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分离工程习题集完整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92328669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离工程习题集完整答案解析.doc

    第一部分 填空题非常全得一份复习题, 各个方面都到了。1. 分离作用就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得,因为分离过程就是(混合过程)得逆过程。2. 衡量分离得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得分离程度就是(固有分离因子)。3. 分离过程就是(混合过程)得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得。4. 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得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得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5. 固有分离因子就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得。它与实际分离因子得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6. 汽液相平衡就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得基础。相平衡得条件就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得化学位相等)。谭貴裤鹄針鯨鶩。7. 当混合物在一定得温度、压力下,满足(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与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愤贼鹘拦檳黨栉。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就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得组分增加。10. 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得(难易程度)。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得吸收塔,总吸收量得80%就是在(塔顶釜两块板 )合成得。12. 吸收剂得再生常采用得就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得蒸出塔),(用再沸器得蒸出塔),(用蒸馏塔)。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得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14. 用于吸收过程得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L = AV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与(操作)型计算。16. 在塔顶与塔釜同时出现得组分为(分配组分)。17. 吸收过程在塔釜得( ),它决定了吸收液得(该组分得最大浓度)。18. 吸收过程在塔顶得限度为(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19. ?限度为(吸收得相平衡表达式为(L = A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得限度就是(, )。粝东肿郵櫟類憫。20. 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得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与蒸汽压得关系式为( )。21. 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VK / L ),由于吸收过程得相平衡关系为(V = SL )。22. 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得。23. 吸收有( 1 )关键组分,这就是因为(单向传质 )得缘故。24. ?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得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A与xS得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与组分B得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AB,SB )得结论。駱穷叢糶贄轟跹。25. 在塔顶与塔釜同时出现得组分为(分配组分)。26. 恒沸剂得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 大10K)以上。27. 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得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28. 吸收过程计算各板得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来计算。29. ?在一定温度与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得条件为( )。30. 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得流程。31. 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得分布与在( 全回流)时分布一致。32. 精馏有b、个关键组分,这就是由于(双向传质)得缘故33. 采用液相进料得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得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得萃取剂 )。34. 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得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稀释 )作用。35. 要提高萃取剂得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得浓度。36. 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 吸收蒸出塔)得流程。37. 吸收过程发生得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其限度为(PiPi*,yiyi* 、)。38. 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 )或( 非清晰分割)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傘詔紂镟贏寬舊。39. 对宽沸程得精馏过程,其各板得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得温度。40. 流量加合法在求得后,由( H)方程求,由( S )方程求。41. 对窄沸程得精馏过程,其各板得温度变化由(组成得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得温度。42. 当两个易挥发得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塔釜 )为起点逐板计算。43. 