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九年级物理全年复习教案.pdf

    • 资源ID:92325794       资源大小:16.36M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物理全年复习教案.pdf

    第 一 章 声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L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丕能传播声音。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4.乐音特征是:响度,食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5.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 气(声波传播)、固体、液 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 yQyQy%1 5 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 4 0 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例题分析 A例题1:关于声现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Of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j-fh、一 等 人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甲 乙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h e例题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4: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 在 发 声 的 物 体 都 在.-0 Q纸片上下跳动四、堂上练习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3 .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 0 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 )实验器材:(2 )实验步骤:(3 )实验分析与结论: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决定音调的因素:频 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人的听觉范围:2 0 H z 2 0 0 0 0 H z超声波:高于2 0 0 0 0 H 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次声波:低于2 0 H z 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例 题 6:唐 诗 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例题7: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例题8: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个特征全都有。二、动脑动手填空题1、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 o2、乐 音 的 三 个 特 征 是、和。3、(黑龙江)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4、(河南)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5、(江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 是 指 声 音 的;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6、(江苏常州)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三、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声的利用: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回声定位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例题9: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闻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唾黜迎国建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硒崛例10:(D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 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3 X 108m/s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用于无线电通讯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例1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例12: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二、学生练习1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2 .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3 .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B)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D)空气、海水、铁管4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0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5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 0 次到2 万次6 .有一根长1 0 0 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7.(0 6 江苏淮安)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3 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B、减少车辆的噪声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三、综合创新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四、教学反思:第 二 章 物 态 变 化一、单元复习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4 .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5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6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二、知识梳理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基础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生;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 42;最小刻度是0.HC摄氏度。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业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邕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三、复习过程(1)、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L S,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 摄氏度或负 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萱,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C U0C-30C 5035 42分度值110.代所 用 液 体水 银 煤 油(红)酒 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琪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例 题1 I眉山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A.水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D.乙醛温度计大 气计是水水银酒精乙醛熔点/七0-39-117-114沸点/t100357783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 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焰 化(吸热)固 态、凝 固(放热)士液态工汽 化(吸热)液 化 放热)-气态固态升 华 吸热)=二气态凝 华 放热)(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n2.熔化现象:春 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哭n 试管内的冰粒自 什 么 时 候 会 熔 化?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帆、蔡、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4.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5.晶体熔化必要条件:48min晶 体 熔 化(海波)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固 态 邕 液 态1QQPC气态(以水为例,找寻温度段)6.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蔡的熔点为80.5匕。当温度为79C时,蔡为固态。当温度为81C时,非晶体熔化邮蔡为液态。当温度为80.5时,蔡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一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一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一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一 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7.熔化吸热的应用: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馒。(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土冰箱陶化吸热)“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2).凝固:1.凝固现象:“滴水成冰”“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0ct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K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4 .凝固放热:非 晶 体 凝 固 解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例题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例 题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图16 图17 图18(1)图17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 明 固 体 熔 化 时 需 要。(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四、堂上练习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二、复习过程(3).汽化: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沸 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I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1 .沸腾: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酒 精 水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有关沸点知识:液态氧的沸点是一 1 8 3,固态氧的熔点是一2 1 8。-1 8 2 时,疏 铲 甥 氧 为 气态。一 1 8 4匕时,氧为液态。一2 1 9肥时,氧为固态。一 1 8 3 C氧是液态、1 0 D P C气 态 或气液共存都可以。固 态 室 液 态1 Q酰 气 态 _=(以水为例,找寻温度段)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 0 0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 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 8,高于7 8 时为气态)2-蒸发:蒸发现象: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土*冰外箱德角化吸以执,)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一杯4 0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 0。(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自身的温度。液体蒸发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4).液化:1 .液化现象:水开后,壶 嘴 看 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降温(遇冷、放热)液化: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 成“露”)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 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压缩体积液化: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液化放热: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1 0 0 的水蒸气比1 0 0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 0 0 的水蒸气液化成1 0 0 的水要放热)例题1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例题2室内温度为2 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 5例题3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三、堂上练习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二、复习过程(5).升华:升华现象: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6).凝华: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淞”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凝华放热:略附 录: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慢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鸽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鸨丝冷却,鸽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例题1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例题2 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A.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一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C.深秋的霜冻凝华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例题3 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 B.露 C.霜 D.冰三、堂上练习四、教学反思第 三 章 光 现 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X IO米/秒。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3 .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 X10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 造 光 源,如!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激光准直。舞火、蜻烛、油灯、电灯。月 亮 本身不会发光,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里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 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_ 关。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X108m/s=3X10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义lO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o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题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例 题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例题4小 孔 成 像 的 原 理 是 光 的。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 形的。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2.太阳与地球相距1.5X 1(/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选择题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0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 _ _.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 0 角,则反射角是与。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 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亘逆的。3、分类: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 射 面 理。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r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V 条 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 i 是入射角,r 是反射角,Z r=Z 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例题1 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C.湖光倒“影”例 题 2 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光线跟入射B.毕业合“影”D.形“影”不离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60B.90例 题 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C.120画出图12中光线AOD.150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 4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 S 发出的光线镜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光路图。四、堂上练习 S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图13经 平 面()填空题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 0 时,反射角的大小是.,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2 .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选择题3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 0 ,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3 0 (B)6 0 (C)9 0 (D)1 2 0 4 .如图5-8,入射光A O 与镜面成3 0 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射角是6 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 2 0 入 射 光 线 A 0 与法线间夹角是6 0 (D)反射角是3 0(三)作图题1 .在图1 中,已知入射线0 A 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2 .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 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 0 ,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四、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二、基础练习1 .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笺。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三、复习过程(1)平面镜:1、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 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用:成像、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空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力_ 表面作反射面。f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 二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小行光、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也二表面做反射面。凸而倍 工 性 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L 应用:汽车后视镜例题1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例题2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 3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二、堂上练习().填空题1 .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 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一 米。图 62 .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 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米,如果以1 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 过 程 像 的 大 小 将(以地面为参照物)3 .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观察范围。4 .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于一点,这 一 点 叫 做 凹 镜 的.(二).选择题5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0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 0 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 0 厘米(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 镜(B)凸镜(C)平面镜 A、(三)、作图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 图 中 画 出 物 体A B中的像A B。B2、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镜M N(四)实验题。1、(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 度 尺 等 器 材 探 究“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距离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 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 m113132141431515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 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 填“实”或“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选 填“相等”或“不相(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选 填“相 等”或“不 相 等”);(4)物 体 逐渐远离 平 面 镜 时,它的像(选填“变大”、“变 小”或2.(泰安)小 红 同 学 在 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等”);,不变)。直 架 在 一把直尺的上面,再 取 两 段 相 同 的 蜡 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 去 后 面 的 蜡 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接 收 到 蜡 烛 烛 焰 的 像(选 填“能”或“不能三、教学反思上第四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NA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 中 N N 是界面,右侧是玻璃,叫是入射光线,或是反射光线,0A/是折射光线。B N,四、复习过程(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o(37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y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I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度。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B筷子变弯折C汽车观后镜D例 3 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物理全年复习教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