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课时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
资源ID:92295772
资源大小:29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课时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一、单项选择题1.图1118为某城市雕塑的一部分。将光滑的球搁置在竖直的高挡板AB与竖直的矮挡板CD之间,由于长时间作用,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过一些,C与AB挡板的距离始终小于球的直径,则与C端未偏时相比图1118A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大B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小C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大D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小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AB挡板的支持力F,C的支持力FC,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AB挡板的支持力Fmgtan ,C端的支持力FC;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角增大,则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A2如图1119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图1119解析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说明线圈受到的重力和安培力的合力等于两侧砝码重力差,根据安培力公式FBIL,知选项A中线圈在磁场中有效长度最大,所受安培力最大,磁场发生微小变化时,安培力变化最大,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A3.(2018·开封月考)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另一截面也为半圆的光滑柱状物体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截面如图1120所示。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在B上加一物体C,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则图1120AF1保持不变,F3增大BF1增大,F3保持不变CF2增大,F3增大 DF2增大,F3保持不变解析在B上加物体C前后,分别以B和B、C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它们均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且对应各力方向相同,由于B、C整体所受重力大于B所受重力,所以墙壁对B的作用力F1和A对B的作用力均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作用力F2也增大;在B上加物体C前后,分别对A受分析,由于F2增大,所以A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均增大,这两个力的合力即F3也随之增大,故C项正确。答案C4.如图1121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图1121A1cos Bcos 1Ctan 1 D1sin 解析设绳子的拉力为T,隔离A分析有TmAg隔离B分析有:Tcos mBg由以上两个公式可解mAmB1cos ,故A正确。故选A。答案A5(2018·惠州二调)如图1122所示,三根相同的绳子末端连接于O点,A、B端固定,C端受一水平力F,当F逐渐增大时(O点位置保持不变),最先断的绳子是图1122AOA绳 BOB绳COC绳 D三绳同时断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受三个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得,水平和竖直两绳拉力的合力与OA绳的拉力等大反向,作出平行四边形,解得三个绳中OA绳的拉力最大,在水平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OA绳先达到最大值,故OA绳先断,A项正确。答案A6(2017·全国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 B92 cmC98 cm D104 cm解析设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挂上钩码后弹性绳伸长L20 cm,由几何关系可知,钩码两侧弹性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3°,如图所示,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钩码的重力为G2kLcos 53°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钩码的重力为G2kL,解得LL12 cm。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L0L92 cm,选项B正确。答案B7.如图1123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的变化情况是图1223AF增大,N减小BF增大,N增大CF减小,N减小 DF减小,N增大解析某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小球与半球面的球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Fmgtan ,N,随着挡板向右移动,角越来越大,则F和N都要增大。故选项B正确。答案B8.(2016·海南单科)如图1124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则图1124Af10,f20,f30 Bf10,f20,f30Cf10,f20,f30 Df10,f20,f30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相对地面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f30;再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a、b整体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故b与P之间有摩擦力,即f20,再对a受力分析可知,a相对于b有向下运动的趋势,a和b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即f10,选项C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9如图1125所示,a、b物块质量均为m,轻质弹性绳(遵循胡克定律)A端固定在a上,绕过B、C滑轮,另一端点D悬挂在与定滑轮B等高的天花板上,轻质光滑滑轮B、C都可视为质点,AB0.7 m、BCCD0.3 m,且BC、CD竖直,弹性绳原长1 m,斜面倾角为37°,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现将D点缓慢右移,a始终静止,当C到天花板的距离为0.24 m时,有图1125A弹性绳长为1.5 mB弹性绳长为1.3 mCa受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Da受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动态平衡等问题,需要考生利用相关知识解题。初态弹性绳长为1.3 m,由胡克定律有2k(1.3 m1 m)mg,末态如图所示,弹性绳拉力大小T,又由几何关系可知BC,此时k(2BC0.7 m1 m)T,解得cos 0.6,BC0.4 m,绳中拉力大小T,绳长为2BC0.7 m1.5 m,因为Tmgsin 37°,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Tmgsin 37°,方向沿斜面向下,A、C对,B、D错。答案AC10如图1126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绝缘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带正电小球M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带负电的小球N固定在M的正下方,两带电小球在缓慢漏电的过程中,M、b、c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26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始终增加B地面对c的支持力始终变小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D滑轮对绳的作用力方向始终不变解析 两带电小球在缓慢漏电的过程中,库仑引力逐渐减小,对M分析,可知拉力逐渐减小,对b分析,开始b所受的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上,则拉力减小,摩擦力可能增加,故A正确;对b、c整体分析,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FN(GbGc) FTsin ,拉力逐渐减小,则支持力逐渐增大,故B错误;以b、c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Ff FTcos ,方向水平向左,则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故C错误;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为两个相等的力,FT方向不变,所以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方向不变,则滑轮对绳子的作用力方向始终不变,故D正确。答案AD三、计算题11(2018·济宁一模)如图1127所示,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MN两端分别放在两个固定的光滑圆形导轨上,两导轨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处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当导体棒中通以自左向右的电流I时,导体棒静止在与竖直方向成37°角的导轨上,取sin 37°0.6,cos 37°0.8,求:图1127(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每个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支持力大小FN。解析 (1)从左向右看,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tan 37°,F安BIL,解得B。(2)设两导轨对导体棒支持力为2FN,则有2FNcos 37°mg,所以每个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支持力大小FNmg。答案(1)(2)mg12(2018·眉山二模)如图1128所示,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0°,轻绳通过两个滑轮与物块A相连,轻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物块A的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质量,挂上物块B后,当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106°时,A、B恰能保持静止且A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求物块B的质量。图1128解析先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mgsin 30°fT,FNmgcos 30°,又fFN,联立解得T1.25mg,再对B受力分析,则有2TcosMg,联立解得M1.5 m。答案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