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锡商与无锡城市近代化.docx

    • 资源ID:9254218       资源大小:27.7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锡商与无锡城市近代化.docx

    锡商与无锡城市近代化 摘要1895年第一家工厂的出现,拉开了无锡从一个小县城向近代化转型的大幕。一批优秀的实业家群体成了无锡城市近代化的强力拉动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无锡外来人口增多,消费市场扩容,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换代。 关键词无锡城市近代化实业家 近代城市必需有工业基础。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它使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和小镇移居城市,从而为城市的发展供应了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近代工厂的出现,拉开了无锡城市近代化大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化,意味着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型。明代以来,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兴盛使无锡形成了远近著名的米市布码头。但是近代以前无锡市场贸易的土布、蚕丝,全是个体小农户以副业的方式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极其低廉,不能诱发城市中出现机器生产,也难以吸引农夫进城从事纺织和蚕丝劳动。直到清末民初以前,无锡只不过是地处苏常之间,隶属于常州府的一个不起眼的三等小县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逊于苏州、常州、镇江、扬州,除米市外,经济地位在全国各县微乎其微。无锡最早的工厂是从西方移植的产物。以机器为动力的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无锡的传统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体系渐渐形成。 清末,无锡是江苏第一个出现工业企业的县份。1895年10月,杨宗濂、杨宗瀚兄弟筹资24万两白银,在锡城东门外羊腰湾创办了无锡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业勤纱厂,拉开了近代无锡机器生产的序幕。无锡城市近代化由此起步。同过去的手工作坊相比,该厂资本与规模都是空前的,其有800名女工、200名男工与73名童工。1 1900年,无锡其次家工厂保兴面粉厂诞生。 1904年,上海滩出名的“煤铁大王”周舜卿在其家乡无锡县东土夅投资8万两白银,开办无锡第一家机器缫丝厂裕昌丝厂,自行仿造意大利式缫车96台,替代传统的土法繅丝。业勤、保兴、裕昌三家工厂的先后诞生,开创了无锡地方创办实业的先河,为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继企业的创办跟进树立了样板。其后,号行商人、钱庄老板、政府官员纷纷投资近代工业,到1911年,已建棉纺厂、面粉厂、缫丝厂、碾米厂、染织厂16家,资本额150万元,工业总产值350万元,无锡成为全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1933年,全国工业新增产值6.4亿元,农业总产值187.6亿元,两者之比约为1:29。同年无锡县工业产值7736万元,农业产值869万元,农业产值大约相当于工业产值的10%。因为无锡的工业绝大部分是制丝、纺织、制粉等农产品加工,若根据原料生产产值一般占工业总产值73%计算的话,核到工业新增产值约2318万元,即农业与工业的比例约为1:3。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给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由此推动无锡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市容市貌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它标记着从前自然成长起来的城市已经变成了近代化的大工业城市。经过短短二三十年,无锡一跃成为苏南经济中心,工业实力雄居江苏榜首,全国第五。经济地位的改变导致城市级别的提升,无锡从一个一般县治上升为地区的行政中心。1934年,江苏省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无锡区辖无锡、武进、江阴、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8县。汪伪时期,督察专员公署仍驻无锡。相形之下,传统的府城苏州、常州和新兴的明星城市南通亦黯然失色。 1936年,无锡有纺织、面粉、缫丝、碾米、榨油、化工、建材、造纸等20个工业门类,294家工厂。资本总额3860万元,工业总产值13550万元。