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题.pdf
名著阅读题(占课外文12分)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梳理1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桀瞥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唐 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2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 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娱蚣 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吴 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李 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宋 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 家 庄、河阳楼题反诗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杨 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3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阅读感受: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祥 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为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虎妞: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 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刘 四:残 忍 霸 道4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笛福,英国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 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阅读感受:故事精彩离奇;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鲁滨逊: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5 格列佛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国 1 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驷)国等地的经历。阅读感受: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3、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驱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6 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是 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阅读感受: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 欢乐颂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7 童年 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 到 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阅读感受: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人 物 相 关 故 事 性 格 特 征保 尔 柯 察 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9 繁星 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梗概: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是 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 小诗组成。记录作者点滴生活感受,表达了对母爱、童心、自然的赞之情。阅读感受: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是冰心作品的主旋律。哲理性强是 繁星 春水的第一大艺术特点。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因而仍具备着诗的情绪,诗的美感。纤柔是第二大特点。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精彩片段:(关于母爱)“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关于童心)“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了(关于自然)“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的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1 1 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 初 以 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 发 表 于 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 添 写 小引和 后记,改 名 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 闲 集 自选集 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 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像,使 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 野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