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docx

    • 资源ID:92452522       资源大小:269.7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docx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   )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2地处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是著名的青铜时代都城遗址,距今约为38003500年。这一都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城市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B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C古代城市都是以军事防御为目的D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和贾岛的诗句“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都体现了A唐朝社会的繁荣生机B唐都长安的布局严整C城市的功能分区明显D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4古书记载,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商品交易必须在市场内进行D杭州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宋元时期的福建土楼,多数为客家人所建,其外墙厚一至二米,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一楼之内一般居住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尊卑原则安排,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据此推断,福建土楼(   )A严守宗法“礼治”秩序B消除了战争带来的隐患C印证了北人南迁的历史D秉有“御外凝内”特征6西递和宏村作为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论述准确的是ABCD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下列诗句中描述集镇的是(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竹根邻叟醉,牛背牧儿歌。D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8隋文帝建立新都大兴城.皇宫、政府机构位于高坡之上,皇城“不设杂居”,使得“公私有辨,风俗齐整”;各区域有明确界线,使得“坊有墉(墙),墉有门,逮亡奸伪无所容足。”全城划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大兴城的布局设计反映出(   )A当时城市治安问题严重B坊市界限已经被完全打破C实用与安全并重的理念D城市建设中突出民本思想9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组织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10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亦听。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其直宿坊街,若应听行而不听,及不应听行而听者,笞三十。即所直时,有贼盗经过而不觉者,笞五十。”材料说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 )A有利于首都地区社会安定B体现了市经济管理有法可依C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权威D兼顾了官员与民众的共同需求11唐朝后期,兴起了许多农村定期集市,有墟、集、草市等称谓。史书记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以张桥行市为县”;穆宗长庆年间,“沧州置归化县于福寿草市”。这说明(   )A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业发展影响城镇布局C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2下图为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胡同地摊经济潜滋暗长C城市经济沿袭前代D城市建设体现蒙古风格13“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14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条目,详细介绍了包括望火楼在内的北宋东京消防组织系统:“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刨屋一所。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尾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这反映了东京城(   )A坊市制度被打破B城市职能的发展C火灾现象较严重D政府管控的加强15下表内容是古籍中对先秦城市规划的记述,所反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管子·承马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与经济制度相适应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ABCD16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的形成和发展(   )A与军事防御目的密切相关B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C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D导致人口向集镇大量聚集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下图)。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摘编自杨帆等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材料二  明朝将政治中心迁至北京,与军事重心统一起来,既能有效地控制中原农耕地区,又能积极应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军事威胁。将都城迁往北京,集中诠释了“明承元制”的真正涵义,也体现了“天子戍边”的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这表明汉族统治者正式认可了北京作为“大一统”中国的政治中心,放弃了“对汉族单一民族国家的追求”,这是自唐末以来多民族交融的政治成果的集中表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相互作用,奠定了明清时代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周朝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迁都的积极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王朝迁都的主要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管理是以坊市制度为基础,并且较为严格,后来管理松弛、封闭的市坊向开放的街市转变,尤其到了五代时临街设铺,这些变化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管理规划,C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的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市场管理松弛而不是非常混乱,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隋唐五代时并未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的政局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剩余产品,为城市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分离,出现了商品生产以及交易场所,即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易的发展,集市演化为城市。因此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项正确;ABC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D项。3A【详解】材料“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是对唐朝长安城繁荣景象的描述,A项正确;材料与长安城布局、功能区分布及中外交流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4B【详解】试题分析:杭州为南宋都城,根据材料“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以及所学知识,此时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AC与题干不符,D也无从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因此选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点评: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宋元时期。据材料“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一楼之内一般居住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尊卑原则安排”,可以看出福建土楼对内有着凝聚家族的作用,对外可以充当堡垒,起到御外的作用,D项正确;严守宗法,只是材料中的一部分,材料还体现了“御外”的作用,排除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建土楼的特征,不能得出印证了北人南迁的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故“徽商始创”的评价错误。西递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故“方正端庄,中轴对称”的评价错误。