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七篇.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七篇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新课教学实验演示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生1:没有。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1000J5SB1000J10SC4000J1minD6000J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过程。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用类比法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1、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小结四、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点评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3)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情预设】:学生举例:听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碎石;楼道声控开关;声呐。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非常广,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可见声的利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体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一)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预设】: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如听老师讲课,人与人的交流,听广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多媒体展示)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行对比,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递信息吗?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二)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多媒体)(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声音在医学上的应用。(2)【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3)除去结石: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释被击成细小粉末,从而排除体外。(4)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到达疾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将药液破碎为小雾滴,让病人吸入,增强疗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老师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声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上面应用,哪些是传递信息的?哪些是传递能量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区分传递信息和能量。(三)在军事上的应用【学情预设】:学生看书,了解回声定位。蝙蝠夜间活动,但从不碰壁,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学生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学生计算。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汇出地形图。【设计意图】:掌握回声测距,进一步理解声呐原理。(2)雷达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判断目标位置。(四)在工业上的应用(1)超声波探伤:在不损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样品的质量。(2)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把上面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3)【学情预设】:自学书本p9p10,学生举例,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眼、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很高。【设计意图】:学士自学能力的培养,声在工业上的应用,学生较陌生,通过老师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业上声的应用。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4)声在工业上的应用。板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在医疗上的应用:B超、雾化、超声波碎石在军事上的应用:声呐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清洗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探究作业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2、预习下节内容。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5)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4、球面镜:(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完成课本后习题。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教学后记: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6)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4、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八年级物理教案(2023)(篇7)1.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一个圆环其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心上.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观察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改变方向自由下落,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得出重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4.小实验,确定重心的位置.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重垂线、弹簧秤、钩码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新课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二)新课教学1.重力的方向老师: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板擦,同学们课桌上放的书、铅笔盒,以及桌子、椅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受不受重力?学生都受到重力.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学生是地球.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学生没有.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重力的大小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学生大金属球.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学生大球.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已知求G=?解答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4.重心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三)总结、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