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ppt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n一、文学的自觉一、文学的自觉n第一,文学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n第二,文学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n第三,对文学的审美性有了自觉的追求。n第四,新的审美对象,新的文学题材的开拓。n第五,文学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突出。n第六,作家独特风格的形成。n第七,文学理论也大大地提高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n“人的觉醒”,按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n二、乱世文学及其主题二、乱世文学及其主题n生死主题生死主题n游仙主题游仙主题n隐逸主题隐逸主题三、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三、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1.门阀士族制度门阀士族制度2.玄学的发展玄学的发展打破经学的禁锢打破经学的禁锢确立了新的审美理想确立了新的审美理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魏晋风流与与艺术个性魏晋风流与与艺术个性n3.佛经的翻译n想象世界的丰富n故事性的加强n反切的产生与四声的发现n词汇扩大n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n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七子、蔡琰n正始时期:阮籍、嵇康n西晋:陆机、左思n东晋:陶渊明n南朝:谢灵运、鲍照第一章建安文学n概述n1.建安:汉献帝的年号n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n3.建安文学风貌:n(1)政治理想的高扬。n(2)人生短暂的哀叹。n(3)强烈的个性表现。n(4)浓郁的悲剧色彩。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一、曹操1.曹操其人n2.魏武帝集n曹操现存诗歌20余首,都是乐府诗。二、曹操诗歌的内容与特色n1.反映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n2.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n3.成就成就n开风气之先:用乐府古题写时事n风格:慷慨悲凉的风格。n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n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语言质朴自然4.影响影响: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n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安徽亳州),少时生活放荡,机敏好权术,灵帝时任议郎,献帝时参加讨董卓,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后来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卒。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后,追封他为魏武帝。n魏书曰:“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n张溥魏武帝集: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捨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才多艺,孟德诚有之。n现存诗歌约40首,写游子思妇居多,题材狭窄,缺乏风力。n刘勰文心雕龙:子桓虑详而力缓。n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n燕歌行二首,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动人。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曹丕曹丕n一、曹植的生平和诗歌n曹植,字子建,死后谥号思,故称陈思王。有曹子建集,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n前期诗歌主要歌唱其理想和抱负,鄙弃庸俗小人。如名都篇、白马篇、薤露篇等。n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美女篇等。n另外,曹植也写了不少游仙诗,表达了消极出世和向往自由的思想。第二节曹植二、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n第一:创造了大量的五言诗。n共存诗90余首,五言诗就有60余首。其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有明显的创造发展。n第二:是有鲜明的个性,能灵活地用乐府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各种感情,把乐府以叙事为主,转向以抒情为主;n第三:改变了乐府诗古朴的语言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n第四:曹植的诗歌十分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如比喻、对偶的运用、警句的安排、炼字等。n曹植诗歌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n对仗对仗:n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n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侍太子)n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公宴)n工于起调工于起调:n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杂诗)n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n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赠徐干)n比喻比喻:吁嗟篇李善:“此詩以轉蓬自况,傷魏文骨肉之恩薄,即是煑豆然豆箕之怨,讀至末語,沈痛入骨”n野田黄雀行n写景写景:n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渌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公宴)nn成书倬:“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伤于弱,风雅当家,诗人本色,断推此君(多岁堂古诗存卷三)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n一、七子一、七子n1.名称出处:最早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n建安七子都经历了汉末动乱,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所以他们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一般认为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2.风格:n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巵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提出主张),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n文心雕龙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标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玚学优以得文。n3.