基本形成了以纺织、面粉、缫丝为支柱,其它工业门类相配套的轻工业生产体系。从全省和全国范围来考察,无锡工业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锡缫丝厂和缫丝车分别占全省的94%和95%,居全国首位,出口量约占全国28%,成为名副其实的丝都。面粉工业不论是工厂数还是生产实力,均居全省第一位。纺织业纱锭24万多枚,布机3500多台,分别占全省的38%和92%。21937年2月的统计,无锡工业资本总额1407万元,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居第五位;年总产值7736万元,仅次于上海、广州,居第三位;产业工人总数6万多人,居上海之后位列全国其次。全国民族资本每一百零一元资本年产值为286元,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六大工业城市平均为386元,而无锡达到549元,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经济发达造就了城市的旺盛,无锡由此以“小上海”而著称海内外。 环顾无锡周边城市,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各有千秋,但均远落后于无锡。到全面抗战前夕,无锡的工业实力已雄踞全省之冠,成为推动城市近代化最强劲的动力。 人口集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城市发展水平的详细体现。近代无锡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城区人口快速递增。据统计,民国初年无锡城乡人口为79万余人,其中城区仅56万人。1920年全县人口将近92万,城区人口突破10万,与民国初年相比,前者增加16%左右,后者增加60%以上。1928年,全县人口94万余人,而城区人口接近20万。8年时间,全县人口增长约2%,城区人口则翻了一番,已达到民国政府一般市条件,无锡因此有筹备废县设市之举。1930年头,无锡城市人口进入30万大关,而全县人口最高峰在1936年为121.9万人。又一个8年,全县人口增长近30%,城区人口增长50%。1933年的调查统计,无锡县全部人口中,农业人口占51%,非农业人口占49%,相比于当年全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之比73:27来看,当时无锡城市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到1949年,市区人口已达到48.67万人,将近40年时间内,无锡全县人口增长不到40%,城区人口增长5倍左右。 城市化动力的推拉因理论认为: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因”;城市工业发展供应大量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拉因”。就近代无锡城市发展而言,推动和拉动两种因素同时起作用。近代无锡因工而兴。仅以纺织、面粉、缫丝三大产业而言,从手工劳动变为机器生产,工业技术带来了生产规模的巨大膨胀、产业链条的延长、分工的增加和细化,从而产生了对劳动力持续增加的需求。城市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手工作坊和商店的雇工、学徒,而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紧紧相连的产业工人。正如薛明剑所指出的,甲午斗争前,“全邑劳工仅以扛运肩夫(是时更盛行轿行)之小工(苦力)居多数,即有艺工,亦仅属于农闲时之家庭手工,无所谓劳方资方之明显区分”。一次大战后,无锡机器工业发展,“全邑工厂均感缺乏工作人员,每一新工厂之设立产生,往往发生招工纠纷,如拉揽技术工人等。”3无锡近代产业工人队伍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成长态势。1919年全城工人数为25616人,占全县人口2.8%,城区人口1/5。1929年达到7万人,占全县人口8%,城区人口1/3,城区劳动力的60%73%。1933年,产业工人占全县人口12%,1948年工业人口达到89263人,工人人口的持续增加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逐步提升,从一个侧面呈现近代无锡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过程。 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兴起后,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根本改变。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使人口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工业中,人工人,仅仅被看做一种资本,他把自己交给厂主去运用,厂主以工资的名义付给他利息。