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docx
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1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2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3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二、答题思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在阅读中,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我们必备的语文素养。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匕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提供 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1)分析题目,理解意图。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如:滴水穿石的启示(2)抓住重点句,理解意图。第一,从过渡段、中心句、反复语句入手。第二,从作者的抒情句、议论句入手。第三,从文章的总起句入手。第四,从文章的总结句入手。(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意图。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3.归纳中心思想的技巧: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主旨(感情/道理/品质)文章体裁基本句式写人的文章“表现(表达)了品质”或“赞扬(歌颂)精神”记事的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赞颂)新风尚”或“说明了道理”状物的文章“表达思想感情”或“说明道理”或“说明(赞扬)品质(精神)”写景的文章“表达(表现)思想感情”0题型及解决方案题型解决方案分外难友看守俘虎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誓死不屈:枪林弹雨:直冲九霄: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句,把 比喻成 o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 句,请试着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o18 .这次升旗仪式的时间是 年 月 日,地点是在,参加人员是 o升旗仪式历时 分钟。19 .为了这次升旗,志愿军战士们作了哪些准备工作?20 .敌人是怎样疯狂而又凶残地阻止这次升旗仪式的?21 .把短文第27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层(用“II ”标出),并概括层意及全文 中心思想。22 .短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是以第几人称来写的?人称对象一样吗?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答案】15 . fdn; ndn; kan;1016 .宁愿死也不向敌人屈服。形容枪弹密集或形容激战的战场。形容勇士们的歌声 和呼声非常响亮。17 .比喻;朝霞;节日里的盛装和彩色的花束;排比;如:手捧奖杯,我深深明白,我今天 的成绩,离不开队友们的热情鼓励,离不开父母的严格要求,离不开教练科学有效的训练18 . 1952; 10: 1;济州岛上的集中营里;六千多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9019 .战士们为升旗作的准备工作:用军用雨布做成十面五星红旗;用帐篷支架做成旗杆 并挖坑埋牢:护旗敢死队员彻夜守卫旗杆,防止敌人破坏。20 .敌人像潮水般涌来,还开来了坦克、直升机,向难友们扔出大量毒气弹,还向护旗敢死 队员开枪,打死56名,打伤109名战士。21 .第2, 3自然段为第一层:难友们决定10月1日在集中营同时升起十面五星红旅;第4 自然段为第二层:难友们为升旗作准备工作;第5, 6, 7自然段为第三层:集中营里悲壮的 升旗仪式。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 1952年10月1日,在济州岛集中营里的一次悲壮的升旗仪式,表现 了志愿军战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22 .短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以第二人称来写的。第1自然段以第二人称开头, 人称对象是“同学们”,从而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真实,引起阅读兴趣。最后一自然段 以第二人称来写,人称对象是祖国母亲,以向祖国母亲倾诉的语气,更深切地表达出战士们 对祖国的挚爱与忠诚。四、(2022秋河北石家庄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粽子里的乡愁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爰着四角 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杳了。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 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 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 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日“富贵粽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 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 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 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 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 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捺, 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 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 家有福。”