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doc
第一章 患者住院护理常规第一节 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得病床。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与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得病历夹中,标准与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4、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得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得饮食与指导。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得反应。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得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与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第二节 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得医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得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危重患者得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3、根据医嘱与病情得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血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如就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必要得急救药品与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得主诉,了解目前得主要症状与体征,明确主要得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得护理措施,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5、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与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得病历夹中,核准与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6、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室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7、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离医院。8、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得饮食与指导9、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得反应。10、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得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护理,减轻患者得心理压力与缓解紧张情绪,做好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治疗、手术阶段得健康指导与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12、可疑传染病例,应按隔离原则进行处理。第三节 患者出院护理常规1、办公室护士接到患者得出院医嘱后,通知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出院日期及办理有关出院得手续。2、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卡,将填写好得出院通知单、出院带药单、疾病诊断证明书,送出入院结算中心。3、按出院病历得顺序要求整理病历,病区质控员进行病历终未质量控制并在病历首页上签全名。4、出院前,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包括病情观察、用药、饮食、活动、家庭康复训练、复诊时间、自我照顾指导等。5、协助患者整理物品,收回医院用物,诚恳征求患者意见与建议,热情护送患者出院。6、按要求进行床单位终未料理与消毒。7、对于病情不允许出院或家属自动出院得患者,应予以耐心解释、劝阻与说服,如说服无效,应请患者或附合法定要求得代理家属在病历中签名后方可出院。对于病情许可且医嘱可以出院而不愿出院得患者,应进行说服,如说服无效,应通知家属或患者所在单位办理患者出院手续并接患者出院或与医务科联系且在征得家属或单位得同意后,将出院患者护送回家。8、做好患者得病情追踪观察与真情电话回访工作。第二章 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 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与监护室得患者应予特别护理。2、设专人昼夜瞧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做好口腔、头发与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6、向患者提供合适得饮食,以保证足够得营养。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她体们性神经损伤。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第二节 一级护理常规 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得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3、严密观察病情。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沟通,观察用药得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得供给。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感染。第三节 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生活不能自理、年老体弱或收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予二级护理。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内适当活动。3、协助并指导患者参与各项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后得反应与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5、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得供给。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得沟通。第四节 三级护理常规1、轻症患者、一切慢性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妊娠、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或等待出院、可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等患者应予三级护理。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集体活动。3、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用药反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所需。4、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得供给。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得沟通。第三章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二、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制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遗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六、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七、协助仪式完成各项检测。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神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就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光差服药后得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十五、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风温 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心、肾。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一、护理评估:1、脉搏、呼吸得变化。2、嗽、咯痰得程度与性质。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热闭心包证、气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风湿初期,注意保暖防寒;邪入营血者,有条件安置在单人病室,避免强光刺激。 发热期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3、气息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并遵医嘱吸氧。4、汗出过多者,用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湿衣与床单。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咳嗽、胸痛、汗出,痰得性状、颜色、气味及量。2、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等症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邪陷正脱、体温骤降、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时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邪热内陷、津气枯竭、皮肤等部位出现斑疹活瘀斑连成大片、色紫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与反应。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一消化、富营养为主。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3、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六、情志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与谐得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七、临证(症)施护:1、热不退、无汗者,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2、痰热壅肺,咯痰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3、呼吸困难、紫绀者,遵医嘱给予吸氧。4、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淡盐水灌肠或番泻叶泡茶饮。5、高热多汗,可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八、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将强锻炼以增强体质。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得机会,服用预防药物。