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9篇.docx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9篇一、村基本情况*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09-2011年度区文明村、2012-2014年*市文明村、201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13-2015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15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3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3、2023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十个一”工程。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3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3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3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一、*片区基本情况*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二、*片区特色优势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3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3年成功脱贫。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一、村基本情况*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09-2011年度区文明村、2012-2014年*市文明村、201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13-2015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15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3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3、2023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十个一”工程。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3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3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3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一、*片区基本情况*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二、*片区特色优势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一、村基本情况*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09-2011年度区文明村、2012-2014年*市文明村、201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13-2015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15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3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3、2023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十个一”工程。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3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3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3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一、村基本情况*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09-2011年度区文明村、2012-2014年*市文明村、201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13-2015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15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3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3、2023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十个一”工程。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3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3、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培植以杨庄组、赵集组、孙庄组为重点高效农业共240亩,几年来共办培训班13期,培训420人次,下发相关农技信息资料1700余份,协调资金55万元,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00元。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3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3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第九篇: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袁家村“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1.地理坐标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2.村庄规模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3.开发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4.开发理念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5.获得荣誉2023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6.产业规划袁家村在产业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品牌,两个产业”:一个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价值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读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乡”,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创新团队+资本+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两个产业,一是指以传统民俗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个性化、高端化和系列化关中文化产品产业。二是指以特色农副和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加工包装和销售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袁家村从乡村旅游起步,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为凸显,第三产业强大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由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第二产业围绕第三产业布局;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拉动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袁家村真正构建起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7.运作模式袁家村党支部书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创始人和设计者郭占武将袁家村的成功归结于“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其模式可以归结为“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组建了以村两委为核心的村集体领导队伍。郭占武书记经常对村干部讲:当干部就要有奉献精神,就要能吃亏,先群众后干部,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郭书记带领下,袁家村所有村干部都形成了共同思想认识:干部没有任何特权,干部队伍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民跑腿、为群众服务的,村里发展好了,自己家也会跟着好,有大家才有小家。袁家村的村干部都不拿工资,义务服务。袁家村在发展之初村集体就明确提出自主发展的路径,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当家做主,自主发展、自我发展。不管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有多大,袁家村都不拿村民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做交易,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确保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2)以村庄集体平台为载体,组建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组织。为了盘活集体和群众闲置资产,把散弱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实施村集体内部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参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都可以持股。对于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等经营性主体,可以自主选择入股的店铺,互相持有股份,入股的范围不仅是本社区居民,还包括袁家村社区的经营户。在合作社入股过程中,遵循全民参与、入股自愿、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以产权同享为核心,所有入股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共进退、同发展,极大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个体的均衡发展。在管理上,由村委会牵头,组建管理公司和协会,包括农家乐协会、小吃街协会、酒吧街协会,协会成员由商户们自己推选,为协会提供义务服务,构建了自我治理的发展模式。(3)实施产业融合,不断提档升级。不走传统“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的思路,探索出“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并立足品牌溢价的多维度产业共融”的发展路径。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袁家村的第一步确定了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拉动手工作坊兴盛,形成了“前店后厂”和加工企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拉动第二产业发展壮大,进而提升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构建了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和成熟商业模式。目前,袁家村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个,旅游服务企业6个,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等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还大力推动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后劲。(4)推进产权共有,推进三股改革。袁家村股权结构由基本股、交叉股、调节股三部分构成。基本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剩下62%分配到户,每户平均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缺资金的农户以土地每亩地折价4万元入股。交叉股,集体旅游公司、村民合作社、商铺、农家乐相互持有股份,交叉持股460家商铺,可自主选择入股店铺。调节股,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全民参与、入股自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袁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入股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占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