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166-2020 儿童胸腹部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92527764
资源大小:29.2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22∕T 3166-2020 儿童胸腹部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规范.docx
ICS 11C 0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 31662020儿童胸腹部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low-dose chest and abdomen CT scans for children2020 - 09 - 29 发布2020 - 10 - 30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DB22/T 31662020儿童胸腹部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儿童胸腹部低剂量CT扫描的缩略语、增强扫描禁忌症、仪器设备要求、CT辐射防护、扫描分组、扫描操作。本标准适用于儿童胸腹部低剂量CT扫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179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WS/T 391-2012CT检查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WS/T 391-201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WS/T391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低剂量 CT 扫描low-dose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s使用优化扫描参数的CT进行检查,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应用常规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3.2螺距pitchCT设备X线球管旋转 1 周时检查床移动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3.3平扫plain scan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WS/T 391-2012,定义3.53.4增强扫描contrast scan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类型,有助于病变的定性。WS/T 391-2012,定义3.63.5自动管电流技术 automatic tube current technology管电流不固定在某个特定值,而是根据患者身体的厚度和密度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控制的技术。4 缩略语1DB22/T 31662020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SIR: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BMI: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NI:噪声指数(Noise Index)5 增强扫描禁忌症5.1 既往有使用碘剂发生不良反应病史者。5.2 甲状腺功能亢进、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哮喘者不宜使用碘对比剂。5.3 有青霉素类、磺胺类等药物严重过敏史者可能为过敏体质,发生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可能性相对较高,需慎重考虑后决定是否使用碘对比剂,并需家属陪同检查。6 仪器设备要求64 排及以上多层螺旋 CT,具有自动管电流技术,迭代重建算法,大螺距或宽探测器。7 CT 辐射防护CT 辐射防护应按照 GBZ 179 要求执行。8 扫描分组8.1 婴儿组1 岁,体重12.5 kg。8.2 幼儿组 1 岁3 岁,体重20 kg,其中 2 岁 BMI17.7;3 岁 BMI17.0。8.3 学龄前组 3 岁6 岁,体重30 kg,其中 4 岁、5 岁 BMI16.7;6 岁 BMI17.0。8.4 学龄组 7 岁15 岁,体重 25 kg80 kg,7 岁 BMI17.5,15 岁 BMI 小于 23.1。9 扫描操作9.1 胸部扫描9.1.1 平扫9.1.1.1 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能够配合检查者吸气末屏气扫描为宜。9.1.1.2 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9.1.1.3 扫描条件9.1.1.3.1 婴儿组轴扫,管电压 70 KV80 KV,自动管电流下限为10 mA,扫描层厚 2.5 mm3 mm,重建层厚1 mm,探测器宽度 120 mm160 mm,扫描时间 0.28 s0.35 s,NI为 9 14,ASIR 40%-60%。2DB22/T 316620209.1.1.3.2 幼儿组轴扫或螺旋扫描,管电压 70 KV100 KV,自动管电流下限为10 mA,扫描层厚 2.5 mm 3 mm,重建层厚1 mm,轴扫探测器宽度 140 mm 160 mm,轴扫扫描时间 0.28 s 0.35 s,螺旋扫描旋转时间 0.28 s 0.35 s,NI为 9 14,ASIR 50%60%,螺距 3.0。9.1.1.3.3 学龄前组螺旋扫描,管电压 80 KV100 KV,自动管电流下限为 10 mA,扫描层厚 5 mm,重建层厚1 mm,旋转时间 0.28 s 0.35 s,NI为 1216,ASIR 60%70%,螺距 3.0。