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鲁教版)优选版.doc
-
资源ID:92171584
资源大小:27.5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鲁教版)优选版.doc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说课稿(鲁教版)(第二课时)连城二中 邱春妹一、 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必修1课程模块中主要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高中学习,也为了使他们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教材设计第二章,而本节课是在探究物质的有关分类的同时,逐渐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承接上一节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也就是建立电离概念后,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及反应发生的条件。由于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学习离子反应对今后一些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如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等知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 、SO42-、CO32-能力培养: 通过演示实验2-2-8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结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完成2-2-8的实验探究(探究学习)和迁移与应用习题的训练,从感性知识入手,经分析、概括、综合等思维活动(发现学习),掌握复分解反应离子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与发现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和形成过程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3、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4、部分教材的处理:-1Ba(OH)2-1H2SO4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现象明显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考,由于这组实验现象较为复杂,分析过程的思维容量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好实验报告,以便随时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和发现问题;但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用这个例子,因为该离子方程式比较复杂,通过简单离子反应的分析,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二、 说教法1、 学生情况分析: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电解质溶于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电离概念的建立,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为什么能导电等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如何发生的?酸、碱、盐在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用化学用语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离子反应的应用等,学生不了解。2、 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采取以下一些教法:实验探究法-做好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及记录实验现象,避免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只观察不记录,课前设计好实验报告记录表供学生记录,通过实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上课,可增大信息量,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去突破重点与难点。讲授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质疑答疑,观察思考与交流,比较归纳,讨论小结,等。三、说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发现、探究为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后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效果,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在本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将实验现象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离子反应的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归纳与小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实质及离子反应条件,从而上升为一定的理论。四教学程序1、 教学程序的设计设疑实验探究(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归纳发现学习(迁移与应用习题的训练)启发思考引导离子反应的应用 练习反馈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力目标复习及新课导入(1)Ba(OH)2 溶液与稀H2SO4溶 学生回答 电离概念的应用 液中有什么粒子存在?(2)若把Ba(OH)2 溶液与稀H2SO4溶液混合会产生什么现象? 预测产生的现象-1Ba(OH)2 -1H2SO4溶液 观察及记录硫酸的滴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 分析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培小灯泡逐渐 接近消灭后 养学生观察、分又逐渐 分析原因 析、归纳、概括同时出现 分析原因 等思维活动能力溶液颜色 分析原因 构建离子反应的 概念新课学习: 1、离子反应 概念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从 离子反应的概念 而得出该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 形成,及为离子反应条件的探究奠定基础2、离子反应的实质 离子浓度的减小 3、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的条件 学生回答 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思考)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及回答(拓展探究)NaNO3溶液和 离子反应概念及KCl溶液混合能发生离子互 条件的应用换反应吗?为什么?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引导: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 课本P45练习 简单离子反应的 分析,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 法5、 离子反应应用-检验Cl- 、 实验条件检验离子所需的 自主探究与发现学习SO42-、CO32- 试剂 获得知识的能力6、课堂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7、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电解质一、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概念2、离子反应的实质3、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书写方法4、 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的条件5、 离子反应的应用-检验Cl- 、SO42-、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