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 "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 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 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 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 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 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 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 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 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杳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 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23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大显身手:门庭若市:24 .选文写了家乡端阳节时的哪些习俗?25 .阅读选文57自然段,回答问题:(1)布施乞丐这件事引起了 “我”情感的变化,将作者的心情线补充完整。 震撼害怕(2) “我” 一系列心情变化,既流露出对乞丐的()(3)母亲的话,更是触动了我。她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个()的人。26 .文章的题目是粽子里的乡愁,请找出文中两处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点明中心思想的 句子,用“”画出来。结合所画的句子想一想,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写下来。【答案】23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指的是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菜市场一样,讨粽子的乞丐很多。24 .包粽子、吃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25 . (1)惭愧;难过;(2)怜悯;向往;(3)善良、有同情心、教育有方26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 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本文表达了 “我”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解析】27 .此题考查学生字词理解能力。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帮助理解。大显身手: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28 .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相关文段,然后分析概括。另外,还要注意概括文段内容的 答题格式:某人做某事。围绕“粽子”,写了故乡端午包粽子、吃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的习俗。29 .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1)为自己瞧不起乞丐,通过母亲的教育,表达了 “我”为自己轻视乞丐的态度感到惭 愧;从“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 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表现出我的难过。(2)考查文章中心的把握,从“我” 一系列心情变化,既流露出对乞丐的怜悯,也表达了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3)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可以看出母亲善良、有同情心;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那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可以看出母亲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30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与文章照应的句子是开头的“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和结尾的“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从这两个点明中心的句子 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表达了 “我”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五、(2022秋-湖北随州-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请认真把试卷读完某大公司要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广告刊登后,应聘材料像雪片一样飞来。经过认真挑 选,50个人有幸被通知参加笔试。考试那天,在临时的考场公司会议室里,众考生个个踌躇满志,胸有成竹,都显出 志在必得的信心。很快,考试就开始了,考官把试卷发给每一位考生,只见试卷上题目是这 样的:综合测试题(共20题,限时3分钟)(1)请认真把试卷读完;(2)请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尊姓大名;(3)在你的姓名下面写上汉语拼音;(4)请写出五种动物的名称;(5)请写出五种植物的名称;(6)请写出五种水果的名称;(7)请写出五座中国城市的名称;(8)请写出五座外国城市的名称;(9)请写出五位中国科学家的姓名:(10)请写出五位外国科学家的姓名;(11)请举出五本中国古典名著:(12)请举出五本外国文学名著:(13)请写出五个成语;(14)请写出五句歌后语;不少考生匆匆扫了扫试卷,马上就拿起苞,“沙沙沙”地在试卷上写了起来,考场上的 空气因紧张而有些凝固。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很快就到了,除了有三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交卷 外,其他人都还忙着在试卷上答写。考官宣布“考试结束,未按时交的试卷,一律作废”时, 考场上像炸开了锅,未交卷的考生纷纷抱怨:“时间这么短,题目又那么多,怎么可能按时 交卷呢? ”“对!题目又很偏!”只见考官面带微笑:“很遗憾!虽然各位不能进入敝公司的下一轮考试,但不妨把自己 手上的试卷带走,做个纪念。再认真看看,或许会对你们今后有所帮助。”说完,他很有礼 貌地告辞了。听完考官的话,不少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只见后面的题目是这样的:19 .