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无法增加c(NH+)或减小c(Cl),不能使4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故 B 选;C.加入硝酸银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g+ + Cl = AgCl ,减小c(Cl),能使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故 C 不选;4D.加入硫酸铵溶液,硫酸铵为强酸弱碱盐,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增加c(NH+),能使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故 D 不选;44故选:B。4氯化铵水解生成氯化氢和一水合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 H2O NH3 H2O + H+,导致c(NH+) < c(Cl),能使氯化铵溶液中c(NH+) = c(Cl)的是增加c(NH+)或减小444c(Cl),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应注意盐类水解原理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为解题关键, 整体难度不大。29. 【答案】D【解析】解:A.由反应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故A 错误;B.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 故B 错误;C. 为可逆反应,4mol 氨气不能完全转化,则放出的热量小于Q,故C 错误;D. 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故D 正确;故选:D。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B.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C. 为可逆反应,4mol 氨气不能完全转化;D. 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 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30. 【答案】C【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为中性或酸性,故A 错误;B. 若为强酸,溶液为中性,故B 错误;C. 若为强酸时,酸碱浓度均为0.001mol/L,故 C 正确; D.若为弱酸时,酸过量,故D 错误;故选:C。pH = 3的某一元酸若为强酸,与pH = 1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溶液为中性;pH = 3的某一元酸若为弱酸,与pH = 1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pH 与浓度的关系、酸的不确定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弱酸的浓度,题目难度不大。31.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 碱性 >0.04NA【解析】解:(1)硫的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核外有 16 个电子,分三层排布,则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化钾是一个硫离子和两个钾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 K2CO3中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离子;(3) K2S水溶液中硫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K+)与c(S2)之比大于 2:1,c(K+): c(S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