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92188363
资源大小:54.0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拿破仑对外战争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宣传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欧洲,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 )A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B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C打击了欧洲的君主制度D使欧洲开始走向统一2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3下面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前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20世纪初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A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不断加深B民族意识随列强侵略的加剧得到强化C国人追求民主的观念持续更新D国人探索向西方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4地理大发现前的古代美洲有过非常璀璨的土著文明,而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这一年则成为美洲文明史上的转折点。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非暴力不合作”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列强在殖民过程中确立了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美国曾对此地实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ABCD5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了营地。修整后,上尉阿玛·辛格将士兵集合起来训话: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都是伟大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你们必须忍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辛格上尉的训话( )A推动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B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C呼应了国内共产党领导的反英武装斗争D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6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欧洲文化对美洲国家有影响力7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为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 )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8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他还提倡军国民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A说明国人体质决定战争胜负B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C呼吁实施分科教育培养人才D强调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9在张之洞全集中记载有份电报同时拍发给不同官吏,官吏品级不同,电报却完全相同。在李鸿章全集中奏稿、函稿、电稿三类并立,电稿中不细分,无论上行、下行、平行,在格式上皆无甚分别。这实际上反映出电报( )A格式趋于简洁B在各部门被广泛应用C得到官员认可D公文等级差别被淡化10发轫于英国的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和探戈一样,既是阿根廷的镜子又是她的面具,透过足球和探戈,阿根廷人可以自己看见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看见他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足球运动扩散是欧美对外殖民的重要组成部分B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是阿根廷的文化符号之一C拉美传统文化在欧洲文化的冲击下走向多元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地区广泛传播11有西方学者说:“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不会永久容忍他的臣民受一个自认为统驭万国,而且不承认存在着平等国家政府的不客气的对待。由于这种情况,在1839年至1842年,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此观点,意在( )A揭示中英间发生战争的根源B指明中国传统外交的落后性C掩盖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D说明文化冲突导致战争爆发12“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 )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14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恩格斯说:“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B拿破仑战争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C拿破仑穷兵黩武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15自由女神像是法国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它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独立宣言,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展示出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内容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抗权威,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崇尚自由,尊重法律ABCD二、材料分析题16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17邮驿·邮政清前期在明朝邮驿制度的基础上,把以通信传递为主要功能的“邮”和以负责提供夫马车船、粮草食宿为主要职责的“驿”合而为一,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转变为直接处理通讯事务的机构。邮驿之作用,与国家政令军情及官员往来密不可分。其关键职责在于“飞报军情,递运正供物料与给边钱粮”,还负责“税课之饷鞘”的运输。“君子端拱堂署之上,而令行于环海无阻者,职驿递为之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量军事文书被耽搁严重影响了战事。1866 年,海关兼办邮政以便“为各使馆及海关之文件往来京沪间”。1877 年,李圭指出,西国“遍设邮政局 无论公文、书信,一体传递”,所得信资甚多,且各国邮政“同为一制,互相驰递”。“其一切经制,有欲采而施诸中国,以为裕国便民计。”面对列强客邮“侵我大权,攘我大利”,张之洞建议大举开办邮政“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全行撤去”。1897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可寄送之信件“分为封口信及明信片,与贸易册并刊印各件共四项”,最初因缺少了解“居民亦多疑阻。嗣后知其寄资甚廉,而又能速而无误也,于是咸乐就之”。“咸同以还,西力东渐,轮船、铁路、电线相继而起,官民便之,驿站亦几几赘疣矣。”1906 年,清政府设立中央职能部门“邮传部”,将裁撤驿站作为主要目标。民国初年,“裁驿归邮”基本完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从邮驿到邮政的变迁。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排除B项;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没有使欧洲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墨西哥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墨西哥文化包含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排除B项;“毫无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表格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D项正确;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我国近代以来国家主权逐渐丧失的现象,因而也无法得出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断加深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族意识得到强化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没有强调国人追求民主观念的信息,无法得出国人追求民主观念持续更新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排除项;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表现在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项正确;1884年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提出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排除项;“大棒政策”是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制定的,霸占巴拿马运河区就是推行“大棒政策”的突出事例,“金元外交”下美国资本大量渗入拉美,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使整个拉美变成了美国的“后院”,项正确。故选C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人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印度士兵中宣传印度历史悠久和武士传统,强调印度士兵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B项正确;早在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时,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排除A项;一战期间,印度共产党尚未建立,且国内反英斗争处于低潮,排除C项;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许多美洲地区变成欧洲的殖民地,故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或城市名为基础、再冠上“新”字的地名,故B项正确;题中的时间是16-18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该题的设问角度是命名为“新”的原因,而不是探索范围的不断扩大,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的主旨也不是欧洲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7C【详解】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而且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对印度的文化殖民,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主要是服务于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英国采取的举措和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推崇尚武精神,强调中国要复兴,必须改变国民缺乏公德、“智慧不开”的现状,体现了梁启超对思想启蒙的重视,表明他意识到了国民性改造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性,D项正确;战争胜负受制于国人体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劳”二样,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依据材料“在张之洞全集中记载有份电报同时拍发给不同官吏,官吏品级不同,电报却完全相同在格式上皆无甚分别。”