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2023年环保工作思路]环保工作计划2023年.docx
某市2023年环保工作思路环保工作计划2023年 2023年,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仔细贯彻“环湾爱护、拥湾进展”战略,积极效劳蓝色经济区建立,把加强环境爱护与促进进展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治污减排,着力解决群众关怀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完成“十一五”各工程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要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掌握在4.75万吨和11.45万吨以下,完成国家规定的“十一五”减排指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河流和近岸海疆水质得到改善。详细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环湾爱护”,促进“拥湾进展”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制定实施“环湾爱护、拥湾进展”战略环境爱护纲要(2023-2023),完善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环境爱护规划,为有序推动环湾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供应保障。建立环胶州湾区域陆海统筹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胶州湾的水质监测,优化布点,提高监测频次,探究利用遥感手段跟踪监测胶州湾岸线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对胶州湾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进展评价。贯彻执行XX市海洋环境爱护治理规定,加强环湾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组织实施环胶州湾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协调推动团岛、海泊河、李村河、娄山河等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工程,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力量30万吨,向胶州湾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到达一级A排放标准,到2023年底,市区污水根本实现全收集和全处理。加强对环湾区域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做好老企业搬迁环境治理和效劳工作,帮忙指导企业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处置遗留的工业废物。二、连续推动污染减排,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动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立,对各区市“十一五”减排任务完成状况进展考核,强化政府减排的责任意识。加强对100家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按季度进展环境统计;编制年度减排规划,抓好工程落实;严格掌握新建工程的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稳固取得的污染减排成果。完成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编制“十二五”污染减排专题规划,着手开展脱硝和减排氨氮等措施方案的拟定工作。三、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进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绿色信贷合作,严格上市融资和进出口企业的环保核查,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防治污染。对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以及使用、排放有毒物质的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从生产过程削减污染,2023年规划完成35家;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严峻超标企业进展限期治理。对严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曝光,通过社会舆论催促其整改。积极推动青钢集团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技术升级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推动红星化工污染土壤修复应用技术讨论,积极解决遗留污染问题。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爱护,在崂山水库和棘洪滩水库开展水源地在线自动监测,加大对崂山水库、大沽河等重点水源地周边排污状况的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市政府推动崂山水库上游污水治理工程和莱西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建立。做好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确保出水水质到达规定标准。建立河道污染点源清查治理工作机制,准时发觉问题催促协调解决。抓好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将青啤二厂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河道生态用水,改善李村河水质。建立跨界河流断面水质交接制度,明确相关区市责任,加强对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考核和通报,调动区市治理流域污染的积极性,完成“十一五”流域水质改善目标。全面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积极推动建立城市扬尘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部门分工和监管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监视检查格局。进一步推动机动车排污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治理制度,确保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参检率到达80%以上,达标率到达85%以上;推动五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治理系统建立,2023年3月实现全市联网运行,形成掩盖全市的监管体系;连续开展机动车冒黑烟有奖举报活动,鼓舞社会各界踊跃监视机动车冒黑烟等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外地车辆、旅游大巴、大型货车等车辆的监管;推动车用燃油质量升级;开展以旧换新工作,加快淘汰老旧车辆。连续治理燃煤污染,淘汰30台供热管网掩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开展阴霾监测和颗粒物源解析工作,为大气环境爱护工作供应技术支撑。四、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连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安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区域、流域及电镀、印染、造纸、冶金等行业的环境检查执法力度,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对重点污染问题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落实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治理鼓励政策,提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水平,增加环境监管力量。连续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危急废物标准化治理工作,加强放射源和化学品环境治理,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相关措施讨论。建立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做好环境风险源调查和环境隐患排查,落实突发环境大事应急措施,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治理培训,提高专业应急队伍力量和水平,有效防范和妥当应对突发环境大事。五、做好环评审批和污染治理效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准时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进展变化,加强与环保部的沟通,积极为促进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和重点工程建立供应环评审批效劳。加强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强化建立工程环评审批,严格掌握“两高一资”工程准入;对重点工程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方式,提升工作效能和效劳水平。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的指导和效劳。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帮忙企业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编报污染减排工程,进展政策资金扶持。做好重点治污工程的筛选、储藏,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的更大支持。抓好环保专项资金工程的建立和实施,开展绩效评估,促其尽快发挥治污效益。六、坚持环保为民,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着力解决群众关怀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建立宜居的城市环境。开展公共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治理,推动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在噪声扰民的多发季节,充实执法力气进展集中查处;对违法夜间施工行为实行责任延长追究,不仅对违法施工单位依法严厉处理,也要追究建立单位的责任。在全市推广餐饮业“分类治理、公众参加、技术先进、专业维护”的环评审批治理模式,削减餐饮业油烟噪声扰民现象。开展“企业环保开放日”等活动,组织企业向社会公布环境报告,促进企业与周边居民的相互沟通,积极化解冲突。开展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污染典型调查,标准通讯基站建立,解答群众关怀的问题。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完善12369环保热线建立,准时办理各类环境信访问题。推动政务公开,深化环境质量、行政惩罚、环境信访、工程环境治理等环境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七、推动生态市建立,加强农村环境爱护对2023年生态市建立市长目标责任书完成状况进展总结和考核,催促各责任单位抓好2023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落实,迎接省中期考核。连续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促进城市环境面貌改善。稳固提升环保榜样城市创立成果,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等工作,迎接环保榜样城市复查。推动生态区(市)、环境美丽镇建立,开展农村环境爱护目标责任制试点。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爱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抓好2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立,积极申报2023年中心、省专项资金工程。八、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进展稳固中日循环型城市建立合作工程成果,深化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完成30家企业的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工作,提升企业环境治理力量和水平。加强绿色技术应用,推动进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连续推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履约工作,开展防治长久性有机污染物讨论。鼓舞社会绿色消费,提倡节省资源和爱护环境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筹备第4届绿博会,以此为契机推动环保产业进展。九、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连续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发动全社会参加环保,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深入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在全社会评比环保先进,不断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爱护的良好气氛。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主动引导舆论,促使有效化解各方冲突。加强环保网站建立,准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环保政策等环境信息;强化网上办公和流程优化再造,提高便民效劳功能,将环保网站打造成亲密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以社区和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友好单位的创立活动,年内新创立环境友好(绿色)单位80个以上。十、加强环保队伍和力量建立,更好地履行环保职责根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立。实行廉政建立责任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仔细落实廉政各项制度,严厉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作风建立,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入开展调查讨论,大力提倡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推动环保机构建立,根据全市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制定实施“三定方案”,理顺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形成权责全都、协调统一的环保治理体制。连续推动环保力量建立,加强环境执法监视体系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质量治理三年行动规划,提升环境执法、监测力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