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考试重点.pdf
助理人力资源师一国家三级 章节重点第 一 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第一 单 元 工作岗位分析知识要求:-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广义的人力资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 战略规划。2 组织规划。3 制度规划。4 人员规划。5费用规划。二.工 作 岗位分析概述(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 .界定,分析,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 .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3 .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 .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 .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 .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 .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 .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书 面 资 料 任 职 者 的 报 告 同 事 的 报 告 直接的观察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一)岗位规范1.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劳动规则。包括: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定员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3.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该种规范内容一般包括四类: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5)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如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等。(二)工作说明书1 .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性(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2 .工作说明书的分类(1)岗位工作说明书(2)部门工作说明书(3)公司工作说明书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基 本 资 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 作 时 间(8)资 历(9)身 体 条 件(1 0)心理品质要求(1 1)专业知识技能要求(1 2)绩效考评(三)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1 .从其所涉及内容来看,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2 .工作说明书与岗位规范所突出的主题不同。3 .从具体的结构形式上看,工作说明书一般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其内容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能力要求一.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二)调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阶段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知识要求二.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二)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三)责权利相对应原则三.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扩大工作纵向扩大工作 2.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地发展(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三)岗位的工时制度(四)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四.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工作岗位的设计应当满足: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热门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包括:1 .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一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2 .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理分为: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二)现代工效学的的方法(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第一单元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有:1、按劳动效率2、按设备3、按岗位4、按比例5、按组织二.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 .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三.企业定员的原则搞好劳动定员工作,核心是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 .提倡兼职。3 .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能力要求-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P 2 9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我国企业在核定定员人数时,有五种传统核定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按岗位定员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1.设备岗位定员2.工作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二.企业定员的新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零基定员法第二 单 元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一.定员标准的概念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二.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去分为: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1)单项定员标准2).综合定员标准。2 .按定员标准具体形式可分为:1)效率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三.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四.编 制 定 员 标 准 的 原 则(-)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二)依据要科学(三)方法要先进(四)计算要统一(五)形式要简化(六)内容要协调 能力要求三.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劳动定员标准应由以下三大要素构成:1.概 述2.标准正文3.补充三.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劳动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可按篇、章、条段排列条文,条文最后排列目录。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知识要求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二)制度化管理的特征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 .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的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 .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4 .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5 .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6 .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三)制度化管理的优点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花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二.制度规范的类型企业基本制、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行为规范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它至少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录 用2.保持3.发展4.考 评5.调整(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五.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一)共同发展原则(二)适合企业特点(三)学习与创新并重(四)符合法律规定(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六)保持动态性六.制 定 人 力 资 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想。能力要求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一)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三)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二.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1 .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2 .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3 .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4 .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6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7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 制 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8 .