4、避免对呼吸道得不良刺激,鼓励患者戒烟。 感冒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卫。上呼吸道感染客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价: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2、有无咳嗽、咯痰。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寒束表征、风热犯表征、气虚感冒症,阴虚感冒症。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护理: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五、食护理:1、饮食以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六、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七、临证(症)施护: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5、暑热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八、指导1、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2、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3、四时气变化,天暑地热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内伤发热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以低热,少数患者高热,或患者自觉身热、或五心烦热但体温不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涉及各相关脏腑。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内分泌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具有发热症状时,可参照本病护理。一、 护理评估:发热得时间、程度、性质与规律。1、自理能力。2、社会状况。3、阴虚发热证、虚发热证、期许发热证、阳虚发热证、气郁发热证、痰湿郁热证、肝瘀发热证。二、护理要点: 按理常规进行高热或有出血倾向者卧床休息。自汗、盗汗量多者,用干毛巾擦拭后及时更换衣被。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切观察发热得时间、程度、特性与规律。1)注意伴发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舌脉、神志及二便等变化。2)体温过高或过低,发热程度与伴随症状不符时,报告医师并合处理。四、给药护理:中汤剂一般宜温服,阴虚发热者宜凉服,气虚发热者宜热服。五、饮食护理:1、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与蔬菜,忌煎炸、肥腻、辛辣等助湿生热之品。2、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虚发热可食滋阴清热食物,虚发热可就是益气养血之品3、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清热解郁之品。六、 情志护理: 1、消除顾虑,与鼓励患者视力再见安身疾病得信心。2、安置及家属介绍疾病得特点及调养得方法,以取得其配合,能安心治疗。七、临证(症)施护:1、阴虚低热盗汗者,遵医嘱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2、阴津耗伤,肠燥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要或中药泡水代茶饮。健康指导1、内伤发热肠缠绵反复,体温正常后嘱患者仍注意体温变化。2、保持良好得心态,避免急躁、焦虑、忧思等不良刺激。3、适当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来医院复查。咳嗽 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咳嗽得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得性状,气味及颜色。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二、护理要点: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1、一般护理: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与咯出痰得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3、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三、给药护理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四、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3) 肺肾阴虚咳嗽宜生津、润肺、止咳之品。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与肝火肺咳嗽得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六、临证(症)施护:1) 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痰少、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七、 健康指导1) 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2)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寒暖,预防感冒。哮喘 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肾。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 、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得诱因及就是否接触过敏原。2)哮喘发作得症状及伴随症状。3)生活自理能力。4)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与精神等因素得关系,以及伴随症状。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服用含麻黄得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精神恍惚、烦燥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与反应。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烟酒等食物。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六、情志护理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2、满足患者得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七、临证(症)施护1)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尊医嘱针刺、拨火罐。2)痰热阻肺,痰色黄黏稠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3)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针刺或服用中药。4)缓解期可用耳针,或遵医嘱针刺。八、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得食物。4、保持良好得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6、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复发。悬饮 因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使饮停胸胁所致。以咳唾胸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胸胁。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得程度得性质。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邪郁少阳证、饮停胸胁证、肺络不畅证。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 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当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4、肺结核活动期, 执行呼吸道隔离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疼痛得性质、程度。2、胸胁疼痛严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祛饮药时,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物作用及服后可能发生得反应等,并做好记录。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谈、富营养、忌食肥腻、煎炸、酸性收敛及助湿生热之品。2、饮邪亢盛时,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适当限制饮水量。3、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肺之品。六、情志护理:保持良好得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耐心疏导,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得信心,配合治疗。七、临证(症)施护:1、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疼痛。2、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术前准备及术后得护理。3、患者喘促、气急、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八、健康指导:1、慎起居、预防感冒。2、劳逸结合,选择适当得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愉快、乐观、开朗得心情。4、定期到医院复查,预防并发症得发生。胃脘病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腹痛得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及与饮食得关系。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得关系。2、注意呕吐物与大便得颜色、性状。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六、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七、临证(症)施护: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八、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4、指导患者与家属了解本病得性质,掌握控制疼痛得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与精神压力。呕吐因胃失与降,胃气上逆所致。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性胃炎、幽门或贲门痉挛、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等出现呕吐时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与时间。2、饮食、生活习惯3 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寒邪犯胃证、食滞胃肠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2、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3、呕吐严重者,卧床休息,不宜过多翻身,吐后不宜立即进食。4、呕吐时宜取侧卧位,轻拍其背,吐后用温水漱口。对卧床不起或神志不清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而窒息。