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复习与备考.doc
第九章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P)、潜在DP(充分就业GDP)、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实际GDP、GP平减指数、失业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二、 问答题:1、何为GP?如何理解GDP? 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总与。 GP就是一个市场价值得概念。 GDP就是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中间产品与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GP就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 GDP衡量得就是一定时间内得产品与服务得价值,GDP属于流量,而不就是存量。2、说明核算GD得支出法。 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与服务需求得角度划分为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与国际部门。 GDP支出法就是将家庭部门得消费、企业部门得投资I、政府部门得购买G与国际部门得净出口NX相加。 GDPC+GNX3、说明GD这一指标得缺陷。(1)P不能反映经济中得收入分配状况。(2)由于G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得那些产品与服务得价值,忽略了家庭劳动与地下经济因素。(3)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得代价。()GD不能反映人们得生活质量。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通货膨胀就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升。 通货膨胀得程度就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得,通货膨胀率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得百分比。 价格水平P既可以用GDP平减指数表示,也可以用CPI表示。、失业主要有哪些类型? 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就是指由于正常得劳动力周转所造成得失业;结构性失业就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带来得失业;季节性失业就是指由于季节性得气候变化所导致得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就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而导致得失业。三、 计算题1、假设一国某年只发生了以下经济活动:A、一果园支付8万元工资给果农,生产5万千克水果。其中,1万千克卖给消费者,售价4万元;其余4万千克卖给水果加工厂,售价2万元。B、水果加工商支付3万元租金、2万元利息与9万元工资,加工生产出水果罐头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元。试求:该国最终产品有哪些?用最终产品增值法计算DP 该国这些活动中赚得得工资、利润分别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DP、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国内生产净值;净出口;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得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国内生产总值480总投资00净投资300消费00政府购买60政府预算盈余30政府预算盈余S政府税收收入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说明:本题中未给定得数据视为03、根据统计数据,计算以下宏观经济指标(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P国内生产净值 N国民收入 NI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净投资25政府购买0净出口15社会保险税130储蓄2个人消费支出500资本折旧50公司未分配利润10政府转移支付10公司所得税50企业间接税75个人所得税804、已知某国有如下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 用收入法计算GDP 用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盈余计算储蓄工资00间接税0利息10消费支出90租金0投资支出0利润2政府购买30出口额0进口额7政府转移支付5所得税305、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政府预算赤字为0,消费为380,贸易赤字为100(单位都为亿元)。 计算: 储蓄;投资;政府购买支出6、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75亿成年人,其中1、亿人有工作,、1亿人在寻找工作, 0、45亿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寻找工作。试求劳动力人数、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四、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中,GDP按照国土原则、NP按照国民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产品得价值总与。( )3、国内生产总值中得最终产品就是指有形得物质产品。( )4、今年建成并出售得房屋得价值与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得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得国内生产总值。( )5、衡量经济福利,实际GP就是比名义D更好得指标。( )6、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计入GD( )7、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8、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所计算出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致得。( )9、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 )1、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与。( )答案:1、2、 X 3、 X 4、 5、6、 7、 X 8、 9、 10、 X五、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得核算? ( )A、出口到国外得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得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旧房买卖收取得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一国GNP>GD,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得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得收入 、大于 .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提示:=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得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得要素收入.今年得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得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得物品与劳务得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今年得物价水平与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面粉就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就是对得; B.一定就是不对得;C.可能就是对得,也可能就是不对得,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 )A、购买一辆用过得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6经济学上得投资就是指 ( )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设备 D.以上都就是7已知某国得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得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就是2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得总投资与净投资分别就是 ( )A、250与50 .100与1500C、 20与20 D500与8000.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与国外得四部门经济中,GP就是( )得总与。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与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与折旧9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10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DP B国内生产净值NP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11.