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书教下翻译.pdf

    • 资源ID:92211366       资源大小:264.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书教下翻译.pdf

    书教下翻译周易说:“蓍草的品格圆活象神明,卦象的品格固定象智慧。”我近来曾采用它们的含义,来概括古今的书籍,撰述应当圆活象神明,记注应当固定象智慧。智慧用以收藏往事,神明用以预知未来,记注应当使往事不被忘记,撰述应当能预测未来,因此记注收藏往事象人的智慧,撰述预知未来象神明。收藏往事应当完备无遗,因此体例是固定的,其品格表现为方;预知未来,应当有选择有取舍,其体例不能一成不变,其品格表现为圆。周礼记述周代官职有三百六十种,能够说已经相当完备。然而诸位史官都掌管记注,还未曾有专门进行撰述的史官,那么,流传后代流行久远的功业,不能拘泥于职务,不一定要等待专门史官设立以后才进行撰述;但如果不是具有很高智慧,深刻了解二帝三王治国精髓的人,不能进行撰述。这就是(尚书没有固定体例的原因。尚书、春秋),都是圣人著成的典籍。尚书没有固定的体例,春秋有固定的体例。因此,尚书这一流派转变归到春秋中,而尚书著书宗旨与编纂方法却没能流传下来。有固定体例的容易效法,无固定体例的难以继承,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然而撰述与记注两类史书,自从有史书以来,二者不偏废。(后来史学家)不能探究六经深意,(但)没有不受其遗留宗旨影响的。史学家继春秋以后而写作的史书,没有谁赶得上司马迁和班固,司马迁的史记与撰述极为接近,班固的汉书则与记注相似。从尚书发展到左传,尚书没有固定体例而左传有固定1的体例,是为解释经书。从左传发展到司马迁的史记,左传按年月顺序记事,史记则分类记事,以搜集记述(编年体)不能包罗的内容。从史记发展到汉书,史记贯通古今变化,而汉书则墨守成规,以显示记述内容已完备无遗。就表面而言,史记与左传差异很大,而汉书与史记极为相似。(原因是)左传体例直接(按时间顺序记事),自然是编年体开山作,史记与汉书记事详细完备,都是纪传体的鼻祖。推究作史方法来说,那么史记体例灵活,在许多地方受到尚书著书宗旨影响,汉书体例详备固定,在许多地方受到周礼著书方法的影响。史记的纪传体例,依据左传编年体而简要地进行区别,并不过份拘泥干题目。伯夷列传是七十篇列传的序言,不是专为伯夷而作。屈原贾生列传用以痛斥绛侯、灌英的谗言,文中记录屈原的部分,不是为表达屈原的忠诚,实是哀悼贾谊。仓公列传记录医案,货殖列传兼记物产,龟策列传只记占卜方法,仍有根据事类命名篇目的宗旨,并不局限于记述某人的事迹。张耳陈馀列传,记一人同时反映另一人。孟子荀卿列传全面概括游学士人的著述。名称与标题,往往不拘泥于体例,仅仅用来命名篇目,象关睢、鹿鸣,实际是指高贵的宾客和贞淑的女子。但是有的人却因此批评史记分类不当,又有的人批评史记前后重复缺乏检查,(这些人)不懂得古人著书的方法,用后代墨守成规的固定体例,反过来批评古人对史书体例的变通,(由此)也知道史记体例灵活,仍有(尚书的遗风。2史记体例不能看成固定的法式,汉书继承史记体例,把这种体例固定下来,成为后代史学家永远固守的著书方法。夏商周三代以后,史学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只能墨守成规,要等到真正史学家产生才能有创新,这是客观形势造成的。然而汉书本来属干撰述而不是记注,那么它在整体上与记注相近的同时,仍注意用圆活变通的宗旨来规划该书的体例,因此能成一家,能流传后世,流行久远。后来史学家失去了班固著史的宗旨,把纪传体体例,等同于科举程式、官府文书,那么(这些人写成的史书)既不象撰述,也不象记注,而古人著书的宗旨,不能再见到了。著史不能自成一家,史事与文辞都没有成就,却仍然墨守成规,认为自己的史书本来是效法了司马迁和班固,而史学原则失传已很久了。历法应用久了必然会产生误差,而推算天文历法的学问越到后代越严密,这是前人对天文历法的评论。而史学也与此类似。从尚书到春秋,根据史事命名篇目,不制定固定体例的记事方法,能够因为排比史事联属文辞而逐渐严密起来。从 左传、国语 到纪传体,编年体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不能沟通各类事件及制度间相互关系的缺陷,能够因为分类记事而更加严密。纪传体流行一千余年,学者互相沿袭,几乎象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没有任何变化。然而没有独到的见解,没有用来流传后世流行久远的体例,小心谨慎象固守科举程式,不敢逐渐加以变通;象主管文书的官员管理的文书一样,繁杂无法删减。(后代史家所写史书)说它是记注,则重复错乱,很难当作可靠的史料;说它是撰述,则芜杂3繁多,难以记颂。其原因是一般史书只知道在体例方面求得完备,而史书却被体例所束缚;只想在表面上求得相似,却不知道纪传体来源于春秋,春秋)原是符合尚书最初著述的宗旨与原则。周易说:“遇到困境就要变革,变革之后才行得通,行得通才能久远。”