大工业企业须要很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面共同劳动;这些工人必需住在近处,甚至在不大的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他们都有肯定的须要,为了满意这些须要,还需有其他的人,于是手工者、裁缝、鞋匠、面包师、泥瓦匠、木匠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城市愈大,搬到里面来就愈有利,因为这里有铁路,有运输河,有马路;可以选择的娴熟工人愈来愈多;这就确定了大工厂城市惊人快速地成长。”4 工厂选址,变更城市布局 作为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载体,城市的地域空间规模与经济和人口规模亲密相关。肯定的城市空间规模,既是发挥城市功能,满意经济和人口增长须要的前提条件,又是由经济和人口的集中程度所确定。明清时期,无锡县城布局所呈现的局促狭窄,零乱随意,是与传统农业经济相适应的。米市布码头的旺盛,虽在南北城门之外形成八段米市和沿河商业街巷,但还不足以对城市化进程产生根本影响。近代工业诞生后,这一状况才得以变更。 旧城无法容纳,绝大部分工厂只能建在城外,由此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开发,使城市规模渐渐扩大。1917年,杨翰西于锡城北郊丁村长源桥建广勤纱厂,最初工人1400多,最多2200多人。当时火车站以北还是一片旷野,广勤开工后,这里人烟渐多,后筑周山浜至广勤厂的广勤路,成为火车站以北的第一条公路,又“于道旁接连修建市房,招引商贾,日趋成市,使一片旷野渐渐旺盛喧闹起来。”19191936年间,周山浜地区先后开办了十多家工厂,用工一万人左右。杨又接连开办小学、医院,建小型发电厂,沿广勤路安装路灯。1921年,更辟于胥乐公园,建公共体育场。公园入夜灯火通明,有多种文艺演出活动,市民俗称其为“夜花园”。在周山浜广勤路口,还建有华盛顿西菜馆和西式客房,市区新潮人士趋之若鹜,成为当时无锡一景。周山浜和夜花园地区渐渐与火车站以南的商业闹市连成一片。 作为无锡最主要的工业区,西门外集中了锦记丝厂、茂新面粉厂、申新三厂、兴业布厂等几十家大中型工厂。这些工厂对原辅材料的需求,又催生了大批配套协作厂商。纺织厂浆纱用淀粉需求日增,西门一带粉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产生规模更大的淀粉厂。工厂产品包装用蒲包、草绳需求日增,专营蒲包草绳的店号随之跟进。大工业带动手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使西门外棚下街一带很快形成锡城又一商业闹市。 1911年至1937年,无锡城新建各类建筑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55万平方米为工业建筑,占46%左右。1949年底,无锡城区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其中工商业用房110万平方米,住宅180万平方米。在住宅中,新兴工商业者占了73万平方米。因此,工商业资本占有的房产将近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商经济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由于工商业的拉动,无锡城市起先形成轴向发展和组团发展的布局特征。一是工商业沿着运输河、铁路、马路等主要交通线向外延长,呈带状分布,工厂、商店、堆栈、码头、货场相对集中,如北塘蓉湖庄一线,长路羊腰湾一线,周山浜广勤路一线。二是在闹市口和交通要道口形成各有特色的经济组团,成块状分布。如吴桥、北塘、三里桥至莲蓉桥沿河,粮油行、粉麸号、南北山地货行及堆栈较为集中;江尖南尖龙船浜李家浜和迎龙桥西水墩两处,以纺织厂、碾米厂、面粉厂及相关仓库为多;清名桥、南塘和亭子桥等处,以丝厂和相关行号、堆栈为主;机械修造业、翻砂业则集中于光复门外及惠农桥;造船业主要分布于泗堡桥、塔桥下和丁土夅里。三是商业服务业也在发展中形成肯定的片区。如零售商业主要分布在城中大市桥崇安寺、北大街、光复门等处;批发商相对集中于北塘、工运桥等地;金融业则处于与北塘和北大街相邻的财神弄;消遣业则以火车站、汉昌路一带为多。 近代产业的快速成长导致城区人口急剧膨胀,使旧城难以负荷。客观上要求打破城墙的禁锢,在城外辟建新的居住区。沪宁铁路通车后,无锡城区私房出租占私房总量的一半,仍不敷满意住房需求,人们惊呼“旧城厢快要胀破了!”为了便利本厂工人居住,规模较大的企业先后建立了一批工房,围绕城厢外围和主要工厂区四周,形成庆丰里、丽新里、亁德里、华新里、豫康里、勤工桥、通扬桥、振新一村二村、十八间头等工房区,全邑此项工房不下二三万幢。 明清时的无锡始终是由周长11里的城墙所包围,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城。虽然这一时期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转口贸易日益兴盛,但城市规模并无多大改变。民国初年,无锡城厢已具有都市特征,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抗战全面爆发时已扩展至10平方公里,这无疑应归功于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交通运输区、仓库码头区、工人居住区。 造桥修路、通电通车,让城市生活更便利 交通建设实为城市近代化的前奏。