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师说》测试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2190965       资源大小:32.1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师说》测试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0.2师说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噜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途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注】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书中立。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仆道不笃B今之众人   为众人师且不敢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下D不齿相师   不闻有师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短暂停顿。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D抗颜,意为举首仰面,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下列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师”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而耻学于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C择师而教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作者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的用意是(   )A赞扬不知句读而拜师学习的小孩子,批评有惑不解又不拜师学习的成年人。B对那种小孩子不学句读,成年人不去解惑的社会现象表示不满。C对那种不知句读倒要从师学习,不知解惑却不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D赞扬不知句读却从师学习的风气,批评不能解惑又不从师学习的做法。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师说)10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C道相似也                师道之不复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吾未见其明也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句读之不知B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则耻师焉                则群聚而笑之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活跃经济  繁荣市场”中加点词词性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B不耻相师C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D正襟危坐(赤壁赋)13下列句子与“俟我于城隅”(静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𫐓以为轮B而耻学于师C惑之不解D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1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和师说围绕“学习之道”,强调学习重要,主张学习者当有正确学习观,努力改进学习方法。B劝学主要采用比喻论证,分层展开论述;师说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逐层深入阐述主张。C师说中论述圣人从师学习,且“无常师”地学习,可以作为劝学中君子学习“善假于物”的论据。D劝学和师说都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发表议论,先批判错误观点,后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段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文段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助词,的)B吾从而师之(以为师)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1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和文段二均运用了对比论证,分别论证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B文段一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C文段二中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中的“句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为读。D文段一的作者是荀子,他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文段二的作者是韩愈,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投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知道)B士大夫之族(类)C师不必贤于弟子(超过)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过)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吾从而师之B云青青兮欲雨C歌以赠之D吾师道也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分别提出了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B文章第二段借助圣人与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批判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C“圣人无常师”与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相呼应,并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D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敩学半。”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节选自礼记·学记)注:敩xio,教导,使觉悟。后作“教”。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23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  而:连词,表顺承师勤而功半  而:连词,表转折B士大夫之族  之:指示代词,意为这些其此之谓乎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相说以解  说:通“悦”,愉悦D或不焉  不:通“否”又从而庸之  庸:酬谢2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B北面,即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见臣子时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朝拜。与之相反的词是南面,即南面称王。C六艺经传:“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现今乐已遗失,“六经”便成了“四书五经”中的“五经”。D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25下列对两则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用三组对比,分别从今人错误的态度、父母错误的认识和士大夫荒唐的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B礼记·学记提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C礼记·学记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D师说选文第一段将对比重心放在批判对象上,从反面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学记选文第三段则将对比重心放在善学者上,从正面解说增进学问的方式。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节选自清·刘开问说)(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唐·韩愈师说)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B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就有道而正”与乙文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道”意思一样。B甲文中“问焉以资切磋”与乙文中“则耻师焉”中的“焉”意思不一样。C周礼是儒家经典,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周公旦所著。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与荀子的劝学提出观点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开门见山。B甲文提倡多问,对低于自己的人,可以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C乙文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并评价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D甲乙两文对“问”的论述角度不同,甲强调“学必好问”,乙主张“从师而问”。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1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一例进行分析。二、选择类32选出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吾从而师之A孔子师郯子B师道之不传也矣C则耻师焉D吾师道也三、非选择类33翻译文句。(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四、语言表达3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韩愈的师说中,禅宗影响的痕迹最明显不过。在他那个时代,儒学不复往日的地位,普通的儒学教师也被轻视,因此,韩愈很清楚,除非_,否则复兴儒学将注定失败。与此相反,_。这一点在师说中可以得到印证,文中“解惑”的“惑”可能来自禅宗的语言,而“传道”“解惑”则仿自禅师。师说两个更重要的观点也值得评论:第一,文章强调“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特别适用于像慧能这样的禅师,他不仅地位低贱,_。第二,文章中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这个观点也有禅宗师徒关系概念的味道,正如禅师灵佑的格言: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五、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站在仰韩阁环视,_,多与两个字有关:一个“古”,一个“韩”北有韩文公祠,南有韩山古庙、韩江大桥隔江远望,西南方是潮州古城墙、甲第坊、仁德古庙、韩滨园、青龙古庙转过身去,东边是笔架山。从古到今,由东向西,名胜古迹密布,大约可见潮州文化发展特色之一斑。景点名称有个“韩”字,大都因韩愈而生,而对韩愈的评价,最著名的当然要数苏轼那句“文起八代之衰”。往前一步理解,潮州人尊崇韩愈,其实就是尊崇文化。韩愈固然可敬,可敬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政绩从潮州人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务实的官员,尽管因上论佛骨表犯颜直谏而被朝廷贬谪,却仍然坚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事实上,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要说干多少_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潮州人之所以紧紧抓住韩愈,很有可能是借题发挥,是利用韩愈这张名片,打出潮州文化的品牌这个“题”借得好,借得_韩愈对于潮州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文人气节、廉官风骨和不断衍生的各种传说,在潮州人的精神发育史上,在潮州人的文化血液里,韩愈无处不在。尊崇韩愈,就是尊崇文化,还有什么能比“文化”二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共鸣呢?3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6潮州人为什么尊崇韩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六、微写作37针对“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写一段批驳文字,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1B 2A 3B 4D 5(1)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2)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3)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6B 7D 8C 9(1)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2)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答疑惑,不知句子(如何)停顿,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10A 11C 12C 13B 14D 15登高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16D 17A 18A19D 20A 21A22B 23D 24A 25C 26(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2)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3)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27B 28A 29B 30(1)(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质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不肯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罢了。(2)我赞扬他能遵循古人从师之道,作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31将古人不择事不择人地问和今人有学而无问进行对比,突出古人的虚心好问。32A33(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2)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4重建儒家师道的尊严(恢复尊重儒学教师的传统)禅宗在当时广受推崇(禅宗在当时影响巨大;禅师得到无比的尊敬)而且有些弟子年长于他35(1)目之所及(2)惊天动地(3)理直气壮 36(1)韩愈是务实的官员,他坚持以民为贵、以实为本的政治理念;(2)韩愈的文人气节、廉官风骨影响了潮州的文化,滋养了潮州人的精神。37(示例)寒门子弟当自强。出身寒门,并不能阻挡一个人为生活奋斗的路途,寒门子弟亦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2013年进入大学的冯马生出身贫寒却自立自强,他从兼职送外卖做起,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为校友提供了许多实习机会。多年的努力使他摆脱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命运,为身后寒门出身的学子树立了榜样。出身寒门的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但寒门子弟切记当自强,端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追求未来。正如食指诗中所写,“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疼,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注意事项

    本文(《师说》测试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