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pdf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2 0 1 2-2 0 1 3 学年第一学期)辽中县教师进修学校 监制目 录科学之旅.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1 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第 1 节运动的描述.7第 3 节运动的快慢.11第 4 节 测量平均速度.15章末复习.19第二章声现象第 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两端电压的关系.23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27第 3 节声的利用.31第 4 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5章末复习.39第三章物态变化第 1节温度.43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45第 3 节 汽化和液化.49第 4 节升华和凝华.53章末复习.63第四章光现象第 1节光的直线传播.65第 2 节 光的反射.69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73第 4 节 光的折射.77第 5 节光的色散.81章末复习.101第 五 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 1 节透镜.105第 2 节生活中的透镜.109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11第 4 节眼睛和眼镜.113第 5 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13章末复习.115第 六 章 质 量 与密度第 1 节质量.105第 2 节密度.109第 3 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11第 4 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113章末复习.115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杨新梅 校对人:许颖 审批人:课 题科学之旅课 型展示课课 时1学习目标L 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重点难点预测L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些学习物理的方法。2.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知识链接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物理现象:冰棍冒出的白汽、放大镜、过山车导 学 流 程学习过程,学习 内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5 分钟1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目标:1.知道物理的学习内容。2.通过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一、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2.怎 样 学 好 物 理?教师引导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对学群学10分钟二、自主实验,引发思考1.拿出两张纸平行放置,向中间吹气。2.使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物体一定是放大的吗?巡视3.想一想: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拖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4.将放在桌面上的硬币吹进前边的纸杯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猜一猜原因是什么?展示 三、师生共同做实验、引发兴趣15分钟一.了解什么是物理。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6学生展示1 11 1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2.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3.把 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的管口贴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象。4.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态的碘。冬日里的雪为什么会消失?瓶底炉蘸了/水的打1轻轻1?热水耳冷水q会3冷水,观察现象。酸的棉花,把活塞迅:子中,另一根吸管B欠气,可以看到什么想I当固态的碘变成碘碘蒸气又会变为固师生互动拓展反馈5 分钟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物理是有趣的。3、物理是有用的。善于观察,乐于动手4、如 何 学 好 物 理J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1师生共同小结反思5 分钟六、反思升华、全面提高1.通过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2.怎样去学习物理这门课。板 书 设 计科学之旅归纳2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杜军 校对人:李凤 审批人:课题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展示课课时2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重点难点预测L 重点:、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2.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知识链接根据生活经验通过眼睛判断物体的长度,感觉时间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吓,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课刖预习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2、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3、如何实用刻度尺?4、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5、什么是误差?6、如何减小误差?导 学 流 程学习过程学习 内 容教 师 复 备栏 或 学 生笔记栏独学3分钟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1、观察教材P10左图中的帽檐直径A B 与帽檐高度C D 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先看看,再用尺量。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2、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教师引导由 于学 生 使 用的课桌、目测 经 验 各异,目测的结 果 会 呈现多样化,应 鼓 励 学3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生 自 主 地表达想法对学(-)长度的单位群学5 分钟投影: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 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 米(k m)、分 米(d m)、厘 米(c m)、毫 米(m m)、微 米(p m)和 纳 米(n m)o巡视1 k m =1 0 0 0 m =1 03m追指问导1 d m =0.I m =1 0-1m1 c m =0.0 1 m =1 0-2m1 m m =0.0 0 1 m =1 0 3ml)L i m =0.0 0 0 0 0 1 m =1 0%l n m=0.0 0 0 0 0 0 0 0 1 m =1 0-9m学生展示三、分工展示,排疑解难师生互动(二)长度的测量拓展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教 师 提 出问题问题:仔细观察你自己的刻度尺,回答下面的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学生展示展示(2)、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教师纠正15分钟确程度)是多少?问题:如何使用刻度尺?教 师 提 出问题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学生展示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教师纠正放置4反馈2分钟三读,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纪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三)忖间的测量问题: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回答: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问题:时间的常用单位有什么?回答:小 时(h)分(m i n)问题: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回答:l h=6 0 m i n,l m i n=6 0 s问题:计时方法有哪些?回答:生活中用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四)误差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问题: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问题:误差能绝对避免吗?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1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k m、d m、c m、m m,pm、n m2、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h、m i n4、误差及怎样较小误差学 生交 流 讨 论,领 悟 到 误差的存在.