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好学和乐学.docx
在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好学和乐学【摘要】许多学生抱怨高中物理难学,不好理解,老师埋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学,我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构建一个 和谐高效的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的“好学”和“乐学”,就得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实例把物理模 型联系起来,同时利用好一些趣味小实验。【关键词】好学 乐学 和谐 高效新课标倡导“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新课 标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课堂的表现好坏将 直接关系到新课标的目标能否实现。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都感慨物理真难学,太抽象难懂了!部分学生甚至望而生畏, 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好” 为“知”的前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 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因此,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 科发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他,浑然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持续不断的最佳动力和源泉!于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真正使学生“乐学”和“好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此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 体会,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指正。一、 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融洽师生关系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是靠强迫的手段让学生走进课堂,而是应该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诚挚的情感感化人!教师人格魅力的 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 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 成长、成人、成才。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呢?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在个人修养方面,必 须要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不俗的谈吐,高雅的气质,才能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 形象,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学科。俗话说的“爱 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 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 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另外,教师在课后还需多关心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和思想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有什么事时,若一时有找不到班主任,总会首先想到我,可能 虽然都是一些小事,诸如宿舍钥匙找不见了,某个学生生病了,或在某个阶段情绪不稳 定厌学时,我总会热情的去帮助解决,从而使我和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一个在课堂上 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具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的 幽默一把,既能使好学的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又能使走神的学生回到学习中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就能很好的掌握好知识,这样的教师往往让学生终身难忘, 从心底喜欢!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成绩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我更觉得教学就像是在导演一部影视剧。很显然, 剧中的主体是各个演员的演绎。教师在剧中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各个 “演员”,演员演绎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影视剧的质量。当然,剧中必然有主角和配角 之分,那么“导演”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每个“演员”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导演”得 让“演技”好的去当主角,“演技”差一点的去当配角。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合 理的设问和提问,即:难度大的让给基础教好的学生思考,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提问一 些基础性的简易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答对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维 持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于学生能够充当的“角色”定位不准的话,则危 害很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浅则使学生不屑去回答,提出的问题太难则难住了学生,必 将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感情上的对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对的要及时的给 予肯定和表扬;如答的不完整或不准确也要教师积极去引导,万不可批评和打击学生。好胜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对高中学生来说,好胜之心更为强烈。好胜是中学生极 为宝贵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角, 构建起和谐、高效的课堂。三、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和实际,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启发式教学,便可打开学生的心扉, 启迪他们的智慧,在他们脑海里形成清晰的物理图象和物理模型,这样才能为学生很好 的理解和分析问题提供帮助。目前高中生普遍反映物理太难学,太难懂了,我想这也和 部分教师脱离生活实际有关。其实大部分的物理模型在生活中都是可以找到的,相关的 物理知识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类比讲解,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话,物理也就变得简 单易学了。比如,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很多学生甚至上了高三时还是很糊涂,始终弄 不明白: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却可能继续变大。我在高一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就举了 个生活中的事例:某个同学在高一时一年身高长了 3cm ,高二时一年长了 2cm ,高三 时一年长了 1cm,虽然该同学的身高长得越来越慢了,但他总的身高却在不断的增加。 这就相当于只要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了,虽然加速度在逐渐减小,但速度仍在不断增 加,只不过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增加得少了而己,虽然速度增加得少,但却是在增加, 故速度会继续变大。我通过这个事例类比讲解,学生立即茅塞顿开,很牢固的掌握了这 个知识点。再比如,我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时,先从做功角度来分析了定律适用 的条件,然后再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讨论得出定律守恒的条件是:如果系统内只存 在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间的相互转化,而不存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 的能量转化,则机械能守恒。但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理解却并非易事,毕竟动能和势能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显得十分抽象。对此,我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小雨同学 一家今有现金1000元,父母各持500元,父亲给了小雨100元钱作为下个月的零花钱, 母亲又给了小雨父亲100元准备明天去购物。我问:“小雨家现在总的现金改变了吗”? 学生立即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我马上趁热打铁就给他们分析:此处的现金就相当 于总的机械能,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间的转化就相当于现金在小雨家里流动一样,他 们家里总的现金并未改变。顿时,学生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显然他们很形象、深 刻的把这个知识掌握了。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仅能让物理变得简单易学,而且能很好的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真正掌握好知识,同时还能大大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达到“好学”和“乐学”的效果!四、做好演示实验和趣味小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物理学而言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在物理教学中, 巧用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参与教师的教学,主动的获取知识。比如,我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讲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接触面必须粗糙,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个结论。我找了一 男一女两位学生上讲台来,分别给他们一双光滑的塑料筷子和一双粗糙的竹筷子,让他 们同时去夹盒子里的两个小钢球,比赛看谁能先把钢球夹出来。男生的力气虽然比女生 大多了,但试了很多次依然夹不出来,而女生力气是小了点,但试了几次还是把钢球夹 了出来。我立即宣布了比赛结果,但该男生垂丧着头不服气的说比赛不公平,我接着问 为什么呢?他说我给他的筷子比给那个女生的要光滑。我看时机已成熟,立即问他,要 让筷子和钢球间产生静摩擦力的话其必要条件是什么?他很轻松的答出要他们的接触 面粗糙。我马上满意的点头表示肯定,全班学生都在这个紧张、有趣的“比赛”中深刻 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再比如,我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让一学生站在靠墙的位置上,我把摆锤拉至该学 生的鼻尖前,然后放开摆锤让其自由摆动。当摆锤回来时,该生顿时紧张,全班同学也 把心提到嗓子眼了,但一场虚惊,摆锤在该生鼻前稍一犹疑就回去了。就这样,让学生 很好的体会到了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形象、深刻的理解了定律的内涵。 因此,只要把这些小实验和演示实验很好的加以改进和开发,让学生参与其中,就能达 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把知识化繁为简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在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普遍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和方法有较大的提高,所学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总之,在新课改的新形式,课时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把基础知识学 牢,提高能力和素质,教师就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学生“好学”和“乐学二唯有如此, 才能做到在新课改下对教师的要求:减负不降低教学质量,减时更要课堂效率,真正培 养出基础扎实,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优秀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