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故无论是西递还是宏村山水环绕,水系发达,正确。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故“粉墙青瓦,三雕精美”的评价正确。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7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雨如酥润江南,桐油纸伞撑玉兰”描述的是江南集镇,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和C项“竹根邻叟醉,牛背牧儿歌”描述的是村落,排除A、C项;B项“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描述的是扬州城里夜市繁华的景象,排除B项。故选D项。8C【详解】由材料信息由“不设杂居”、“明确界线”,可知大兴城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安全;“全城划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表明实用性强,C项正确;由材料信息“逮亡奸伪无所容足”说明城市布局设计注重安全,并不是反映社会治安不好,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是在宋代,排除B项;“皇城”突出皇权至上,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根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经济决定文化,海南黎族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下,他们只能就地取材,建造船型屋,B项正确;自然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而题干问的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社会组织形式可能推动船型屋的建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传统文化习俗只是对船型屋产生了一定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长安宵禁时期,也允许婚嫁、丧病求医,这是对社会合理诉求的关照,同时对值班人员有严格规定和惩罚措施,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A项正确;唐代长安宵禁制度属于社会秩序管理,不是经济管理制度,排除B项;唐代长安宵禁制度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为了打击地方,与中央权威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材料表明,唐朝后期农村集市的发展带来人口聚集,城镇兴起,政府为加强管理、征税等而设置县级行政机构,反映商业发展影响城镇布局,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讲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而不是讲城市的商业发展,经济功能增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所学,唐代以前,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宋代打破了坊市格局,城市居住区和商业区混杂在一起。根据元大都街道胡同复原图可知,元大都继承了宋代城市坊市合一的做法,沿居住区街道设置商业网点,C项正确;从街道胡同复原图中看不出城市人口情况,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中无法证明复原图中的商业网点是地摊经济,排除B项;从街道胡同复原图中看不出蒙古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人营造宫室即民居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居住在山洞中,“润湿伤民”的问题,说明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A项错误;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决定民居建筑的是经济发展,不是村落的兴衰,D项错误。14B【详解】根据“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刨屋一所。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尾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可得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管理也要相应地调整,涉及到城市消防的事宜受到重视,说明城市的职能有所变化,更加完善,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城市消防,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A项;仅从城市中的消防建设,并不能证明火灾一定严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的职能,而不是对城市的管控,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根据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可得出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体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根据材料“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可得出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彰显统治权威;根据材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可得出城市选址体现人与自然互相适应。故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B两项;D项不全面,排除。故选C项。16A【详解】根据材料“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以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集镇最开始是为了军事防御建立的,A项正确;B项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建立集镇是为了方便防御,并不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7(1)格局:主要分布在黄河、渭河沿岸,大运河沿线。迁移轨迹:从西周至北宋,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南京北京一线,呈南北向波动迁移。(2)积极意义:既能有效地控制中原农耕地区,又能积极应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军事威胁;体现“天子戍边”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是自唐末以来多民族交融的政治成果的集中表现;奠定了明清时代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3)因素:战乱,少数民族的威胁,地理因素,边疆问题,经济中心的转移等。【解析】(1)格局:由图片看出,周朝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主要分布在黄河、渭河沿岸,大运河沿线。迁移轨迹: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至北宋,都城迁移轨迹沿着西安洛阳开封一线,呈东西向波动迁移;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南京北京一线,呈南北向波动迁移。(2)积极意义:根据“既能有效地控制中原农耕地区,又能积极应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军事威胁”得出既能有效地控制中原农耕地区,又能积极应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军事威胁;根据“体现了天子戍边的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得出体现“天子戍边”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根据“是自唐末以来多民族交融的政治成果的集中表现”得出是自唐末以来多民族交融的政治成果的集中表现;根据“奠定了明清时代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得出奠定了明清时代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3)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战乱、少数民族的威胁、地理因素、边疆问题、经济中心的转移等角度总结回答。18(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详解】(1)西周:根据“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根据“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根据“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据“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根据“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根据“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得出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根据“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根据所学可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等方面概括。(3)根据“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社会的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答案第9页,共5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