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pdf

    • 资源ID:92179876       资源大小:4.3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pdf

    高一生物 必 修(1)知识点整理第 一 章 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T系 统(植物没有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 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个体微小,-一 般 在10 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 N 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结构简单,-一 般 由 核 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 陷 病 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第 二 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 传 物 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 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 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酷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 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 胞 学 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H、N、S、P、Ca、Mg、K 等;微量元素:Fe Mn B、Zn、Cu、Mo;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H、N、S、P;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0、H、N;水无机物无机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化合物脂质有机物糖类核酸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 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 是C。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一、相关概念: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一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o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二、氨基酸分子通式: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NH2)和一个竣 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一NH2和一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催 化 作 用:如酶;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六、有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一 肽链数至少含有的竣基(一COOH)或氨基数(一NH2)=肽链数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甘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甘酸叫做脱氧核甘酸,组成RNA的核甘酸叫做核糖核甘酸。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喋吟(A)、鸟喋吟(G)和胞口密咤(C)、胸腺喀喔(T)RNA所含碱基有:腺喋吟(A)、鸟噂吟(G)和胞口密咤(C)、尿 喀 咤(U)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相关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二、糖类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分布主要功能单 糖 CH0 核糖动植物组成核酸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质二 糖 蔗 糖 植 物/麦芽糖乳糖动物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贮能物质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糖 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动物贮能物质三、脂质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脂 质 脂 肪 C、H、0/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 脂C、H、0(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维生素D有利于Ca、P吸收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存 在 形 式 含 量 功 能 联 系水 自 由 水 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结 合 水 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二、无 机 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口卜绿素、血红蛋白等、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第 三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一一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 蛋 白 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 2%-10%)二、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第二节细胞器-一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崎,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 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 N 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 糖 体(合成肽链)T内 质 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一高 尔 基 体(进一步修饰加工)一囊泡T细胞膜T细胞外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第三节细胞核-一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生物必修2知识点必修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 现 了 生 物 遗 传 的 规 律。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 叫 做 去 雄。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 做 相 对 性 状。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 做 显 性 性 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 性 状。在杂种后代中,同 时 出 现 显 性 性 状 和 隐 性 性 状 的 现 象 叫 做 性 状 分离。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 小写字母表示。(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6.测交是让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第一章第二节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 反 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 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 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 此 分 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YR、Yr、yR、yr,数量比例是:1:1:1:1 0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 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 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o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 本,还是作 父 本,后代表现型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 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控制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第二章第一节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 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 做 四 分 体。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1 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 叫 做 极 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 胞 和 三 个 极 体。1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第二章第二节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染色体也只有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 来 自 母 方,同源染色体也是。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 中 3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 X 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 的,用 X X 表示。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XWXW,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wY,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 o4.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二章第三节1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伴 X 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3)往往有隔代 遗传现象。(4)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3.伴 X 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3)具有世代连续性。(4)男患者的女儿定患病。(父病女必病)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H等)代,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 等)个 体。5.人类的X 染色体和丫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 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 染色体只有X 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 比 较 少。第三章第一节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 中 DNA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1)实验目的: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2)实验材料:S 型细菌、R 型细菌。菌落菌体毒性S 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R 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3)过程: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 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4)结果分析:一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o结论: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目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2)实验材料:噬菌体。(3)过程:T2噬菌体的蛋白质 被 35s标记,侵染细菌。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 32P标记,侵染细菌。(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 有 DNA进入细菌,而 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6.结 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 是 RNA o第三章第二节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4 种脱氧核甘酸聚合而成的长链。2.结构特点:由两条脱氧核甘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一定要和T 配对(氢键有2 个),G 一定和C 配对(氢键有3 个)。3.双链DNA中腺噂吟(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嗑咤(T)的量.鸟噂吟(G)的量总是等于胞嗑咤(C)的量。第三章第三节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3.场所:细胞核。4.过程:(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甘酸为原 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 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5.特点:(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母 链,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酸,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7.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8.功能:传递遗传信息。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三章第四节1.一条染色体上有1 个 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遗传信息。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3.结构:基因的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第一节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信使R N A(m R N A),转运RNA(tR N A),核糖体 RNA(rR N A)。2.RNA与 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碱基 U(尿嗑咤)而没有T(胸腺嗡嗡);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 短。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4.mRNA上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 个密码 子。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 胞 质,搬运工是转运R N A(tR N A)。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 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第四章第二节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 向 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 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 DNA。遗传信息从RNA流 向 R N A以及从RNA流 向 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第四章第三节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 个碱基编码1 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RNA,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第五章第一节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频率很低。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合。第五章第二节1.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 苗,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减半,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6.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培育纯种。第五章第三节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第六章第一节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 X 射 线、丫 射 线、紫外线、激光等)或 化 学 因 素(如 亚 硝 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第六章第二节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基因的针线即DNA连接 酶;基因的运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另一种观点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第七章第一节1.历史上第i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第七章第二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 致 生 物 朝 着 定的方向不断进化。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7.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10.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一传入神经(有神经节)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静 息 电 位 一 刺 激 一 动作电位一 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 元 之 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一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 突触后膜(有受体)一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 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 0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 于0.8 g/L:低血糖症 高 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 岛B细胞分泌)(胰 岛A细胞分泌)血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一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 身 发 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J(+)(-)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I垂体1 抗利尿激素1(十)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1 1(一)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免 疫 器 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 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特 异 性 免 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 液 免 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 胞 免 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浆细胞 抗体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记 忆B细胞记 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 胞 免 疫(抗原进入细胞)记 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横 向 运 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纵 向 运 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芽 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的应用: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打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托插的枝条生根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脱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第 四 章 种 群 和 群 落种 群 密 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1、种群特征 增长型年龄组成 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 方 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互 利 共 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 食(如图乙)7、种间关系 竞 争(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