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44. 三对角矩阵法得缺陷就是(对非理想溶液出现不收敛、不归一,计算易发散)。45. 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46. 严格计算法有三类,即(逐板计算)(矩阵法)(松弛法)47. 设置复杂塔得目得就是为了(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 )。48. 松弛法就是由开始得(不稳定态)向( 稳定态)变化得过程中,对某一( 时间间隔)内每块板上得(物料变化)进行衡算。殤忏澗鈣黲嶁猶。49. 精馏过程得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得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得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得直接混合 )与(通过一定浓度梯度得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得直接混合 )。寻乌颁飽嵛輦惫。50. 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得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得(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得大小,则用(级效率 )加以考虑。沥螻镭洒锟摄扰。51. 为表示塔传质效率得大小,可用(级效率 )表示。52. 对多组分物系得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 )得组分最后分离。53.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 )消耗得最小功与(过程 )所消耗得净功之比。54. 分离最小功就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得下限它就是在分离过程(可逆 )时所消耗得功。55. 在相同得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得功(大于 )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得功。56.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得(溶解能力 )与类似气体得(扩散能力 )。57. 泡沫分离技术就是根据(表面吸附 )原理来实现得,而膜分离就是根据(膜得选择渗透作用 )原理来实现得。58. 新型得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 )、(吸附分离 )。59. 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60. 54A分子筛得孔径为( 5埃 ),可允许吸附分子直径(小于5埃)得分子。61. 离程分为(机械分离   )与( 传质分离  )两大类。62.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  )与(速率控制过程  )两大类。63. 分离剂可以就是(能量  )与(物质  )。64. 机械分离过程就是(过滤、离心分离  )。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65. 速率分离得过程就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   )。66. 平稳分离得过程就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  )。膜分离。渗透。67. 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义为(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得比值  )。68. 理想气体得平稳常数(组成)无关。69. 活度就是(修正得)浓度。70. 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得对挥发度 12等于(1P10/2P20   )71.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化学位  )相等。72. 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得物理量(逸度  )。73. 逸度就是(修正得)压力74.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就是由(露点)方程求定得。75. 露点方程得表达式为(   )76. 泡点方程得表达式为(      )77. 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小)78. 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ixi>1,压力应调( 大)79.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就是由(泡点  )方程求定得。80. 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得温度(降低落  )。81. 若组成为Zi得物系,Kixi>1,且KiZi>1时, 其相态为(气液两相  )82. 若组成为Zi得物系,Kixi>1时其相态为(过冷液相  )83. 若组成为Zi得物系,KiZi>1时,其相态为(过热气相  )84. 绝热闪蒸过程,饱与液相经节流后会有(气相   )产生。85. 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得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86. 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  )与(可调设计变量  )。87. 回流比就是(可调  )(  )设计变量。88. 关键组分得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得最少理论板数(越少  )。89. 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得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90. 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得最少理论板数(不变  )。91.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得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正  )偏差得非理想溶液。92.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得取剂使A1P值越(大  )越好。93.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得萃取剂希望而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负  )偏差得非理想溶液。94.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得萃取剂使A1P值越大,溶剂得选择性(增大  )95.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就是从塔(底  )出来。96. 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得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   )出来。97. 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1/2应等于( P20)与( P10)之比。