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pdf

    • 资源ID:92266116       资源大小:15.84MB        全文页数:15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pdf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习 题 精 选 第 一 章 中 医 学 导 论 习 题 一、选 择 题()A 1型 题 1.中 医 学 的 指 导 思 想 是()A.阴 阳 学 说 B.五 行 学 说 C.精 气 学 说 D.整 体 观 念 E.辨 证 论 治 2.中 医 学 的 理 论 核 心 是()A.阴 阳 学 说 B.五 行 学 说 C.精 气 学 说 D.脏 腑 经 络 的 生 理 病 理 E.辨 证 论 治 3.中 医 学 的 诊 疗 特 点 是()A.治 病 求 本 B.辨 证 论 治 C.辨 证 求 因 D.四 诊 八 纲 E.以 上 都 不 是 4.下 列 哪 一 论 著 的 作 者 是 秦 越 人()A.伤 寒 论 B.金 匮 要 略 C.中 藏 经 D.难 经 E.针 灸 甲 乙 经 5.下 列 哪 部 著 作 的 成 书 奠 定 了 中 医 理 论 的 基 础()A.伤 寒 杂 病 论 B.黄 帝 内 经 C.千 金 要 方 D.中 藏 经 E.诸 病 源 候 论 6.我 国 现 存 医 学 文 献 中 最 早 的 一 部 典 籍 是()A.难 经 B.伤 寒 杂 病 论 C.黄 帝 内 经 D.神 农 本 草 经 E.中 藏 经 7.中 医 学 中 成 功 地 运 用 辨 证 论 治 的 第 一 部 医 著 是()A.针 灸 甲 乙 经 B.伤 寒 杂 病 论 C.小 儿 药 证 直 诀 D.黄 帝 内 经 E.难 经 8.下 列 哪 部 著 作 补 充 了 黄 帝 内 经 的 不 足()A.伤 寒 论 B.金 匮 要 略 C.诸 病 源 候 论 D.难 经 E.脾 胃 论 9.确 立 六 经 辨 证 论 治 纲 领 的 医 家 是()A.张 介 宾 B.华 佗 C.钱 乙 D.陈 无 择 E.张 机 10.中 医 学 第 一 部 病 因 病 机 证 候 学 专 书 是()A.伤 寒 杂 病 论 B.黄 帝 内 经 C.诸 病 源 候 论 D.神 农 本 草 经 E.中 藏 经 1 1.在 病 因 学 方 面,提 出 著 名“三 因 致 病 说”的 医 家 是()A.王 清 任 B.华 佗 C.张 介 宾 D.陈 无 择 E.巢 元 方 12.将 诊 脉 方 法 加 以 推 广 的 医 家 是()A.巢 元 方 B.陈 无 择 C.张 机 D.王 清 任 E.王 叔 和 13.被 称 为“寒 凉 派”的 代 表 医 家 是()A.朱 震 亨 B.张 从 正 C.王 清 任 D.叶 桂 E.刘 完 素 14.被 后 人 称 为“滋 阴 派”的 代 表 医 家 是()A.朱 震 亨 B.刘 完 素 C.叶 桂 D.吴 塘 E.薛 生 白 15.被 后 人 称 为“补 土 派”的 代 表 医 家 是()A.李 中 梓 B.李 杲 C.陈 无 择 D.叶 桂 E.刘 完 素 16.被 后 人 称 为“攻 邪 派”的 代 表 医 家 是()A.王 清 任 B.吴 有 性 C.李 杲 D.张 从 正 E.朱 震 亨 17.重 视 命 门 学 说 的 代 表 医 家 是()A.朱 震 亨 B.李 杲 C.张 介 宾 D.张 机 E.吴 珊18.创 立“卫 气 营 血”辨 证 理 论 的 医 家 是()A.吴 墉 B.薛 生 白 C.王 孟 英 D.吴 有 性 E.叶 桂 19.在 温 病 学 方 面,创 立 以“三 焦 为 核 心”辨 证 论 治 方 法 的 医 家 是()A.朱 震 亨 B.吴 珊 C.吴 有 性 D.刘 完 素 E.薛 生 白 20.现 存 最 早 的 药 物 学 专 著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炮 炙 论 C.新 修 本 草 D.本 草 纲 目 E.本 草 图 经 21.最 早 的 药 物 加 工 专 著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 o 炮 炙 论 C.新 修 本 草 D.本 草 纲 目 E.本 草 图 经 22.最 早 由 国 家 政 府 颁 行 药 典 的 时 代 是()A.隋 朝 B.唐 朝 C.宋 朝 D.明 朝 E.清 朝 23.