请写出五个“认真”的同义词:20 .如果你已经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2)题。27 .判断题。请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画“J”,错 误的画“X”。(1)某大公司招聘总经理助理的广告刊登后,有50人被通知参加笔试。()(2)试卷上共有14道题,限时3分钟答完。()(3)只有三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交卷了。()(4)考试结束后考官建议未按时交卷的人再认真看看试卷。()(5)听完考官的话,所有的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28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踌躇满志志在必得2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0 .这份招聘试卷是想挑选具备哪种素质的人?这种素质为什么如此重要?31 .文中画横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用省略号的好处是什么?32 .假如要你给短文加个结尾,你会怎么写?作者为什么没有写?【答案】27 . VXJJX28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了个双百就骄傲了。比赛现场,参赛的双方斗志昂扬,志在必得。29 .短文写了某大公司要招聘总经理助理,50个人参加笔试,结果只有三个人看完了题目, 完成了笔试。这个故事告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了阵脚,其次要按要求 去做,这样再困难的事,也会易如反掌。30 .认真、仔细、从容不迫、会变通的人;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这样再困难的事,也会易如反掌地应对。31 .表示引用试卷题目的省略;根据作者的需要,保留必要的,省略不必要的,让文章更精炼。32 .这些考生个个后悔不迭,捶胸顿足,说到:“大意啦!大意啦!”作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大家思考。【解析】3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1)从句子“经过认真挑选,50个人有幸被通知参加笔试。”可知题目叙述正确。(2)从“共20题,限时3分钟”可知本题叙述错误。(3)从句子“除了有三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交卷外,其他人都还忙着在试卷上答写。”可 知题目叙述正确。(4)从句子“很遗憾!虽然各位不能进入敝公司的卜一轮考试,但不妨把自己手上的试卷 带走,做个纪念。再认真看看,或许会对你们今后有所帮助J可知题目叙述正确。(5)从句子“听完考官的话,不少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可知题目叙述错误。34 .本题考查词语造句。我们要用所给字词,根据词语意思,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 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志在必得:指立志要得到或完成某种愿望。35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段意的方法有:摘句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 这些句子,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 串连法:若一个段落中只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即可。归纳法:有些段意,可采用“主要人物一一主要干什么一一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 抓住要素法: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 据进行概括。本题可概括为:短文写了某大公司要招聘总经理助理,50个人参加笔试,结果只有三个人 看完了题目,完成了笔试。这个故事告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不能慌了阵脚, 其次要按要求去做,这样再困难的事,也会易如反掌。3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文章可知,50个人面对限时3分钟要完成共20题的试卷,只有三个人按时交卷了。这个 文章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如果一开始就先认真把所有题目浏览完, 就能知道只需要做第2题,而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抓住重点。因此答题 时从认真、仔细等多角度来完成。37 .本题考查省略号的运用。省略号的作用有: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表重复词语的省略;表列举同类事 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表静默或思考;表说话断断续续;表语言的中断;表话 未说完,语意未尽。本文的省略号表示引用试卷题目的省略;根据作者的需要,保留必要的,省略不必要的,让 文章更精炼。38 .本题考查文章写法。根据文章的内容续写结尾,从“听完考官的话,不少人拿起手中的试卷继续往下看,只见后 面的题目是这样的:19.请写出五个的同义词;20.如果你己经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2) 题。”可知考生们最后发现了这次笔试居然只要写自己的名字,写出考生们得知这个的反应 即可,可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作者不把结尾写出来的好处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大家思考。1.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概述文本内容+加入生活例子+观点、道理、感悟(最常见题)2.如果让你对某某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呢?结合中心,围绕中心答题3.原因分析题结合中心,联系段落,做到“题不离段,段不离文,文不离 中心”。(较难)4.句子含义理解题结合中心、联系段落。5.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含义+概述文本内容+中心6.自己通过对人、事的分析、概括以归纳中心思想。概述文本内容+中心(最难)精选练习一、(2021 福建福州-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天鹅守护神2017年10月我应邀参加乌镇戏剧节。