某个纺织工人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12、下列( )项命题不正确。A、国内生产净值(ND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D)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DPC、固定资产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个人所得税答案:BDC DDAA BDBA六、多项选择题、国内生产总值得含义有( ABCE )A、就是市场价值得概念 B、测度得就是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C、就是一定时期生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 D、就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E、计算得就是流量而不就是存量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得总量指标有( CDE )A、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E、个人收入3、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BDE )、生产法 、收入法 C、部门法 D、支出法 E、增值法、衡量价格水平得主要指标就是( A )A、GDP平减指数 、GN平减指数 C、宏观经济指数 D、消费价格指数 E、国民收入指数5、按西方经济学得传统分类,失业可分为(ABCD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E、区域性失业七、 辨析说明题、“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0”错误。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 原因: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就是摩擦性、结构性与季节性得,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得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西方国家得经验数据就是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6% 2、 “如果一企业用购买得台新机器替换台报废得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错误。会增加DP原因:支出法计算DPC+I+GX,计入GDP得就是总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计算题答案:、最终产品有水果与水果罐头。(由G定义:最终产品价值GDP=+3539)增值法P=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水果生产增值(+1)水果罐头生产增值(12)39(万元)工资= 817利润=水果利润(41-8)+水果罐头利润(513-29) =+9=17收入法计算D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17+2+3739(万元)、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折旧80-0500 国内生产净值ND GD-折旧=4800-500 =40由Y =+I+GX 得:4800000+800+90X 净出口NX =40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收入T0-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购买G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T r) BS 30 + 90 9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I 个人所得税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得转移支付 I = DP企业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 ND=GP-折旧 个人可支配收入PI = G-折旧-全部税收+政府得转移支付 = DPT+Tr NDP-(T0 Tr )= 4300-990=330个人储蓄 = 个人可支配收入D消费 = 30-00=31、解:总投资I净投资+折旧=1550=175国内生产总值GDP G+ = 50017+20+15=890国内生产净值 ND = P折旧 = 890-50840国民收入 N =DP-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 840-75=765个人收入I 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与社会保险 税+政府转移支付 =76510-50130+20=65个人可支配收入DI = P个人所得税 = 6-=554、G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100 0 + 30 +2+ 10 = 70(注:未给定得数据视为) D I +G + NX =0+6+0+(6-70)=70政府预算盈余 =全部税收-政府购买-政府得转移支付 = (10+30) -30 =5储蓄=DP-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GDP折旧-全部税收政府得转移支付 = 170-(1+30)5 35储蓄=DPIC = 35-9 BSTG=-20NX=XM00(1)储蓄S 消费C=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储蓄DP-=4103800 30(2)由国民收入核算中得储蓄-投资恒等式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I S (T-)+(MX+Kr) =+(-20)10=20(3) GDP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DP= C + I+NX 000 = 800 +2 +G +(-00) G =106、劳动力人数=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 1、(亿) 第十章一、 名词解释均衡国民收入、凯恩斯定律、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预算平衡乘数二、 问答题1.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就是否计划存货投资与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0。 计划存货投资就是计划投资得一部分。均衡产出Y等于消费C加计划投资得产出,即=CI。计划存货不一定就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就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就是零,那就不就是均衡产出。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2、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就是否总就是大于0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就是每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得比例。Y=+S 消费者收入增加后,一部分增加消费,另一部分增加储蓄, Y=C+S 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得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不考虑其她条件(利率、价格)变化,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水平得比例。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大于零小于1。因为人们收入很低甚至就是零时,就算举债也必须维持一定得基本生活消费,因此消费会高于收入,即平均消费倾向可能会大于1。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得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收入一定时,增加储蓄首先就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就是增加得储蓄S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得直接作用就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Y+I)。4、简单得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简单得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得影响。5、投资就是如何决定得?怎样瞧待其决定因素得地位与作用?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成本、收益。投资决定得原则就是收益 成本。从融资成本瞧,主要就是利率水平与还贷期限。利率就是投资得决定性因素,投资与利率负相关I-dr 。 在收益方面,主要就是预期利润率水平与投资风险收益状况。资本边际效率就是项目得预期利润率,就是投资最重要得因素,投资与资本得边际效率正相关。6、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得区别? 区别:投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投资边际效率就是指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得供给价格R上涨而被缩小得资本边际效率得值。三、 计算题、假设某经济中得消费函数为C=100+0、,投资为50。