9.1.1.3.4 学龄组螺旋扫描,管电压 100 KV,自动管电流下限为 10 mA,扫描层厚 5 mm,重建层厚1 mm,旋转时间 0.28 s 0.35 s,NI为 15 19,ASIR 40%70%,螺距 3.0。9.1.1.4 重建算法标准算法、肺组织算法。9.1.1.5 辐射剂量存储应开启剂量报告(dose report)功能,以便将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报告进行常规存储。9.1.2 常规增强扫描9.1.2.1 检查前准备9.1.2.1.1 禁食 2 h3 h,不应禁水,签署知情同意书。9.1.2.1.2 嘱患者去除检查部位金属异物。9.1.2.1.3 对检查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不能配合检查的儿童行 CT 增强检查前应镇静。9.1.2.2 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能够配合检查者吸气末屏气扫描为宜。9.1.2.3 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9.1.2.4 扫描条件按照 9.1.1.3 执行。9.1.2.5 对比剂应使用非离子型等渗或次高渗对比剂,尽量避免使用高渗对比剂,避免大剂量或短期内重复使用碘对比剂,注射总量按每千克体重 1 ml2.5 ml给药,注射流率为 0.5 ml/s3.0 ml/s,注射流率按照公式(1)计算:g =vt. (1)式中:g 对比剂注射速率;3DB22/T 31662020v 对比剂注射总量;t 对比剂注射时间。9.1.2.6 时间设置9.1.2.6.1 时间经验法采取高压注射器团注给药的方式,注射后开始扫描,时间应为动脉期 25 s35 s,50 s 70 s延迟扫描。9.1.2.6.2 对比剂示踪法,阈值设为 100 HU,监测点设在降主动脉起始部,触发后动脉期延迟 5 s 扫描,静脉期为 30 s40 s。9.1.2.7 重建算法标准算法、肺组织算法。9.1.2.8 辐射剂量存储应开启剂量报告(dose report)功能,以便将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报告进行常规存储。9.1.2.9 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观察 30 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患儿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9.2 腹部扫描9.2.1 平扫9.2.1.1 扫描前准备9.2.1.1.1 宜在检查前 25 min 45 min 口服清水。9.2.1.1.2 非急诊患儿,充分做好胃肠道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肠道内高密度物质与气体产生的伪影。9.2.1.1.3 嘱患者去除检查部位金属异物。9.2.1.2 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能够配合检查者屏气扫描为宜。9.2.1.3 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9.2.1.4 扫描条件9.2.1.4.1 婴儿组、幼儿组螺旋扫描,管电压80100 KV,自动管电流 10 mA 375mA,扫描层厚 3 mm5 mm,旋转时间 0.28s 0.35 s,NI为 814,ASIR 30%70%,螺距3.0。4DB22/T 316620209.2.1.4.2 学龄前组螺旋扫描,管电压 100 KV,自动管电流 10 mA375 mA,扫描层厚 5 mm,旋转时间 0.28 s 0.35s,NI为 816,ASIR 30%70%,螺距 3.0。9.2.1.4.3 学龄组螺旋扫描,管电压 100 KV,自动管电流 10 mA375 mA,扫描层厚 5 mm,旋转时间 0.28 s 0.35s,NI为 1216,ASIR 30%70%,螺距 3.0。9.2.1.5 重建算法标准算法。9.2.1.6 辐射剂量存储扫描时应开启剂量报告(dose report)功能,以便将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报告进行常规存储。9.2.2 常规增强扫描9.2.2.1 检查前准备9.2.2.1.1 禁食 6 h8 h,不应禁水,签署知情同意书。9.2.2.1.2 嘱患者去除检查部位金属异物。9.2.2.1.3 对检查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不能配合检查的儿童行 CT 增强检查前应镇静。9.2.2.2 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9.2.2.3 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9.2.2.4 扫描条件按照 9.2.1.4 执行。9.2.2.5 对比剂按照 9.1.2.5 执行。9.2.2.6 时间设置9.2.2.6.1 时间经验法采取高压注射器团注给药的方式,注射后开始扫描,时间应为动脉期 25 s30 s,门静脉期 50 s65 s,平衡期 120 s 扫描。9.2.2.6.2 对比剂示踪法阈值设为 100 HU,监测点设在第一肝门水平主动脉上,触发后延迟 5 s15 s,门静脉期为 30 s40 s,平衡期为 90 s100 s。9.2.2.7 重建算法5DB22/T 31662020标准算法。9.2.2.8 辐射剂量存储应开启剂量报告(dose report)功能,以便将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报告进行常规存储。9.2.2.9 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观察 30 min,病人无不适方可离开,若病情允许,嘱患儿多饮水,以利于对比剂排泄。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