在乌镇,听朋友贾安宜谈到老袁和天鹅的故事: “天鹅一次只唾45秒,45秒睁一次眼再睡45秒,这样连起来一天也可睡8个小时。为什 么?它要随时保持警觉性,以防天敌,而人类是其最大的天敌。”这是天鹅卫士学顺说的。 袁学顺住威海荣成,他20岁开始保护、照顾伤残的天鹅,42年来从不懈怠,我听后深受感 动,决定去山东拜访他。老袁谈到最心爱的天鹅,眼睛都发光,他懂得天鹅的语言,如数家珍地说大天鹅有喇 叭天鹅、咳声天和啸声天鹅,辜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从西伯利亚飞到荣成,翌年3月 左右返回,飞程一个月,在天上最久是6个多小时,一个月的飞行会瘦5公斤。经过42年 亲密的接触和观窕,救助了上千只受伤的天鹅,相邻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天鹅。听说他画了 一张地图,是有关天鹅飞行、休息和觅食的湿地、这些知识特别珍贵,我鼓励他写出来,流 传下去。他记述着,有时为救一只落在水中受伤的天鹅,他会两只脚泡在水里近两个小时, 从离天鹅100米的距离一边和它说话,一边10米10米地接近,直到天鹅信任他,接受他 的救助。他又叹息说,他每次抱着痊愈的天鹅放回大自然的时候,都会伤感地掉眼泪,因为 他不知道天鹅这一飞走,路途中会不会再遇到险阻,还能不能再活着回来。说到那只名叫盲 盲的瞎眼天鹅,他又笑着用四字成语“亭亭玉立”来形容。他把天鹅人性化了,他说:“天 鹅生来高雅,绝不下跪,即使是死也得坐着死。”要跟老袁谟天鹅可能谟到天亮都谈不完, 我们约好第二天去看天蚂。零下5摄氏度,虽然是午时,太阳的热度还是抵不住寒风的吹袭,我们一行人顶着凛 冽的寒风,走入空旷的湿地。天鹅见到我们有的张开大翅膀飞起,有的游走了。远处湿地和 水面上镶着一层高高低低的白边,老袁说那是三千多只大天鹅。上世纪90年代大约有六千只,后来开发建屋,现在自然的湿地只剩三分之一。他非常忧心将来土地开发到那儿,就会 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那时天鹅就不来了。天鹅康复中心的小木屋里面放着一张单人床,没有暖气,天寒地冻的。老袁待在那儿 照顾天蚂一点不以为苦,他说只要听到天蚂美妙的歌声他就满足了。屋旁一个木栏杆围成个 小方块,瞎眼天鹅盲盲亭亭玉立的,单脚站在里面。脖子好长,我用手指轻轻滑过它的脖子, 羽毛柔软而丰密,难怪天鹅在低温下还能长期待在户外。老袁心疼地揉搓着盲盲另外一只受 伤的黑脚板。他把天鹅都当成自己的儿女看待,绝不私自占有它们,一旦它们可以自由飞翔, 他就放手。老袁为他的梦想努力奋战着,保住那三分之一的自然湿地不受污染,说服政府和企业 家不要征用那块净土。老袁守住的那块原始湿地,右边长着高高的芦苇草,湿地是海水和河 水混合成的湖水,一眼望去,湖水和地面交错着延伸,看不见尽头。午后见到天蚂翱翔在大 自然的空间里、自在地觅食玩耍、又不时站立着拍打翅膀,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老袁用尽生命每一份力,希望将这些画面永远保留下去。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天鹅 将会陪着人类走完全程。”我望着他消瘦的而颊、闪烁着光芒的坚定的眼神,心里赞叹道, 这真是大鹅的守护神,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家。(选自意林)2021年第7期,林青霞,有删改)1 .以下对第自然段“如数家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袁在数家里的天鹅B.老袁对天鹅十分熟悉C.老袁在谈天鹅的价值D.老袁听懂天鹅的语言2 .“亭亭玉立”常常用来形容女人身材细长,文中用来形容()A.喇叭天鹅B.咳声天鹅3.第自然段中老袁的梦想指的是(A.接触和观察救助受伤的天鹅C.改善天鹅康复中心救助条件C.受伤天鹅D.瞎眼天鹅)B.画天鹅飞行、休息和觅食图D.保住那三分之一的自然湿地4 .关于第自然段中“天鹅将会陪着人类走完全程”这句话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受伤天鹅将会得到人们一直照顾B.人类将会一更与天鹅和睡相处C.受伤的天鹅将会和人类一起死亡D.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天鹅的陪伴5 .关于本文的中心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篇文章具体地描写了天鹅的美丽可爱,表现了天鹅是一种很有灵性的鸟。B.这篇文章讲述袁学顺创建天鹅康复中心,说明了天鹅直受到人们的照顾。C.这篇文章描写了袁学顺对天鹅无私的爱,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I).这篇文章描写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告诉了人类要精心保护生态环境。6 .有读者认为,文中画“”的句子不厌其烦地罗列具体数字,语言显得啰嗦, 应该删除,你认为呢?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说明理由。7 .文章第自然段“天鹅康复中心的小木屋里面一张单人床,没有暖气,天寒地冻的,老 袁待在那儿照顾天鹅一点不以为苦,他说只要听到天鹅美妙的歌声他就满足了”这句话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 B 2. D 3. D 4. B 5. C6 .不啰嗦。(1)文中第一处划线,三个“45”秒和“8”个小时,说明老袁对天鹅很熟悉(或 者说明天鹅就具有很高的警觉性);(2)第二处划线,“20岁小42年”说明老袁对天鹅无私的爱(执着地守护,或坚定的信念);(3)第三处划线,表示时间(时长)的数字、“5”公斤说明老袁对天鹅很熟悉(或特别关 爱天鹅)/“42”年、“上千”只说明老袁对天鹅无私的爱(执着地守护、或坚定的信念);(4)第四处划线,“两”个小时、“100”米、“10”米说明老袁对天鹅深深的爱(很有耐心, 或很爱护)。7 .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人物描写;(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直接描写、间接 描写。作用:(1)表现老袁对天鹅深深的爱;(2)表达作者对袁学顺的崇敬之情。【分析】1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群。这类题首先可以运用串字成句的方法或拆分组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下文运用语境 联系的方法进行检验。“老袁谈到最心爱的天鹅,眼睛都发光,他懂得天鹅的语言,如数家珍地说大天鹅有喇叭天 鹅、咳声天和啸声天鹅。”中的“如数家珍”指的是老袁对天鹅十分熟悉。2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解释。这类题首先可以运用串字成句的方法或拆分组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下文运用语境 联系的方法进行检验。“说到那只名叫盲盲的瞎眼天鹅,他又笑着用四字成语亭亭玉立'来形容。”文中用来形 容瞎眼天鹅。3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老袁为他的梦想努力奋战着,保住那三分之一的自然湿地不受污染,说服政府和企业家不 要征用那块净土。"