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ppt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 朱玉民 朱玉民 教授 教授 研究生班专题课演讲稿研究生班专题课演讲稿1 1概述 走进新课程中说:“如果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新的课程改革的设想也难以变成有效的教学现实。可见,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重要性。本专题课的内容如下:研究模式 研究切入点的 专题一:新课程改革的要点 专题二:教学改革的四个重要方面:专题三:新课改下的教学系统设计 专题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专题六:动画创意脚本的设计与填写 专题七:说课 专题八:新课改与中高考建构并实施新型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研究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 2以”三结合“的模式,组成科研课题组,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以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以一线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为支持以优秀软件人员的技术作为保障研究的模式”三结合“的模式:科研课题组3 3 当前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一个转变 两个改革研究的切入点4 4一个转变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三个中心”:教师、课堂、书本“一个取向”: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取向(为“考”而教而学,一卷定终身)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积累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学生发展(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培养创造型、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知识性人才5 5二个改革:教学改革:教与学方式:两个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改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教学原则、规律:“小整合论”:“整合”的目标:“整合”的策略:大整合论:小整合论:信息技术:特点:功能:原则:规律:6 6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设计的切入点设计的切入点教学资源的类型教学资源的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框架(流程图)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框架(流程图)典型教学方式典型教学方式教学系统设计程序图教学系统设计程序图 11、22怎样设计探究性动画怎样设计探究性动画 研究生 研究生7 7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准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优化教学教程、教学资源为主线,从教与学的需求分析入手,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途径,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为学科教学提供相关资源,建设一套网络环境下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教材体系。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施搭建一个优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平台。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显著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8 8二、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 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 资源的研、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资源的研、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实话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支撑环境 营造实话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支撑环境 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为重点 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为重点 突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及基本技能 突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及基本技能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线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线 注重展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渗透教与学的方法 注重展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渗透教与学的方法 资源设计体现积件式思想 资源设计体现积件式思想 使用方式标准化、风格多样化 使用方式标准化、风格多样化 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达到科学、适用、简捷、方便 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达到科学、适用、简捷、方便9 9资源设计的切入点 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 为有效实施教学策略而设计 为有效实施教学策略而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 设计教师的讲、演工具 设计教师的讲、演工具 设计学生认知工具 设计学生认知工具 设计学生的练习工具 设计学生的练习工具 设计教与学的工具软件 设计教与学的工具软件 为实施新型学习方式营造有效支撑环境:为实施新型学习方式营造有效支撑环境:设计 设计“题库 题库”设计 设计“中、高专题网站 中、高专题网站”设计 设计“教学网页 教学网页”设计 设计“学习网页 学习网页”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 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10 10 四.教学资源的类型 1、媒体素材按素材的表现形式分类(有五种):文字动画影视声音图片 按素材的教学功能分类:情景 背景讲解 自学探究1、2 交互1、2启发 协作实验(含模拟实验)游戏演示 练习例题 答疑竞赛 指导影视 课外活动11 11、课件、积件、学件、教学指导、学习指导、教学案例1、2、3、4、5(平台)、6、7、8、评价资源(测评资源)评价资源(测评资源)12 12由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组成课题组(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教育观念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求知欲乐于探索爱科学、爱祖国有交流、合作愿望能力目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综合能力知识目标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综合知识影视课外活动竞赛指导答疑练习例题游戏实验(含模拟实验)演示启发交互(协作)探究自学讲解背景情景图形图片影视声音动画文字知识点素材库知识点结构目录用户(学校教师)依据提问操作探索协作训练作业确定教学设计三要素(反馈信息)研 究开 发素材及分类浏览、调用素材选定知识点以目录为索引查询知识点反馈信息应 用(素材库的管理)为评价教育教学的效果理论、方式、方法、媒体(评价)(修改、补充设计)五、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框架(流程图)13 13六、六、典型教学方式典型教学方式 讲授式 讲授式 交互式 交互式 自学式 自学式 合作式 合作式 探究式 探究式 问答式 问答式14 14教学前 教学过程确 定 教 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 感 态 度目 标(重点、难 点、困难)设 计 教 学策略(理 论、方 式、方法、媒体)教学始 教学中 教学末教学评价(“双 评 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教 学 目 标 达成度)总结、反馈引课(创 设 情景)按 设 计 的步骤教学运 用 相 关素材实 施 教 学策略教师教学小结教 学 测评知识能 力 情感态度教学后分析内容七、七、教学设计流程图教学设计流程图分析学生15 15学 学习 习需 需要 要的 的分 分析 析学 学习 习内 内容 容的 的分 分析 析学 学习 习者 者的 的分 分析 析反馈修正 反馈修正反馈修正 反馈修正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分析 分析设计 设计评价 评价教 教学 学目 目标 标的 的设 设计 计教 教学 学策 策略 略的 的设 设计 计教 教学 学媒 媒体 体的 的设 设计 计教 教学 学过 过程 程的 的设 设计 计教 教学 学设 设计 计的 的评 评价 价教学系统设计的程序图 教学系统设计的程序图 16 16动画脚本的设计过程是特殊形态的教学设计过程。探究性动画是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策略性的动画(或课件)。