首 倡 药 物“归 经”理 论 的 医 家 是()A.张 机 B.孙 思 邈 C.刘 完 素 D.张 元 素 E.李 时 珍 24。在 国 内 外 药 学 界 影 响 最 深 远、成 就 最 大 的 药 学 著 作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炮 炙 论 C.新 修 本 草 D.本 草 纲 目 E.本 草 图 经 25.本 草 拾 遗 的 作 者 是()A.张 机 B.李 时 珍 C.陈 藏 器 D.李 中 梓 E.赵 学 敏 26.第 一 部 由 国 家 组 织 编 著 的 大 型 方 书 是()A.千 金 要 方 B.千 金 翼 方 C.外 台 秘 要 D.太 平 圣 惠 方 E.普 济 方 27.第 一 部 由 国 家 颁 布 的 处 方 规 范 著 作 是()A.太 平 圣 惠 方 B.太 平 惠 民 和 剂 局 方 C.普 济 方 D.千 金 要 方 E.医 方 集 解 28.现 存 最 早 的 针 灸 学 专 著 的 作 者 是()A.张 机 B.华 佗 C.皇 甫 谧 D.王 叔 和 E.陶 弘 景 29.以“火 热 立 论”的 医 家 是()A.刘 完 素 B.张 从 正 C.李 杲 D.朱 震 亨 E.钱 乙 30.认 为“病 由 邪 生,邪 去 则 正 安”,并 主 张 用 药 以 攻 邪 为 主 的 医 家 是()A.刘 完 素 B.张 从 正 C.李 呆 D.朱 震 亨 E.钱 乙 31.提 出“内 伤 脾 胃,百 病 由 生”观 点,治 疗 用 药 以 补 脾 胃 为 主 的 医 家 是()A.刘 完 素 B.张 从 正 C.李 杲 D.朱 震 亨 E.陈 无 择 32.首 倡 相 火 理 论,治 病 以 滋 阴 降 火 为 主 的 医 家 是()A.刘 完 素 B.张 从 正 C.李 杲 D.朱 震 亨 E.陈 无 择 33.集 汉 以 前 药 物 学 研 究 之 大 成 的 著 作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黄 帝 内 经 C.难 经 D.新 修 本 草 E.本 草 纲 目 34.中 医 学 认 为,构 成 人 体 的 中 心 是()A.五 脏 B.六 腑 C.奇 恒 之 府 D.形 体 官 窍 E.经 络 35.中 医 学 认 识 疾 病 和 治 疗 疾 病 的 基 本 思 路 是()A.整 体 观 念 B.恒 动 观 念 C.同 病 异 治 D.异 病 同 治 E.辨 证 论 治(-)B l型 题 A.汉 代 B.晋 魏 时 期 C.唐 代 D.宋 代 E.明 清 时 期 1.现 存 最 早 的 药 典 是 由 哪 一 朝 代 颁 行 的()2.药 物 配 伍 禁 忌 的“十 八 反”、“十 九 畏”最 早 提 出 的 时 代 是()A.新 修 本 草 B o 本 草 拾 遗 C.食 疗 本 草 D.经 史 证 类 备 急 本 草 E.海 药 本 草 3.开 创 世 界 药 物 著 作 图 文 对 照 方 法 先 例 的 是()4.唐 慎 微 所 著 的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炮 炙 论 C.木 草 纲 目 拾 遗 D.本 草 图 经 E.新 修 本 草 5.清 代 医 家 赵 学 敏 所 撰 的 著 作 是()6.由 宋 代 政 府 组 织 编 撰 的 是()A.本 草 图 经 B.海 药 本 草 C.食 疗 本 草 D.千 金 要 方 E.针 灸 大 成 7.唐 代 孟 诜 所 著 的 是()8.李 旬 所 撰 的 第 一 部 泊 来 药 物 专 著 是()A.医 林 改 错 B.医 方 集 解 C.成 方 切 用 D.温 病 条 辨 E.普 济 方 9.清 代 汪 昂 所 著 的 方 书 是()10.王 清 任 对 瘀 血 理 论 的 发 展 有 突 出 贡 献,他 的 代 表 作 是()A.神 农 本 草 经 B.本 草 经 集 注 C.食 疗 本 草 D.新 修 本 草 E.本 草 纲 目 11.第 一 部 食 用 药 物 专 著 是()12.最 早 运 用 自 然 分 类 法 对 所 载 药 物 进 行 分 类 的 著 作 是()A.黄 帝 内 经 B.难 经 C.伤 寒 杂 病 论 D.中 藏 经 E.千 金 要 方 13.最 早 提 出“君、臣、佐、使”组 方 原 则 的 论 著 是()14.被 尊 为“方 书 之 祖”的 著 作 是()A.张 机 B.秦 越 人 C.皇 甫 谧 D.孙 思 邈 E.王 惟 一 15.千 金 要 方 被 称 为 第 一 部 医 学 百 科 全 书,其 作 者 是()16.