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docx
-
资源ID:92544514
资源大小:14.1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第 五 单元第 17 课 主备人: 吴薇_审核人:陈霞 课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总1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主张的观点。 2.理解本文的批驳思路。 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本文的驳论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明主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合作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一、课前自学课本: 1.自主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标注自然段,圈画重点词语并识记、积累。 二、知识链接: 三、自学质疑: 我的困难(或问题)是:_ 。 课上研学 自学反馈 1.检查字词识记与积累。 慨叹:ki,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xuán,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诓骗:kung,说谎话骗人。 渺茫:本课是指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2.文体链接 (1)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2)驳论文:通过反驳对方观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议论文。 基本论证方法: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间接批驳:用正面立论的形式,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争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 3.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浙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4.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二、聚焦问题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3.作者正面提出了什么观点? 三、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 1.课文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 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敌论据: 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不久不再自夸只希望“国联”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1934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探究活动二】 1.思考:敌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 敌论点中:“中国人”指全体中国人民,范围大。 敌论据中:“我们”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 论证错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2.如何找批驳的“突破口”(齐读35段) 作者承认所摆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因为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是信“地”信“物”,希望国联也是事实,是“他信”,求神拜佛却也是事实,是“自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所以在作者看来,这些中国人根本谈不上“失掉自信力”的问题,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驳。 【探究活动三】 1.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哪些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第7段中“的人”注解举例。 “埋头苦干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 2.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阅读6-8段) 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是“力”。第六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8段举出中国历史上各种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驳斥对方。 3.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4.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齐读第9段)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地下党”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四、深度构建 1.梳理反思: 本文批驳敌论时,针对“自信力”仿造了两个词“自信力”、“它信力 ”有力地嘲讽、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本质和嘴脸。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 2.总结归纳: 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中国的脊梁”?借梁启超先生说过的话:“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同学们做中国的脊梁。 3.当堂检测: 你能说服他们吗?(运用理论和事实论据,驳斥下面的错误观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课后拓学 一、巩固知识 完成“积累拓展”三。 二、拓展提升 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今天的我们还会更坚定地说:“中国人从来都是有自信力的。” 请以“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 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