是为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而营造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化的教学环境。它有助于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或探究)、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寻找途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是传授知识、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7 17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在探究问题中,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优化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途径、方法解决问题)18 18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准确、恰当地提出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当学生思维(或操作)走上岐途时,教师抓住关键性问题(或环节)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或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在正确方向(或途径)上进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或操作),有效地探究问题。19 19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 选题科学、准确、恰当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的衔接点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或知识的内涵的能引起发散性思维)主题设计能将探究(或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让学生能跷起脚尖或跳起来接到“桃子”)具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多媒体素材齐备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20 20四.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创设与探究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得。教师的引导(或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当学生的思路(或操作),误入岐途(或操作失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或指导)。注意:是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或途径,而不是直接揭示探究问题的本质,也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否则,将会减弱探究性学习的效果。21 21五.动画设计的基本原则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的关键点。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使动画素材有利于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受到素质教育(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有利于助与教与助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22 22按着教学过程的三条基本规律设计动画素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的规律23 23保证科学性:无知识性错误策略性:融教法与学法为一体,有助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实施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创意新颖、独特,具有创新精神实效性:应用效果显著24 24探究性:适应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交互性:人机界面友好,适合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学协作性:适合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先进性:模式先进、创意先进、技术手段先进操作性:操作简单、灵活、快捷艺术性:画面清晰、美观、结构和谐25 25六.动画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要求以学科大纲为准绳,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关键环节满足一线教师教学的需求(动画的教学功能齐全,知识点覆盖率高)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知识、量纲、单位、符号、目标、图形等准确)26 26设计、制作目的要求要写明制作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依据说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与学的方法)要写明设计、制作的用途教学功能要求(即教学策略)情境、背景、模拟实验、讲解、交互、协作、探究、启发动画画面连接合理、画面展现顺序逻辑性强,画面的展现有利教师的分步教学和学生的思考。画面的“热字”按钮,选设合理、运用恰当;按钮操作简便、灵活、快捷。27 27七.探究性动画设计成功的关键创设与探究主题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选题要科学、准确、恰当 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主题动画新、旧知识的 衔接点 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点28 28动画展现的主题明确,能引起争论(或发散性思维)动画的“热字”按钮,选设合理、运用恰当动画的“热字”按钮,能提供满足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多媒体素材齐备(能满足采用不同方法探究问题的需要)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热字”按钮的设置,一定是探究问题的“切入口”。29 29保证动画设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即探究过程的三个阶段)问题表征阶段策略选择阶段反思结果阶段开放式、交互式动画更适合探究性学习30 3031 31教学模式合作(协作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组织教学:成立学习小组教师提出研讨的课题选题科学、准确、恰当:能引起争论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习个人学习、理解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图片、文字、动画、影视每个人准备好发言提纲32 32讨论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论点、论据(提供有关证据或素材资料)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取得共识的结论和依据教师:跟踪讨论,及时引导(或诱导)(途径、方法、逻辑思维)练习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讨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出练习题(测试)个人练习小组集体讨论式练习(培养协作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学生:33 33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能力自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运用媒体素材、学习工具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认真、主动、积极科学态度:爱科学、辩证唯物 观点教师:总结、反馈(师、生双向交流)组织、管理引导、指导方法34 34教学模式问答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图片文字动画影视(可选用的素材)思考: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已有知识已有认知结构分析、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点35 35答疑(教师)肯定学生回答的正、误分析误解的原因给出正确答案,并解疑(分析方法、学习方法)练习(教师):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重、难点)的练习题(测试)(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练习(运用知识、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导(教学策略、学习方法)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充分肯定成绩)总结、反馈36 36教学模式自学模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学,学生:(教师提出自学内容)学习、理解教材看素材库中的素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解疑(教师):引导思路、建议行动方向指导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解疑图片文字(如:有关的学习指导)动画(人、机交互)影视37 