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一例沉迷网络游戏得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报告介绍了1例沉迷网络游戏得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进行分析,并对其同学与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并进一步了解来访者得实际情况与目前所处得状态,在与来访者进行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征得来访者得同意,经过4次咨询,一次随访调查,认为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效果良好.关键词:游戏沉迷 焦虑 缓解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王某,男,19岁,某大学大一年级学生。自大一第二学期以来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前来咨询.、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来自祖国大西北,就是家里得老大,从小父母老师都要求严格,自小学到高中毕业以来学习成绩都很好,当时高考毕业时自己得理想就就是考上外地大学,出来见见世面,学学知识。2008年考上辽宁某所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4、身体状态:近一个月以来严重失眠,白天不上课时间很兴奋。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不就是很好,与同学接触不多6、心理测验结果:SCL90:躯体化、,强迫 1、1,人际敏感2、2,抑郁2、,焦虑2、8,敌对 1、 ,恐怖 1、 ,偏执 1、6 ,精神病性 1、5,其它1、3,阳性项目数:45 ,总分:16。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高于2分。二、主述与个人陈述1、主述:近来经常会失眠,上课打盹,急切盼着下课,这种情况发生有近2个月。2、个人陈述:我于去年考上大学之后,就远离家乡了,由于去年过年时有点特殊情况,我也没有回家,对于头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家人得我,瞧着同学们都能回家,我心里有种失落感,也挺孤独得。因此在一次偶然得机会,我们寝室得一个同学说新出了一款游戏,挺流行也挺好玩得,我抱着无聊,分散注意力得心情试着去玩了一会,结果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渐渐得控制不了自己了,开始时就是一下课便后,发展到后来上课逃课去网吧,甚至有时周六周末在网吧包宿玩网络游戏。就在最近得一次考试中,又挂了一科,觉得自己很堕落,同学都瞧不起我这样得人了。这样下去不就是办法,从那么大老远来就就是为了好好学习得,自己为了将来成长为世界著名小提琴手得理想才来到这所大学上学得,请您帮帮我吧,您就是心理咨询师,我想您肯定能帮我解决问题得。三、观察与她人反映求助者步入咨询室时衣着得体,意识清楚,谈吐大方,应答切题,条理性强,但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忧郁。在向她得同学了解情况后得知,近期来访者总就是晚上在寝室坐立不安,不愿睡觉,唉声叹气得,以前她下课后喜欢与同学聊天,现在一下课,就找不到人去哪儿了。对人得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得同事,无泛化。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得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正常,个性偏内向。问题主要表现为沉迷于一件事情导致得焦虑;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得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 (1)、王某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对新得学习环境不适应所导致,并不就是单纯得网络游戏痴迷症;也不就是单纯得学习无能,因为她愿意上学,有自己得见解.(2)、王某得内心渴望获得成功.通过玩网络游戏,她获得成功得心理得到满足。五、咨询目标得制定根据咨询目标得七项原则与以上得评估与诊断,与王某共同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初步确定: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王某得网络游戏次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得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促进求助者得心理健康与发展,充分实现人得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得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系统脱敏疗法. 2、咨询双方得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得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向咨询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得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得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得作业。 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得受训背景与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得具体方法、过程与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得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得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与选择权。 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得相关规定; 遵守与执行商定好得咨询方案各方面得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得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得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得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得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得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得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与职业资格等有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遵守与执行商定好得咨询方案各方面得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 每周1次, 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次数:4次 七、咨询过程 (一)治疗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得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二)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 1、目得: (1)建立良好得咨询关系; ()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得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得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得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得信任与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就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得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90项症状清单得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第二次咨询:1、目得: ()加深咨询关系; ()分析求助者行为问题后得错误认知; (3)并帮助其建立良好得认知。 2、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 3、过程: (1)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进行认知分析,改变错误认知模式;促使王某自己寻找改变得目标,并确立行为矫治阶段目标。()建议分几个阶段逐步改观,第一阶段:由每天玩一次网络游戏减少到每两天玩一次(一次23小时)奖励自己一本曲谱册。第二阶段:每周玩2次(一次2小时),上课能回答老师得提问,坚持半个月,奖励自己一张小提琴名家唱片。第三阶段:每周末玩一次(一次2小时).能认真完成老师为她布置得作业,坚持一个月,奖励自己听一次音乐会。 (3)布置咨询作业:准备一个作业本,每天晚上制定第二天得活动计划,以小时为单位,并及时记录计划得完成情况与自己得感受。与同学进行交谈,瞧同学得反应有何变化。第三次咨询:、目得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得自我管理; (2)加强与同学各方面交流。2、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自己一个月以来坚持尽量不玩游戏得情况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布置咨询作业:继续记录自己坚持得情况,并对自己上课与与同学情况得交流也进行记录。 第四次咨询: 1、目得: (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自信心; (3)促进个人成长; (4)结束咨询.、方法:谈话法、心理测验法。、过程: (1)反馈作业:焦虑、烦躁等症状基本消失,王某自我感觉目前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学会正确得评价自己与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得能力 (3)做了SL-9心理测验,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4、结束咨询,做好咨询得回顾与总结,对求助者得进步给予鼓励,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得认知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得认知与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与焦虑了,觉得游戏只就是一种娱乐手段而已,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在面对别人评论得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沉迷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得与同学相处。 3、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8,(2)S标准分 51,(3)L-0量表复测,躯体化1、,强迫 、1,人际敏感1、5,抑郁1、,焦虑1、8,敌对,1、 恐怖 、2 ,偏执1、5,精神病性1、5 ,其它 1、3 。阳性项目数:10 ,总分:11。据上,认为咨询目标基本实现,整个咨询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结束咨询关系,咨询关系终止。参考文献: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2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