率 先 铸 造 针 灸 铜 人 模 型 的 是()A.我 国 江 南 人 体 膜 理 多 稀 疏 B.“天 暑 衣 厚 则 媵 理 开,故 汗 出”C.“平 旦 人 气 生,日 中 阳 气 隆”D.”旦 慧、昼 安、夕 加、夜 甚”E.“日 西 则 阳 气 已 虚,气 门 乃 闭”17.季 节 气 候 对 人 体 生 理 的 影 响 可 表 现 为()18.昼 夜 晨 昏 对 人 体 疾 病 的 影 响 多 为()(三)X 型 题 1.确 立 中 医 学 术 体 系 的 论 著 是()A.黄 帝 内 经 B.难 经 C.五 十 二 病 方 D.伤 寒 杂 病 论 E.神 农 本 草 经 2.被 尊 称 为“金 元 四 大 家”的 是()A.刘 完 素 B.张 元 素 C.钱 乙 D.李 杲 E.张 从 正 3.明 清 时 期 对 温 病 学 形 成 和 发 展 作 出 突 出 贡 献 的 医 家 有()A.张 介 宾 B.吴 有 性 C.叶 桂 D.赵 献 可 E.吴 塘 4.力 倡 命 门 学 说,为 温 补 学 派 的 创 立 作 出 突 出 贡 献 的 医 家 是()A.张 介 宾 B.吴 有 性 C.叶 桂 D.赵 献 可 E.王 清 任 5.下 列 属 于 中 医 学 基 础 主 要 内 容 的 是()A.整 体 观 念 B.哲 学 基 础 C.诊 法 辨 证 D.病 因 学 说 E.病 机 学 说 6.对 中 医 理 论 体 系 建 立 影 响 最 大 的 古 代 哲 学 思 想 有()A.整 体 观 念 B.阴 阳 学 说 C.五 行 学 说 D.辨 证 论 治 E.精 气 学 说 7.“证”从 哪 几 方 面 揭 示 了 病 理 变 化 的 本 质()A.疾 病 的 原 因 B.病 变 的 部 位 C.疾 病 的 性 质 D.邪 正 关 系 E.疾 病 的 传 变 8.中 医 学 有 诸 多 的 特 征,但 其 中 最 基 本 最 主 要 的 特 点 是()A.恒 动 观 念 B.辩 证 观 念 C.整 体 观 念 D.思 辩 观 念 E.辨 证 论 治 9.下 列 哪 些 观 点 能 体 现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思 想()A.人 体 是 一 个 以 五 脏 为 中 心,通 过 经 络 的 联 系 而 构 成 的 有 机 整 体 B.中 医 学 是 以“有 诸 内 必 形 诸 外”为 理 论 依 据 进 行 察 病 的 C.中 医 学 诊 治 用 药 强 调 结 合 机 体 内 外 因 素 进 行 全 面 考 虑 D.中 医 养 生 原 则 之 一 是 强 调 顺 应 自 然 E.中 医 学 对 局 部 病 变 的 治 疗,不 是 头 痛 医 头,脚 痛 医 脚 10.在 中 药 学 发 展 中 贡 献 突 出 的 医 家 有()A.张 机 B.陶 弘 景 C.苏 敬 D.唐 慎 微 E.李 时 珍 二、词 语 解 释 1.中 医 学 2.中 医 理 论 体 系 3.整 体 观 念 4.辨 证 论 治 5.证 候 6.同 病 异 治 7.异 病 同 治 8.疾 病 三、填 空 题 1.黄 帝 内 经 记 载 的 食 道 与 肠 管 长 度 的 比 值 为 相 近 似。现 代 解 剖 学 的 相 关 内 容 2.东 汉 张 机 所 著 的 3.神 农 本 草 经 收 录 药 物 4.晋 代 王 叔 和 的 脉 经 详 述 是 第 一 部 论 述 辨 证 论 治 的 专 书。种,其 中 多 数 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所 收 录。种 脉 象 诊 法。5.6.7.8.9.唐 末 咎 殷 所 著 的 是 现 存 最 早 的 妇 科 专 书。宋 代 所 撰 的 小 儿 药 证 直 诀 是 现 存 最 早 的 儿 科 专 著。明 代 杨 继 洲 的 是 研 习 针 灸 的 重 要 文 献。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法 医 专 著 是 唐 朝 政 府 颁 行 的 新 修 本 草 10.本 草 纲 目 采 用 II.辨 证 论 治 的 精 神 实 质 是 12.中 医 治 病 注 重,刊 行 于 金 代。乂 名,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药 典。法 将 收 载 的 药 物 分 为 16部 62类。进 行 解 决 的 法 则。的 异 同,其 次 才 是 病 的 异 同。四、简 答 题 1.