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docx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试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学问补充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课本第12页图片,让同学说说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进展新课 1. 声音的产生 (1) 教材所给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状况,让学生发觉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 试验探究,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方案一:让学生用橡皮筋做试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看橡皮筋:能听到什么?同时留意观看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当震惊停顿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二:让学生用刻度尺做试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让学生观看尺子振动状况: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当振动停顿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争论)阅读课本P13想想议议,教师解释: 蝉的发声器官在腹部,它是以振动鼓膜的方式发声,再经过其他部位的共鸣,便能将声音传播到很远。所以,蝉的发音既不是翅膀的振动发声也不是腹部摩擦发声。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诞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奇妙的发声现象吗? A、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B、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C、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酷热的夏天,洪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E、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四周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F、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3) 学问小反应 人在说话唱歌时,用手放在喉咙四周,便可以感到喉咙在 ;打鼓时用手轻触鼓面,也可以感觉鼓面在 ;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停顿振动,发生也就 了,这些事实证明声音使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振动停顿,发声 。 2. 声音的传播 (1) 情景设置:观看教材图1.1-5宇航员在太空用无线电波交谈,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展交谈的?它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展交谈呢?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 (2) 探究活动: (固体传声试验)用课桌做试验,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另一只耳朵堵上。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一端敲打桌子。 同学阅读p15“想想议议”并距离答复。 (3) 声波 既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同学知道声音在这些介质中是怎么传播的吗?阅读P15内容。 (4) 学问小反应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钢轨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声速 (1)情景设置 当你面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儿能够听到你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什么缘由吗? 其实,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的,我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描述声音们传播的快慢。 阅读课本p15“小资料”,并比拟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完成p16“想想做做” (3)学问小反应 、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 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了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山的距离大约是多少?(v=340/s) 4、本节学问小补充 (1)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已知:v = 340 / s, t = 0.1 s 求: s 解: s v t / 2 = 340 / s × 0.1 s / 2 s = 17 答: 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 (2)雷电 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观察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 光速比声速快 对学生活动结果进展点评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 声音在全部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 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s。 4.回声 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3、4、5.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