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研讨发言.docx
-
资源ID:92167145
资源大小:14.8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研讨发言.docx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学习笔记原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来源出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 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学习笔记: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更要坚定乡 村振兴战略,深扎基层,练就“三本领”,争当建设者、做 好执行员、成为贴心人,以实际行动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 源动力。练好“三农”工作“基本功”,争当乡村振兴建设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作出了 “未来5年三农' 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如何将全面推进产 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与实际工作结合 起来,是每位选调生的“基本功”和“基础课”。要抓好产 业振兴之基础,把“土特产”三字琢磨透,不搞大水漫灌, 立足自身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土”出优势,形成“特” 色,建成“产”业。要积极学习研究“黄花镇”“木耳乡”“苹 果村”等典型案例,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做法,形成自身特色发展模式。同时要通过升级人才振兴之 引擎、深化文化振兴之内涵、提升生态振兴之效能、握牢组 织振兴之抓手,形成乡村振兴之合力。掌握基层治理“真把式”,做好政策落地执行员。基层 干部担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基层 干部不仅要抬头看路,也要脚踏实地,要一以贯之地认真学 习研究各项政策文件,尤其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 收入、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政策,读懂吃透,努力履行 好自身职责,做好“传声筒”和“执行员工在宣传贯彻政 策的过程中,更要讲究技巧方法,用“巧劲”不用“蛮劲”, 不能“上课堂”,而要“讲故事”,不能办“一言堂”,而要 开“茶话会”,要让自己更“土” 一些,泥土味更重一些, 融入当地群众的话语体系,多讲“土味话”,多听“土想法”, 多用“土方法”,多解决“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群众喜 闻乐见的形式让各项政策措施“进耳朵”“听明白”“落下来”。活用调查研究“传家宝”,成为人民群众贴心人。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 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方向性,身 为服务基层、造福群众的一线人员,更要从实从细开展调研, 避免“打卡式”“观花式”调研,要从群众处汲取智慧,拜 群众为师,甘做“小学生”,扎进田间地头,深入每家每户, 走遍大街小巷,及时倾听诉求,了解问题,发现难处,真正 让自己“走进去”,把群众心声“引出来二群众之事无小事, 了解困难堵点后要仔细分析,找准“病灶”,制备“良方”, 精准“下药”,追踪“疗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 不我待的紧迫感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年轻选调生, 肩上的担子重一些,为民实事做得多一些,与群众的距离就 更近,能力提升得就更快,方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进 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 到了一个更高更重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 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不论行 业不问岗位,或以关注目光、或以文章鼓励、或以亲身参与, 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九大、二十大连续提出全面乡村振兴,二十大中更有 专门章节。中央连续两年出台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安徽省 有专门的乡村振兴局网站播报省内、省外等优秀案例,各市 县均有政策落地,足以看出我国乡村振兴的决心,全国上下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干,剑指乡村振兴,击鼓催征,轰轰 烈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 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以攻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难题为主要任务,以 “政府兜底、党建引领、村企联建、农村改革”为发展主线, 以我省深化一产“两强一增”抓手,以党员为先锋、青年为 生力军、以全体农民为主战士,统筹凝聚三农发展最大力量, 全力向农业强国进军。一、政府公益兜底一是“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夯基础。完善基本生活 救助制度,包括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 政策,实时调整低保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机制,与医保、残联、银行等部门联动,借助大数据平台, 动态消除困难群众返贫风险。二是“政策兜底+专项治理”, 固保障。全面履行各项惠民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 项治理工作,集中整治低保金管理发放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加快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和规范化建设。三是“统筹兼顾+综 合施策”,强支撑。安排专项资金为符合低收入老年人居家 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残疾人护理补贴, 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四是“公益岗位+灵活用工”,助 就业。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安置对象、 安置流程、岗位职责、待遇水平、考勤标准、退出机制等事 项,真正发挥公益性岗位实施成效。二、党建引领为先一是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建设,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 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 斗堡垒。我组认为,组织振兴就是要以各级优秀农村基层党 组织书记为抓手,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 分发挥出来,形成“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保证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村级书记要跑在田间,扎根村 上,奔在路上,时时刻刻为农村想实招、做实事,做乡村发 展领头羊。二是发挥党员先锋带动作用,选取优秀党员加强 村民关系沟通,发挥实干精神,融入群众,持续做好村民宣 传教育,解决村民家庭难题,树立起“村民有难题,主动找 组织”的意识,听从党组织指挥,加强组织黏度,增强群众 凝聚力。三、村企联建增效疫情放开以后,借助经济发展环境和乡村振兴发展前景, 积极对接农业相关企业,建立村企联建、利益共享、风险共 担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负责“资金+技术”,村集体合作 社负责“组织+协调”,职业农民负责“管理+生产”的合 作局面。由村集体出面将农户闲置农田、山场流转,统一承包, 由种植大户种植管理。同时建设精品农业观光园,通过集聚 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和专业化农产品种植,带动更 多资源和要素投向乡村,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 动,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企业增效”的总体目标。四、农村改革向前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出:在具体乡村振兴工作中, 突出三个关键词:一是全面。不光是发展经济,而是要全面 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二 是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因 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 乡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 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 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 发展成果。乡村改革,关键在教育医疗: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农村教 育、医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会发展,实行教育系统轮换制, 解决乡村教育弱、医疗贫的现象。一是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 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 循环,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教育 农村人才,从孩童抓起“努力学习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烘托农村向学局面,不再单独依 靠经验,真真正正学习理论,切切实实用于三农建设。逐渐 增强农村医疗实力,改善农村青年为了教育和医疗外出赚钱、 只剩留守儿童及老人局面;二是培养农村管理专业人才,增 强农村治理能力。乡村改革,关键在产业就业:安徽省作为全市粮食主产 区和农业大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 农业,牵住农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实施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强化科技装备,全力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保障粮食安全。另 一方面谋划争取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品种结构、优化 生产布局,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建设。我省亳州享 有“药都”美誉、我省蚌埠“靓淮河”、铜都、黄山美景、 村旅结合等等,各市县均有当地特色,主动对接相关产业,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农村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实现 就业,保障民生,形成多元化经济格局,有效增加农产品附 加值,打造“周末短途旅游网红打卡地”,提质增收。乡村改革,关键在环境:一是生态环境振兴重在构建乡 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 房洗手间垃圾箱改起,持续进行农村改厕、道路修建、绿化 养护工程,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计划。二是统筹 社会环境,重点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 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同时进行法 治教育,减少农村违法违纪事件,争取建成人人知法、人人 守法的法治农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 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 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 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 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 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 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乡村兴则国 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 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