代表作家及作品:代表作家及作品:n王粲七哀诗三首n刘桢的五言诗也很有名气,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n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n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赠从弟【其二】n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n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n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n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饮马长城窟行n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室思n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n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n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n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n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二、蔡琰及其悲愤诗n蔡琰字文姬,是蔡邕之女。现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悲愤诗两篇,五言一首可信,骚体一首一般认为是伪作。胡笳十八拍一首是否可信也有争论。三首内容大致相同。n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思考练习n名词:建安七子、三曹n谈谈你对“建安风骨”的认识n结合作品谈谈曹植诗歌艺术成就n试论述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第二章第二章正始诗歌正始诗歌n第一节正始文学的背景n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n1 1、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n从正始10年到甘露五年(260)二十年间,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进行了六次政治、军事方面的较量,每次斗争,都以曹魏集团的惨败而告终。这场斗争的特点是:它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但依附于各个集团的文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介入;斗争的双方都在维护名教的名义下,行翦除异己之实,手段异常残酷。名教的虚伪性因此暴露得淋漓尽致。n2、魏晋风度、魏晋风度:n饮酒服药,放浪形骸,乃成为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惟一选择,魏晋风度由是而起。n3、正始之音:、正始之音:“自然”对抗“名教”n清议脱离时政,演变为清谈。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它对于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n4、正始名士:、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王弼n5、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参看世说新语文学。第二节第二节阮籍的阮籍的咏怀诗咏怀诗n一、生平一、生平n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是由寡母抚养成人。阮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嗜酒能啸,善鼓琴,尤好老庄,“当其得意,忘其形骸”。n曾为步兵校尉,故人称阮步兵。二、阮籍的思想性格二、阮籍的思想性格n阮籍“少有济世志”,自幼受到儒学的熏陶,在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价值十分看重。n在残酷现实面前转而在老庄思想中寻求慰藉。n性格特点:“外坦荡而内淳至”n阮籍行为放荡,但内心十分痛苦,八十二首咏怀诗就是内心苦闷宣泄。三、三、咏怀诗咏怀诗n代表作:82首咏怀诗n内容n1.多抒写个人忧愤,“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n(1)主题:忧思,n(2)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n孤愁形象:夜中不寐,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帏,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孤鸿、翔鸟的叫声。徘徊忧思,孤独伤心。n以景衬情: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抒写方式由近及远,从形象的勾勒到视觉、触觉、听觉的描写。n以动写静:孤鸿、翔鸟咏怀其十七n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n如其三嘉树下成蹊:n“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2.表现忧生之嗟n3.以史事讽喻曹魏集团荒淫失政,如驾言发魏都n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n4.怒斥虚伪卑劣的礼法之士:洪生资制度:n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四、四、咏怀诗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艺术风格n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n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世所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n2、咏怀诗远承风、雅、离骚,近取乐府、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于统一。n3.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严羽沧浪诗话)4、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陶渊明的饮酒、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有影响。第三节嵇康n一、生平与思想n嵇康,字叔夜。谯郡銍人(安徽宿县西),系魏室宗亲,曾为魏中散大夫。n在反对礼法方面,他与阮籍是颇为一致的,但在理论上更成体系,态度更为明确、坚决。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n他“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非汤武而薄周孔”二、嵇康的文学成就n(一)嵇康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突出。n(二)嵇康诗现存53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批成功之作。n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幽愤诗n幽愤诗作于狱中,其诗自述平生遭遇与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可与司马迁报任安书相参看。n风格爽利、清峻。n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n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赠兄秀才入军n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其九)n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其十四)n赠秀才入军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内容是想像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但那洒脱的情绪却是属于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n全诗有体似诗、骚之比兴、象征者;又有直以意象、意境取胜者。