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精品资料)保教知识与能力(2)(1).docx
-
资源ID:92453964
资源大小:701.38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师精品资料)保教知识与能力(2)(1).docx
一、 学前儿童发展 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 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 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 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 要动力 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 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系环境决定论 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01 岁,口唇期;13 岁,肛门期;36 岁,性器期;611 岁,潜伏期;12 岁以后,生殖期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 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 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 完善对失望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 验、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 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 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7 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 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 性);11 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个月: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脚 掌);巴布金反射(手掌)16 个月:手眼协调和开始认生都发生在 56 个月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思维的萌芽(2 岁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2 岁,掌握了代名词“我”) 34 岁的年龄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知觉行动性 第 1 页共 14 页45 岁的年龄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 岁的年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身体发育的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 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 峰,一个是在 5、6 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 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 的(第一个突增期在 2 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各 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 的) 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一)注意 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选择性: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受强化方式的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 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35分钟左右,4 岁幼儿可 持续注意 10 分钟左右,56 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 20 分钟左右)影响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幼儿可以边唱歌边做动作,或边搭积木边聊天等。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 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 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 二)感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敏度:即视力,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颜色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感觉规律 第 2 页共 14 页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的补偿作用:盲人的听力比一般人灵敏 (三)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视觉悬崖深度知觉 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镜面示范动作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 3 岁上下,4 岁前后,5 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 岁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知觉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老师讲课的声调应抑扬顿挫) 知觉的理解性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整体性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 变。 (四)观察力的发展:目的性加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观察方法的形 成 (五)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59 个 记忆发展特点: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有意识记 的发展,是幼儿识记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识识记开始发 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 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教 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 (六)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没有预订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根据预订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过程 第 3 页共 14 页幼儿想象的特点: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七)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幼儿早期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固定性理解发展的特点: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 (八)言语 11.5 岁单词句阶段 1.52 岁双词句阶段 4 岁出声的自言自语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句子类型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注重个别教育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情绪的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道德感小班幼儿指向个别行为 如打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大班幼儿看小人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理智感 好奇好问,“破坏”行为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的类型陌生情 境实验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外在的体貌特 征、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文化因素 情绪的发展: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 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第 4 页共 14 页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 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活动动机:从动机互不相干形成动 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 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气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暴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与兴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 黏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 移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 绪反应深刻、持久,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 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社会实践活动 能力发展的特点: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出现了主导 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迅速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心; 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人际关系),性别角色(社会性),亲社会 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道德发展) 亲子关系: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影响因素: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幼儿自身的发 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影响因素:早期亲子交往、幼儿自 身的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性别角色: 23 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34 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57 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移情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 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强化、挫折(直接挫折)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任性、依赖性、自私、不合群胆小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原因缺失、独特、家长和子女关系;教养方式特 点溺爱、过分保护 影响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 第 5 页共 14 页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 差异类型: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学习类型差异 差异形成原因:遗传和环境 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性 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幼儿园:平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社区化的学习;自由探索,完整记录;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色扮演的专业师资;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教师: 教学方式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让有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方式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展示儿童的优势;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 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得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 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 谈话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 对某个人、 某件事情、 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作品分析法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 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 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 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 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 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0、 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如发育迟缓、 肥胖、 自闭倾向等 发育迟缓: 表现: 体格发育落后、 运动发育落后、 语言发育落后、 智力发育落后、 心理发展落后 影响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 疾病; 家族性爱小和体制性生长发 育迟缓; 精神因素; 先天性遗传、 代谢性疾病; 甲亢、 垂体性侏儒等 预防: 合理营养, 均衡饮食;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调养, 发挥生长潜力; 改善生活环境, 精 神安慰; 对先天性遗传等疾病进行特殊治疗 肥胖症 影响因素: 进食过多, 营养过剩; 运动过少; 遗传; 心理因素 预防: 避免婴儿哺乳过多, 避免幼儿陷入多食、 少动的怪圈 自闭症 表现: 言语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 行为异常、 兴趣奇特; 伴有感知障碍、 癫痫发作 影响因素: 先天生物学因素( 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 后天环境因素 第 6 页共 14 页( 因父母工作忙, 导致生活环境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 预防与矫正: 及早发现、 及时治疗; 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 刺激和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心理活动 二、 学前教育原理 1、 理解教育的本质、 目的和作用, 理解教育与政治、 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能够运用教 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 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上的具体要求。 