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在火车和汽车出现之前,交通运输一直“以水不以陆”,近代工厂大多沿河而建,便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进出。无锡交通运输的近代化也以内河轮运启其端。1895年锡城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开办,无锡运输河上就驶有上海等地轮船公司载货搭客的轮船。1902年,上海内河招商总局无锡分局成立,这是无锡第一家轮船公司。1905年起,无锡历年有新的轮船运输企业开设。1919年有小火轮20艘,主要业务为客运,兼带货运。1920年头以后,轮运业进入发展时期。1929年,轮运公司增至21家,有轮船57艘,其中货班主要是上海航线,客运和客货兼運则包括江阴、常熟、苏州、湖州、宜兴、溧阳等21条航线。到抗战前夕,无锡共有35家轮运公司,拥有87艘蒸汽机和柴油机轮船。当然,轮船并没有完全取代木帆航船,因为航船运价低廉,租用便利,能驶达轮船所不通航的地区,因而粮食、蚕茧、建材等笨重货物主要仍由航船承运。有鉴于此,轮运业也改进经营方式,轮船改为仅作动力,拖带航船载货搭客。平均每条货轮可拖带7.5条航船,既提高了轮船的运输实力,降低了单位能耗,也把旧式航运业纳入了近代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我国民营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无锡工商实业家在城市交通建设中成为一支不行或缺的重要力气。“江苏省是近代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其马路建设始于商人投资”。51914年,由荣德生倡议出资,从西门迎龙桥到梅园辟筑全长近9公里的开源路(先通荣巷,后延至梅园),这是无锡城乡之间的第一条马路,也是江苏省最早的马路之一。其后,荣德生、陆培之、祝兰舫、杨翰西等先后出资兴建广勤路(周山浜通勤路华庄岸)、通惠路(火车站吴桥惠山)、扬化路(南门带钩桥南方泉)等14条马路,总长48公里,使无锡城区与近郊连成一片,从前的荒郊野地如北柵口、周山浜等渐成闹市。近代交通建设的发展,对无锡城市布局的拓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无锡水网密布,沿河两岸之间依靠渡船交通,筑路必需造桥。1916年,源康丝厂经理吴子敬独资兴建了横跨京杭大运输河的吴桥,这是无锡第一座大跨度、可通行汽车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式样与上海外白渡桥相仿,成为当时无锡一景。 大公桥位于南长街与南下塘之间,横跨古运输河,拱形钢筋水泥桥。1929年的无锡南门丝厂林立,上塘有振元和永泰,下塘有振艺和九余。古运输河两岸的缫丝女工上班,都起早摸黑赶路。为削减路远绕道,在永泰丝厂对面的熙朝鼎甲坊(下牌楼)的南码头设摆渡口,用渡船接送振艺丝厂的女工。这年梅雨季节无锡发起了大水,运输河水湍急。一天,一名已怀孕的振艺丝厂女工在乘渡船时不慎溺水身亡,这起惨事引起锡城缫丝业公会的重视,提出弃渡造桥要求。振艺丝厂厂主许稻荪为息事宁人,确定造桥,主动在开设的工厂慈善会“永锡堂”中支付建桥费用。由于势单力薄,建桥费用相差较多,一时难以付诸实施。正在着急之时,工商实业家荣德生得悉后马上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最终在1930年4月竣工。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于是,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大公桥。桥长34.6米,宽5.6米。 此外,实业家荣德生、陆培之、薛南溟、祝兰舫等集资组建一百零一桥公司,8年内共建成大小桥梁88座,其中无锡地区57座,最出名的是宽5.6米、长37米,60个桥孔的宝界桥,当时钱塘江大桥尚未建成,所以它号称“江南第一长桥”。 随着近代马路的修筑,无锡汽车运输得到初步发展。1927年,无锡利民汽车公司、袁世开汽车行开业,成为汽车客运之始。次年又增加开原乡公共汽车公司。1931年锡澄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专营锡澄线客运。京杭国道(南京至杭州)竣工后,即成立江南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江苏段客运业务。1934年10月,锡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与江苏省建设厅签约30年专营锡沪路合同。抗战前,锡澄、锡沪、江南3家长途汽车公司共有大客车118辆,小客车20辆,货车2辆。1947年荣德生等集资成立无锡长途汽车公司,行驶于锡苏线、湖滨线、锡锦线。汽车运输机动敏捷,可直达目的地,具有取代传统人力、畜力运输的内在优势。它的出现,对原来的土路小桥、窄街小巷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汽车运输始终以客运为主。在长途货运方面,它根本无法与水运和铁路的优势相竞争,即使是短途货运,因旧中国劳动力极其低廉,汽车也敌不过肩挑人扛和胶轮大平板车,所以汽车货运业务极少。 近代无锡交通运输业,形成以内河轮运为主体,远距离的铁路运输为骨干,汽车运输为协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综合网络体系,初步解除了传统交通运输对新兴工商经济发展的阻扼,推动无锡城市近代化快速发展。 