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一等奖说课稿.docx
秋游一等奖说课稿 1、秋游一等奖说课稿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表达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秋游。其次、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漂亮景象。根据从天上到地面的挨次,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颜色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布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表达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呈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开心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利用文本留白,借助文中句式“有时像 有时像 ”“有的 有的 有的 ”,充分发挥想象,进展学生语言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力量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看图和想象创设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看、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纳“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专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陈述:这节课我们连续去(秋游)。播放歌曲郊游,教师描述:听,哪儿来的歌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动身吧! (二)精读课文,主要是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第一局部主要是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1、让孩子自读课文,找一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假如美,美在什么地方?多读两遍感受一下。 2、师生争论,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课文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宽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3)“有时像 有时像 ”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好玩,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常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3、句式练习,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 4、齐读,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其次局部主要是感受秋天的田野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争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风光。 2、学生沟通 ,秋天的田野美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洁白的棉花来表达田野的漂亮,这种漂亮不仅是颜色上的美,更代表了丰收。在教学时主要让孩子抓住描写颜色的词通过比拟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词语的美,并可以联系实际,让孩子照样子说说还会有哪些丰收。出示相应的句子联系。 3、小节: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的确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教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白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确定很快乐,所以读的时候还要快乐点。最终齐读感受。 第三局部主要是感受孩子秋游时玩的很快乐。 这一局部主要是通过联系孩子们的实际,来感受孩子们的开心心情。 抓住重点语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 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在玩些什么?他们表情怎么样?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用“有的 有的 ”来说说小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乐,大家(引读):奔驰追赶,笑着喊着,多快乐哪! 4、最终让我们开快乐心的朗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教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漂亮,大家玩得也很快乐。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吧。 (四)、学习上节课剩余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 最终依据教学目标,布置背诵课文和练习说话的作业。 2、秋游一等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表达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秋游。其次、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漂亮景象。根据从天上到地面的挨次,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颜色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布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表达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呈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开心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颜色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实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实细腻。写秋景到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到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严密协作,意境美丽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其次、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把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培育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熟悉。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进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美丽,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悟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展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学问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气,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头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育了学生动手的力量,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嬉戏教学法 心理学讨论说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留意力集中的时间是特别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嬉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开心的嬉戏活动中进一步稳固所学学问。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纳“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提醒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翻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特别漂亮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漂亮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教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教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连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知教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其次、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纳多种鼓舞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沟通、展现自己的画。 2、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欢乐。 玩:让学生依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展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欢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欢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嬉戏,进展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日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快乐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答复出她的问题才能摘。,秋游说课稿(其次课时) 2、 出示问题: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郊”怎样读?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凉”怎样读?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风光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索,发言。) 3、秋游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表达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外秋游。其次、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与田野的漂亮景象。