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x
-
资源ID:92438352
资源大小:28.5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x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主干知识梳理ZHUGAN ZHISHI SHULI1958年总路线新中国成立经恢发民济复展过时总线渡期路“一五” 计划三大改造经济建设 的成就与 教训失T“大跃进”运动1葭T人民公社化运动I中共八大八字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增强 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会义场济制立社主市经体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一开发上海浦东-加入世贸组织全方位、 多层次 的对外 开放格 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济飞生巨 经腾GDP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单元知识整合DANYUAN ZIII SIII ZIIENGHE一、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 经营,创办乡镇企业;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2)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 .国有企业改革(1)主要内容(措施):改革管理体制一一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一一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配制度一一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改革产权制度一一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3.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 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 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 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特点、原因和历史地位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1)特点: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原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3)地位: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2.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时期(1953 1956年)(1)特点: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2)原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特点: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原因:中共缺乏建设经验,借鉴苏联的经济模式。(3)地位:造成严重经济困难,同时也取得巨大成就。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1)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决策;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地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建国初的土地改革1953年起的农业 合作化运动1958年的人民公 社化运动1978年后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小农经济难以满足一些领导人主观地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因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农业合作化的 规模越大,公有化 程度越高,就越能 促进生产力发展合作化和公社化的 经验教训,作出了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的伟大决策核心内 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 土地所有制土地等主要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为公 有制,实行集体经 营提高公有化程度, 扩大公有化规模在坚持土地公有制 的前提下,改变经 营管理方式,实行 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为农业生产的 发展和国家工业化 开辟了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 完成,我国农村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有利于农业生 产力的发展结果严重挫伤了生 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 泛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的积极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推动 了农业的发展。农 村改革向着商品 化、专业化和社会 化方向发展原则及 认识必须实事求是,符合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