对各个只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9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1 0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第一 单 元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是指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对各项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进行审核,以保证其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人力资源下期费用规划提供依据。1.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2.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3.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的计划。审核人工成本本预算的方法:(-)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一、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的作用: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1、用时性2、节约性3、适应性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第一节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第一单元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知识要求)一、内部招募的特点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储备中选拔出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的岗位上去的活动。内部招募具有的优点:1 准确性高 2 适应较快 3 激励性强 4费用较低内部选拔存在明显的不足:1 .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 2.容易抑制创新,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二、外部招募的特点1 .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1 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2 .树立形象的作用外部招募的不足: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进入角色慢 招募成本大 决策风险大 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能力要求)一、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1 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 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3 确定合适的招聘来源 4 选择合适的招聘方法二、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准备展位1 准备资料和设备 2 招聘人员的准备 3 与协作方沟通联系4 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5 招聘会后的工作三、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推荐法 2布告法 3档案法四、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1.发布广告 2.借助中介1.人才交流中心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校园招聘 网络招聘网络招聘的优点:成本较低,方便快捷 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使应聘者的重要资料的处理更便捷化和规范化(-)熟人推荐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的长处: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 候选人工作后会更加努力 招募成本很低熟人推荐的问题:在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的各种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注意事项)一、采用校园上门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或几只船的现象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4.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二、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了解招聘会的档次 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 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第二单元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知识要求)笔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笔试的优点:1.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2 .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3 .对应聘者来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4 .成绩评定也比较客观笔试的缺点: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能力要求)一、筛选简历的方法分析简历结构 审查简历的客观内容 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对简历的整体印象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 注明可疑之处三、笔试方法的应用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命题是否恰当 2 确定评阅计分规则 3 阅卷及成绩复核第三 单 元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知识要求)面试是指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的回答情况,考察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面试的目标(-)面试考官的目标:1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2 .让应聘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3 .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素质4 .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二)应聘者的目标1 .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 .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3 .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 .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 .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能力要求)一、面试的基本程序1 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2面试开始阶段 3 正式面试阶段 4结束面试阶段 5 面试评价阶段二、面试的方法(-)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二)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定义: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作相同的提问。面试的优点:1 .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管性2 .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3.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低缺点: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受到限制非结构化面试定义:无固定模式,事先无需作太多的准备,面试者只要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即可。优点: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以得到较深入的信息。缺点:这种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易带来偏差。三、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清单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 重复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举例式提问第四单元其他选拔方法一、人格测试人格:由多种人格特质构成,大致包括:体格与生理特质、气质、能力、动机、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人格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应试者的人格特质。二、兴趣测试职业兴趣揭示了人们想做什么和他们喜欢做什么,从中可以发现应聘者最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的工作是什么。兴趣分为:现实型、智慧型、常规型、企业型、社交型和艺术型。三、能力测试能力测试是用于测定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的一种心理测试。能力测试的内容:普通能力倾向测试 特殊职业能力测试 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四、情景模拟测试法(一)情景模拟测试的概念情景模拟测试是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岗位,编制一套与该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二)情景模拟测试的分类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三)情景模拟测试的优点1.可从多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应聘者2.通过这种测试选拔出来的人员往往可直接上岗,或只需要经过有针对性的简短培训即可上岗,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能力要求)一、情景模拟测试的应用(一)公文处理模拟法 公文处理模拟法又称公文筐测试(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二.心理测试法的基本要求(-)要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二)要有严格的程序(三)心理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第五单元员工录用决策人员录用的主要策略: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 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 不能求全责备第二节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能力要求)一、成本效益评估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招聘成本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由两个部分组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二)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三)招聘收益成本比招聘收益一一成本越高,则说明招聘工作越有效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二、数量与质量评估(一)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 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又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 100%(-)质量评估三.