学 生 讨 论交 流 后 得出 减 小 误差的举措:1.选用精密的 测 量 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 测 几次,然 后 求平 均 值,以减 少 测 量误差。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 0分钟1、给下列数据写上单位。A、张 华 身 高1 7 4.0 _ _ _ _B、硬币的厚度2.0 _ _ _ _ _.C、人头发的直径70 _ _ _ _.D、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 4 _ _ _ _.2、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 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A、1.8厘米 B、1.85厘米 C、7.85厘米 D、7.8厘米51 V V V V 1,-+-1-G 7 83、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 1 厘米,1.52 厘米,1.4 2 厘米,1.4 4 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 _ _ _ _ _ _ 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厘米。4、某同学用最小分度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得某一本书的长度为2 1.0 c m、2 1.1 c m、2 1.2 c m、2 1.3c m。则接近木板长度真实值的是()A.2 1.1 c m B.2 1.1 5c m C.2 1.2 c m D.2 1.3c m反思六、反 思 升 华,全面提高1、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在测量中将能避免错误 D.在测量中将会产生错误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 的 是()A.人眨下眼睛所用的时间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C.人在感冒时打一个喷嚏所用的时间 D.人行走5 m路程所用的时间板书设计: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 常用单位:k m.d m.c m.m m.|L i m.n m长度单位的换算:二、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三、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 时(h)、分(m i n)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误差1、误差产生的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6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许颖 校对人:李凤 审批人:课题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展示课课时1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重点难点预测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知识链接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课刖预习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导 学 流 程学习过程学 习 内 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3分钟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同学们一起对课本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3、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巡视指导追问7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15分钟反馈2分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叫做机械运动。举 例:宇 宙 中 的 切 物 体 都 在 做 机 械 运 动,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二)参照物参照物: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 _ _ _ _ _(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 _ _ _ _ _(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 _ _ _ _ _(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 _ _ _ _ _ _ _ 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以 _ _ _ _ _ _ _ _ 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分工展示,排疑解难1.分析课本图L 2-5 中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学生展示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小结8钟选的参照物有关。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0分钟1.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_ _ _ _ _ _ _ _ _参照物。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参照物。漂流时船相对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 是()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3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B.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C.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检测反思5 分钟六、反思升华,全面提高1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 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 61t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J 色品前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时的情景示意图。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火 车B.同 学C.小明 D.火车内其他乘客3.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致,讨论9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孰道上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板书设计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10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李福战 校对人:许颖 审批人:课题第 一 章 第 三 节 运 动 的 快 慢课型展示课课时2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难点预测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2.速度概念的建立。知识链接本节是在学习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和 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度的概念。规范的引入速课刖预习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都怎样比较?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导 学 流 程习程学过学 习 内 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3 分钟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目标:规范建立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教师引导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比如你走的比他快,他骑自行车比你快。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0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 三 节 运动的快慢。对学群学5 分钟自学指导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2、小组归纳:(1)观众采用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裁判员采用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小试牛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巡视指导追问11展示15分钟图 1 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 方 法。甲 图 表 明:;乙 图 表 明:O新行车 自 行 至 悬 d相同时间摩 居1 座托车跳乜 J甲 图 乙4、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 1 2 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 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 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 路 程 都 不 相 等 得 情 况 下,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学生展示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 _ _ _ _ _ _ _,速度越大。