37练习教师:给出与教学目标相关(重、难点)的练习题(测试)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练习(运用知识、方法)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或指导(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自评:(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认真、主动、积极)科学态度(爱科学、遵循科学规律、辩证唯物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学习的能力38 38反馈:(师生双向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情感交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扩展思维空间、扩展知识面39 39教学模式探究模式(类似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出探究课题:组织教学:教师提供具体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探究课题: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或知识的内 涵能引起发散性思维)主题设计能将探究(或讨论)逐步 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让学生能 跷起肢尖或跳起来搞到“桃子”)多媒体素材齐备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点40 40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索:当学生思路(或操作),误入歧 途(或操作失误)时,及时给予 引导(或指导)。注意:是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或 途径,而不是直接提示探究问题 的本质,也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否则,将会削弱探究性学习的效果。答辩: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理、有据、有证实材料)学生:探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探究性学习的程序、途径、手段(含多媒体运用)、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设计不同层次的探 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获。教师的引导(或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设计不同层次的探 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所获。报告: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程序,写出“探究性学习报告”41 41评价内容:(双评价: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比、归纳总结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媒体素材、学习工具能力编写“探究性学习”报告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态度科学态度教师:总结、反馈(师、生双向交流)组织、管理引导、指导方法42 42教与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式、终身教育观组织者引导者:1、2、3、4指导者:1、2、3、4促进者:1、2、3、4主动参与 1、2自主:1、2、3交互:1、2、3合作:1、2、3、4探究:1、2、3、443 43两个优化“四要素”:师、生、内容、条件转变观念是前提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决定因素优化教学设计是基础(专题五)达成教学目标、促进素质提高是目的解决教与学中的困难是重点途优化教学策略是重要途径科学评价是重要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理论指导明确目标物化知识解决困难:营造环境展示过程:1、2、3、4、5渗透方法:1、2、3交互探究:1、2、3、4有效整合:1、2、3提高素质:1变微观为宏观:1、2、3、4、5变静为动:1、2变抽象思维为直观形象:1、2、3模拟场景:1、2、3、4激励:1、2、3、4、5、6研究生 研究生44 44课程改革:总目标:三项根本任务:六个改革目标:三个实施目标:一个主流理论:一个“整合”:改变课程的功能:改变课程的结构:改变课程的内容:改变课程实施方式:改变课程评价功能:改变课程管理制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两个培养:一个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良好品德(核心)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调整和改革课堂体系、结构、内容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建构主义是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两个渗透 两个渗透45 45 改变课程的功能:改变课程的结构:改变课程的内容:改变课程实施方式:改变课程评价功能:改变课程管理制度:六个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使用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6 46 知识与技能“思维之心只能寓于知识之体”传授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功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选择知识与技能的原则: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达到: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无知便无能知识是形成要素,发展智力的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为重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7 47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注重对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的分析;抓住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环节,渗透教育、教学思想,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教学与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产生、形成过程的认识、分析、归纳、总结;注重对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达到: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同步。传播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同步。48 4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个人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强调科学价值 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强调人类价值 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树立正确的真、善、美的价值观。教师对任何知识的传播,首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探究、理解、掌握知识。教师要尊重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达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达到:情感态度教育与价值观同步进行。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49 49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是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生出来的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 育 观 念50 50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理论、方式、(理论、方式、方法、媒体)方法、媒体)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 依据采用现代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示知识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过程选择、设计、应用媒体:选择、设计、应用媒体:(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引课)引课)(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学生特征:学生特征:智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 个性 潜能 潜能兴趣 兴趣情感 情感动机 动机意志 意志感知 感知记忆 记忆思维 思维想象 想象地位、作用 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关键性教学环节 关键性教学环节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 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建议性的参考资料 建议性的参考资料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要求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 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提供教学环境 提供教学环境提供有效工具 