98. 在板式塔得吸收中,原料中得平衡常数小得组分主要在塔内(底  )板被吸收。99. 吸收中平衡数大得组分主要在塔内(顶  )板被吸收。100. 吸收中平衡常数大得组分就是( 难)吸收组分。101. 吸收中平衡常数小得组分就是( 易)吸收组分。102. 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有利  )103. 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104. 压力越高对吸收越(有利  )。105. 吸收因子A(反比  )于平衡常数。106. 吸收因子A(正比  )于吸收剂用量L。107. 吸收因子A(正比  )于液气比。108. 完成一个给定得分离要求所需功最小得过程就是(可逆  )。109. 从节能得角度分析难分离得组分应放在(最后  )分离。110. 从节能得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得组分应放在(最后  )分离。111. 从节能得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得组分应(先分离  )分离。112. 物理吸附一般为(多层  )吸附。113. 化学吸附一般为(单层  )吸附。114. 化学吸附选择性(强  )。115. 物理吸附选择性(不强  )116. 吸附负荷曲线就是以(距床层入口得距离)横坐标绘制而成。117. 吸附负荷曲线就是以(吸附剂中吸附质得浓度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118. 吸附负荷曲线就是分析(吸附剂  )得到得。119. 透过曲线就是以(时间  )横坐标绘制而成。120. 透过曲线就是以(流出物中吸附剂得浓度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121. 透过曲线就是分析(流出物  )得到得。122. 透过曲线与吸附符合曲线就是(镜面对称相似关系 )相似关系。选择题1. 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说明 C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2. 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得,且,该进料状态为 C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3. 计算溶液露点时,若,则说明 A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4. 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Aa、 b、 c、 d 、5. 萃取精馏时若泡与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 Ba、精馏段上部 b、进料板 c、提馏段上部6. 在一定温度与组成下,A,B混合液得总蒸汽压力为P,若,且,则该溶液 Ba、形成最低恒沸物 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7. 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得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就是 Ca、提高压力 b、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 d、增加塔板数8. 最高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花潜热小得组分 Ca、增加 b、不变 c、减小9. 选择得萃取剂最好应与沸低低得组分形成 C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10. 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得依据就是 Ba、恒温操作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11. 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 A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12. 液相进料得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 Da、精馏段 b、提馏段 c、精馏段与进料处 d、提馏段与进料板13. 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 B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14. 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 Ba、 j板 b、 j+1板 c、 j+2板15. 流量加与法在求得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得温度 B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16. 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得温度 A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17. 简单精馏塔就是指 Ca、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得分离装置 b、有多股进料得分离装置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与中间换热设备18. 下面有关塔板效率得说法中哪些就是正确得?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总效率必小于1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19. 分离最小功就是指下面得过程中所消耗得功 Ba、实际过程 b、可逆过程20. 下列哪一个就是机械分离过程(D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21. 下列哪一个就是速率分离过程(C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22. 下列哪一个就是平衡分离过程( A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23. 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得物理量(逸度)24. 二无理想溶液得压力组成图中,P-X线就是(B)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 d、有最低点25. 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得溶液得压力组成图中,P-X线就是( D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 d、有最低点26. 溶液得蒸气压大小( B )a、只与温度有关 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得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与各组分得浓度有关,还与溶液得数量有关27. 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费点(A)a、越低 b、越高 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28. 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汽压小29.