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docx
-
资源ID:92340121
资源大小:4.27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docx
ICS 07.060D 10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9502019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Guideline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2019 - 12 - 01 发布2020 - 02 - 01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4/T 19502019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 34.1 目的.34.2 任务.34.3 基本要求.35 设计书编审.46 资料收集.46.1 基本要求.46.2 收集的主要报告及图件.47 调查内容.47.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47.2 矿山基本情况.57.3 地质环境背景.57.4 采空区.57.5 矿山地质灾害.67.6 受损村庄.87.7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97.8 含水层破坏.97.9 土地资源破坏.97.10 水土环境污染.97.11 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107.12 废水排放及综合利用.107.13 已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及成效. 108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108.1 遥感调查.108.2 地面调查.108.3 地球物理探测.118.4 山地工程.118.5 钻探.118.6 样品采集与测试.129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12IDB14/T 195020199.1 基本要求.129.2 评价方法.1310 成果表达.1310.1 基本要求.1310.2 成果报告.1310.3 成果图件.1410.4 成果汇总表.15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16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以往工作情况调查表. 19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矿山基本情况调查表. 20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表. 24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调查表. 46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取样表. 47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调查成果汇总表.49附录 H(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51IIDB14/T 19502019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控制精度、调查方法以及成果编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固体矿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其它矿产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93-2009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4-2009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3 术语和定义3.1矿区 mining area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划定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3.2采空区 goaf井工采矿条件下,矿石采出后形成的空腔或空洞。3.3露天采区 open pit mining area露天采矿条件下,覆岩剥离或矿石采出后形成的坑洞或断面。3.4矿山地质环境 mining geo-environment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实体。3.5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mining geo-environment problems1DB14/T 19502019受矿业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现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以及水土环境污染等。3.6矿山地质灾害 geological disaster of mine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引发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现象或事件。3.7地面塌陷 surface collapse采空区上覆岩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弯曲、张裂、冒落,并在地表形成沉陷和移动的现象。3.8地面塌陷坑 surface collapse pit采空区上覆岩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冒落,并在地表形成的轮廓相对清晰的坑洞或洼地。3.9地裂缝 ground fissure采空区上覆岩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冒落,并在地表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或错台的地面开裂现象。3.10地裂缝群 ground fissure group受采空塌陷控制,地裂缝密集成片分布的现象。3.11地面塌陷区 surface collapse area采空区上覆岩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弯曲、张裂、冒落,造成地表岩土体移动的区域,可包含多处地面塌陷坑、地裂缝或地裂缝群等。3.12可能失稳斜坡 potential unstable slope具有拉裂、坍塌等变形特征或蠕滑、倾倒趋势的斜坡。3.1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landforms and landscape destruction因矿业活动而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损、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现象。3.14含水层破坏 aquifer destruction矿业活动导致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异常变化、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2DB14/T 195020193.15土地资源破坏 de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矿业活动导致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3.16水土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and soil矿业活动形成的矿坑水、选矿废水等不合理排放,以及采矿废石、煤矸石、尾矿渣等受降水淋滤和风化作用影响,导致有害化学组分进入水体和土壤而造成的污染现象。