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讲练突破五 物理实验限时规范训练1-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
资源ID:92294507
资源大小:84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讲练突破五 物理实验限时规范训练1-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限时规范训练建议用时:35分钟1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表示的是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x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t越小,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时,他应先转动_到F靠近小球,再转动_到F夹住小球,直至听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字母符号)正确操作后,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是_mm.解析: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直径时,先转动旋钮D使测微螺杆F靠近被测小球,再转动微调旋钮H使测微螺杆F夹住小球,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旋钮G使F固定后读数,读数为6.5 mm20.0×0.01 mm6.700 mm.答案:DH G6.7003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同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cm.(2)如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为d,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误差范围内,若公式_成立,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析:(1)游标卡尺示数为10 mm0.05×4 mm10.20 mm1.020 cm.(2)小球在A点动能EkAm2,B点动能EkBm2,动能减少量:EkEkAEkBm,小球由A到B重力势能增加量Epmgh,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EkEp,即222gh,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答案:(1)1.020(2)222gh4(2016·陕西西安二模)关于“用DIS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如图甲是本实验的装置图,图中是位移传感器的_部分,是位移传感器的_部分本实验通过_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通过_来改变小车的质量(2)如图乙为小车质量不变时实验所得的aF图象,从图象上可以看到直线不过原点,其原因是_,由图可知小车的质量约为_kg.解析:(1)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应该固定在轨道上所以图中是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部分,是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部分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所以通过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通过在小车上加配重片来改变小车的质量(2)从图乙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即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处于静止,说明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所以造成图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a,aF图线的斜率的倒数即物体的质量,所以m0.77 kg.答案:(1)发射器接收器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在小车上加配重片(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0.775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新的短途代步工具电动平衡车,被称为站着骑的电动车,其最大速度可达20 km/h,某同学为测量一电动平衡车在平直水泥路面上受到的阻力情况,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的500 mL塑料瓶装适量水后,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平衡车的护手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某滴水刚落地开始计时,从下一滴水开始依次计数为1、2、3,当第50滴水刚好落地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25.0 s,该同学骑上平衡车后,先加速到某一速度,然后关闭动力,让平衡车沿着直线滑行,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在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及测出的间距值(左侧是起点,单位: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则根据该同学的测量结果可得出:(1)平衡车经过路面上相邻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T_s.(2)平衡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_m/s2.(3)设平衡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是人与车总重力的k倍,则k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当第50滴水刚好落地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25.0 s,则相邻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T s0.50 s.(2)在加速阶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恒量,根据xaT2得a1 m/s21.96 m/s2.(3)在减速阶段,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 m/s20.5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kmgma,解得:k5.3×102.答案:(1)0.50(2)1.96(3)5.3×1026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00.501.001.502.002.50l/(cm)l010.9712.0213.0013.9815.05找出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由图线可知与横轴的交点l010.0 cm.(2)橡皮筋的长度lOAOB13.60 cm,由图甲可得F1.80 N,所以FOAFOBF1.80 N.(3)利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OA和FOB的图示,然后以FOA和F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乙(4)FOO的作用效果和FOA、F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OA、F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只要比较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如图甲所示10.0(9.8、9.9、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如图乙所示(4)FOO7(2016·百校联盟押题卷)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一小木块与一薄尼龙布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将一可认为是光滑的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并在长木板的右半部分平整地铺上一块薄尼龙布料,然后按图1安装好实验装置,实验时小木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向右运动,当重物落地后小木块还未进入到薄布区域,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得到了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他们将得到的纸带置于一透明刻度尺的下方进行测量连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重力加速度g10 m/s2.(1)根据刻度尺的示数可以判断,小木块在打A、E之间的点时做_运动,在打E、J之间的点时做_运动(2)将打下A点时记为t0,在如图3所示的vt坐标系中,已将打下B、C、D、E、F、H、I点时所对应的速度大小描入了其中,请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G点时小木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并将其描入坐标系中,然后画出vt图线(3)根据所作的vt图线,求得小木块在布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_m/s2.(4)若小木块的质量为m1 kg,根据所作的vt图线,可求得小木块与布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解析:(1)由题意可知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由题图2可知在A、E两点间各相邻点的距离均为1.80 cm,故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在E、J两点之间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依次减小0.20 cm,故小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打点计时器打下G点时小木块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G m/s0.65 m/s,所作的vt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vt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可知小木块在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5 m/s2.(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由此解得0.5.答案:(1)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2)如解析图所示(3)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