提供有效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 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51 5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直译“整合”:宏观目标:两个重点:“整合”是重要途径(跨越)教育教学功能:解决困难微 微 宏 宏1 1、2 2静 静 动 动抽 抽 形 形模拟场景 模拟场景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1 1、2 2实现 实现“双赢 双赢”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教与学的规律 教与学的规律提供教学支撑环境:提供教学支撑环境:教与学的演、练工具 教与学的演、练工具认知工具(工具软件)认知工具(工具软件)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1 1、2 2、3 3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1 1、2 2改善教与学方式(五特征)改善教与学方式(五特征)1 1、2 2、3 3、4 4两个培养 两个培养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课程)学科教学(课程)52 52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宽厚的文理基本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科学知识习题分类燃烧原电池三层次的能力结构较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专门能力:一般能力:教学设计媒体的操作与维护软件的编制与应用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科研能力听、说、读、写、算推理、计算机应用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豁达乐观的性格53 53优化教学策略是途径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遵循教学规律:两种方法论体系 共用:实现三个转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三种学习:两种方法论体系:简单学习 语义性知识 认识客观世界复杂学习 程序性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高级学习 策略性知识 改善学习状态客观主义的方法论:(高效清晰传递知识简单学习)建构主义的方法沦:(帮助、促进、协调复杂和高级学习)互补完善由内容导向教学 目标导向教学由被动接受性学习 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由教师的教具 学生的学具54 54促进素质提高是目标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原则:教与学方式:教学方法:两个重点:愉悦精讲(过程、方法、规律)启发互动精练反馈以人为本原则面向全体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主动发展原则落实基础原则愉悦审美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美学价值“五个特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5 55“整合”的理念:大整合论: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的结构、内容,变革课程的体系。(专家、学者)与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与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小整合论: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媒介方法(或手段)融入到学科教学各个层面中。(“整合”的主流观点)(具体内容见后面)56 56信息技术的 功能特点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 各种 操作技术的总称:即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表现、创造、传递、应用和评价等的技术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 的操作技术对信息的操作技术特点:有广泛、深刻地表现功能:从技术角度:视觉:大小、形状、颜色、过程(83%)听觉:声音(情真意切)(10%)数字化(01转换属性)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功能: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反馈及时化资源共享五大优势:变微观为宏观1变静为动1变抽象为形象直观模拟现实场景1创设情境57 57功能: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反馈及时化资源共享个别化小组化班级化校际间国际间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及过程教育情境展播法模拟揭示法实习法动态揭示法直观形象法58 58教学原则、规律:原则规律教学目的性原则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学科教学与“STS”相结合促进发展的原则(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怜悯审美原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传授知识与转变情感相统一59 59“小整合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手段和方 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把学科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统一在同 一教学过程中,既能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特 点,又符合教学原则、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又在教学过程中传播了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信 息素养的提高(“双赢”)。60 60“整合”的目标: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贯彻课程目标、促进教学发展“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用它解 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61 61“整合”的策略:以“目标、困难”为切入点策略动态揭示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情感驱动策略情境激励策略因势力导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探究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寓教于乐策略教学目标重点、疑点困难(难点)62 62概述 走进新课程中说:“如果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新的课程改革的设想也难以变成有效的教学现实。可见,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的重要性。本专题课的内容如下:研究模式 研究的切入点 专题一:新课程改革的要点 专题二:教学改革的四个重要方面:专题三:新课改下的教学系统设计 专题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专题六:动画创意脚本的设计与填写 专题七:说课 专题八:新课改与中高考建构并实施新型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研究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63 63 教学系统设计教 教学 学设 设计 计 定义 定义: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内容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内容,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将教学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学习 以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为理论基础 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 确定教学目标 学目标,建立解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 建立解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评 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评价试行结果的修改方案的过程 价试行结果的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徐英杰著 徐英杰著)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 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 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 分析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设 设计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计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首要原理 教学首要原理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教学过程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过程及其构成要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五大环节 