,可以看出清朝大臣张之洞和李鸿章在下发电报时,几乎完全一样,没有等级差别,体现了公文等级级别被淡化,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电报格式没有区别,未涉及格式趋于简洁,排除A项;“广泛应用”,表述夸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两位官员的电报情况,不能反映其他官员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足球运动传入后迅速与其传统文化融合并焕发新的活力,同探戈一样成为阿根廷的文化符号,所以“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是阿根廷的文化符号之一”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足球运动扩散的本身是欧洲对外文化殖民的载体之一,不是欧美对外殖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由“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与探戈一样成为其镜子和面具”可知,拉美传统文化受欧洲殖民活动的冲击,或消失或保留或交融,在被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拉美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广泛传播,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西方学者强调,因为中国坚持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拒绝与英国平等相待,导致了第一次中英战争的爆发,意在转移重点,掩盖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C项正确;该学者的说法并未揭示鸦片战争的本质和根源,排除A项;指明中国传统外交的落后性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中西文化冲突及其与战争爆发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为达到殖民的目的,往往通过向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被侵略的民族试图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此发生了文化的碰撞。材料反映了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这表明当时在拉丁美洲文化侵略遭遇抵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排斥基督教,不是文化相互交融,排除A项;“文化差异逐步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本土文化已被取代”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依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可以看出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技术向学习制度转变,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在甲午战后已破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不能得出走向理性,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真正找到强国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材料“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促进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觉醒,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15A【详解】观察独立宣言的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可知这是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可知这是宣扬反抗权威,人民主权的合理性,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崇尚自由,尊重法律的说法,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1)变化:16至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全面介绍,推崇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热”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全面否定。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通过文字、思想来了解介绍中国文化,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科技等成果;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批判中国的思想僵化、制度落后。(2)原因: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使得对学习西方充满热情的中国人产生怀疑和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不断深入,对西方文化进行不断反思;在探索救亡道路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改变以往的盲从态度。(3)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认识: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全面介绍,推崇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热”;根据材料二中“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可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全面否定。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通过文字、思想来了解介绍中国文化,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科技等成果;根据材料二中“(中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可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批判中国的思想僵化、制度落后。(2)原因:根据材料三中“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可知,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使得对学习西方充满热情的中国人产生怀疑和动摇;根据“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根据“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可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不断深入,对西方文化进行不断反思;综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救亡道路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改变以往的盲从态度。(3)主要途径: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和民族交融等。认识:综合三则材料信息和问题,从方法、作用等角度分析可知,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17示例:从邮驿到邮政的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邮、驿结合,信息传递管理体系完整,便利了国家治理,加强了内地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19世纪中后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政治腐败,邮驿制度落后低效,西方资本主义为便利其侵略,纷纷设立近代邮政局,“客邮”业务广、效率快,却严重侵犯了中国利权,影响了中国的国计民生;在洋务派的推动下,清政府设立大清邮政局,民国初年,基本完成邮驿到邮政的转变;邮驿到邮政的演进过程,是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碰撞、交流的结果,交通通信事业近代化的表现;近代邮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物资和信息的传递,有利于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详解】评析:首先,了解问题类型和中心;然后,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邮驿到邮政转变的原因、进程和影响,如根据“清前期在明朝邮驿制度的基础上,把以通信传递为主要功能的邮和以负责提供夫马车船、粮草食宿为主要职责的驿合而为一,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转变为直接处理通讯事务的机构”“飞报军情,递运正供物料与给边钱粮”“令行于环海无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邮、驿结合,信息传递管理体系完整,便利了国家治理,加强了内地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量军事文书被耽搁严重影响了战事”“(列强客邮)侵我大权,攘我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政治腐败,邮驿制度落后低效,海关兼办邮政,西方资本主义为便利侵略活动,纷纷设立近代邮政局,“客邮”业务广、效率快,侵犯中国利权,影响国计民生;根据“张之洞建议大举开办邮政”“1897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1906 年,清政府设立中央职能部门邮传部,将裁撤驿站作为主要目标。民国初年,裁驿归邮基本完成”可知,在洋务派推动下,清政府设立大清邮政局,到民国初年,基本完成邮驿到邮政的转变;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综合材料信息,运用唯物史观,对史实进行评价,如明确邮驿到邮政的演进过程,受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交通通信事业近代化的表现,近代邮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物资和信息的传递,有利于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发展。答案第9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