电力应用标记着能源利用的近代化,促进工业生产效率大幅上扬,同时也深刻地变更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在无锡,电力工业的起步发展,是从工业企业自办发电和经营居民照明用电起先的。 1910年8月,由孙鹤卿、薛南溟等人集资6万元筹办的无锡耀明电灯公司2台50千瓦发电机组在光复门外建成发电,夜间定时向火车站、汉昌路、光复路、圆通路及北塘部分地段近2000盏16支光电灯送电,并于汉昌路树木电杆安装路灯。此为无锡地区利用电能的起先。1919年开原电灯公司成立,与耀明公司自办发电不同,开原公司采纳购电经营方式,营业区域东至迎龙桥、南至梁溪河、西至萧家湾、北至庆云寺锡山脚。此前,一度自备发电的荣巷镇荣家住宅和工商学校,也转而由开原公司供电。至1920年头中,无锡城乡接连有6家电灯公司创办,其中有小型火力发电厂,也有购电转售的供电公司,主要供应照明用电,小电厂装机总容量不过150千瓦。 电力对城市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工业生产上。1913年,振新纱厂安装1350千瓦发电机组,此后,申新、庆丰和丽新等厂也相继自办发电,申新纱厂1922年装机容量达3200千瓦,发电规模称当时之冠。至1935年,4家工厂共装置发电设备9台,装机容量18500千瓦,占全省15家有自发电工厂装机容量的63.7%,接近上海19家华商工厂的自发电总量。运用电力的成本较蒸汽机动力为低,且有利于保持机器转速稳定,为提高新产品质量创建条件,同时机器的开停运行便利敏捷,又能节约传导的损耗,而工厂自备发电的余电,则可以用于工厂职工住宅和旁边居民及路灯照明。更重要的是,电力的应用,使先进机器设备的引进,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可能。至无锡解放,戚墅堰电厂装机总容量17301千瓦(其中一半左右供应无锡),而无锡四家纱厂自发电设备总容量达18730千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无锡近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 1911年7月,杨翰西筹资2万元创办无锡电话公司,购置英制磁石交换机101门,开通市内电话,为工厂企业及商号服务。初期,市民对此“洋玩意”不了解,公司免费给一些企业和商店装机试用,数月后,反映良好,用户骤增,原有设备不敷运用。1918年电话公司加添股本25万元,改磁石交换机为共电交换机,容量增为1010门。同时架设近郊线路,先是河埒口、荣巷、梅园一线,19241928年,前洲、堰桥、西漳、坊前等镇相继架线通话。1929年,为普及乡村电话,无锡县建设局召开各市镇会议,规定各乡重要集镇必需装置电话,县政府负责40%的经费,余则由各区公所分摊。同年无锡电话公司协作这次活动再增资扩容为1730门,无锡商办电话公司资本达40万元,总计通话里程473公里,无锡电话公司的规模和容量在当时国内民办电话事业中仅次于京津沪等大城市。南通仅次于无锡,通话里程392公里。6到1933年,无锡县区主要集镇均已通电话。1934年,无锡电话公司在火车站行李房首次装置城厢第一部公用电话。1946年后,新增堆栈、米豆、丝厂、纱布等业公会的公用电话。解放前夕,无锡城厢共有公用电话29部。 无锡原是一个没有开埠的小县城,但因抢先一步发展民族工商业,至20世纪二三十年头,其电灯、邮政、电话等近代市政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正是在荣德生等一批优秀实业家的推动下,无锡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与外来资本扎堆的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沈阳等城市相比,无锡建成区面积还很有限;与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比,作为“暴发户”的无锡因缺少长期的积累,在城市建设方面欠账许多,无锡城市建设在全国要进入第一梯队并非易事。 参考文献 1单强:工业化与社会变迁:近代南通与无锡发展的比较探讨,中国商业出版社,19101年,第174页。 2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无锡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1015年,第840页。 3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薛明剑文集(下),当代中国出版社,2022年,第858页。 4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1015年,第300页。 5黄逸平: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1015年,第248页。 6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探讨,四川高校出版社,19101年,第450页。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锡商与无锡城市近代化.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