4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 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天鹅将会陪着人类走完全程”联系上下文知道,人类将会一直与天鹅和睦相处。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篇文章描写了袁学顺对天鹅无私的爱,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赞美了小孩乐于 助人的美好品德,故答案为C。6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在赏析语句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关键词的角度赏析。 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7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和运用。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 写。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 态。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 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 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二、(2020 湖北武汉校考小升初真题)课外阅读。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 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逗,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 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遗忘、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 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 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我 终于(意识、认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 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婆婆。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婆婆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 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婆婆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在家,老婆婆是独居,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 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 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须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贪骂。晚 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t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蓄,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 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今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长大了,你懂得 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 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贪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 大了。8 .根据语境,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淡忘、认识 B.遗忘、认识 C.淡忘、意识 I).淡忘、意识9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逃之夭夭:语重心长:10 .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1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文中节主要写了,吃饭时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我”想象中 的气氛是,我会这么想是因为。12 .这篇文章略写的情节是:“照顾老奶奶”,详写的情节是、,这样写能 突出:这一中心思想。13 .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正确的,请把对应的序号填入括号()A.文中的“我”小时候想长大,是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B.此时,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是因为我的没有同邻家的孩子一起跑掉。C.父母没有责怪,还准备了我喜欢的小菜,是因为我从车上重重掉下来受伤了,不忍心责 怪我,给我增加营养,疗伤。【).吃饭时父亲的问话,父母临睡前对“我”说的话,让我明白了父母希望我做个“乖宝宝”。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 大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8 . B9 .逃跑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10 .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11 .“我”做好被责骂的准备,可是家人并没有责备。会被爸爸责骂被惩罚父亲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12 .撞人吃晚饭被父母承认长大了13 . A14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 担责任。【分析】8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淡忘:指的是稍微有点不记得,但是还是记得。结合语境”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 也被“可知,这里填淡忘。