4、必要时将呕吐物留样送检。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与记录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与时间等。2、呕吐剧烈、量多,伴见皮肤干皱、眼眶下陷、舌质光红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呕吐呈喷射状,伴剧烈头痛、项强、神志不清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5、呕吐频繁,不断加重或呕吐物腥臭,伴有腹胀痛、拒按、无大便及矢气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6、呕吐频作、头昏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大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小量渐进热服。五、饮食护理1、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宜少食多餐。2、肝气犯胃者,可给予理气降气食物。3、食积者应节食。4、虚寒性呕吐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不洁与肥甘厚味之品,尤忌甜食。六、情志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肝气犯胃者,保持心情舒畅。七、临证(症)施护1、寒邪犯胃,可用鲜生姜煎汤加红糖适量热服。2、食滞肠胃,欲吐不得吐者,可先饮用温盐水,后用压舌板探吐。3、痰饮停胃,可频服少量生姜汁。4、肝气犯胃,稳定患者情绪,遵医嘱针刺。5、脾胃虚寒者,胃脘部要保暖、热敷或遵医嘱隔姜灸或按摩胃脘部。6、胃阴亏虚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八、健康指导1、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受寒或过于劳累。2、讲究饮食卫生,做到饮食有节。3、饮食一般宜软、易消化,切忌过饱。 便秘 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大肠。各种疾病引起得便秘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2、既往饮食习惯。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脾虚气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作适当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肠蠕动。3、指导患者进行通便得腹部按摩。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形状、便后有无出血、腹部有无硬块、有无腹痛等情况。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富含粗纤维,多饮水,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勿过食生冷。2、脾虚气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者,可每晨饮温开水冲服蜂蜜一杯。3、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者,可每晨饮冷开水一杯。六、情志护理: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心理,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七、临证(症)施护1、实秘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2、虚秘者注意防寒保暖,可予热敷、热熨。3、肛肠疾病而致便秘者,遵医嘱便后可用中药熏洗。八、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饮食习惯。2、养成定时排便得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坚持定时蹲厕。3、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水肿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水肿得部位、程度、消长规律。2、生活自理能力。3、 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水相搏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阳虚水泛证。二、护理要点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1、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憋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重者,适当抬高患肢。 2、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得患者,预防压疮得发生。3、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多于前1日总出量500ml为宜,高热、呕吐 、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4、水肿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与血压。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肿得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脉等变化。2、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尿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四、给药护理1、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2、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2、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肿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3、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4、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5、脾虚湿困者,可给予补脾利湿之品。6、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六、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七、 临证(症)施护1、风水相搏,浮肿尿少时,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2、有呕吐、发热时,宜食清热利水之品。3、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吸氧。4、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热姜糖水,或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八、健康指导1、注意调摄,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严防感冒。3、劳逸适度,尤应节制房事,戒怒,以保护元气。心悸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心率、心律情况。2、对疾病得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水气凌心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4、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5、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6、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出现脉结代及促、心前区出现剧烈疼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四、饮食护理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得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合钠盐得摄入。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得食物。五、情志护理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得不良影响。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得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六、临证(症)施护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4、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七、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进体质得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与听心率得方法。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5、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6、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7、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得重要性。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作得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得坐椅、床铺避免晃动。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得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一、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五、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六、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得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成功得经验,以增强其信心。七、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八、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与纵欲过度。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不寐 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失眠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睡眠史及睡眠障碍得原因。2、心理社会状况。3、辨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得睡眠习惯,就寝前不做剧烈活动,瞧电视、小说书宜过久,避免过度兴奋。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睡眠总时数、睡眠型态及睡眠习惯等情况。2、了解就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或可乐等。3、观察患者夜尿情况。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得效果及反应。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腻之品。2、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饮浓茶、咖啡等,可于睡前饮适量牛奶。六、情志护理1、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