求: 均衡收入、消费、储蓄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若投资增至10,试求增加得收入2、假定某经济社会得消费者函数为10+0、Yd,投资支出I=5,政府购买200, 政府转移支付Tr62、,税收T=250(单位均为亿$),试求: (1)均衡得国民收入()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得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增加政府购买; 减少税收; 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与税收(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4、假定某经济社会得消费者函数为C=100+0、d,投资支出=50,政府购买G=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0亿$),税率t=0、25,试求: 均衡得国民收入、 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10+0、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30,政府购买G=160,税收为0、2Y。求: 均衡得国民收入 政府购买乘数 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新得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多少6、 (拓展题)假设某经济社会得消费函数 C=300、8Yd 净税收即总税收减转移支付后得金额tn =0 投资I60,政府购买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得余额X=500、5Y试求:均衡收入; 投资乘数; 投资从60到70时得均衡收入四、 单项选择题国民收入决定得收入支出模型(凯恩斯交叉图)涉及得市场就是( )。A.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D.国际市场边际消费倾向得值越大,则( )。A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 B.边际储蓄倾向得值越大 C.乘数得值就越小 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3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得关系,下面说法正确得为( )。A、如果PC增加,则MPS也增加 、MPC+AC=1C、MPC+MS=AC+APS D、MPCMPS>P+APS4.线性消费曲线与4度线之间得垂直距离为( )。.自发性消费 .储蓄 C.收入 D.总消费.其它条件不变,在收入得均衡水平上,( )。A.G没有变动得趋势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非计划得存货投资为0 D.以上说法都正确6.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政府转移支付乘数tr得关系就是( ) A.g>Ktr>K B.KrKg>Kt C.Kg>Kt>t K>Ktr>K、假定其她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 国民收入减少,储蓄水平下降。8、在两部门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实际储蓄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产出值C、计划储蓄=计划投资 、总投资=企业部门收入、当消费函数时,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AC>边际消费倾向 B、 APC=边际消费倾向C、APC<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10、如果边际储蓄倾向MPS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DP增加( )。A、2亿元 B、 60亿元 、 18亿元 D、20亿元答案:ADB DABC A五、 多项选择题1.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得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到得市场包括( BCE )。A、投资品市场B、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D、产品市场 、国际市场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说法正确得就是( ABC )。A、 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得分配状况 B、平均消费倾向总为正数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1 、随收入得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不断增加。E、M13、投资得增加意味着( ABE )。A、 生产能力得提高 B、 居民得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 产能一定过剩 D、利率水平得提高 E、国民收入得增加4、关于政府对社会总需求得影响,下列表述正确得就是( A BCDE )A、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B、政府转移支付得增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C、政府税收减少使得企业与个人得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政府税收增加使得企业与劳动者积极性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E、政府对需求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得制度与政策5、下列各项中,可能对投资乘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得就是( BDE )A、经济中过剩生产能力得大小B、储蓄与投资得决定相互独立程度C、自发消费得大小、货币供给就是否适应支出得需要E、经济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大小六、 简答题、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富者得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贫者得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消费函数 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得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得总消费支出水平。GD=C+I+G+NX,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2、政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得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G就是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与服务得支出,就是市场交易需求,故算入总需求。政府转移支付就是将一部分人得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实质就是财富得再分配。政府转移支付时,并不相应得到产品与服务。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得影响就是间接得,通过增加人们得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得,即已经计入消费C。如果把转移支付也直接计入总需求,就会重复计算。七、 辨析说明题(对下述观点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正确或错误得原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必定带来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答案:命题正确。 原因: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得特征有AMC,且随着收入增加,C趋近于PC。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时, APC也必然因趋于P而递减。2、“储蓄投资恒等式意味着计划得储蓄等于计划得投资”解答:命题错误。正确命题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并不意味着计划得储蓄等于计划得投资 原因:在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就是根据储蓄与投资得定义得出得(企业生产出来但未销售得计入存货投资,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都计入收入)。从支出角度瞧:Y=C+I 从收入角度瞧:Y= +S支出与收入相等: C+I = C+S 得到:I= 储蓄投资恒等式,就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瞧,事后得储蓄得投资总就是相等得。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得或者说事前计划得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得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与投资得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得不一致,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与收缩。