信度与效度评估(-)信度评估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的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二)效度评估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效度主要有三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第三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知识要求)一、人员配置的原理要素有用原 理 能 位 对 应 原理 互 补 增 值 原 理 动 态 适 应 原 理 弹性冗余原理二、企业劳动分工(-)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着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工作。劳动分工有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二)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1 .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2 .劳动分工能不断的改革劳动工具3 .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4 .劳动分工大大扩大了劳动空间5 .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三)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 .职能分工2 .专 业(工种)分工3 .技术分工(四)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1 .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 .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 .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 .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5 .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三、企业劳动协作企业的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一)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劳动协作分为两种: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二)组织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三)作业组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它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以下有几种情况需要组成作业组:1 .生产作业需要工人共同来完成。2 .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3 .工人的工作彼此密切相关。4 .为了便于管理和互相交流5 .为了加强工作联系6 .为了便于调动和分配他们的工作,需要组成作业组作业组按工人的工作组成情况区分,有专业作业组和综合作业组。四工作地组织(一)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1 .合理的装备和布置工作地。2 .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3 .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二)工作地组织的要求工作地是指配置一定的设备、工具、器具、能够使劳动者从事某项生产劳动活动或进行工作的地点。(能力要求)一、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l o 扩大业务法2。充实业务法3。工作连贯法4。轮换工作法5。小组工作法6。兼岗兼职7.个人包干负责二、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方法有三种:以人为标志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三、限制管理的“5 S”活动5 S 分别表示五个日语词汇的罗马拼音S e i r i(整理),S e i t o n(整顿),S s i s o(清扫),S e i k e t s u (清洁),S h i t s u k e (素养)四、劳动环境优化优化劳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照明与色彩 噪声 温 度 和 湿 度 绿 化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知识要求)一、工作时间组织的内容工作时间组织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工作班制,组织好工作轮班,以及合理安排工时制度。企业里的工作班制有:单班制、多班制,这取决于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二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1 .工作轮班的组织,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以便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2 .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配备3 .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4 .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5 .工作轮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班对人的影响最大为了解决夜班疲劳、工人生理、心理不适应和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办法:(1)适当增加夜班前后的休息时间。(2)缩短上夜班的次数,例如采取四班三运转制的倒班办法。三、四班三运转制的优点1)人休设备不休,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挖掘了设备潜力,在原有的设备条件下增加了产量。短了工人工作的时间。少了工人连续上夜班的时间。增加了工人学习技术的时间。增加用工量,提供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企业曾经采用过的有两班制、三班制和四班制两班制是每天分早、中两班组织生产。三班制是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1 .间断性三班制 间断性三班制是指有固定公休日的三班制轮班形式。2.连续性三班制四班制是指每天组织四个班进行生产。又分为:四八交叉、四六工作制、五班轮休制第四节 劳务外派与引进(知识要求)一、劳务外派与引进的概念劳务外派与引进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国际流动,通过提供劳动和服务,收取报酬的一种商业行为。二、劳务外派与引进的形式从主体看:公派和民间;从国际劳动务合作的方式看:走出去、请进来(能力要求)一、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1 .个 人 填 写 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3 .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 劳动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4 .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5 .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6 .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 健康证明书 预防接种证书7 .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8 .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二、外派劳务工作的管理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三、劳务引进的管理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境后的工作外派劳务项目的挑选 外派劳务项目的培训2.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 3.入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管理第一单元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二)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四)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五)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需求分析一般从三个层次上进行: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二)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1.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2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1.目前培训需求分析2 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能力要求-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 准备培训需求调查(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 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 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4 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受训员工的现状(2)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2)训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 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二.撰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2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3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过程4阐明分析结果5 解释、评论分析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6附录7 报告提要三、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一)面谈法面谈法是指培训组织者为了了解培训对象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就培训对象对于工作或对于自己的未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是否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并且由此而产生相关的工作技能、知识、态度或观念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面谈的方法。