什 么 是 中 医 理 论 体 系?其 形 成 的 因 素 是 什 么?2.中 医 基 础 医 学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哲 学 理 论 各 是 什 么?3.何 谓“金 元 四 大 家”?所 代 表 的 学 术 流 派 各 是 什 么?4.明 清 时 期 最 突 出 的 学 术 成 就 是 什 么?为 此 做 出 了 贡 献 的 著 名 医 家 是 谁?5.唐 代 药 物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 是 什 么?6.宋 代 药 物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 是 什 么?7.明 清 时 期 药 物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 是 什 么?8.黄 帝 内 经 在 方 剂 学 方 面 的 成 就 是 什 么?9.张 机 对 方 剂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贡 献 是 什 么?10.何 谓 整 体 观 念?体 现 在 哪 几 方 面?11.如 何 理 解 人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12.什 么 是 辨 证?辨 证 与 论 治 的 关 系 是 什 么?五、论 述 题 1.试 论 中 医 理 论 体 系 的 形 成。2.简 述“金 元 四 大 家”在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发 展 中 的 学 术 贡 献。3.简 述 历 代 中 药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4.简 述 历 代 方 剂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5.试 论 历 代 针 灸 学 发 展 的 主 要 成 就。6.试 论 人 与 自 然 环 境 的 统 一 性。7.试 论 人 与 社 会 环 境 的 统 一 性。8.举 例 说 明 辨 证 与 辨 病 的 关 系。第 二 章 中 医 学 的 哲 学 基 础 第 一 节 阴 阳 学 说 习 题 一、选 择 题(一)A 1型 题 1.阴 阳 的 最 初 涵 义 是 指()A.日 月 B.动 静 C.天 地 D.昼 夜 E.寒 热 2.“阴 阳 者,天 地 之 道 也,万 物 之 纲 纪”体 现 了 阴 阳 的 什 么 特 性()A.相 关 性 B.普 遍 性 C.可 分 性 D.转 化 性 E.规 定 性 3.内 经 认 为“阴 中 有 阴,阳 中 有 阳”,体 现 了 阴 阳 的 哪 一 特 性()A.相 关 性 B.普 遍 性 C.可 分 性 D.转 化 性 E.规 定 性 4.“阴 阳 互 藏”关 系 体 现 了 阴 阳 的 哪 一 特 性()A.相 关 性 B.普 遍 性 C.可 分 性 D.转 化 性 E.规 定 性 5.中 医 学 将 人 体 具 有 温 煦、推 动、兴 奋 作 用 的 物 质 及 其 功 能 确 定 为 阳,这 一 认 识 体 现 了阴 阳 的 哪 一 特 性()A.相 对 性 B.普 遍 性 C.可 分 性 D.转 化 性 E.规 定 性 6.属 于 阴 中 之,阴 的 时 间 段 是()A.上 午 B.前 半 夜 C.下 午 D.后 半 夜 E.以 上 都 不 是 7.属 于 阳 中 之 阴 的 时 间 段 是()A.上 午 B.前 半 夜 C.下 午 D.后 半 夜 E.以 上 都 不 是 8.属 于 阳 中 之 阳 的 时 间 段 是()A.下 午 B.后 半 夜 C.前 半 夜 D.上 午 E.以 上 都 不 是 9.属 于 阴 中 之 阳 的 时 间 段 是()A.上 午 B.前 半 夜 C.下 午 D.后 半 夜 E.以 上 都 不 是 10.“寒 者 热 之”的 治 病 方 法 是 阴 阳 哪 一 关 系 的 具 体 应 用()A.对 立 制 约 B.互 根 互 用 C.消 长 平 衡 D.相 互 转 化 E.相 互 交 感 11.“阳 不 胜 其 阴,阴 不 胜 其 阳”的 病 机 体 现 了 阴 阳 的 什 么 关 系()A.对 立 制 约 B.互 根 互 用 C.消 长 平 衡 D.相 互 转 化 E.相 互 交 感 12.“阴 在 内,阳 之 守 也;阳 在 外,阴 之 使 也。”