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AS-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92166078
资源大小:21.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GXAS-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规范.docx
ICS 11.220CCS B 41T/GXAST/GXAS XXXXXXXX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规范Techn i ca I spec i f i cat ion for erad i cat i on of ma i n d i seases i n Di ary buffa Iofarm(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 XX - XX 实施XXXX - XX - XX 发布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本文件参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兽医协会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广西壮族 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联斌、郑敏、文崇利、韦正吉、覃广胜、闭璟珊、刘瑞鑫、郑威、苏娇秀、 赵子欣、苏凯、朱远致、李军。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净化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奶水牛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 结核病等3种重点疫病净化及维持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获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奶水牛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2362生乳贮运技术规范NY/T 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T 5047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 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奶水牛场重点疫病 main diseases in dai ry farm奶水牛场重点疫病包括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等3种疫病。3.2净化 erad i cat i on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场群或区域消灭动物疫病,实现动物疫病的源头控制,是推动无疫区建 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4布局与设置4. 1场址、结构布局4.1.1 场区位置独立,场址、结构布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令2022第8号)要求。4.1.2 场区设置屏障与外界有效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动物随意进入场区,场区入口处设置明 显的防疫标志。4.1.3 生活区位于场区上风处,隔离观察区(含兽医室)、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位于生产区的 下风处。办公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相距50nl以上;病牛隔离区与生产区相距300m以上,粪污处 理区与功能地表水体距离400nl以上。病牛隔离区、粪污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用围墙或绿化带与生产 区隔离。4.1.4 场内净道和污道应分开,如存在部分交叉的,应有规定使用时间和消毒措施。4.2牛场栏舍设置4. 2.1设置独立产房、后备牛舍、隔离治疗舍、装牛台和预售牛隔离设施。存栏300头以上奶水牛场 (以下统称“规模奶水牛场”)设置犊牛舍、育成(青年)牛舍、泌乳牛舍、干奶牛舍、独立产房、独 立选种或引种牛只隔离栏舍。犊牛舍、泌乳牛舍、独立产房配备通风、换气和温控设备。栏舍地面、墙 壁便于清扫、消毒。4.2,2场区具备有效的防鼠、防鸟、防虫媒、防犬猫设施设备或措施。5管理5.1 卫生与环保5.1.1 场区保持良好卫生状况。无杂物堆放,垃圾及时处理,粪便及时清理、或转运处理,粪便存放 地点有防雨、防漏、防溢流措施。5.1.2 废污排放应符合GB/T 18596等国家相关要求。具有县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的环保验收报告或排 污许可。5.1.3 场区水质应符合NY/T 5027的要求,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清洗和消毒供水、饮水设施设备。5.2 无害化处理5. 2.1建立病死牛(含胎衣、流产物)无害化处理制度。病死牛、胎衣、流产物无害化处理符合病 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记录完整、具有可追溯性并应保存3年以上。5. 2. 2建立粪污处理制度。粪污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T 36195的规定。5. 2. 3病死牛剖检场所应符合NY/T 5047的规定。5.3消毒5. 3.1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消毒工作按NY/T 5049执行。5.3.2 场区入口设置车辆、人员消毒设施,生产区入口设置人员消毒设施,每栋栏舍入口应设置消毒 池和洗手盆。5.3.3 做好车辆、人员进入场区、人员进入生产区消毒记录。5.3.4 消毒液定期更换、配制并记录完整。5.3.5 盛装、接触生鲜乳容器、器具及时彻底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5. 4生产管理5.4.1 建立投入品(含饲料、兽药、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及记录,记录包括投入品的出入库记录及使 用记录等。投入品应分类储藏,标识清晰。5.4.2 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及记录。记录包括生长、发病治疗淘汰、日饲料消耗、使用饲料添加剂等。5.4.3 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定期对牛只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对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5.4.4 年流产率不高于5%。5.4.5 挤奶、生鲜奶储存及运输应符合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5 号)和NY/T 2362的规定。5.4.6 有条件的,宜开展DHI生产性能测定。5.5 防疫管理5.5.1 5.1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制订传染病应急预案。5.5.2 制定口蹄疫合理免疫程序,并建立免疫档案。5.5.3 制定疫病监测计划,有乳房炎、蹄病治疗方案和处理方案,有发病动物、监测阳性动物处置方 案。5.5.4 在病畜隔离区设置独立兽医室,兽医室配备疫苗储存、消毒、采样和诊疗设备。5.5.5 临床诊疗应有发病记录、兽医诊疗情况与用药情况记录,对病死牛剖检有完整的剖检记录,有 阶段性疫病流行记录和定期牛群健康状态分析总结。5.5.6 场区禁养其它家畜家禽,并防止周围其它畜禽进入场区。5.5.7 制定非正常生鲜奶处理制度,有抗生素使用隔离和解除制度,并记录完整。5.6 种源管理5. 