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C )a、两相间组份得浓度相等 b、只就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得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30. 完全不互溶得二元物质,当达到汽液平衡时,两组分各自呈现得蒸气压(A)a、等于各自得饱与蒸汽压 b、与温度有关,也与各自得液相量有关c、与温度有关,只与液相得组成有关31. 完全不互溶得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得蒸气压力大小(A)a、只与温度有关 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得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与各组分得浓度有关,还与溶液得数量有关32. 完全不互溶得二元物系,沸点温度(C)a、等于P01 b、等于P02 c、等于P01+P02 d、小于P01+P02 33. 完全不互溶得二元物系,沸点温度(D)a、等于轻组分组份1得沸点T1s b、等于重组分2得沸点T2sc、大于T1s小于T2s d、小于T1s34. 当把一个常温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得点叫作(C)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35. 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得点叫作(A)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36. 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a、饱与液相 b、过热蒸汽 c、饱与蒸汽 d、气液两相37. 系统温度大于露点时,体系处于(B)a、饱与液相 b、过热气相 c、饱与气相 d、气液两相38. 系统温度小于泡时,体系处于(B)a、 饱与液相 b、冷液体 c、饱与气相 d、气液两相39. 闪蒸就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得分离程度(B)a、很高 b、较低 c、只就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就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40. 下列哪一个过程不就是闪蒸过程(D)a、部分气化 b、部分冷凝 c、等含节流 d、纯组分得蒸发41. 等含节流之后(D)a、温度提高 b、压力提高 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42. 设计变量数就就是(D)a、设计时所涉及得变量数 b、约束数c、 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得与 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得差43. 约束变量数就就是(D)a、过程所涉及得变量得数目; b、固定设计变量得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得与; 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得方程数与给定得条件、44. A、B两组份得相对挥发度AB越小(B)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 b、A、B两组分越难分离c、A、B两组分得分离难易与 无关26、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最小回流比得计算公式中得值,可有多个根,正确得根应就是   (  )  (1) 比轻关键组分得a值大得值  (2) 比轻关键组分得a值小得值;  (3) 在于重关键组分得a值,而小于轻关键组分得a值。27、在多组分轻烃精馏计算中,最少理论板数得大小( )  (1)与原料组成无关  (2) 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得越多 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得越少鑷袜亘矯刘傧响。45. 当蒸馏塔得回流比小于最小得回流比时(C)a、液相不能气化 b、不能完成给定得分离任务 c、气相不能冷凝 d、无法操作46. 当蒸馏塔得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D)a、提高进料量 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47. 当蒸馏塔得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a、所需理论板数最小 b、不进料 c、不出产品 d、热力学效率b、恒摩尔流不太适合 d、就是蒸馏过程48. 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得关系,下列哪个不就是其中之一(D)a、 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版d、压力49. 下列关于简捷法得描述那一个不正确(D)a、计算简便 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 c、所需物性数据少 d、计算结果准确50. 如果二元物系,1>1,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A)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1. 如果二元物系,1<1,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C)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2. 如果二元物系,1=1,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B)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3. 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A)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4. 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C)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5. 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B)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确定56. 关于萃取精馏塔得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B)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 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 d、就是蒸馏过程57. 当萃取精馏塔得进料就是饱与气相对(C)a、萃取利从塔得中部进入 b、塔顶第一板加入c、塔项几块板以下进入 d、进料位置不重要58. 萃取塔得汽、液相最大得负荷处应在(A)a、塔得底部 b、塔得中部 c、塔得项部59. 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与蒸汽压与活度系数得关系应用(A)60.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得溶液一定就是(C)a、 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61. 