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92191924       资源大小:687.2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1.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2.了解科举制及其阶段特征,知道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3.了解隋唐时期劳动工具的变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兴衰:曹魏时创立。随着士族的没落而无法继续。(2)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_。(3)实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隋唐:科举制。(1)形成: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2)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_和_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_和_;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作用:_,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链接·选择性必修1·P3132】官员考核和官员监察(1)官员考核: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2)官员监察: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知识点二 三省六部制1.历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4)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三省_。2职能:中书省负责_;门下省负责_;尚书省_,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3意义(1)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三 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_,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_,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3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每户按_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_。1.图示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易误辨析以历史眼光看待隋唐科举制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仍有很多人通过赏赐、战功、门第、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主要选官制度。3学习情境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运行图思考: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试答:4体系构建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5构图解史租庸调制6知识延伸封建赋税制度下农民的主要负担(1)税,按土地多少和等级(有时包括财产)交纳(通常是纳谷物)。(2)赋或调,按户或人口、丁口交纳(通常是纳纺织品)。(3)役,包括徭役(每年一段时间无偿参加国家工程建设)和兵役,一般是按男丁轮派。(4)有时政府允许农民纳物或钱代替徭役,称为“庸”或“免役钱”。(5)无地佃农不纳税,但要向地主交地租;均田制下的农民实际也是国家的佃农,要向国家交“租”。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趋时更新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时空观念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核心结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2)赋税种类: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史料实证唐朝赋税制度的创新史料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两税法的积极影响(1)统一各种税制,只征收户税和地税,简化了税收名目。(2)以前朝赋税收入最多的一年作为标准,确定赋税总额,分摊于各地。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依据财产的多寡划分户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没有土地的贫苦农民的负担。(4)两税法规定除了少数的税种仍以谷物缴纳外,其他税种的税款均以货币缴纳,这样的征税方式方便了征收工作,在货币稳定的情况下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征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有利于国家放松对农民人身的控制。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两税法的相互关系(1)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制下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和代役税(庸);同样,推行租庸调制的前提是授田给农民,即推行均田制。(2)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所取代:由于唐代均田制未能保证授田,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加上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局面,均田制无法继续下去,租庸调制最终为两税法所代替。(3)两税法按照土地财产多少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已经破坏,租庸调制已经无法维持;征税标准已不再以人丁为主。探究点二走向成熟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演变时空观念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核心结论】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开放探究各自独立而部门协同的机制史料不论哪一国,其原始的政治,必为民主。后来虽因时势的变迁,专制政治逐渐兴起,然民主政治仍必久之而后消灭。大抵民主政治的废坠:(一)由于地大人众,使代表会议而不能召集。(二)大众所议,总限于特殊的事务,其通常的事务,总是由少数教主持常务的人执行的。久之,此少数人日形专擅,对于该问大众的特殊事务,亦复独断独行。(三)而大众因情势涣散,无从起而加以纠正。专制政治就逐渐形成了。这是形式上的变迁。若探求其所以然,则国家大了,政情随之复杂,大的、复杂的事情,普通人对之不感兴趣,亦不能措置。此实为制度转变的原因。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史料导读】史料主旨是先有政治民主然后兴起专制政治的原因。如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对其深入理解,较为典型的是唐代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观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试答:唯物史观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中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家国情怀选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2·湖南高考,3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南北朝至隋唐的三省六部制2022·广东高考,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演练2命题点:唐代的铸币政策2022·湖北高考,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演练3命题点:西晋至唐的土地所有制2021·湖南高考,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演练4命题点:唐武宗顺承前制的举措2021·天津高考,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 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 D丧失决策大权演练5命题点:官府引导和规范水碾硙业的发展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4水碾硙是利用水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严令“凡水有溉灌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硙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据此可知()A.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B.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硙业以获得巨额利润C.水碾硙业的发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规范D.