主 要 说 明 了 阴 阳 的 哪 一 关 系()A.对 立 制 约 B.互 根 互 用 C.消 长 平 衡 D.相 互 交 感 E.相 互 转 化 13.下 列 哪 一 项 不 能 体 现 阴 阳 互 根 的 关 系()A.阳 在 外,阴 之 使 也 B.独 阴 不 胜,孤 阳 不 长 C.阴 在 内,阳 之 守 也 D.重 阴 必 阳,重 阳 必 阴 E.阴 损 及 阳,阳 损 及 阴 14.阳 损 及 阴,阴 损 及 阳,是 阴 阳 哪 一 关 系 在 病 理 方 面 的 体 现()A.对 立 制 约 B.互 根 互 用 C.互 相 转 化 D.消 长 平 衡 E.阴 阳 自 和 15.“无 阳 则 阴 无 以 生,无 阴 则 阳 无 以 化”所 说 明 的 阴 阳 关 系 是()A.对 立 制 约 B.相 互 转 化 C.互 根 互 用 D.消 长 平 衡E.阴 阳 交 感 16.“寒 极 生 热,热 极 生 寒”,体 现 了 阴 阳 的 哪 一 关 系()A.相 互 交 感 B.对 立 制 约 C.消 长 平 衡 D.相 互 转 化 E.消 长 平 衡 17.言 人 身 脏 腑 之 阴 阳,则 肾 为()A.阳 中 之 阳 B.阳 中 之 阴 C.阴 中 之 阳 D.阴 中 之 阴 E.阴 中 之 至 阴 18.言 人 身 脏 腑 之 阴 阳,则 肝 为()A.阳 中 之 阳 B.阳 中 之 阴 C.阴 中 之 阳 D.阴 中 之 至 阴 E.阴 中 之 阴 19.言 人 身 脏 腑 之 阴 阳,则 肺 为()A.阳 中 之 阴 B.阳 中 之 阳 C.阴 中 之 阴 D.阴 中 之 阳 E.阴 中 之 至 阴 20.言 人 身 脏 腑 之 阴 阳,则 心 为()A.阳 中 之 阴 B.阳 中 之 阳 C.阴 中 之 阴 D.阴 中 之 至 阴 E.阴 中 之 阳 2 1.脾 的 阴 阳 属 性 是()A.阳 中 之 阳 B.阳 中 之 阴 C.阴 中 之 阳 D.阴 中 之 阴 E.阴 中 之 至 阴 22.在 医 学 领 域 中,下 列 何 项 功 能 属 阳()A.滋 润 B.抑 制 C.凝 聚 D.收 敛 E.推 动 23.在 医 学 领 域 中,下 列 何 项 功 能 属 阴()A.推 动 B.温 煦 C.滋 润 D.兴 奋 E.升 散 24.根 据 阴 阳 学 说,下 列 属 阳 的 是()A.寒 凉 B.凝 聚 C.兴 奋 D.闭 阖 E.向 下 25.下 列 属 阳 的 事 物 是()A.青、白 B.晦 暗 C.黄、赤 D.呼 吸 微 弱 E.声 音 低 怯 26.下 列 属 阴 的 事 物 是()A.黄、赤 B.青、白 C.鲜 明 D.呼 吸 有 力E.声 高 气 粗 27.脉 之 属 阳 者 是()A.沉 B.涩 C.滑 D.小 E.细 28.脉 之 属 阴 者 是()A.浮 B.大 C.洪 D.涩 E.滑 29.预 防 和 治 疗 疾 病 的 基 本 原 则 是()A.补 益 正 气 B.补 虚 泻 实 C.清 除 邪 气 D.泻 阴 损 阳 E.调 理 阴 阳 30.内 经 中 提 出“春 夏 养 阳,秋 冬 养 阴”的 养 生 原 则,旨 在 强 调()A.阴 阳 与 四 时 的 关 系 B.春 夏 重 在 保 养 阳 气 C.秋 冬 重 在 保 养 阴 气 D.保 养 阴 气 的 重 要 性 E.调 养 四 时 阴 阳 的 重 要 性 31.阳 偏 胜 形 成 的 证 候 是()A.实 证 B.里 证 C.实 热 证 D.实 寒 证 E.表 证 32.阴 偏 胜 形 成 的 证 候 是()A.实 寒 证 B.实 热 证 C.虚 寒 证 D.虚 热 证 E.表 证 33.“热 者 寒 之”的 治 疗 方 法 主 要 适 用 于()A.表 证 B.虚 热 证 C.里 证 D.实 热 证 E.实 寒 证 34.阴 邪 盛 而 导 致 的 寒 实 证,其 治 疗 方 法 是()A.实 者 泻 之 B.虚 者 补 之 C.寒 者 热 之 D.热 者 寒 之 E.阴 病 治 阳 35.“阳 病 治 阴”的 方 法 适 用 于()A.阳 偏 盛 证 B.阴 偏 盛 证 C.阴 偏 衰 证 D.阳 偏 衰 证 E.阴 阳 俱 衰 证 36.“阴 病 治 阳”的 方 法 适 用 于()A.实 热 证 B.虚 寒 证 C.实 寒 证 D.虚 热 证 E.阴 阳 两 虚 证 37.“益 火 之 源,以 消 阴 翳”的 治 法 最 适 用 于()A.阴 盛 则 寒 之 证 B.阳 虚 则 寒 之 证 C.阴 盛 伤 阳 之 证 D.阴 损 及 阳 之 证 E.以 上 都 不 是 38.“壮 水 之 主,以 制 阳 光”是 指()A.