诗中多清峻切高迈之语;又有一往情深之语。丽词状物,景亦含情,也是本诗的一大特点。第三章两晋文学第三章两晋文学n概述概述n晋代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三部分:西晋代诗歌的创作可分为三部分:西晋晋太康太康年间的创作以年间的创作以繁缛繁缛为主,但为主,但西晋还有以西晋还有以左思、刘琨左思、刘琨为代表的为代表的刚刚健健诗风;诗风;东晋东晋则是则是玄言诗玄言诗的天下,的天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第一节太康诗坛n一、太康文学概述n太康文学的断限。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公元280289年。n太康作家,傅玄、张华而外,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其中,陆机最负盛名。二、太康文学的特点n太康诗风:n“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n语言由古直趋向华丽藻饰n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n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n拟古倾向严重三、太康诗人n(一)傅玄与张华n傅玄的诗歌多模仿汉魏乐府,大都以女性命运为题材,内容流于伦理说教,形式典则而少创新,反映了乐府诗歌的雅化趋向。傅玄诗中,亦有佳作,苦相篇写色衰见逐的弃妇,善于描摹神情;秦女休行写烈女复仇故事,生动而有气势。张华n张华诗不如文,其作大抵模仿前人,如轻薄篇、游侠篇学曹植名都篇、白马篇,杂诗学阮籍咏怀;情诗学十九首,内容不是全无创新,但因排比对偶,堆砌典故,雕琢辞藻,后人评价,褒贬不一。n励志诗(九首)既云“安心恬荡,栖志浮云”,又云“进德修业,辉光日新”。内心矛盾,于斯可见。(二)陆机与潘岳n1.陆机的拟古诗nA.今存诗约100首,多为模仿乐府、古诗之作,内容形式皆少创新,数量约40余首。nB.值得关注的特点:多情景相生,显示了自曹植以来,自然景物渐入诗坛的历史趋势。nC.好炫博学识,堆砌辞藻,以至于情繁而词隐。n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了西晋诗歌的唯美倾向,如日出东南隅。其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为赴洛道中作2.潘岳:n潘岳长于哀诔:金鹿哀辞、泽兰哀辞、马汧督诔情文并茂,皆是传世之作。n潘岳的诗今存十余首,写亲情、哀情一类为佳。悼亡诗三首,怀念亡妻,感情真挚,明净疏畅。后人悼亡之作,实由此而兴。第二节左思与刘琨n左思字太冲,出身寒微,容貌丑陋,且口吃。现存诗14首,代表作是咏史8首。有左太冲集。n咏史的豪放、浑成风格,独立于当时士族文化氛围之外。n咏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郁郁涧底松n(一)咏史以咏怀。n诗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n(二)内容上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n自然社会n一般个别n隐显n(三)通篇皆用对比的手法。二.刘琨n出身世族,早年好老庄,后参加卫国战争,在北方抗战多年,诗歌感时伤乱,抒发报国壮志,写得苍劲悲凉。n元好问:“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论诗绝句其二)n代表作是扶风歌与重赠卢谌。n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不独有建安风骨,而别有一种悲凉之气。第三节游仙诗人郭璞n1.游仙诗溯源n东晋诗坛,值得一述的是南渡之初的诗人郭璞。他存诗20余首,以10首游仙诗最为有名。n郭璞游仙诗为人称道的是那些借游仙以咏怀借游仙以咏怀,表现对现实的不满的诗歌。因为它们比一般的玄言诗多了感情色彩。n2.特点: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思考练习n名词:竹林七贤、潘陆、玄言诗n谈谈你对“阮旨遥深”的理解陶渊明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明周位渊明逸致图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n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雄心壮志。n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不堪吏职”辞官而归辞官而归。n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n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n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n同年十一月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同年十一月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表现了厌恶官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n六十三岁病逝于家。六十三岁病逝于家。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江西九江陶渊明墓江西九江陶渊明墓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续)n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想的影响。n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柱。n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n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出真率的态度。真的生活n平平淡淡的田园生活:n耕作: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n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n读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n饮酒: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n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n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n谈心: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n赋诗、弹琴、游览真的个性n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晋书 陶渊明传)n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宋书陶渊明传)n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n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沽取。n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n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返回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二、陶渊明的田园诗n1 1、作品的保存和流传:、作品的保存和流传:n陶陶渊渊明明流流传传至至今今的的作作品品有有诗诗一一百百二二十十余余首首,另另有有文文、赋等十余篇。赋等十余篇。n陶陶诗诗及及其其题题材材分分类类。田田园园诗诗、咏咏怀怀诗诗、咏咏史史诗诗、行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n陶陶渊渊明明的的诗诗文文集集,历历代代刻刻印印过过多多种种,清清陶陶澍澍注注的的靖靖节节先先生生集集,今今人人逯逯钦钦立立注注的的陶陶渊渊明明集集、袁行霈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集笺注是较好的注本。是较好的注本。