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x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文档)短歌行教案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二、简介(一)题解: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二)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三)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n)呦呦鹿鸣(yu)何时可掇(du)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周公吐哺(b)2、全班齐读。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明确:就是“忧”字。四、合作探究分析诗歌,合作探究。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仯心念旧恩。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五、写作特点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六、课外拓展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七、作业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