3.17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investigation on mining geo-environment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样品采集与测试、物探、槽探、浅井及钻探等方法手段,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了解掌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它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状况的活动。3.1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assessmen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 impact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依据相关标准,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4 总则4.1 目的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危害情况,评价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及保护与修复治理提供依据。4.2 任务4.2.1 掌握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4.2.2 查清矿山基本情况,包括矿山开发历史、矿体分布、开采方式、生产能力、矿业活动范围等。4.2.3 基本查明采空区、采空区积水分布及采空区上覆岩层塌落情况。4.2.4 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它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状况。4.2.5 调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及成效。4.2.6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措施。明确破坏土地可利用性、可恢复性的类型、数量以及利用方向。4.2.7 编制调查成果报告及图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4.3 基本要求4.3.1 调查范围应包括矿区范围和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区域。4.3.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调查应以收集利用资料为主,补充调查为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宜在遥感解译基础上开展调查;矸石堆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规模、井(泉)水位、流量等需定量描述的数据,应采用适当的测量手段进行实地量测获得,不应目估确定;地面塌陷调查应以采空区分布为导向;水土污染应进行采样测试。3DB14/T 195020194.3.3 地面塌陷调查应针对地面塌陷坑、地裂缝、地裂缝群等分别进行,并根据引发地面塌陷的采空区分布特征,合理界定地面塌陷区。4.3.4 应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难易程度、恢复治理方向。4.3.5 调查工作应以矿区为单元,包括在建矿山、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废弃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等。4.3.6 调查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与矿业发展需求,注重调查成果的应用与服务。4.3.7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应包括设计书编审、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山地工程、钻探工程、水土样品采集测试、数据入库、分析评价、报告编写与图件编制、成果验收与提交及资料汇交等。5 设计书编审5.1.1 调查工作应编写设计书,且应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5.1.2 在设计书编写之前,应充分收集调查区相关资料,开展野外踏勘,初步了解地质环境条件、矿山概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情况等。5.1.3 设计书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调查区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总体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安排、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5.1.4 设计书编写提纲按附录 A 执行。6 资料收集6.1 基本要求应全面收集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基本情况和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状况等有关资料。6.2 收集的主要报告及图件主要报告:地质报告、开采设计、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年报、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等;主要图件:矿区地形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矿床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污染源分布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钻孔柱状图、剖面图等。主要内容见附录B。7 调查内容7.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7.1.1 气象与水文气象和水文特征,包括气温、大气降水、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等要素。气象资料应是最新的且资料序列不少于30年。7.1.2 地形地貌4DB14/T 19502019地貌特征,包括丘陵、山地、盆地三大形态类型,以及可进一步细分的微地貌类型特征。7.1.3 土壤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7.1.4 植被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类型、分布、面积、覆盖度及优势植物种类等。7.1.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7.1.6 社会经济村庄、人口、饮水工程、农业、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重要城镇基础设施、交通干线等。7.1.7 区位条件生态功能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湿地、水源地及其它重要人文景观等。7.2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矿山名称、位置、矿区中心坐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面积、矿山功能分区布局、建矿时间、服务年限、闭坑时间、经济类型;开采矿类与矿种、资源储量、开采规模、开采历史、矿石采出量、回采率、采空区(采区)分布;生产现状、开采方式、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深度、顶板厚度、顶板岩性、顶板管理方式;剥采比或采掘比、剥离面积、表土堆放方案、开采阶段划分、开采段高、开挖深度;矿山防治水工程、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处置情况等以及矿山四邻关系及生产情况;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情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提取情况、绿色矿山建设情况等。