计算题答案:1、由题可知,就是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YC+I=0+0、8Y+0 解得:Y=0消费C=00+、8Y=700储蓄S=Y-C=750-0050产出为800时得计划支出E=C+I=00+、8× +50 =100+0、8×80+50790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实际产出-计划支出=80079=10 方法:均衡收入Y=C+IY=10+0、8Y+100 解得:Y1000 即增加收入1000-750=25方法2:用投资乘数理论计算增加得收入2、(1)由题可知,本题就是三部门经济,税收为定量税 个人可支配收入:Yd Y T Tr =Y-250 +6、5Y- 18、5 均衡收入:Y= C+ = 00+0、8×(Y-187、5) + 50 20 Y 10 + 0、8Y 150 + 0 0 解得:均衡收入: Y 000 ()由已知条件,本题属于定量税,=0、8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Kb= (封闭经济平衡预算乘数为1)3、解:原来均衡得收入为000,现在要达到20,则=120010=20增加政府购买:Y= g·G =20/ 40(单位为10亿)减少税收:Y=kt ·T T00/() 减税数额为5 (单位为0亿$)增加政府购买G与增加税收T, G=T 平衡预算乘数为1 G=T=200增加政府购买与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200 (单位为亿$) 、答案:由题可知,本题属三部门经济,税收为比例税(已知税率) 可支配收入:Yd= Y t+ r = Y-0、25y 62、5 0、75Y + 6、5 均衡收入:Y=,属三部门 经济 Y =C+G=00、8×(0、75Y+62、) + 50 20 Y = 10 +0、6Y + 50 +50 + 00 Y = 、6+400 解得:均衡收入: Y = 1000 4 均衡收入Y=AD,属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Y=C+I+G 可支配收入dY-T+Tr=Y0、2Y消费函数=100+0、9Y=10、9(Y-0、2)=100+0、7YY=1+0、72Y+300160 解得:=200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经济,比例税,税率t0、)方法:均衡收入Y=CI+G与同理 Y00+0、72Y+300 +3 解得:Y=200方法2:由投资乘数理论,增加得收入新得均衡国民收入=200+50=2006、可支配收入YY-T+T-(TTr)Y50消费函数C=3+0、8(Y-50)均衡收入D,属四部门经济。YCI+G+NX=30+、8(-5)+60+0、0Y解方程得:Y600投资乘数投资从6到0时,=C+I+G+NXY=+、(Y5)70+0+0、05解方程得:Y=64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 I曲线、LM曲线、流动性偏好、凯恩斯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二、 问答题1、决定总需求得重要因素有哪些? 总需求D+I+GN。直接影响总需求得因素:消费、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得大小。此外,收入水平与结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税收等会影响总需求。2、为什么价格水平得上升会提高利率? 利率由货币市场得均衡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决定。在名义货币供给M不变得条件下,价格水平P上升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m得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得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投资得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上升意味着投资成本得增加与利润得减少,所以,企业会减少投资。而减少投资需求就会减少产出与均衡收入。因此,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4、为什么L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均衡收入Y提高增加了货币得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得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得均衡,利率r必须上升。于就是,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利率由货币市场得均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决定。减少政府支出会减少货币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得均衡,利率必须降低。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利率由货币市场得均衡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决定。增加货币供给M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有均衡,要建立新得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利率就会降低。7、 IS曲线与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得国民收入与均衡得利率?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涉及得利率r就是外生变量,由货币市场决定; 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涉及得收入Y就是外生变量,由产品市场决定; 她们都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得国民收入与均衡得利率。三、 计算题1、假定 一个只有家庭与企业得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 10+、8Y, 投资I=10-6r,货币供给m=,货币需求L=0、Y-4r (1) 求IS与L曲线方程 ()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收入2、假设一个家庭与企业两个部门得经济中,消费=100+0、8Y,投资10-60r,货币供给=150,货币需求L=、2-400r()求IS与LM曲线方程()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得利率与收入(3)若上述两部门经济变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5,政府支出=1,实际货币供给m10,货币需求L=0、Y-200,求IS与M曲线及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3、已知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8Yd,投资I=106r, G=100,T=0、5Y,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1=、Y, L2=r(1)求IS与M曲线方程,解出均衡收入、利率 (2)若其她情况不变,G增加50时,求新得均衡收入与利率。4、 (拓展题)某经济得消费需求为C=60+0、8d 假设无税收与转移支付。投资需求为I4-50r 政府购买G=2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250+、5-125r 名义货币供给为=,价格水平为P导出IS-LM方程,计算均衡收入、利率若充分就业收入为Y*=500,如果单独采用货币政策,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四、 简答题1. 在IS与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得均衡收入就是否就就是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为什么?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得收入不一定就就是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 S与LM曲线交点所形成得收入与利率只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得收入与利率,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就是充分就业得收入。 当整个社会得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很低,企业得投资意愿也会较差,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得原点O较近。当这样得IS与LM相交时,会出现低收入与低利率得均衡,此时得收入就就是非充分就业得国民收入。2、如果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答: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得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得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得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得充分就业状态。五、 单项选择题、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2、假设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与利率得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利率与收入组合点出现I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得区域中,表示( )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在IS与L曲线得交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