根据从天上到地面的挨次,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与颜色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布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表达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呈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开心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利用文本留白,借助文中句式“有时像?有时像?”“有的?有的?有的?”,充分发挥想象,进展学生语言力量。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力量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看图与想象创设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看、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纳“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专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陈述:这节课我们连续去(秋游)。播放歌曲郊游,教师描述:听,哪儿来的歌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动身吧! (二)精读课文,主要是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第一局部主要是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1、让孩子自读课文,找一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假如美,美在什么地方?多读两遍感受一下。 2、师生争论,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悟课文 (1)“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2)“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宽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3)“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好玩,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常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3、句式练习,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 4、齐读,感受秋天的天空美 其次局部主要是感受秋天的田野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争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风光。 2、学生沟通,秋天的田野美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洁白的棉花来表达田野的漂亮,这种漂亮不仅是颜色上的美,更代表了丰收。在教学时主要让孩子抓住描写颜色的词通过比拟朗读让孩子感受到词语的美,并可以联系实际,让孩子照样子说说还会有哪些丰收。出示相应的句子联系。 3、小节: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的确特别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教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白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确定特别快乐,所以读的时候还要快乐点。最终齐读感受。 第三局部主要是感受孩子秋游时玩的特别快乐。 这一局部主要是通过联系孩子们的实际,来感受孩子们的开心心情。 抓住重点语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在玩些什么?他们表情怎么样?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用“有的?有的?”来说说小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乐,大家(引读):奔驰追赶,笑着喊着,多快乐哪! 4、最终让我们开快乐心的朗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教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与田野都特别漂亮,大家玩得也特别快乐。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吧。 (四)、学习上节课剩余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 最终依据教学目标,布置背诵课文与练习说话的作业。 4、秋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提示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尝感悟秋天的漂亮,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像组合手段,通过创设情境、驰骋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其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3、课型:低年级阅读课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会唱秋游这首歌吗? 2、师:秋风起了,天气慢慢凉了。在这美妙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教师去秋游了。(板书:1、秋游) 3、想一起去看看吗?师配乐朗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 4、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二)指导看图,感知全文。 1、(放多媒体课件:郊外全景图)大家快睁大眼睛,尽情观赏眼前这美景吧! 2、你能根据肯定的挨次把秋天的美景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吗?(可根据从天空农田同学们的游玩状况来引导说话。) 3、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描绘的。 (三)提出要求,指导初读。 1、请大家拿好书,仔细地读书,遇到不熟悉的字看一看拼音,多读几遍。(鼓舞学生把不熟悉的字划出来,读几遍,记住它) 2、(出示生字:绵 稻 粱 棉 滚 逮 嗓 凉 老 师 郊 望 兔 羊 追 逐 喊) 书上生字能记住的请举手。指名读,跟读。 棉和绵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词语:绵羊 稻子 高粱 棉花 打滚儿 逮蚂蚱 嗓子 凉 教师 郊外 一望无边 白兔 奔驰追赶 笑着喊着 看一看,这些字组成的词会不会读?指名读。(留意正音,帮忙学困生) 4、读书不仅要正确、流利、假如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课文。 5、检查读书状况。 (1)一共几个自然段?请四个小朋友读,思索:每个自然段分别告知我们什么? (2)哪些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哪些小朋友虽然没把握读正确,但情愿试一试?哪一位同学能不让教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6、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比拟句子: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秋风起了,天气慢慢凉了。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慢慢”说一句话? 秋天快完毕的时候,天气就会慢慢(板书“冷”) 比拟“凉”和“冷” 3、“郊外”是什么地方?到课文中找答案。比拟“郊”和“交”:字形上比拟:“郊”字左边的“交”捺改成点;字义上比拟:我们坐着公( )车去( )外游玩。 4、齐读第一小节。 板块二:精读感悟 (一)检查读书状况,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课文中的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走向郊外,观赏秋天的漂亮。 (二)动情朗读,感受景美。 1、秋天详细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秋天美的词句画出来。(自由读全文) 2、你认为秋天美在哪里?(依据学生答复随机出示) 3、沟通 a、其次自然段板书:天空美 (1)(答:天空很美。)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来告知大家?(指读) (2)评议,再指读,你认为秋天的天空美在哪里?(颜色)书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是什么?能换个词吗?这样美的天空,谁情愿来读一读? (3)评议,想一想;秋天的天空还美在哪里?(一望无边)能换个词吗?(再指读) (4)你还觉得天空的什么美?(云朵美)是啊!白云就像一位奇妙的魔术师,千姿百态、变换无穷,想不想去看一看白云?(示白云图) 想一想,白云还像什么?能用上“有时像”来说一说吗? (5)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其次自然段,共同享受天空的美。 过渡:秋天的天空很美,还有哪里也很美? b、讲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农田美 (1)你觉得农田美在哪里? (2)是啊,秋天的农田五彩斑斓,确实很美。那稻子毕竟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样?能用自己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吗?自由说,小组沟通,指名说。 (3)大家把农田描绘得真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我们来到这漂亮如画的郊外,怎能不快乐呢?咦,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草地上的欢乐声,让我们去看看吧! 噢,原来这里真是喧闹。 2、引读: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游玩得怎么样?书上有一个词是什么?(板书:游玩:快乐) 3、你从哪儿看出同学们都很快乐,自由读文。 4、沟通:同学们扯开嗓子会喊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喊一喊吧! 5、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坪,金灿灿的农田,真的使我们沉醉了。假如你来到这么美的郊外,你会怎样表达快乐的心情呢?你会 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吗? 6、真是太快乐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本段。 (四)总结:小朋友,今日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观赏了郊外的漂亮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美丽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板块三:写字指导 1、我们读好了书,能写好字吗? 2、小组自学生字:你觉得写这些字的时候应当留意些什么?你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字形呢? 看书上的田字格,了解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下面我们先来学写这三个字:“兔”、“追”、“喊” 说能说说它们的笔顺?生说师范写 “兔”字的第六笔是撇,从口中起笔,最终一点不能丢。 “喊“字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些,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也要写得左窄右宽。 4、学写“郊”、“望”、“逐” (1)在作偏旁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变化。你发觉了吗? (2)分别标出“郊”字中“交”右下角的点;“望”字中“亡”的第三笔竖提;“逐”第七笔的点。 板块四:实践活动 同学们,趁着这大好的秋游美景。利用双休日,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秋游吧!回来后,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和大家作一下沟通。 5、秋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表达了同学们在教师带着下去郊外秋游。其次、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颜色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布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表达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呈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开心心情。 教学预备:图、生字卡片、配乐磁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游玩。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妙;识字写字。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板书:秋 说起“秋”,小朋友眼前会消失什么? 关注学生的已有阅历,学生有生活的阅历,而且识字和练习中学过关于秋的内容。调动学生大脑里相关的学问储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是的,秋天是个漂亮的季节,天朗气清。在这个宜人的季节里,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去郊外游玩好吗?(板书:游)齐读课题。 【当学生的热忱被激发,他们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地进入阅读。】 二、进入情境。初步感知 你都看到什么了?赶快读读课文。 1自读。(师巡察) 2读给同桌听听,请他帮帮助,听听有没有问题。(师巡察指导互纠) 3自由分段朗读课文,准时评价,相机订正“打滚儿”、“逮蚂蚱”等词。 【关注学生的差异,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扎实绽开朗读的过程,通过同桌帮忙、难词指导,切实过好认读关。 三、对话沟通。体悟课文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让我们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仰起头看看天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亮开嗓子喊一喊!(指导朗读其次段) 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喊一喊中说出对课文的理解,并自然地注入自己的情感,声情并茂。而且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往往会自然调动 生活阅历,对课文加以拓展,丰富语言。 3让我们站起来,走近农田看一看。(出示大幅得意的稻子、高粱、棉花的农田图,远处可模糊些)你看到了什么?跟它们说说静静话好吗?(指导朗读第三段) 借助图画,让学生和庄稼亲切对话,其实就是在与课文对话、沟通,在此根底上读好课文就水到渠成。而且很好地培育了孩子与自然的沟通,与生态环境的友好相处。】 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背诵儿歌秋天到 4下面我们自由活动,同学们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好吗?(师询问孩子干了些什么?感觉怎样?)(指导朗读第四段) 【让学生动一动,把激趣放到重要位置,注意情感的投入,使学生爱读。 5引读全文。(配乐) 四、学习生字 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自能进展识字。 【学生在课堂里,不仅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情感。他们需要与教材进展对话,需要与教师进展沟通。只有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教材活起来,才能做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只有学问与情感共生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6、秋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激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 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熟悉,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悟“郊外、追赶、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索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比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快乐。 ()同学们跟教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其次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慢慢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 比拟加了“慢慢”有什么不同。 () 其次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漂亮的景象呢请读其次段。 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每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拟: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其次句说了什么?“奔驰”和“追赶”两个词语完全一样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其次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快乐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齐读第四段。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快乐。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指名读课文。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快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快喜悦的语气读。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其次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快乐”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个人练读。 指名读。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 描红练习。 。 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依据供应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快乐呀。 7、秋游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沟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把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预备:秋游风景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爱去郊游吗?告知教师你们到哪里秋游.教师前几天也和同学们到郊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大家想观赏吗?(出示风景幻灯片)这地方美吗?教师把这些图片都洗出来了想要吗?比一比哪一组表现最好,就嘉奖给哪一组.大家加油哦! (设计意图: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活泼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稳固练习打下伏笔.) 二、建立模型。 1、你们想去吗?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车幻灯片) 2、试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依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 、同桌争论如何安排车辆. 4、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72÷34= 让学生猜得数, 争论如何估量试商。 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发觉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探究。 全班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缘由。 (2):四年级师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0÷46= 让学生猜得数, 争论如何试商。 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发觉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探究。 全班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缘由。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仆人的地位.) 5、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1)、由学生发觉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2)、连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觉提出并解答:余数大余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3)、小结, 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 (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学问应用及拓展。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以下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状况。什么状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状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361÷54 342÷43 272÷26 448÷89 第2题:(机动)仔细观看,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师生假如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 602÷3120 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 351÷58= 840÷35= 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