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 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是社会政治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 形成舆论来作用于政治教育与生产力( 经济) 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 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的改革; 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 现实的劳动力, 提高劳动哦哦那个者素质, 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 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发展科学的重要 手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和阶段性; 不平衡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 别差异性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 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性质: 基础性、 公益性 幼儿园的目标: 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任务: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为幼儿家长工作、 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为提高基础 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3、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 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 题进行分析 第 7 页共 14 页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福禄贝尔1840 年幼儿园之父恩物: 基本形状是圆 球、 立方体和圆柱体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1903 年, 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夸美纽斯 母育学校 世界上第一步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被尊崇为哥白尼和 现代教育支父 卢梭 爱弥儿 自然后果的方法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德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 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 本的 要素 杜威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美国幼儿教育发展史的经典性 记录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 推崇遗传, 提出敏感期, 注重感官教育, 自由和纪律想 协调, 爱护信任儿童, 有准备的环境 陶行知生活教育、 大众教育教学做合一 陈鹤琴1923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 南京鼓楼幼稚园活教育 做中教, 做中学整个教学法 张雪门行为课程生活即教育, 行为即课程 4、 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 能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 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目标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科学性、 思想性原则 充分发掘教育资源, 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整合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保教合一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 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学前教育保教结合( 中国特色)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 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5、 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6、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第 8 页共 14 页幼儿园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园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 欣赏美的能力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7、 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发展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行为的有序性 发展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幼儿园正常生活学习的保障 意义、 作用、 功能 生活功能 教育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 8、 掌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 内容、 实施和评价上 的基本观 点和要求 目标: 素质教育 内容: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和艺术 实施 健康指导要点: 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 受照顾的需要, 也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语言领域指导要点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愿意积极应答的环境 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丰富经验, 提供条件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 教师与幼儿、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 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积极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社会领域指导要点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与成人、 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 交往、 探索、 游戏等, 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需要幼儿园、 家庭、 社会密切合作科学领域指导要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 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 趣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艺术领域指导要点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支持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激发幼儿感受美、 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他们审美经验, 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9、 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 生活指导 1、 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第 9 页共 14 页主要环节: 接待幼儿入园、 早操、 有组织教育活动、 间隙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 盥洗、 进餐( 间隔时间 34 小时)、 睡眠、 离园、 晚间活动等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生活,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2、 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 卫生习惯的方法 生活常规的培养 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 注意观察, 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 培养文明习惯, 提醒幼儿多喝开水, 学会节约用水, 学会使用、 收放自己的物品;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晨间锻炼活动,坚持穿园服装入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 鞋袜, 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 做到不离岗, 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制定和使用常规时, 应该注意的要求: 增加 常规应当是积极的, 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 使幼儿知道为什么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 避免说反话 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 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行为训练 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渗透教育法评价激励法成果欣赏法图示观察法游戏练习法家园共育法 3、 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 疾病预防、 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卫生保健常规 卫生消毒常规 健康检查常规 生活管理常规 疾病防治常规 安全工具常规 疾病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症 腹泻 泌尿系统感染 4、了解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了解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应急处理方法 安全问题 小外伤 骨折( 在未急救包扎前, 不能轻易移动伤者; 止血; 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 使断骨不再刺 第 10 页共 14 页伤周围组织, 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 使骨折不再加重, 即固定; 及时送医院, 争取在骨折后 23 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出血 烧、 烫伤 煤气中毒 误服毒物 异物 溺水 触电 中暑 火灾 地震 四、 环境创设 1、 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 安全原则, 适应需要的原则, 经济原则, 卫生原则, 美观原则, 舒适原则 室内布置原则: 教育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美观经济原则 室外布置原则: 安全性原则、 美化绿化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讨论法、 探索法、 操作法、 评价法 2、了解创建活动区的功能, 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 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3、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 重要作用 心理环境创设的影响 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 适应社会生活 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我价值形成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 4、 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园配合一致,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流法: 家访、 家长会、 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咨询、 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 文字法: 问卷调查、 家园联系本、 宣传栏、 活动法: 观摩、 庆祝、 服务、 管理 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适应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第 11 页共 14 页适应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 游戏活动的指导 1、 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感觉机能性游戏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类游戏逐渐下降 象征性游戏把知觉到的食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 结构性游戏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 运动竞赛、 智力竞赛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独自游戏独自玩耍, 没有玩伴意识时期, 2 岁前 平行游戏一种两个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 23 岁 联合游戏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 没有分工, 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 合作游戏一种有着共同需要、 共同计划、 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 3 岁后开始, 56 岁得到发展 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 语言游戏是一定的语言元认知为前提的, 既是一种游戏, 优势一种元语言活动动作技能游戏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想象游戏儿童将食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征性的转换 交往游戏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表演游戏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 自发游戏儿童自己发起的、 自愿参加的、 自主支配的游戏 教学游戏以预先编好了主题情节、 预先规定了规则的形式介绍给儿童的。 智力游 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游戏的主要功能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 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 并能提供相应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以自身为媒介: 游戏者、 旁观者; 以材料为媒介; 以儿童伙伴为媒介确定指导的时机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介入的角色定位: 非支持性角色( 不参与者、 导演者); 支持者角色( 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 游戏带头人) 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当儿童对游 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 各类游戏 角色游戏注意事项: 增加 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第 12 页共 14 页尊重儿童的意愿 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 进行个别教育 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 参与到游戏中, 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建构游戏注意事项: 增加 逐步投放多样化的、 可塑性强的建构游戏材料 指导儿童逐步掌握建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 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 评议、 示范等指导策略 重视建构游戏的过程 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 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 六、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 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 确定活动目标, 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2、掌握幼儿健康、 语言、社会、 科学、 艺术等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 3、 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教育活动 4、 能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互动方式,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 在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七、 教育评价 1、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目的: 了解教育的适宜性、 有效性, 以便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使每一个幼儿发展 作用: 反馈作用、 诊断作用、 促进作用 类型 依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依据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