(2)速度定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由 单位和师生互动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 _ _ _ _ _ _ _ _,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_ _ 或_ _ _ _ _ _ _ _ _ _ _,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 速 度 的 单 位 也 常 用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符 号 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或拓展,两个单位的关系是(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 km/h 10km/h=_m/s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自学指导三:匀速直线运动1.分析21页想想议议总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 _ _ _ _ _ _ _师生共同小结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 成 比,与 t成 比。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变速运动可以用丫=上来计算速度,s 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f 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_ _ _ _ _ _ _ _ _ _ 速度。12三、分工展示,自主交流生活应用(1)计算你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估算你家到新华书店的距离,如果你以前面的速度去新华书店,要用多长时间?(写出计算过程)(2)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 004 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 1 0米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 2.9 1 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一、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通过相同的反馈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快。2 分钟二、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公式:-t4 .单位:m/s (国际)、k m/h (常用)三、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3 .平均速度计算:v=t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0分钟1、要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 _ _ _ _ _.2、速度是4 0 k m z 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3、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道()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点拨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关于速度各种说法正确的是()指导13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A 一定都不相等 B 不 一 定 都 相 等 C 一 定 都 相 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6、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A 甲较快 B 乙较快 C 一样快 D 无法比较、7、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 _ _ _ _ _ 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 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 _ _ _ _ _m.追问反思5 分钟六、反思升华,全面提高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l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 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 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归纳板书设计第 三 节 运动的快慢一、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快。二、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t4.单位:m/s(国际)、km/h(常用)三、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3.平均速度计算:丫=上t14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韩燕玲 校对人:李凤 审批人:课题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型展示课课时1学习目标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短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重点难点预测1.重点:2.难点:掌握根据v=s/t测平均速度。理解测平均速度原理。认识现代测速方法.知识链接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 _ _ _ _ _ _ _ _,使用刻度尺时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使用停表前要观察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前预习刻度尺 停表的使用平均速度测量原理导 学 流 程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3 分钟对学群学5 分钟展示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从公式v=s/t可知,如果测出了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15段路Vo程所用的1教师引导巡视指导追问15分钟反馈2分钟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三、分工展示,排疑解难实验步骤 H木块将带有槽的木板支成斜面,使小车从斜血顶部滑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i翎面上确定小车的初始位置A,终点位置B,和中间位置C fflM t尺测出A B 间距离SI,A C 间距离S 2,记入表格d组两个同学分工合作,一人手持小车在斜面顶端A 处,并做好指挥读秒表记时的准备;另一名同学拿着表记时,并注意听同学说开始立即启动秒表,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发声时停表,两个同学互相配合,多练习几次再开始实际测量两次测量满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利用V=s/t计算出S1这段路程的速度V I、V 2,将结果填入表格中学生展示师生互动拓展内容蟒蹒(m)时对s)AB段Si=T尸M=S内AC段Sz=T rVf=S2216参考表格师生共同小结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S1=tn =tl2 =tl3 =V1=S2=t21=t22=t23=v2=s=t=v=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1、测平均速度原理2、实验器材(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小 车 金 属 片 斜 面 木 块 刻度尺停表3、根据测平均速度原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4、现代测速方法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0分钟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D.本实验的原理:_ _ _ _ _ _ _ _ _ _;实验指导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2 .本实验除图2 所示的器材外,还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用刻度尺测出S=7 8 c m,用停表测出t=2 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点拨指导追问1718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李凤校对人:许颖 审批人: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型展示课课时1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用速度描述。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难点预测1 .重点:(1)机 械 运 动(2)速 度(3)测平均速度2 .难点:(1)利用图象法描述物体运动(2)参照物的选择知识链接学过的知识:长度测量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测量物体平均速度课前预习1.