6.1建立并执行引种管理制度,并记录完整,保证记录可追溯性。5. 6.2引进奶水牛、种公水牛、精液、胚胎,供方应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2件合格证复印件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跨省引进奶水牛、种公水牛到达输入地后,应在24小时 内向所在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报告。进口国外奶水牛、精液、胚胎,应持国家农业农村部签发的审批意 见及海关出具的检测报告。5. 6. 3引进的奶水牛、种公水牛、精液或胚胎,本场供给种牛、精液或胚胎应有口蹄疫、布鲁氏菌病、 牛结核病检测报告且结果为阴性。引进的奶水牛、种公水牛应隔离、观察45日以上,临床健康,口蹄 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检测为阴性的,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有近3年完整的牛只销售记录。5.7人员配备及管理5. 7.1全面负责疫病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需从事养牛业2年以上,并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本科及 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5. 7. 2配备至少1名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的兽医。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5. 7.4场内员工定期体检,不得患有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相关人畜共患病传染病。6疫病净化程序及记录6. 1疫病净化程序6.1.1 口蹄疫净化程序6.1.1.1 本底调查。采集一定数量奶水牛血清,检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按适当比例采集奶 水牛0-P液,开展口蹄疫病原检测。样品要覆盖所有栏舍。6.1.1.2 免疫控制。应采取免疫、监测、分群、隔离、淘汰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牛群口蹄疫免疫 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连续12个月以上,定期采集血清检测感染抗体,采集0-P液检测病毒抗原 以监测个体感染性(临床病例和病原监测阳性数量之和),个体感染率不大于0.1%,视为达到口蹄疫 免疫控制标准。为有效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宜采用非结构蛋白表位缺失灭活疫苗开展免疫并 使用相应的鉴别诊断试剂盒。6.1.1.3 监测净化。每半年监测1次。按存栏牛的25%,采集样品监测口蹄疫免疫抗体、感染抗体和/ 或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的应进行病原检测,亦可直接进行病原检测。病原检测阳性的判为口蹄疫监测阳 性,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检出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进行补免。引进的奶水牛在引进前30日、隔离观察 结束混群前分别监测1次,混群后纳入常规监测范围。6.1.1.4 净化效果评价。由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组对奶水牛场进行现场评审。牛群抽检免疫抗体合 格率达到90%以上,场内连续24个月以上无口蹄疫临床病例,连续12个月以上口蹄疫监测为阴性,视 为达到口蹄疫免疫无疫标准。6.1.2 布鲁氏菌病净化程序6. 1.2. 1本底调查。对存栏1岁龄以上牛全群采集血清,检测布鲁氏菌病。6. 1.2. 2监测净化。每半年监测1次。存栏1岁龄以上牛100%,采集样品监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和/或 病原,判为监测阳性的立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牛群检出阳性牛只的,应在做好隔离、消毒同时,加大 监测范围和频次(推荐每季度监测1次);经连续2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转入常规监测。奶水牛 引进前30日、隔离观察混群前分别监测1次,混群后纳入常规监测范围。6. 1.2. 3净化效果评价。由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组对奶水牛场进行现场评审。达到稳定控制标准(连 续3年以上,个体阳性率在0.2%以下,所有阳性牛均已扑杀)后,用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iELISA或者cELISA等确诊方法检测均为阴性,连续2年无布鲁氏菌病疫情,视为达到布鲁氏菌病净化 标准。牛结核病净化程序本底调查。对存栏1月龄以上牛全群检测牛结核病。监测净化。每半年监测1次。存栏1月龄以上牛100%,进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 反应试验,检测阳性的应隔离饲养,7d后用丫一干扰素ELISA或者间隔45 d后用牛型、禽型结核分枝 杆菌PPD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复核,复核阳性的判为结核病牛,立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复检阴 性的判为可疑牛,隔离饲养3个月后重检,结果阴性的判为阴性牛,结果阳性或可疑的判为结核病牛。 牛群检出结核病牛的,应在做好隔离、消毒同时' 加大监测范围和频次(推荐每季度监测1次);经连 续2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转入常规监测。引进的奶水牛引进前30日、隔离观察混群前分别监测 1次,混群后纳入常规监测范围。6. 净化效果评价。由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组对奶水牛场进行现场评审,连续2年以上无临床 病例,连续2年抽检6周龄以上的牛,无结核病牛检出,视为达到牛结核病净化标准。6.2 疫病净化记录监测、净化记录应可追溯,且保存3年以上。7净化效果维持6.3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做好清洁和消毒,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6.4 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疫病流行实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国务院、自治区农业农 村主管部门有关的规定,制定并执行口蹄疫等疫病免疫程序。7. 3净化奶水牛群建立后,重点疫病监测比例和频率同净化维持阶段,持续维持净化牛群的健康状态。1 GB/T 165672 GB/T 165683 GB/T 186454 GB/T 186465 GB/T 189356789参考文献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奶牛场卫生规范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口蹄疫诊断技术NY/T 2662标准化养殖场奶牛NY/T 2798无公害食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NY/T 5339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DB45/T 9122013水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200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01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