纪传体确实是三代以后优良的体例,但流传已久,古人著史的宗旨,反而被后代墨守成规的纪传体例所蒙蔽,怎么能不考虑一下变通的方法呢?左传编年体例,不能详细区分事类与体例,史记与汉书纪传体例,是用来补救编年体的不足。一般史书反而被体例所束缚,以致史书越多,史事越隐晦;正象训诂注疏是用以解释经书,庸俗的经师反而沉溺于注释而不懂经义。经书是解决疑难的,应当研究没有注释时的本义;史书被体例所束缚,应当研究没有体例时最初的方法。体例是从春秋左传开始的,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尚书未变化到春秋时最初的著述方法呢?神奇变为腐朽,腐朽再转化为神奇,注释庄子的人,认为天地自有变化的规则,人只能随之神奇或腐朽罢了。事物经屡次变化会恢复原初状态,过份修饰必然会返归质朴,这是天下自然的规律,尚书体例灵活,它在史书中,能说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没有能继承这种体例的人,因此发展成为编年体,又演变为纪传体。大约从刘知几以后,没有人不认为尚书著史方法失传,史官不能继承发展它的方法。又,从隋书经籍志以来,著录史书都以纪传体为正史,编年体为古史,历代相沿不改,史书就分为正统与附庸,没有谁不是把4纪传放在第一位,而把编年放在第二位的。这样,纪传体史书以非正宗地位继承春秋占据统治地位,荀悦、袁宏所著编年体史书反而从正宗地位退居次要地位。司马光资治通鉴认为纪传体分类记事有缺陷,又采用编年体来记述历史。袁枢资治通鉴纪事本末认为资治通鉴编年记事有不足,又采用了分类记事方法。按:纪事本末体体例,根据不同史事命名篇目,没有固定的格式;不是对古今史书体例精髓有深刻的了解,就不能做到收集剪裁得当,既无遗漏也不杂乱。文字比纪传节省,记事比编年体通达明白。有判断有选择,体例灵活,这才真正是尚书的宗旨。袁枢最初并没有这种想法,而且他的学识也不能够创立这种新体例,所著纪事本末一书也不完全符合本末体史书要求。因此历代目录学家,都把该书列入杂史之中,自然属于汇编类史书,方便人们阅读罢了。但是根据它的记事方法,深入思考,加以精心推理,那么古代史书的本原,隐约能够体会到一些。有的史书作者很浅陋,而阅读的人却眼光深远,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就属这一类因此说,神奇变腐朽,腐朽再变为神奇,源于同一道理。史书是记载事件的,事件千变万化不会整齐划一,历史书籍也必须富于变化才能恰如其份地反映事件,那么就必须就事件来命名篇目,不被固定的体例所束缚,然后才能起迄自如,没有一句遗漏的话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就是尚书之所以变化无穷,后人无从仿效的原因。到左传,己不免以文辞曲从于体例,这是必然的规律与趋势。拿上古时代圣人的著作,来苛责后代的史官,岂不是相差太远了吗?5不了解经不能通过学习而掌握,而其写作方法本来是能够学习进而模仿的。况且尚书本来有不能完全学到的方面,就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来说,不过是抄录而来的质量不高的史书,不能完全拿来作为写史的方法,仅仅因为作史原则有相似之处,因而不能以文辞妨害其原则。斟酌古今史书,确定文辞与质朴并重的原则,那么就要学习 尚书的写作方法,以史记纪传体为基础,适当吸收编年体的长处,这样做是为补救纪传体的重大弊端,不是我有意标新立异。纪传体虽然始于司马迁,但也有所继承。考察太古年纪、夏殷春秋、竹书纪年,那么本纪编年记事的体例,自有文字以来就产生了。尚书是另外一种记事方法,如果采用左传体例,(把尚书各篇)合到编年中,就是列传。用尚书写史方法,来注释春秋,那么左传不致于以文辞曲从于体例,浮华的文辞就能删去很多。用尚书写史方法,来写史记中的列传,那么八书三十世家,不必分类,都能依照左传而统统称为传,(这些传)有的考证典章制度,有的记述史事始末,有的记述一人事迹,有的记述同类事件,有的记述一个时代重要言论,有的记载一个时代重要文章,不同的内容写或不同的传,以与本纪相配合。那么与 左传 注释 春秋相比,能够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与史记分类记事相比,能够没有前后重复的烦琐。文字节省而事件更加明晰,体例简明而作史方法更加精密,这岂不是文辞与质朴并重,自古以来最恰当的著史方法吗?至于人名与各类事件,合在列传之中,难以查找,那么另编成表来记述;天象地形,车马服饰及器物,不能用列传来记述,而且也6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另外汇成图,来记录它。综合尚书、春秋的长处,补救纪传体相沿而成的弊端,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至于创立新的体裁,区别各个细目,比较古今史书,确定一书的规模,另外写成圆通一文,这里就不详细谈论了。7

    注意事项

    本文(书教下翻译.pdf)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