遗忘:指的是完全不记得,甚至再次见到都可能想不起来。认识: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意识: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 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结合语境,“我终于到发生了什么事”可知,这里填 意识。9 .本题主要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逃之夭夭: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10 .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结合句子“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清 晨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氛围,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11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可知,文中(1鳏主要写了 “我”做好被责骂的准备,可是家人并没有责备。从“我等待着 父亲的训斥”可知,吃饭时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父亲会责 备“我”,从“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 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可知,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父亲亲眼看 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12 .本题考查对详略安排的分析。文中略写“我”照顾老太太的内容,详写“我”回家后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本文的 中心意思是''被父母承认长大了”,详写回家后父母的夸赞,突出了中心,让读者更好地了 解想表达的意思。13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A.说法正确。文中的“我”小时候想长大,是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B.说法错误。此时,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车子撞了人,自己 还想一走了之。C.说法错误。父母没有责怪,还准备了我喜欢的小菜,是因为“我”长大了,学会了承担 责任。D.说法错误。吃饭时父亲的问话,父母临睡前对“我”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长大,意味着 承担责任。14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从上文“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 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语句可知,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 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可据此解释该语句。示例:长大并不在 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 标准是有责任感。三、(2021春-河北衡水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读短文,回答问题。鲜血换来的升旗式同学们,每当你庄严地敬礼,在国歌声中凝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们是否知道: 在一座孤岛上,曾经有56名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有109名战士用青春热血换来一次仅90 分钟的升旗。1952年,美国侵略军在济州岛修建了集中营,这里关押着六千多名中国志愿军战俘。 这六千多名中华儿女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负伤、疾病或饥饿,失去战斗能力而被美军俘 虏的。集中营的美军对这里的难友们进行了疯狂的迫害。忠诚于祖国的炎黄子孙在敌人的淫威 面前誓死不屈,他们决定:在10月1日红日升出海面的时候,在集中营里同时升起十面五 星红旗。9月30日夜,在狂风暴雨掩护下,难友们分外忙碌。他们把军用雨布蒙在烧得滚烫的 油桶上,烤化雨布上的胶,再把胶刮掉、擦净,这样军用雨布就变成了一块块白色绸布。他 们再用红药水把绸布染红,做成一面面红旗。又用奎宁溶液染黄绸布,把它剪成五角星。在 帐篷里昏暗的灯光下,难友们围成一图,把五星缝在红旗上。一针一线一滴泪,针针线线连 着心,缝进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另一些难友用帐篷的支架做成10根15米长的旗杆, 还挖好了 10个3米深的坑,把旗杆埋牢。护旗敢死队员披着御寒用的破军毯,围坐在10 根旗杆四周,彻夜守卫着,防止敌人破坏。10月1日的黎明到了,这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的日子。狂风暴雨已经 停息,绚丽的朝霞像是节日里的盛装和彩色的花束。六千多名中华儿女早已分别站立在10 根旗杆下,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他们面向北京的方向,高唱起了国歌。在国歌声中,十面 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看守集中营的敌人像潮水般涌来,敌人的坦克也隆隆地开过来,直升机在难友们的头上 盘旋。他们狂叫着:“降旗!降旗!”回答敌人的是六千多双仇恨的眼睛,是更激越的歌声。 敌人向难友们扔出了大批毒气弹。敢死队员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石灰包还击敌人,连续打 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砰、砰、砰敌人盹准护旗敢死队员开枪了。这悲壮的时刻,勇士们倒下之前喊出了 生命最强音:“祖国万岁!”眼看敌人包围了膜杆,两名中弹的敢死队员不顾受伤,迅速降下 国旗,把国旗烧成了灰烬,然后,他俩含笑倒下。他们不能让国旗落到敌人手中,不能让国 旗受辱。祖国呀,您看见了吗?在孤立无依的小岛上,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在直冲九霄的悲 壮歌声和呼号的伴奏下,在血肉的搏斗中,您光荣的象征十面光辉灿烂的五星红旗, 整整.飘扬了 90分钟!这是六千多名可爱的英雄儿女献给您的爱心和一片忠诚。15 .给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