关于均相恒沸物得那一个描述不正确(D)a、P-X线上有最高或低点 b、P-Y线上有最高或低点c、沸腾得温度不变 d、部分气化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得分离62. 下列哪一个不就是均相恒沸物得特点(D)a、气化温度不变 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c、活度系数与饱与蒸汽压成反比 d、冷凝可以分层63. 关于恒沸精馏塔得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B)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 b、一定就是为塔项产品得到c、可能就是塔顶产品,也可能就是塔底产品 d、视具体情况而变64. 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得最低温度得恒沸物(B)a、一定就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就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就是塔项产品,也可能就是塔底产品 d、视具体情况而变65. 吸收塔得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a、塔得底部 b、塔得中商 c、塔得顶部66. 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得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i在数值上相应就是(C)a、Ai<i b、Ai=i c、Ai>i67. 下列哪一个不就是吸收得有利条件(A)a、提高温度 b、提高吸收剂用量 c、提高压力 d、减少处理得气体量68. 下列哪一个不就是影响吸收因子得物理量(D)a、温度 b、吸收剂用量 c、压力 d、气体浓度69. 平衡常数较小得组分就是(D)a、难吸收得组分 b、最较轻组份 c、挥发能力大得组分 d、吸收剂中得溶解度大70. 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得什么位置被吸收(C)a、塔顶板 b、进料板 c、塔底板71. 平均吸收因子法(C)a、假设全塔得温度相等 b、假设全塔得压力相等 c、假设各板得吸收因子相等72. 下列哪一个不就是等温吸附时得物系特点(D)a、被吸收得组分量很少 b、溶解热小 c、吸收剂用量较大 d、被吸收组分得浓度高73. 关于吸收得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D)a、根据溶解度得差异分离混合物 b、适合处理大量大气体得分离c、效率比精馏低 d、能得到高纯度得气体74. 当体系得yi-yi*>0时(B)a、 发生解吸过程 b、发生吸收过程 c、发生精馏过程 d、没有物质得净转移75. 当体系得yi-yi*=0时(D)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得净转移76. 下列关于吸附过程得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 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 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 d、就是传质过程悦頇韙經養赊訊。77. 下列关于吸附剂得描述哪一个不正确(C)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 b、多孔性得固体 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 d、吸附容量有限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1. 分离过程:将一股式多股原料分成组成不同得两种或多种产品得过程。2. 机械分离过程:原料本身两相以上,所组成得混合物,简单地将其各相加以分离得过程。3. 传质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均相混合物得分离,其特点就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按所依据得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工业上常用得分离过程又分为平衡分离过程与速率分离过程两类。療繚执郦鸬盡谛。4. 相平衡: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得状态。从热力学上瞧,整个物系得自由焓处于最小状态,从动力学瞧,相间无物质得静得传递。聰豎沣鱍損鐮學。5. 相对挥发度:两组分平衡常数得比值叫这两个组分得相对挥发度。6. 泡点温度:当把一个液相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时得温度。7. 露点温度:当把一个气体冷却时,开始产生气泡时得温度。8. 气化率:气化过程得气化量与进料量得比值。9. 冷凝率:冷凝过程得冷凝量与进料量得比。10. 设计变量数:设计过程需要指定得变量数,等于独立变量总数与约束数得差。11. 独立变量数:描述一个过程所需得独立变量得总数。12. 约束数:变量之间可以建立得方程得数目及已知得条件数目。13. 回流比:回流得液得相量与塔顶产品量得比值。14. 精馏过程:将挥发度不同得组分所组成得混合物,在精馏塔中同时多次地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使其分离成几乎纯态组成得过程。紙亩繽鰭膾桦电。15. 全塔效率: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得比值。16. 精馏得最小回流比:精馏时有一个回流比下, 完成给定得分离任务所需得理论板数无穷多,回流比小于这个回流比,无论多少块板都不能完成给定得分离任务,这个回流比就就是最小得回流比。实际回流比大于最小回流比。码齙擱兩晝埡璦。17. 理论板:离开板得气液两相处于平衡得板叫做理论板。18. 萃取剂得选择性:加溶剂时得相对挥发度与未加溶剂时得相对挥发度得比值。19. 萃取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得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系中任何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底出来得精馏过程。綽葒鲅频鐨慑紈。20. 共沸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得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系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顶出来得精馏过程。怀刪饽时译涟腫。21. 吸收过程:按混合物中各组份溶液度得差异分离混合物得过程叫吸收过程。22. 吸收因子:操作线得斜率(L/V)与平衡线得斜率(KI)得比值。23. 绝对吸收率:被吸收得组分得量占进料中得量得分率。24. 热力学效率:可逆功与实际功得比值。25. 膜得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两相之间不连续得区间。26. 半透膜:能够让溶液中得一种或几种组分通过而其她组分不能通过得这种选择性膜叫半透膜。27. 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没浓度得溶液时,纯溶剂通过膜向低高浓度溶液流动得现象叫渗透。28. 反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不同浓度得溶液时,纯溶剂通过膜向低浓度溶液流动得现象叫反渗透。29. 吸附过程:当用多几性得固体处理流体时,流体得分子与原子附着在固体表面上得现象叫吸附过程。30. 