阴 病 治 阳 B.阳 病 治 阴 C.阴 中 求 阳 D.阳 中 求 阴 E.补 阴 扶 阳 39.在 补 阳 时 适 当 配 以 补 阴 药 的 方 法,称 为()A.阴 中 求 阳 B.阳 中 求 阴 C.阴 病 治 阳 D.阳 病 治 阴 E.阴 阳 双 补 40.以 补 阴 药 为 主,适 当 配 伍 补 阳 药 的 方 法 属 于()A.阴 中 求 阳 B.阳 中 求 阴 C.阴 病 治 阳 D.阳 病 治 阴 E.平 补 阴 阳 41.属 于 阴 的 味 是()A.酸 B.辛 C.甘 D.淡 E.以 上 都 不 是 42.属 于 阳 的 味 是()A.酸 B.苦 C.咸 D.辛 E.涩(-)B l型 题 A.阳 中 之 阳 B.阴 中 之 阳 C.阳 中 之 阴 D.阴 中 之 阴 E.阴 中 之 至 阴 1.在 不 同 时 间 段 的 阴 阳 属 性 划 分 中,前 半 夜 属()2.以 脏 腑 部 位 来 划 分 其 阴 阳 属 性,则 肝 是()A.实 热 证 B.实 寒 证 C.虚 热 证 D.虚 寒 证 E.真 寒 假 热 证 3.阴 虚 所 致 的 证 候 是()4.阳 盛 所 致 的 证 候 是()A.阴 不 足 则 阳 相 对 亢 盛 B.阳 有 余 以 致 阴 液 受 损 C.阴 消 亡 则 阳 无 所 依 D.阳 不 足 则 阴 相 对 有 余 E.阴 邪 有 余 以 致 阳 气 受 损 5.“阴 盛 则 阳 病”的 含 义 为()6.“阳 盛 则 阴 病”的 含 义 为()A.热 极 似 寒,寒 极 似 热B.寒 极 生 热,热 极 生 寒 C.阴 胜 则 寒,阳 胜 则 热 D.阴 虚 则 热,阳 虚 则 寒 E.阴 损 及 阳,阳 损 及 阴 7.可 以 用 阴 阳 互 根 解 释 的 是()8.可 以 用 阴 阳 转 化 解 释 的 是()A.实 热 证 B.实 寒 证 C.虚 热 证 D.虚 寒 证 E.寒 热 错 杂 证 9.“益 火 之 源,以 消 阴 翳”的 适 应 证 是()10.“壮 水 之 主,以 制 阳 光”的 适 应 证 是()A.阴 中 求 阳 B.阳 中 求 阴 C.阳 病 治 阴 D.阴 病 治 阳 E.补 阴 补 阳 11.补 阴 时 适 当 配 以 补 阳 药 即 是()12.“壮 水 之 主,以 制 阳 光”即 是()A.“壮 水 之 主,以 制 阳 光”B.”益 火 之 源,以 消 阴 翳”C.“阳 得 阴 助 而 生 化 无 穷”D.“阴 得 阳 升 而 泉 源 不 竭”E.阴 阳 双 补 13.“阴 病 治 阳”即()14.阴 中 求 阳 能 使()(=)X 型 题 1.阴 阳 的 相 对 性 表 现 在()A.阳 制 约 阴 B.阴 根 于 阳 C.阴 消 则 阳 长 D.事 物 的 无 限 可 分 性 E.阴 阳 相 互 转 化 2.下 列 各 项 属 性 为 阴 的 有()A.发 散 B.抑 制 C.明 亮 D.晦 暗 E.温 煦 3.下 列 各 项 属 性 为 阳 的 有()A.温 煦 B.滋 润 C.抑 制 D.推 动 E.升 腾 4.从 夏 至 冬 的 气 候 变 化 是()A.阴 长 阳 消 B.热 极 生 寒 C.阳 消 阴 长 D.由 阴 转 阳 E.寒 极 生 热 5.阴 阳 偏 衰 的 治 疗 原 则 是()A.补 其 不 足 B.实 者 泻 之C.虚 则 补 之 D.损 者 益 之 E.损 其 有 余 6.根 据 阴 阳 互 根 原 理 确 定 的 治 法 是()A.阳 病 治 阴 B.阳 中 求 阴 C.阴 病 治 阳 D.阴 中 求 阳 E.泻 阳 益 阴 7.根 据 阴 阳 制 约 原 理 确 定 的 治 法 是)A.热 者 寒 之 B.阴 中 求 阳 C.阴 病 治 阳 D.寒 者 热 之 E.阳 中 求 阴 8.在 药 物 的 五 味 中,属 阴 的 是()A.甘 B.咸 C.酸 D.苦 E.辛 9.据 五 脏 部 位 分 阴 阳,属 阴 的 脏 是()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0.八 纲 中 以 阴 阳 为 总 纲,其 余 六 纲 中 属 阴 的 是()A.里 B.表 C.寒 D.实 E.虚,二、词 语 解 释 1.阴 阳 2.阴 阳 交 感 3.阴 阳 互 根 4.阴 阳 互 用 5.阴 阳 自 和 6.阴 阳 互 藏 7.阳 损 及 阴 8.阴 损 及 阳 9.阳 中 求 阴 10.阴 中 求 阳 11.阳 病 治 阴 12.阴 病 治 阳 三、填 空 题 1.对 中 医 学 理 论 形 成 影 响 最 大 的 哲 学 思 想 有 精 气 学 说 和。