n2 2、田园诗的思想内容、田园诗的思想内容n陶陶渊渊明明的的田田园园诗诗多多方方面面地地描描绘绘了了农农村村景景色色和和归归隐隐后后的的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归归去去来来兮兮,田田园园将将芜芜何何不不归归n其其一一,描描绘绘田田园园景景物物的的恬恬美美、田田园园生生活活的的简简朴,表现自己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朴,表现自己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n代代表表作作归归园园田田居居、和和郭郭主主簿簿、移移居居二首、二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等。n由由于于他他以以全全部部身身心心热热爱爱着着大大自自然然,把把自自己己的的真真切切感感受受注注入入笔笔端端,所所以以他他笔笔下下的的农农村村田田园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和郭主薄(其一)n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移居移居n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n其二,歌咏劳动生活。其二,歌咏劳动生活。n如如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之三中写道:之三中写道:n种种豆豆南南山山下下,草草盛盛豆豆苗苗稀稀。晨晨兴兴理理荒荒秽秽,带带月月荷荷锄锄归归。道道狭狭草草木木长长,夕夕露露沾沾我我衣衣。衣衣沾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足惜,但使愿无违。n此此诗诗写写出出了了诗诗人人的的真真实实感感受受和和安安贫贫苦苦节节的的决决心心。这这些些诗诗感感情情朴朴素素而而真真挚挚,散散发发着着浓浓厚厚的的生活气息。生活气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n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n其三,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其三,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n如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归园田居田居其四其四n这些作品隐约反映了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这些作品隐约反映了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面貌。面貌。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n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四其四n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三、陶渊明的咏怀诗三、陶渊明的咏怀诗n1 1、咏咏怀怀诗诗主主要要有有饮饮酒酒、杂杂诗诗、咏咏贫贫士士、读读山山海海经经等等,围围绕绕出出仕仕与与归归隐隐矛矛盾盾,表表现现了了壮壮志志未未遂遂的的苦苦闷闷和和不不与与统统治治者者同同流流合合污污的的高高尚尚品品格格,也也曲折暴露了黑暗。曲折暴露了黑暗。n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篇,也流露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的宿命论思想。n2 2、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n如如咏荆轲咏荆轲、拟古拟古等。等。咏荆轲咏荆轲一首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一首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为“金刚怒目金刚怒目”式的诗篇。式的诗篇。四、陶渊明其他内容的作品n1.行役诗:n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念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如。n-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2.赠答诗n答庞参军n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五、陶诗的艺术特色五、陶诗的艺术特色n(一)情、景、事、理的交融。(一)情、景、事、理的交融。n如饮酒其五:n“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总体特征:总体特征:平淡自然平淡自然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n田园生活气息:田园生活气息:n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其一)n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二其二)n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西田获早稻)n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读山海经读山海经其一其一)n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五其五)n陶诗中的景:陶诗中的景:n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萧索空宇中,。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游斜川n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n陶诗中的理陶诗中的理n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n人生無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一)n气变悟时移,不眠知夕永(杂诗二)n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十四)n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田园居四)n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八)n(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n1.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手法的运用n2.平淡自然的语言平淡自然的语言n3.陶诗的意象运用陶诗的意象运用n4.不露痕迹的工丽不露痕迹的工丽n苏轼苏轼评韩柳诗评韩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而实美。”n“质而实绮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癯而实腴。”(与苏辙书与苏辙书)n如如移居移居其二:其二:n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饮酒饮酒其九:其九:n清清晨晨闻闻扣扣门门,倒倒裳裳往往自自开开。问问君君为为谁谁欤欤?田田父父有有好好怀怀。壶壶浆浆远远见见候候,疑疑我我与与时时乖乖。褴褴缕缕茅茅檐檐下下,未未足足为为高高栖栖,一一世世皆皆尚尚同同,愿愿君君汩汩其其泥泥。深深感感父父老老言言,禀禀气气寡寡所所谐谐。纡纡辔辔诚诚可可学学,违违己己讵讵非非迷迷?且且共共欢欢此此饮饮,吾驾不可回。吾驾不可回。n陶诗的语言朴素自然陶诗的语言朴素自然n陶陶诗诗的的语语言言不不是是未未经经锤锤炼炼的的,只只是是不不露露痕痕迹迹,显得平淡自然。显得平淡自然。n钟嵘钟嵘诗品诗品评价说:评价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笃意真古,辞典婉惬。”n葛立方称其葛立方称其“造语平淡造语平淡”。n陈祚明谓其陈祚明谓其“语合自然语合自然”。