调查表见附录C表C.1。7.3 地质环境背景7.3.1 地层岩性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分布、厚度、岩性特征、矿体特征等。7.3.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包括断裂、褶皱等名称、分布、形态、规模、性质及组合特点等,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等。7.3.3 水文地质所处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等。7.3.4 工程地质岩体结构及风化特征、岩体强度及形变特征、土体类型及结构特征、斜坡岩土体组合特征及结构面类型、性质、主要可采矿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性质等。5DB14/T 195020197.4 采空区7.4.1 采空区各矿层(体)采空区形成时间、分布位置、形状、高度、范围、面积及体积,采空区上覆岩层塌落情况,并估算各层采空区叠加垂直投影面积。调查表见附录C表C.2。7.4.2 采空区积水采空区积水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标高、积水区面积、积水量、水质等。分析采空积水来源和汇集趋势。调查表见附录C表C.3。7.5 矿山地质灾害7.5.1 地面塌陷坑发生时间、位置、坑口形状、长短轴方向及长度、影响范围、深度、对应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破坏地类、积水情况、稳定性以及威胁对象、危险性等。调查表见附录D表D.1。7.5.2 地裂缝发生时间、位置、延伸方向、长度、宽度、深度、错台方向及台阶高度、影响范围、面积、对应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破坏地类、稳定性以及威胁对象、危险性等。调查表见附录D表D.2。7.5.3 地裂缝群发生时间、位置、主裂缝延伸方向、裂缝间距、长度、宽度、深度、错台方向及台阶高度、影响范围、对应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破坏地类、稳定性以及威胁对象、危险性等。调查表见附录D表D.3。7.5.4 地面塌陷区发生时间、位置、形状、长短轴方向及长度、影响范围、最大塌陷深度、塌陷坑、地裂缝或地裂缝群发育特征、受损村庄情况、对应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破坏地类及面积、稳定性以及威胁对象、危险性等。调查表见附录D表D.4。7.5.5 滑坡7.5.5.1 滑坡特征7.5.5.1.1 形态与规模:滑体的平面、剖面形状,长度、宽度、厚度、面积和体积。7.5.5.1.2 滑坡特征:滑动方向、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等;表部微地貌形态(后缘洼地、台坎、前缘鼓胀等);滑坡体的岩性组成、岩土体结构、松动破碎及含泥含水情况等。裂缝的分布、方向、长度、宽度、产状、力学性质及其它前兆特征。6DB14/T 195020197.5.5.1.3 变形活动特征:访问调查滑坡发生时间、变形活动特点、滑动方式、力学机制和目前的稳定状态。7.5.5.1.4 滑坡区下伏矿层分布特征、开采情况、采空区分布特征等。7.5.5.2 滑坡成因主要调查分析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并确定主导因素。7.5.5.3 滑坡危害7.5.5.3.1 人员伤亡、工程设施及环境破坏现状和经济损失等。7.5.5.3.2 分析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和滑坡发生后可能成灾范围及险情。7.5.5.4 滑坡防治情况主要调查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防治工作建议。调查表见附录D表D.5。7.5.6 崩塌7.5.6.1 崩塌特征7.5.6.1.1 崩塌后壁:位置、形态、分布高程、长度、宽度、高度、坡度,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稳定性;分析继续崩塌的可能性、主崩方向及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进行险情的分析与预测。7.5.6.1.2 崩塌堆积体: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长度、宽度、厚度、规模、物质组成;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7.5.6.1.3 变形活动特征:访问调查崩塌发生时间、变形活动特点、崩塌方式、力学机制。7.5.6.1.4 崩塌区下伏矿层分布特征、开采情况、采空区分布特征等。7.5.6.2 崩塌成因主要调查分析崩塌形成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并确定主导因素。7.5.6.3 崩塌危害7.5.6.3.1 人员伤亡、工程设施及环境破坏现状和经济损失等。7.5.6.3.2 分析崩塌可能性,初步划定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进行灾情分析与预测。7.5.6.4 崩塌防治情况崩塌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防治工作建议。调查表见附录D表D.6。7.5.7 泥石流7.5.7.1 泥石流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极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等;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7DB14/T 19502019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下伏矿层分布特征、开采情况、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地裂缝分布特征、矿山固体废弃物分布、数量等;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7.5.7.2 泥石流危害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危害形式(淤埋和漫流、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道)、人员伤亡、工程设施及环境破坏现状和经济损失等;初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7.5.7.3 泥石流防治情况泥石流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防治工作建议。调查表见附录D表D.7。7.5.8 可能失稳斜坡7.5.8.1 基本要素7.5.8.1.1 位置、形态、分布高程、临空面长度、宽度、高度、坡度,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7.5.8.1.2 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等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等。7.5.8.2 变形特征7.5.8.2.1 蠕滑、倾倒或侧向拉裂等变形特征,斜坡裂缝发育及与坡体组合关系特征,斜坡区下伏矿层分布及开采情况、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发育特征等。7.5.8.2.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