五大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必要性 必要性研究生 研究生64 64理 理论 论基 基础 础l l系统论 系统论l l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l l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l l传播理论:传播理论:l l首要教学原理 首要教学原理l l学习理念 学习理念l l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l l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l l含义 含义l l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l l是一种场所 是一种场所l l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l l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 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l l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赖以持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赖以持 续的情况和条件 续的情况和条件l l问题(包括疑问、项目)问题(包括疑问、项目)l l相关的个案或实例 相关的个案或实例l l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l l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l l会话与协作工具 会话与协作工具l l社会 社会/背景支持 背景支持l l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l l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l l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l l人本注意 人本注意l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l布鲁纳的结构与发现教学论l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理论是关于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规律的理论 是关于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规律的理论65 65学 学习 习理 理论 论l l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l l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l l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l l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l l基本观点:基本观点:l l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学习是刺激 学习是刺激 反映 反映 强化 强化l l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说(狗 条件反射说(狗 食物 食物 饲养员 饲养员 铃声)铃声)l l华生:华生:刺激 刺激-反映连结说(反映连结说(SR SR)l l桑代克 桑代克l l斯金纳 斯金纳l l班杜拉 班杜拉l l学习连结说 学习连结说 l l试误说联结是通过尝试与试误过程建立起来的 试误说联结是通过尝试与试误过程建立起来的l l主律和副律论 主律和副律论l l(情景(情景 反应连结)反应连结)l l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是有直接 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是有直接 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 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l l主律:主律:l l副律 副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l l选择反映律 选择反映律l l多重反映律 多重反映律l l定势律 定势律l l类化反映律 类化反映律l l联想转移律 联想转移律l l操作条件反射说 操作条件反射说l l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l l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l l理论应用:程序应用教学 理论应用:程序应用教学(将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进行)(将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进行)l l应答性 应答性l l操作性(强化)操作性(强化)l l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l l“四阶段 四阶段”:l l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l l保持过程 保持过程l l复制过程 复制过程l l动机过程 动机过程66 66 当学习者介入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当学习者介入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教学能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教学能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基础时 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才能够促进学习(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当新知识展示给学生时 当新知识展示给学生时,才能促进学习 才能促进学习(揭示新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揭示新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促进学生有效的建构知识的意义 促进学生有效的建构知识的意义)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 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才能够促进学习(练习和应用获得的新知识 练习和应用获得的新知识 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才能够促进学习(教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生活世界 教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生活世界)教 教学 学首 首要 要原 原理 理说明 说明:教学首要原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麦瑞儿教授归纳所有教学 教学首要原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麦瑞儿教授归纳所有教学原理 原理,研究后总结出来的 研究后总结出来的“五项首要原理 五项首要原理”::67 67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理论、方式、方法、媒体)(理论、方式、方法、媒体)分析学生 分析学生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 依据 采用现代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示知识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过程 选择、设计、应用媒体:选择、设计、应用媒体:(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引课)引课)(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 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 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 学生特征:学生特征:智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 个性 潜能 潜能兴趣 兴趣情感 情感动机 动机意志 意志感知 感知记忆 记忆思维 思维想象 想象 地位、作用 地位、作用 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关键性教学环节 关键性教学环节 建议性的参考资料 建议性的参考资料 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 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易混淆点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策略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 考虑教师、学生的素养条件 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 传授知识与转变情感相统一提供教学环境 提供教学环境提供有效工具 提供有效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 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 支持现代学习方式的实施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教 教学 学设 设计 计的 的程 程序 序 分析需求 分析需求68 68潜 潜 能 能l l语言智能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