意象意象:平淡悠远平淡悠远n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n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n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n不露痕迹的工丽不露痕迹的工丽n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拟古七)七)n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n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和郭主簿)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和郭主簿)n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其二)(杂诗其二)n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已酉岁九月九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已酉岁九月九日)日)n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饮酒十七)(饮酒十七)n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与从弟敬远)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与从弟敬远)六、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六、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n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作品虽数量不多,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n归去来辞归去来辞、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五柳五柳先生传先生传、感士不遇赋感士不遇赋等都一扫晋等都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诗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悉诗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激愤的心声。激愤的心声。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n一、原因、过程、归家时的心情一、原因、过程、归家时的心情n归去来归去来决心归田的宣言决心归田的宣言n心为形役归去的原因n今是昨非反省的结果n舟遥遥、风飘飘轻快的心情n问、恨归去的急切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对田园的留恋向往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二、归去的愉快生活二、归去的愉快生活n远见衡宇激动、天真n初入家门祥和、自然n园中美景观景之乐n园中生活隐居之乐n三径就荒,松菊犹存n昭质未亏n引壶觞、眄庭柯、倚南窗n自由自在n云、鸟、松自由孤高门虽设而常关对简单安适的田园生活爱赏n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五)n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田园居二)n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茂申岁六月中遇火)n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酬刘柴桑)n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读山海经)n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答庞参军)n三、归去后的农事生活三、归去后的农事生活n归去来归去来归田之志归田之志日常交往日常交往出游方式出游方式出游所见出游所见田田园园生生活活眷恋满足珍惜已然归田的平静已然归田的平静n四、乐天安命,听其自然四、乐天安命,听其自然n人生态度:任真、现世。n人生理想:出游、耕种、长啸、赋诗。n归去来兮辞的艺术成就1.铺张扬厉,讲究辞藻。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3.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4.结构严谨而周密。n欧阳修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辞而而已!已!”(李公焕(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卷五引)归归去去来来兮兮图图(局局部部)闲情赋空前绝后的爱情赋n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感士不遇赋n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n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n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n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卷五論陶感士不遇賦曰:“起結皆盡性至命之言,能明出處之分,而潔去就之義,中間雜引古人,無非此意。陶公真有學有守者哉。桃花源记n内容n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n对黑暗的社会有一定的批判意义n艺术n想象丰富n文笔优美n结构巧妙五柳先生传n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n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七、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七、陶渊明的典型意义n1 1、陶陶渊渊明明是是中中国国士士大大夫夫的的精精神神上上的的一一个个归归宿宿。不不为为五五斗斗米米折折腰腰:归归隐隐田田园。仕途失意的安慰。园。仕途失意的安慰。n2 2、酒酒和和菊菊成成为为陶陶渊渊明明的的象象征征,爱爱酒酒和和菊菊的的陶陶渊渊明明也也成成为为中中国国文文人人仿仿效效的的榜样。榜样。n3 3、“田田园园诗诗”成成为为一一个个影影响响深深远远的的诗歌流派。诗歌流派。n钟钟嵘嵘诗诗品品称称誉誉他他为为“古古今今隐隐逸逸诗诗人人之之宗宗”。后后世世的的“拟拟陶陶”、“和和陶陶”诗诗不不下下上上千千首首。李李白白、杜杜甫甫、白白居居易易、苏苏轼轼、陆陆游游等等都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n沈沈德德潜潜说说诗诗啐啐语语云云:“唐唐人人祖祖述述者者,王王右右丞丞(王王维维)有有其其清清腴腴,孟孟山山人人(孟孟浩浩然然)有有其其闲闲远远,储储太太祝祝(储储光光羲羲)有有其其朴朴实实,韦韦左左司司(韦韦应应物物)有有其其冲冲和和,柳柳仪仪曹曹(柳柳宗宗元元)有其峻洁。有其峻洁。”。后人评价选录饮酒其五n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n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n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n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n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n一、简介 n饮酒共20首,不是一时所作。内容借饮酒抒写情怀,寄托感慨,类似“咏怀诗”。n二、分析n“心远”的实质:n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自我净化,超脱于现实之外。n“采菊”二句理解:n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浑融妙合。即悠然自得的心境与淳和、永恒、宁静的自然环境融和。n“心远”的表现,也是心远的最高境界。n“真意”的内容:n真朴、自然、和谐、永恒n这是对宇宙人生、造化自然之趣领悟的结果。n艺术成就n1.意境高远,富于哲理。n2.浅显的语言,精巧的结构。n返回读山海经n写自己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是后面十二首分咏读书心得的序诗。n住宅环境的幽美-恬静闲适的生活和心境-读书之乐。n章末“乐”字,作诗之根本,即孔、颜之乐处。靖节会得孔、颜乐处,偶为读书而发。“孟夏”二句,好读书之时。“众鸟”二句好读书之所。“既耕”二句农务将毕,正好读书。“穷巷”二句,人客不到,正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