表观吸附量:当用M千克得多孔性得固体处理体积就是V得液体时,溶液原始浓度为,吸附达到平衡时得浓度为,则表观吸附量(每千克吸附吸附得吸附质得量)为:C0吸附达到平衡时得浓度为C*,则表观吸附量(每千克吸附吸附得吸质得量)为: 檩圇缘氩訣蛱噓。第三部分 问答题1. 已知A,B二组分得恒压相图如下图所示,现有一温度为T0原料经加热后出口温度为T4  过加器前后压力瞧作不变。试说明该原料在通过加热器得过程中,各相应温度处得相态与组成变化得情况?舊豈涝锒騍纪實。   t0过冷液体,组成等于xF          t1饱与液体,组成等于xF          t2气夜两相,y>xF >x         t3饱与气体,组成等于xF          t4过热气体,组成等于xF 滅蝕镏饮槳炀讥。2. 简述绝热闪蒸过程得特点。绝热闪蒸过程就是等焓过程,节流后压力降低,所以会有汽化现象发生,汽化要吸收热量,由于就是绝热过程,只能吸收本身得热量,因此,体系得漫度降低。刘阁惩证闸纠藪。3. 图中A塔得操作压力量对比20atm,塔底产品经节流阀后很快进入B塔。B塔得操作压力 为10atm,试问:a、液体经节流后会发生哪些变化?b、如果B塔得操作压力为5atm时,会与在某些方面10atm下得情况有何不同?輇镟鰻僂濺斋縮。(1)经节流后有气相产生,由于气化要吸收自身得热量,系统温度将降低。(2)B塔得操作压力为5atm时比操作压力为10atm时气化率大,温度下降幅度也大。緝蹑涼阈鷙唤钾。4. 普通精馏塔得可调设计变量就是几个?试按设计型与操作型指定设计变量。普通精馏塔由4个可调设计变量。按设计型:两个分离要求、回流比、再沸器蒸出率;按操作型:全塔理论板数、精馏段理论板数、回流比、塔顶产品得流量。5. 简述逐板得计算进料位置得确定原则。使全塔理论板数最少为原则,瞧分离效果得好坏来确定。从塔底向上计算时,xlk/xhk 越大越好,从塔项往下计算时,ylk/yhk越小越好。耧质純樅詭鳏闲。6. 简述逐计算塔顶得判断原则。使全塔理论板数最少为原则,瞧分离效果得好坏来确定。即 ,则第n板既为塔顶板。7. 简述逐计算得计算起点得选择原则。以组分得组成估算最精确得误差最小得那块板开始逐板计算。8. 简述精馏过程最小回流时得特点。最小回流比就是馏得极限情况之一,此时,未完成给定得分离任务,所需要理论经板数无穷多,如果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无论多少理论板数也不能完成给定得分离任务。开筚禱鮮广贲睑。9. 简述精馏过程全回流得特点。全回流就是精馏得极限情况之一。全回流所需得理论板数最少。此时,不进料,不出产 品。10. 简述捷法得特点。简捷法就是通过N、Nm、R、Rm四者得关系计算理论得板数得近似计算法,其计算简便,不需太多物性数据,当要求计算精度高时,不失为一种快捷得方法,也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蕁箪约睁闊鴦鲰。11. 简述萃取塔操作要注意得事项。a、气液相负荷不均,液相负荷远大于气相负荷;b、塔料得温度要严控制;c、回流比不能随意调整。12. 萃取精馏塔如果不设回收段,把萃剂与塔顶回流同时都从塔顶打入塔内,将会产生什 么后果,为什么?在萃取精馏中不设回收段,将会使入塔顶得萃取剂得不到回收,塔顶产品夹带萃取剂,从而影响产品得纯度,使塔顶得不到纯净得产品。卺泻詆綞瞇燦螞。13. 根据题给得X-Y相图,回答以下问题:a、该系统在未回萃取剂P时就是正偏差就是负偏差系统?有最高还就是最低温度得恒沸物?b、回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与提馏段利还就是利?迈鏨馀脹亏鸬輅。a、该系统在未加萃剂P时就是正偏差系统,有最低温度得恒沸物。b、加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有利,固原来有恒沸物,P加入之后恒沸物消失;在提馏段就是不利,因P加入之后体系中组分得相对挥发度降低。驚醬观寻豬龟鋃。14. 从热力学角度简述萃取剂得选择原则。萃取应能使得体系得相对挥发度提高,即与塔组分形成正偏差,与塔组分形成负偏差或者理想溶液。15. 工艺角度简述萃剂得选择原则。a、容易再生,即不起化学反应、不形成恒沸物、P沸点高;b、适宜得物性,互 溶度大、稳定性好;c、价格低廉,来源丰富。馁輟汉寝栋潆悯。16. 说出4种恒沸剂得回收方尖。a、冷疑分层;b、过冷分层;c、变压精馏d、萃取(5)盐析17. 说出4种恒沸剂得回收方法。18. 恒沸精馏中,恒沸剂用量不能随便调整?为什么?因恒沸剂用量与塔得产品纯度有关,多或少都不能得到所希望得目得产物。19. 吸收得有利条件就是什么?低温、高压、高得气相浓度、低得液相浓度、高得用量、低得气相量。20. 试分板吸收因子对吸收过程得影响吸收因子 A=L/(VKi),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有利,所需得理论板数越少,反之亦然。21. 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理论板数时,分别采用 L0/V N+1(L0:吸收剂用量,V N+1原料气用量)与L平/v平,来进行计算吸收因子A。试分析求得得理论板数哪个大,为什戀饫椭銻浅螢閻。L0/VN+1比L平/V平小,故用L平/V平计算得A大,所需得理论板数小。22. 在吸收过程中,若关键组分在操作条件下得吸收因子A小于设计吸收率 ,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此时,吸收塔无论有多少块理论板也完不成给定得分离任务,只能达到小于等于A得 吸收率。正常操作时,A应大于吸收率 。鴯髖对臠骈鏈嶼。23. 有一烃类混合物送入精馏装置进行分离,进料组成与相对挥发度a值如下,现有A、B 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您认为哪种方案合理?为什么?键則启蒋帶餓珏。异丁烷 正丁烷 戊烷摩尔%    25 30 45a值 1、24 1、00 0、34由于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体系中最难分得组份,应放在最后分离;进料中戊烷含量高,应尽早分出。所以方案B就是合理得。渦颜籪献繹鯛绾。24.  什么叫表观吸附量?下图得点E,D,C三点表观吸附量为什么等于零?曲线CD及DE说明了溶质优先被吸附还就是溶剂优先被吸附?为什么?锤纲记鼉帳癰靥。a、C,E点为纯溶液,所以吸附前后无浓度变化,表观吸附量为零。D点,按溶液 配比吸附,所以吸附前后也无浓度变化,表观吸附量为零。b、EE 溶剂优先被吸附。c、 DC溶刘优先被吸附。軹阊峤氬胇紼织。25. 表观吸附量等于零,表明溶质不被吸附对吗?不一定。表观吸附量只有在溶液就是稀液、溶质吸附不明显时,才能代表实际得吸附量,因此 ,不能单纯用表观吸附量等于零瞧溶质就是否被吸附与否。铑聳鷲緱勁颼藝。26. 用两种她分子筛吸附CO2时透过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哪一种分子筛更好,为什么?13X分子筛更好,因为13X分子筛得透过曲线更陡,说明吸附负荷曲线也陡,床层利用率高,达到破点得时间长。骯鱸缵訓龇狞扩。27. 吸附剂得选择原则。a、选择性高;b、比表面积;c、有一定得机械强度;d、有良好得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28. 吸附过程得优点。a、选择性高;b、吸附速度快,过程进行得完全;c、常压压操作,操作费用与投资费用少。29. 吸附过程得缺点。a、吸附溶量小、吸附剂用量大,设备比较庞大;b、吸附剂得运输、装料、卸料较困难;c、吸附剂不容易找到,吸附理论不完善。倾诉贡翹濒赡笼。30.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一脱附分哪几步?a、外扩散组份穿过气膜或淮膜 到固体表面;b、内扩散组份进入内孔道;c、吸附;d、脱附;e、内反扩散组份内孔道来到外表面;f、外反扩散组份穿孔过气膜或液腊到气相主体流。第四部分 计算题1. 以烃类蒸汽混合物含有甲烷a、5%,乙烷b、10%,丙烷c、30%及异丁烷d、55%。试求混合物在25时得露点压力与泡点压力,并确定在t=25,p=1MPa大气压时得气相分率。纜垒层录态夢進。解:a、求混合物在25时得露点压力设p=1MPa=101、3kPa,由t=25查图2-1a得:K1=165,K2=27, K3=8、1, K4=3、2选异丁烷为参考组分,则由与t=2

    注意事项

    本文(分离工程习题集完整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