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docx
-
资源ID:9242217
资源大小:25.8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docx
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 本文关键词:古代史,中国,先秦,隋唐,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 本文简介:唐晨智汇编中国古代史(7)单元测试(四)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 本文内容:唐晨智汇编中国古代史(7)单元测试(四)中国古代史先秦隋唐时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改变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楚庄王的目的是()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4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殊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限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激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5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巧),其产约则轻(简单)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6孔子主见“以德治民”。这里的“德”,主要指的是()A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B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C以道德教化一百零一姓D让农夫有肯定的土地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一百零一司商议,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见()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心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8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主要条件是()A商鞅变法的推行B孔子提出“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见C铁器、牛耕的运用D各诸侯国力力的强大9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视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202208012022080110“它解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逼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加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指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11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开这种状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焚书坑儒12(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冲突C满意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减弱诸侯王的力气13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说明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须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ABCD14魏征是中国古代闻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受,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看法生前死后的迥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B君主专制统治须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D教化朝廷大臣学会做人15青岛(古称琅邪)是先秦和秦汉时期闻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了西汉初年带有“琅邪钟长官”(为掌管钱财之官)、“琅邪铁长官”、“琅邪王”以及“高密王”等字样的石刻。这些石刻可以印证西汉时()A国家四分五裂的事实B在各地设立封国的事实C手工业非常发达D是重要的商业中心16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肯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肯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状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心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1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行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化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心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8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一百零一人护之”,据此推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1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20“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21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即尝胆”。上述国君所在地在今()A长江中游B钱塘江流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22下列能体现秦汉时期中国人奋勉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恢弘气概的是()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壮丽场面的秦陵兵马俑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ABCD23下列最能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成果的是()A耕作技术进步B农田水利兴修较多C农作物品种增多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旺盛。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25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沟通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心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量的制陶、纺织、建筑、育蚕、治丝等原始手工业。,制陶一般包括淘洗、制坯、装饰和烧制等四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需对制作者进行严格训练,这说明师徒传授的雏型已经出现。材料二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一些原来的职官(畴人)流散到了民间,于是著书立说,组织学派,并开设私学收徒。史记·历书曰:“幽、历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汉书·艺文志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墨子创办的私学是以传授木工、器械制造技艺为主的,其教学方法注意实际操作。当时,突破家庭圈子收徒,实行个别传授也已出现。材料三据新唐书·一百零一官志记载:掌管一百零一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选择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选择,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在皇权吩咐和物质嘉奖下,师傅们不得不拿出祖传的绝技。这极大地提高了当时各行业的职业技术水平,并使各行业的最高技术得以推广。以上材料均摘自孙立家中国古代职业教化的主要教化形式请结合所学学问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职业教化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和三,概括我国古代职业教化的组织管理出现的改变。(2分)(3)概括指出导致我国古代职业教化发展改变的基本因素。(2分)(4)我们探讨历史,所依据的材料有许多,如上古传闻、文献典籍、考古发觉、文学作品等等,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作者依据了其中的哪几种材料?(2分)你认为哪一种更可信?(1分)并说明理由。(2分)27(14分)视察下面的地图,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并利用图中信息,各举一例说明你的判断。(4分)(2)图一、图二中长城的分布特点及修筑的目的各是什么?长城分布的改变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3)图二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有何作用?请再举两个和这些道路起了相像作用的措施。(4分)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爱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洲(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斗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千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峻,风沙横行,很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生态环境与历史发展亲密相关,河西走廊的改变为我们供应了一个例证。汉唐时期河西走廊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改变及缘由。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沟通中的作用。(10分)29(15分)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太宗解决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什么?(6分)并举史实说明。(4分)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是指什么事务?(1分)他对汉武帝的评价正确吗?(1分)为什么?(3分)答题卡姓名:得分:一、选择题:(25×2分=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3)(4)27.(1)(2)(3)28.29.(1)(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CCABAACABBD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BCDADABADDBB20220801二、非选择题26(1)师徒传授。(2分)(2)由民间组织到政府组织。(2分)(3)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最确定性因素;政治环境的改变是重要因素。(2分)(4)材料:文献典籍和考古发觉(2分)考古发觉更可信。(1分)理由:文献典籍多是后人的追述,且受作者主观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考古发觉是实物材料,不受时间也不受人们的眼光的局限。(2分)27(1)图一为战国时期,(1分)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韩、赵、魏都城等等;(1分)(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图二为秦朝时期,(1分)如咸阳为都城,疆域,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灵渠等等。(1分)(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2)图一:特点:分布于北方和中原地区。(1分)目的:北方长城主要用于抵挡匈奴侵扰中原的长城用于抵挡其它诸侯国进攻。(2分)图二:特点:分布于北方,并连接起来。(1分)目的:抵挡匈奴侵掠。(1分)改变:反映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分)(3)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沟通。(2分)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建立中心集权的措施等等。(举出两点即可)(2分)28唐宋前: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缘由在于自然环境良好,初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旺盛,政府设郡县管辖,修长城等以保障商路畅通。(4分)唐宋后:因为过度垦殖、滥伐山林以及斗争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消逝。(4分)作用:中国的养蚕缥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通过河西走廊西传;佛教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传入和传出各一事例,共2分)29(1)治安中国。(1分)认为只要中原的封建王朝强盛,少数民族就会憧憬,听从中心政府的领导。(2分)如: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国力渐渐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憧憬,接受册封,听从唐政府领导。(2分,史例正确即可给分)(2)绥之以德。(1分)与少数民族交往要以德服人,实行开明政策。(2分)如:唐太宗战胜了东突厥以后,在其旧地建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这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2分,史例正确即可给分)是指汉武帝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南下骚扰中原的斗争。(1分)评价不完全正确。(1分)汉武帝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虽然用兵耗费了巨资,但取得了重大成功,不仅安定了西汉北部边郡,也使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限制,使西汉与西域各族经济文化沟通畅通。(3分)-8-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