2.阴 阳 是 对 自 然 界 相 互 关 联 的 的 概 括。3.阴 阳 的 特 定 性 质 有 相 关 性、和 规 定 性。4.阴 阳 的 相 对 性 表 现 在 及 随 着 划 分 属 性 的 前 提 的 改 变 而 改 变 三 个 方 面。5.中 医 学 将 人 体 具 有 作 用 的 物 质 及 其 功 能 规 定 为 阳。6.中 医 学 将 人 体 具 有 作 用 的 物 质 及 其 功 能 规 定 为 阴。7.阴 阳 的 对 立 制 约 是 指 阴 阳 双 方 存 在 着 的 关 系。8.阴 阳 互 用,是 指 阴 阳 双 方 的 关 系。9.阴 阳 消 长 关 系 存 在 着 和 此 长 彼 亦 长、此 消 彼 亦 消 四 个 方 面 的 表 现 形 式。10.“阳 胜 则 热”,是 指 机 体 在 阳 邪 作 用 下,呈 现 出 的 病 理 状 态。11.“阴 虚 则 热”是 指 阴 液 亏 虚,而 致 阳 的 病 理 状 态。12.阴 阳 互 损 是 以 阴 阳 的 为 前 提 的。13.阴 阳 互 损 包 括 两 个 方 面。14.唐 朝 王 冰 用 方 法 治 疗 阳 虚 所 致 的 虚 寒 证。15.唐 朝 王 冰 用 方 法 治 疗 阴 虚 所 致 的 虚 热 证。四、简 答 题 1.何 谓 阴 阳?有 何 特 性?2.什 么 是 阴 阳 的 相 对 性?这 一 特 性 表 现 在 哪 几 方 面?3.如 何 理 解 阴 阳 的 规 定 性?4.如 何 正 确 理 解 阴 阳 和 矛 盾 的 异 同?5.阴 阳 的 相 互 关 系 表 现 在 哪 些 方 面?6.阴 阳 的 互 根 互 用 包 涵 哪 几 方 面 的 关 系?7.如 何 全 面 理 解 阴 阳 的 消 长 平 衡 关 系?8.何 谓 阴 阳 的 相 互 转 化?举 例 说 明。9.阴 阳 学 说 在 医 学 中 的 应 用 主 要 有 哪 儿 方 面?10.为 什 么 说“人 生 有 形,不 离 阴 阳”?11.如 何 应 用 阴 阳 学 说 解 释 人 体 的 生 理 活 动?12.用 阴 阳 学 说 解 释 病 理 有 哪 些 主 要 内 容?13.如 何 全 面 理 解 阴 阳 偏 盛 所 致 的 病 理 变 化?14.何 谓 阴 阳 互 损?其 发 生 的 前 提 是 什 么?结 局 如 何?5.如 何 理 解“善 诊 者 察 色 按 脉,先 别 阴 阳?”16.如 何 对 阴 阳 偏 盛 所 致 病 证 进 行 治 疗?17.如 何 对 药 物 的 性 味 进 行 阴 阳 属 性 划 分?五、论 述 题 1.试 论 占 代 哲 学 对 中 医 理 论 体 系 的 构 建 作 用。2.简 述 阴 阳 学 说 对 中 医 理 论 形 成 的 影 响。3.试 论 阴 阳 的 特 性。4.举 例 说 明 阴 阳 的 相 对 性 及 其 意 义。5.举 例 说 明 阴 阳 的 规 定 性 及 其 意 义。6.简 述 阴 阳 消 长 平 衡 的 内 涵 及 其 表 现 形 式。7.简 述 阴 阳 互 根 互 用 关 系 及 其 意 义。8.简 述 阴 阳 学 说 在 解 释 人 体 病 理 变 化 方 面 的 应 用。9.简 述 阴 阳 学 说 在 疾 病 诊 断 中 的 应 用。10.简 述 阴 阳 学 说 在 指 导 疾 病 治 疗 中 的 应 用。第 二 节 五 行 学 说 习 题 一、选 择 题()A 1型 题 1.五 行 学 说 中“木”的 特 性 是()A.炎 上 B.稼 嵇C.润 下 D.从 革 E.曲 直 2.下 列 哪 一 项 不 属 于 五 行 之“金”()A.六 腑 之 大 肠 B.五 体 之 皮 毛 C.五 志 之 恐 D.五 化 之 收 E.五 色 之 白 3.下 列 除 哪 项 外,均 属 五 行 之“土”()A.五 脏 之 脾 B.六 腑 之 胃 C.五 志 之 悲 D.五 官 之 口 E.五 气 之 湿 4.下 列 属 于 母 子 关 系 的 是()A.水 和 火 B.土 和 金 C.金 和 木 D.木 和 土 E.金 和 火 5.下 列 归 属 五 行 之“土”的 是()A.目 B.舌 C.D.鼻 E.耳 6.下 列 归 属 于 五 行 之“金”的 是()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7.下 列 归 属 于 五 行 之“水”的 是()A.恐 B.脉 C.肉 D.皮 E.怒 8.在 五 行 学 说 中,“长 夏”的 五 行 属 性 是()A.木 B.火 C.zt D.金 E.水 9.五 脏 中 的“脾”属 土,主 要 采 用 的 是 下 列 何 种 方 法 归 类 的()A.