面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其优点有:(1)可以充分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2)会谈中通过培训者的引导提问,能使培训对象更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不足,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参加培训的热情。面谈法的缺点:(1)需要较长的时间(2)面谈对培训者的面谈技巧要求高面谈法有个人面谈和集体面谈两种。(二)重点团队分析法重点团队分析法是指培训者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优点:(1)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比面谈法要少的多(2)各种观点意见在小组中经过充分讨论以后,得到的培训需求信息更有价值(3)需求调查方法易激发出小组中各成员对企业培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局限性:(1)对协调员和讨论组织者要求教高(2)某些问题的讨论可能会限于形式重点团队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培训对象分类2 安排会议时间及会议内容3 培训需求结果的整理。(三)工作任务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或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到达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以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异所在。1.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的设计2 工作盘点法(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培训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搜集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五)问卷调查优点:(1)可节省培训组织者和培训对象双方的时间(2)其成本较低(3)可针对许多人实施,所得资料来源广泛缺点:(1)调查结果是间接取得的,无法确定其真实性(2)问卷设计、分析工作难度较大四.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一)循环评估模型(二)全面性任务分析模型任务分析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计划阶段2 研究阶段3 任务和技能目录阶段4任务或技能分析阶段5 规划计划阶段6 执行新的或修正的培训规划阶段(三)绩效差距分析模型环节如下1 .发现问题阶段2 预先分析阶段3 需求分析阶段(四)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第二 单 元 培训规划的制定一.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培训项目的确定(二)培训内容的开发培训内容的开发要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三)实施过程的设计1.充分考虑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2合理选择教学方式3全面分析培训环境(四)评估手段的选择(五)培训资料的筹备(六)培训成本的预算二.年度培训计划的构成1.目的2原则3 培训需求4培训的目的或目标5培训对象6培训内容7培训时间8 培训地点9 培训形式和方式10 培训教师11培训组织人12 考评方式13 计划变更或者调整方式14 培训费预算15 签发人一.制定培训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一)培训需求分析1)目的2)结果3)方法(二)工作说明(三)任务分析(四)排 序(五)陈述目标(六)设计测验(七)制定培训策略(A)设计培训内容(九)实验二.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三.年度培训计划的经费预算进行培训计划的经费预算,需分析以下因素和指标:1.确定培训经费的来源:是由企业承担,还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2 .确定培训经费的分配与使用3 .进行培训成本收益计算4 .制定培训预算计划5 .培训费用的控制及成本降低第三 单 元 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如下:1.做好准备工作2 决定如何在学员之间分组2 .对“培训者指南”中提到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查日程安排,留出余地。-培训师的培训与开发1.授课技巧培训2 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3 教学内容的培训4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5 教师培训与教学效果评估的意义二.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2 培训后勤准备3 确认培训时间4 相关资料的准备5 确认理想的培训师(二)培训实施阶段1.课前工作(1)准备茶水、播放音乐(2)学员报到,要求在签到表上签名(3)引导学员入座(4)课程及讲师介绍(5)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2 .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具体内容包括:(1)培训主题(2)培训者的自我介绍(3)后勤安排和管理规则介绍(3)训课程的简要介绍(5)培训目标和日程安排的介绍(6)“破冰”活动(7)学员自我介绍3 .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四)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五)培训后的工作三.企业外部培训的实施1.自己提出申请 2.需签订员工培训合同,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3.要注意外出培训最好不要影响工作四.培 训 计 划 实 施 的 控 制收集培训相关资料1.比较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2.分析实现目标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计划检讨工具 3.对培训计划进行检讨,发现偏差4.培训计划纠偏 5.公布培训计划,跟进培训计划落实第四单元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培训及时性信息(二)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三)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五)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八)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三.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一.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信息。主要应收以下资料:(1)培训方案的资料(2)有关培训方案的领导批示(3)有关培训的录音(4)有关培训的调查问卷及相关系统分析资料(5)有关培训的录象资料(6)有关培训实施人员写的会议记要、现场记录(7)编写的培训教程等2 .通过观察收集信息。主要包括(1)培训组织准备工作观察(2)培训实施现场观察(3)培训对象参加情况观察(4)培训对象反映情况观察(5)观察培训后一段时间培训对象的变化3 .通过访问收集信息。主要包括:(1)访问培训对象(2)访问培训实施者(3)访问培训组织者(4)访问培训学员领导和下属4.通过培训调查收集信息。主要包括:(1)培训需求调查(2)培训组织调查(3)培训内容及形式调查(4)培训讲师调查(5)培训效果综合调查三.培训效果的跟踪与监控(-)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4.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5 培训环境6 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三)培训效果评估1.评估受训者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2.评估受训者的工作究竟发生了多大的改进?3.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发生了多大改进?(四)培训效率评估第二节培训方法的选择直接传授型培训法直接传授型培训法适用于知识类培训,主要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等(-)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按照准备好的讲稿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传授内容多,知识比较系统、全面,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对品质环境要求不高;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学员可利用教室环境相互沟通;也能够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员工平均培训费用较低。讲授法的局限性:传授内容多,学员难以完全消化、吸收;单向传授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授方式较为枯燥单一。(二)专题讲座法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一个专题知识,一般只安排一次培训。这种培训方法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等。专题讲座法的优点:培训不占用大量的时间,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满足员工某一方面的培训需求;讲授内容集中于某一专题,培训对象易于加深理解。专题讲座的局限性:讲座中传授的知识相对集中,内容可能不具备较好的系统性。(三)研讨法研讨法是知在教师引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的培训方法。1 .研讨法的类型(1)以教师或受训者为中心的研讨(2)以任务或过程为取向的研讨2 .研讨法的优点(1)多向式信息交流(2)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3)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4)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3 .研讨发的难点(1)对研讨题目、内容的准备要求较高(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4 .选择研讨题目注意事项(1)题目应具有代表性、启 发 性(2)题目难度要适当(3)研讨题目应事先提供给学员,以便做好研讨准备二.实践型培训法实践型培训法简称实践法,主要适用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培训。实践法是通过让学员在实际工作岗位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操作、体验,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方法,在员工培训中应用最为普遍。实践法有很多优点:经济,受训者边干边学,一般无需特别准备教师及其他培训设备;实用、有效,受训者通过实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