水碾硙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隋朝的国家治理2023·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一模隋初的军事制度沿用西魏、北周时期创建的府兵制,府兵制原来实行的是兵农分离,军人世代为兵,户口由军队管理,不入州县户籍。由于士兵是专业化的,国家统统不分配土地。开皇十年(590),增加了士兵受田。这说明当时()A.均田制遭到破坏 B政治局面趋向稳定C.军人职业化发展 D运河修建消耗民力2命题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3命题点:唐朝时期的地方治理2023·山东滨州期末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举措的共同作用是()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4命题点:唐代科举制度2023·山西运城检测唐代科考中盛行着多种入仕的办法,如“通榜”就是主试者将自己赏识的考生列上名单。录取时甚至可以不必看应试者的试卷,单凭谁是通榜者、谁是社会知名之士、谁门第出身高贵,就可以预先定好录取名单。由此可见,唐代科举考试()A.尚存有举荐选官的痕迹B.导致选官制度发生异变C.奠定了门阀士族的基础D.仍属于贵族政治一部分5命题点:唐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023·潍坊市模拟下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6命题点:唐朝实施两税法的影响2023·山东烟台二中考试唐朝两税法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其实施()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消除了土地买卖和兼并C.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步发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3提示: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皇权。知识点一1(2)家世2(2)进士明经武举殿试(3)扩大了统治的基础知识点二1(4)出现一体化趋势2草拟皇帝的诏令审核诏令负责执行知识点三1(1)租调制(2)均田令2(1)庸(2)较充分的生产时间3(2)杨炎(3)人丁(4)人身控制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2提示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探究点二2提示论题:中国古代政治上的民主形式只是统治者为达到专制集权的一种手段。阐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朝议、廷议制度,与大臣共商军国大事,但最终由皇帝裁决;古代出现的谏议制度对君主权力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但这一制度只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附属物;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宰相分工协作但彼此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科举制的推行,打破了特权阶层垄断仕途的局面,使社会各阶层均能通过这一渠道入仕,但这一制度仍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的工具。因此,中国古代虽存在形式上的民主,但它只是达到专制集权的一种手段,不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A演练1解析:图片信息展示了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根据从北齐诸多职能交叉、重叠的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分工明确的六部可知,隋唐时期的六部制使中央行政机构的分工更加明确,故D项正确;六部属于中央行政机构,属于执行机构,与中枢决策权无关,故排除A项;隋唐三省六部制实行使得相权一分为三,相权按照职能分为决策、审议和执行三部分,“避免了”太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北齐的政府机构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隋唐时期的六部职权分割清晰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故排除C项。答案:D演练2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说明铜铅锡专卖是刚制定的新政策,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答案:B演练3解析: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隋唐时期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田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项。答案:A演练4解析:根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以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顺承前制,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武宗顺承前制,“反对改制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项;“丧失决策大权”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演练5解析:唐代拆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是为了避免与民争利,宋代拆除官水硙是为了保障漕运的畅通,说明官府在引导和规范水碾硙业的发展,故选C;唐代仅仅是拆除与民争利的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业,而宋代也仅仅拆除了三所妨碍漕运的官水硙,说明拆除是有明确目的性的,不是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定态度,排除A;据题意可知唐宋官府并没有垄断水碾硙业,排除B;水碾硙业明显没有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排除D。答案:C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隋初及之前的府兵制下,兵农分离,是由于当时军事战争频繁使得士兵专业化,但是隋朝开皇十年开始增加了士兵受田,说明社会政局稳定,士兵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种田劳作,故选B项。答案:B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三省由分立到逐渐合一的趋势,这提高了中央政府工作效率,故选C项;一体化不利于明确职权分工,排除A项;三省分立,有利于官员间的彼此制约,排除B项;一体化反映了相权的集中,相对于三省而言,对皇权集中有损害,排除D项。答案:C3解析:秦朝的什伍组织和唐朝的邻保制度,让百姓邻里互相监督,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故B项正确;什伍组织与邻保制度均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不会影响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并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民户不会产生地方割据势力,因此邻里互相监督也不会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材料表明唐代的科举制度尚不完善,还存留着九品中正制选官的痕迹,选择A;材料主旨是唐代科举考试尚不完善,延续了前代选官制度中的一些习惯,“异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门阀士族的基础是九品中正制,而非科举制,排除C;贵族政治是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而科举选官是对贵族政治的冲击,排除D。答案:A5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租庸调制之下,其征收方式以实物为主,并且名目繁多,在两税法之下,其征收方式主要是货币,并且其征收标准较为简单:人丁与田地数,据此可知,正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即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征收方式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剥削的“程度”,也就不能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加强”,排除C项;根据题干表格中“(两税法)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可知实物地租并没有消失,排除D项。答案:B6解析: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存在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两税法的施行并不能消除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排除B项;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传统税收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开始以财产和土地作为主要征收标准,从而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瓦解,传统租庸调制无法维护,唐政府遂改用两税法,排除D项。答案: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考点突破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