取 象 比 类 法 B.推 演 络 绎 法 C.以 表 知 里 法 D.试 探 法 E.反 证 法 10.五 宫 中 的“目”属 木,主 要 采 用 的 是 下 列 何 种 方 法 归 类 的()A.比 较 B.演 绎 C.类 比 D.试 探 E.反 证 II.下 列 五 行 生 克 关 系 中 哪 项 表 述 是 错 误 的()A.木 克 土 B.火 生 土 C.火 克 水 D.金 生 水 E.金 克 木 12.按 五 行 生 克 的 关 系,肝 为 脾 之()A.母 B.子C.所 胜 D.所 不 胜 E.以 上 都 不 是 13.按 五 行 生 克 规 律,木 的 所 不 胜 之 子 是()A.木 B.火 C.D.金 E.水 14.下 列 不 属 五 行 相 生 关 系 传 变 的 是()A.肝 火 犯 肺 B.肾 病 及 肝 C.心 病 及 肝 D.脾 病 传 肺 E.肺 病 及 肾 1 5.“肝 火 犯 肺”属 于()A.子 病 犯 母 B.相 克 C.相 乘 D.相 侮 E.母 病 及 子 16.脾 病 传 肾 属 于()A.相 克 B.相 侮 C.母 病 及 子 D.相 乘 E.子 病 及 母 17.按 五 行 生 克 规 律,肺 的“所 不 胜”之 脏 是()A.脾 B.心 C.肾 D.肝 E.以 上 都 不 是 18.按 五 行 生 克 规 律,肾 的“所 不 胜”之 脏 是()A.心 B.肝 C.脾 D.肺 E.膀 胱 19.按 五 行 生 克 规 律,肝 的“所 胜”之 脏 是()A.心 B.肺 C.肾 D.胆 E.脾 20.在 五 行 学 说 中,不 属 肝 病 诊 断 依 据 的 是()A.面 色 青 B,喜 食 酸 味 C.易 怒 D.目 赤 E.脉 洪 21.在 五 行 学 说 中,不 属 心 病 诊 断 依 据 的 是()A.面 色 赤 B.喜 笑 无 常 C.喜 食 酸 味 D.舌 赤 E.脉 洪 22.在 五 行 学 说 中,不 属 脾 病 诊 断 依 据 的 是()A.面 色 萎 黄 B.口 泛 甜 味 C.唇 淡 无 华 D.多 唾 E.肌 肉 消 瘦 23.在 五 行 学 说 中,不 属 肾 病 诊 断 依 据 的 是()A.面 见 黑 色 B.善 恐C.易 骨 折 D.流 涎 E.耳 聋 24.在 五 行 学 说 中,不 属 肺 病 诊 断 依 据 的 是()A.面 色 白 B.易 悲 巳 爪 甲 枯 槁 D.鼻 塞 E.流 涕 25.属 于 五 行 相 生 规 律 传 变 的 是()A.木 旺 乘 土 B.土 虚 木 乘 C.木 火 刑 金 D.水 不 涵 木 E.土 虚 水 侮 26.按 五 行 生 克 乘 侮 的 关 系,肾 病 及 脾 者 属 于()A.母 病 及 子 B.子 病 犯 母 C.相 乘 D.相 侮 E.相 克 27.脾 病 及 肝 在 五 行 学 说 中 属 于()A.相 乘 B.反 侮 C.母 病 及 子 D.相 克 E.子 病 犯 母 28.根 据 五 行 生 克 乘 侮 规 律,肺 病 及 肝 的 病 理 传 变 属 于()A.相 乘 B.相 侮 C.母 病 及 子 D.子 病 及 母 E.相 克 29.下 列 属 于 相 侮 传 变 规 律 的 是()A.心 病 及 脾 B.脾 病 及 肝 C.脾 病 及 心 D.脾 病 及 肾 E.肾 病 及 肺 30.下 列 属 于“子 病 犯 母”传 变 规 律 的 是()A.脾 病 及 肺 B.脾 病 及 肾 C.肝 病 及 肾 D.肝 病 及 心 E.肺 病 及 心 3 1.下 列 属 于“母 病 及 子”传 变 规 律 的 是()A.肺 病 及 肾 B.肝 病 及 肾 C.心 病 及 肝 D.肺 病 及 心 E.脾 病 及 肾 32.据 五 行 相 克 理 论 确 立 的 治 法 是()A.培 土 生 金 B.滋 水 涵 木 C.金 水 相 生 D.佐 金 平 木 E.益 火 补 土 33.据 五 行 相 生 理 论 确 定 的 治 法 是()A.佐 金 平 木 法 B.扶 土 抑 木 法 C.引 火 归 元 法 D.培 土 制 水 法 E.金 水 相 生 法 34.泻 南 补 北 法 适 用 于()A.肾 阴 虚 而 相 火 妄 动B.心 阴 虚 而 心 阳 亢 C.肾 阴 虚 而 心 火 旺 D.肾 阴 虚 而 肝 阳 上 亢 E.肾 阳 虚 损 而 心 火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基础理论习题.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