长度时间的测量2 运动的描述3 物体运动快慢4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导 学流程学习过程学 习 内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3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15分钟反馈2分钟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复习:1 .长 度 时 间 的 测 量 工 具 长 度 时 体2参照物的选择3 速度意义定义 公式单位4测平均速度原理器材 注 意 事 项 新 的 发 /现/二、探索新知,自主交 J T)1 1 1 1 11 1 1 1 111 .如图所示用一把刻 0 1cm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所用的刻度,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_ _ _ _ _ _ _ _ _ _ c m,2 .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生位 为 c m,圆圈中的数据表示小车到达1 的单位及3S 的分度值令如图2,、A、B、C单位换算k4 5 6是_ _ _ _ _ _ _ _ _斜面上数据点的时刻,由单请巡视指导追问学生展示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小结19根据图表填写下表。讨论3.1 9 8 4 年 4月 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此卫星相对于地球来说是 的,相对于太阳来说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4.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合适的 单 位(填单位符号)。A、一本书的长度为25:B、半场足球赛时间45,C、一支铅笔的长度1.7 5D、一间教室高约3。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 0 s 内 通 过 3 0 m,则速度是m/s,它在第5 s 末的速度是 m/s.三、分工展示,排疑解难1 .关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无关D物体运动时间越长,速成度越小2.今年4月 21 I I,义乌原老铁路改造暨快速通道建设工程正式归纳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讨论师生互动小组展示20开工。该工程是省内迄今为止建设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在城区,城区路段全长1 6 千米,设计速度8 0 千米/时。根据设计速度驾车横穿城区需分钟。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1.长度时间的测量工具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2 参照物的选择3 速度意义定义 公式单位4测平均速度原理器材注意事项新的发现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0分钟1、“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哪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的()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2、诗 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轻舟 B、山 C、河中的水 D、轻舟上的人3、下列说法中箱送的是()A.认真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 .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科学的发展,仪器日益精密,误差也不能避免4、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l O m i 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50 0 0 m B、50 0 m C、50 mD 5m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 :2 ,通 过 的 路 程 之 比 为 2:3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2 :3 B、9 :4 C 1 :1 D、4 :96.火箭筒发射后0.8 s击中坦克,又过了 2.6 s 听到爆炸声.问:(1)坦克距发射点多远?检测21(2)火箭筒的发射速度是多大?反思5 分钟六、反思升华,全面提高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 与s、t的大小无关2.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A、(1)(2)(3)B、(3)(2)(1)C、(2)(3)(1)D、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讨论板书设计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1.长度时间的测量工具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2参照物的选择3速度意义定义 公式单位4测平均速度原理器材注意事项新的发现22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张鹏超 校对人:韩松 审批人: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展示课课时2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o3.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4.知道骨传导的原理。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预测L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难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知识链接前面学过的速度公式。课前预习课 前 预 习:1.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一 一次敲击声.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C.空 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导 学 流 程学习过程学 习 内 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独学3分钟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教师引导23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15分钟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1.声音的产生看图2.1-1,思考: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这些发声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想想议议你能向同学们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吗?蝇蛔是怎样发声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发声体振动的实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归纳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 _ _ _,_ _ _ _ _停止,发声也停止。阅读教材思考:声音是如何保存的?三、分工展示,排疑解难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的?图2.1-5实验说明:_ _ _ _ _也是传声的介质。_ _ _ _ _ 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形式图2.1-6说明:声是以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巡视指导追问学生展示师生互动24反馈2 分钟叫_ _ _ _ _。想想做做:图2.1-7:桌子能否传声?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想想议议:液体能传声吗?你能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大量实验表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 _ _ _ _ _ _ _ _ _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 _ _ _ _ 有关,还跟介质的_ _ _ _ _ 有关。看课本第3 0 页“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从声速表所列举的数据看出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基本上是由小到大。而软木传声的速度小于所列液体中的声速。表中空气、煤油、蒸储水、海水都注有温度,说明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1 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米/秒。归纳结论:(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4 .回声现象产生回声条件(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四、归纳总结,整理学案拓展师生共同小结25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i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独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4、骨传导现象。测评五、学以致用,达标测评10分科学世界钟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凭借耳朵听到声音,那么,你知道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1),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