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端午粽》教学设计(9篇).docx

    • 资源ID:92455996       资源大小:28.3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端午粽》教学设计(9篇).docx

    端午粽教学设计(9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尝语言,体会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熟悉“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非常、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预备 1制作多媒体。(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观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爱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提醒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肯定都很喜爱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尝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生疏,上课伊始,创设深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动身,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奇怪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察学情,准时订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熟悉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教师订正对方读得不精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嬉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非常、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留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力量。设计嬉戏环节,奇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气氛中,培育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出示朗读要求。 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根据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看图片,从颜色、外形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美丽。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看生字构造,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把戏许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种,鼓舞幼儿间沟通合作。 3、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得意的一面呈现出来。 活动预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外形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日教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尝粽子 1、熟悉粽叶。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芳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日教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叙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叙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观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诞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精彩的才能,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见始终不能实现,最终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布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苦痛,便来到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奇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特别,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预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损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进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日,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教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外形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胜利了,留意了我们可不能铺张,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活动延长 请将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请厨师蒸好后小朋友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把戏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消失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外形消失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消失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始终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好玩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尝语言,体会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预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诞生字词。 (2)同桌沟通,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沟通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正确认字小组。 2、沟通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其次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答复。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迷人,特殊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迷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准时评价。 (2) 师:这样得意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芳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芳香”。 (3)粽子看起来得意,闻起来芳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答复。(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把戏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留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把戏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洁,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其次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熟悉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存“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白什么? 2、“盼着”又说明白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看字形构造。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其次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尝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根据从外到内的挨次描述粽子的形状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拟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表达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其次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为了纪念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加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看,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教师今日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熟悉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蜜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日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遗忘缅怀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存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 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争论法 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诞生字词。 (2)同桌沟通,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正确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终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察、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学问?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观看、品尝中发觉粽子的口味、外形是多种多样的,并愿意与同伴沟通。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体验人们相互关怀的美妙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预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现、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外形、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争论、熟悉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依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熟悉。) (2)观看教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沟通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供应各种材料,让幼儿实践操作。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教师今日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熟悉吗?谁能告知教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答复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今日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留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熟悉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状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助正音。 3、全班沟通。(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索: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 2、指名答复,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希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 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5、作品展现。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沟通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教师”带读。 4、争论沟通: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5、答复沟通,并板书:箬竹叶糯米枣又黏又甜 6、理解词语:箬竹叶芳香又黏又甜 7、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留意读出傲慢、宠爱的情感。 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包的粽子的特殊之处。 四、拓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沟通并评价。 3、作业:你喜爱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说一说。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气氛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传统佳节导入新课 1、做个小嬉戏:小吃货猜节日。 嬉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粽子)也叫端午粽。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读题:端午粽。 (1)课题里有两个新偏旁,谁熟悉? (2)粽子吃过了吧,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3、伸出小手指和教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 揭题小嬉戏,创设“节日与美食”的情境,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在语境中学习了生字“午”,熟悉本课两个新偏旁。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去掉拼音,你还熟悉吗? (3)开火车读。 (4)赛跑齐读:生字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叫出来! 3、学写生字“豆”。 (1)你还知道哪些豆?教师也带来几种豆,熟悉吗? 蚕豆红豆毛豆豇豆 (2)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了什么? (3)读儿歌,记住“豆”。 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4)师边说儿歌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生字“豆”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通过各种豆的奇妙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忙学生识记字形。 4、咱们快去听这个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 5、指名分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我们读着读着,脑海里肯定还留下了暖和的画面:(出示三幅图)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生:煮好一锅粽子 师: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子 师:临走时还 生:装一小篮粽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学生阅读力量的培育提出:能找出课文中的信息。针对这条建议设计此环节,帮忙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端午节到了,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指名答复。 出示:箬竹叶糯米枣 (1)箬竹叶你见过了吗?教师带来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什么样的箬竹叶? (2)加上颜色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教师和你们一起读。 生:青青的箬竹叶 师:箬竹叶青青的 生:白白的糯米 师:糯米白白的 生:红红的枣 师:枣红红的 设计意图: 本课叠词很有特点,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正着读、反着读,回环复沓,既积存了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子做了铺垫。 (4)一张箬竹叶、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在外婆的手里就变成一个好看的粽子啰!读句子。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设计了由词到短语,再送到句子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渐渐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把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2、想看一看包粽子吗? 3、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流口水了吗? (1)引读: 师:外婆一掀开锅盖, 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芳香来。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指导学生朗读。 4、读着读着,教师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我的奶奶也忙着包粽子,奶奶包着我看着、奶奶煮着我等着,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还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知我永久要纪念的人,想知道的小朋友们也可以把端午节的故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根底上,教师叙述儿时端午节的记忆,唤起学生的记忆,想起自己过端午的情景,亲情、传统佳节的传承在回忆中慢慢清楚。 四、学写生字 1、出示:午豆节,一样的笔画:长横。 2、观看长横的位置。 节字长横盖下方,午字长横摆稳当,豆字长横托上方。 3、书写生字,反应评价。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查找汉字书写的规律,学会一类字的写法,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 篇九 分析教材: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依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拟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喧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聚圆中秋节”。最近依据时令季节马上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完毕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阅历。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嬉戏活动,采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看法、体验法、嬉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深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能清晰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深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加嬉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育幼儿敏锐的观看力量。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2、嬉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预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网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到达高潮并完毕。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展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叙述粽子的大小、外形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舞,能使孩子原有的阅历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供应粽子实物让孩子观看,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把握粽子的多种外形,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阅历。学问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预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芳香粽子有说不出的快乐,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谈论平常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外形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确定与否认,而是对孩子加以鼓舞。最终再由教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喜爱家乡喜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宠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相宜的引导孩子把握学问。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端午粽精品教学设计,盼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注意事项

    本文(《端午粽》教学设计(9篇).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