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活(节选)》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天人交战过,神魔相遇过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小说导入 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小说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经历及小说写作背景。2.细读文本,探究聂赫留朵夫心理变化过程;总结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并以此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3.思考“复活”的含义,探讨玛丝洛娃复活的可能性。知人论世1.见同步练习册52页,了解托尔斯泰及写作背景。2.见课本67页注释,明确选文前情节。整体把握 速读全文,对小说标注好段落号,完成同步练习册初读感知。要求:独立完成,限时7分钟。天人交战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一个真实而缓慢的过程,从课文节选内容来看,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复杂变化过程?天人交战第一阶段:坦诚罪过的内心挣扎。见到玛丝洛娃,他在称呼“您”还是“你”上的犹豫,说明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怜悯的心情来请求宽恕的。当他想到认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大声说出请求饶恕的话时,感到害臊并四下张望,说明他的悔罪还停留在自私的层面。随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可耻,终于高声请求宽恕,迈出真诚悔罪的一步。天人交战第二阶段;了解遭遇,不知如何赎罪。两人走到长凳那儿坐下,聂赫留朵夫开日请求饶恕,并表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惶惑,不知该怎么办。当问起玛丝洛娃为他生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他为自己的罪孽深感不安,感到羞耻,不知如何赎罪。此时他的内心怜悯、悔恨、内疚、羞耻,多种感情交织。天人交战第三阶数:从动摇到决心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他不由想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于是他的内心产生动摇,认为她已经精神沦落,不可救药了。他的内心展开了“魔鬼”和“精神的我”的激烈对话,最终“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决心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恢复她的本性。尽管还是不被玛丝洛娃理解,但他表示“还要来的”。这表明,他克服了人性中的自私,发扬了人性中的爱和善,不仅要自我救赎,而且还要带着玛丝洛娃一起走向“复活”之路。神魔相遇 有人认为,玛丝洛娃的形象比聂赫留朵夫更有光彩。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玛丝洛娃形象反映的社会现实。玛丝洛娃的遭遇反映了贵族阶级可以肆意欺骗、玩弄底层民众这一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玛丝洛娃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聂赫留朵夫的欺骗和玩弄,使她最后沦为妓女。神魔相遇 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法庭,监狱等官僚机关的腐败。她因一次被诬告谋财害命而被关进监狱,副典狱长因为聂赫留朵夫是“有钱人”而让玛丝洛娃走出铁栅栏,玛丝洛娃向聂赫留朵夫要钱时,对副典狱长格外防备,充满对钱被拿走的担心与恐惧。神魔相遇 她的悲惨遭遇,是当时社会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缩影。课文开头处的嘈杂环境,表明蒙冤入狱的不止玛丝洛娃一个,可以想象,像玛丝洛娃一样被贵族阶级肆意欺骗、玩弄、压榨、搜刮的也不仅只有她一个。神魔相遇 她以妓女的妖媚和沉沦来对抗聂赫留朵夫的善意,代表了两个阶层的对抗。她不让聂赫留朵夫“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固然是因为她不再相信任何善意,更是因为她认清了两人属于不同的阶层,他们之间是尖锐对立的。“复活”真义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剧变之后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小说以“复活”为题,有何含义?人性的复活。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一个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每天的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充满空虚。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那个因为他的欲望毁掉的女孩儿的那一刻,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经历,开始直面他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善良的一面,在压迫中终于开始苏醒。道德的复活。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玛丝洛娃,他放下贵族身段,向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复活”真义精神的复活。当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法庭上与被告的玛丝洛娃重逢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沉睡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的我”开始觉醒。他开始认识到,正是因为自己不负责任,才造成了玛丝洛娃一生的悲剧,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于是,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复活”真义复活?复活!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他的“复活”固然可信,那么玛丝洛娃有可能“复活”吗?能够“复活”。玛丝洛娃的“复活”更能够体现人性的坚韧。课文中的玛丝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后,不痛骂,不痛哭,连谴责都没有。令人惊讶的是她还向聂赫留朵夫讨了十卢布。然而,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忆起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最后告别时,她仍然“伸出一只手”。这表明,她没有彻底麻木,只不过是以各种沉沦的行为来麻醉自己。在她心里,女性的温柔、做人的尊严,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等人性,并没有彻底泯灭。她是可以“复活”的。这足以表明,人性是坚韧的,是黑暗和残暴的力量难以彻底征服和压制的。死亡?堕落?我们一直在谈“复活”,在“复活”之前是什么?大概是“死亡”了。在小说的语境中,所谓的“死亡”等同于精神上的“堕落”。聂赫留朵夫的堕落是背弃了玛丝洛娃,背弃了真挚的爱情,被所谓上流人群熏染,走向欲望的放纵;玛丝洛娃的堕落是被动或主动的“沦”为妓女,以不道德的钱与性来麻痹自己,企图逃避心灵上的伤痕。那我们如何去防止自己的“堕落”呢?原来,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深渊,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望并不会带给人真正的幸福,唯有爱与智慧才能充实人的灵魂,唯有直面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勇敢地担荷生命的重量方为救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