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ppt
第十章第十章 脂类代谢脂类代谢metabolism of lipids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血脂血脂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类脂代谢类脂代谢脂类代谢紊乱脂类代谢紊乱第一节第一节 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一、脂类的分布一、脂类的分布脂类脂类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类脂类脂分布:脂库分布:脂库储存脂(可变脂)储存脂(可变脂)分布:各种生物膜分布:各种生物膜基本脂(固定脂)基本脂(固定脂)lipidstriacylglycerollipoid(磷脂、胆固醇(酯)等磷脂、胆固醇(酯)等)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二、脂类的生理功能脂肪脂肪(fat)储能和供能储能和供能防止散热保持体温防止散热保持体温保护固定内脏保护固定内脏提供必需脂肪酸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类脂类脂lipoid各种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各种生物膜的重要组分第二节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胆汁酸盐胆汁酸盐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磷脂酶磷脂酶A2胰脂酶胰脂酶磷脂磷脂脂肪酸、溶血磷脂脂肪酸、溶血磷脂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脂肪酸、游离胆固醇脂肪酸、游离胆固醇脂肪酸、一酰甘油脂肪酸、一酰甘油脂肪脂肪乳化微团乳化微团重新酯化成重新酯化成甘油三酯等甘油三酯等载脂蛋白载脂蛋白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淋巴淋巴血液血液乳化乳化微团微团脂类的消化脂类的消化脂类的吸收脂类的吸收第三节第三节 血脂血脂一、血脂的组成与含量一、血脂的组成与含量组成:组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riacylglycerols)、磷脂磷脂(phospholipidephospholipide)、胆固醇胆固醇(cholesterol)cholesterol)(酯酯esterester)、)、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ree fatty acid)含量:含量: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1.131.13mmol/L(100mg/dl)mmol/L(100mg/dl)总胆固醇总胆固醇 5.175.17mmol/L(200mg/dl)mmol/L(200mg/dl)二、血脂的来源和去路二、血脂的来源和去路血脂血脂500mg/dl食物中脂类食物中脂类体内合成脂类体内合成脂类脂库动员释放脂库动员释放氧化供能氧化供能进入脂库储存进入脂库储存构成生物膜构成生物膜转变成其他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波动范围较大波动范围较大三、血浆脂蛋白三、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血脂的转运形式:血脂的转运形式:脂蛋白脂蛋白血脂血脂+载脂蛋白质载脂蛋白质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清蛋白清蛋白复合体复合体(疏水)(疏水)(亲水)(亲水)apolipoprotein(亲水)(亲水)(albumin)(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电泳法电泳法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1、电泳法、电泳法原理:原理:各类脂蛋白的各类脂蛋白的表面电荷不同、颗粒大小差异表面电荷不同、颗粒大小差异在电场中迁移率不同而达到分离在电场中迁移率不同而达到分离CM前前脂蛋白脂蛋白(pre-LP)脂蛋白脂蛋白(-LP)-脂蛋白脂蛋白(-LP)类型:类型:原点原点 1 2 清蛋白清蛋白 原点原点 前前(CM)血血浆浆蛋蛋白白电电泳泳血血浆浆脂脂蛋蛋白白电电泳泳2、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密度密度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ow density lipoprotei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原理:原理:各脂蛋白密度不同(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异)各脂蛋白密度不同(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异)超速离心超速离心密度不同而漂浮或沉降密度不同而漂浮或沉降chylomicron类型:类型: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前前脂蛋白脂蛋白(pre-LP)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脂蛋白(-LP)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脂蛋白(-LP)pre-lipoprotein-lipoprotein-lipoprotein密度分类法密度分类法 电泳分类法电泳分类法(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组成:蛋白质组成:蛋白质(protein)载脂蛋白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riaeylglycerol)磷脂磷脂(phospholipidephospholipide)胆固醇胆固醇(cholesterolcholesterol)胆固醇酯(胆固醇酯(cholesterolcholesterol esterester)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poAapoBapoCapoDapoEB48B100C-,EB100A-,结合及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结构、调节结合及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结构、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识别脂蛋白受体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识别脂蛋白受体CMVLDLLDLHDL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apoA-,apoC-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磷磷 脂脂apoB-100,apoB-48磷脂单分子层磷脂单分子层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脂蛋白脂蛋白疏水核心疏水核心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及功能(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及功能食物脂肪食物脂肪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apoB48apoA磷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新生新生CM血液血液HDL成熟成熟CMapoCLPL CM残余颗粒残余颗粒肝细胞降解肝细胞降解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载脂蛋载脂蛋 白交换白交换进入血液进入血液1、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的代谢的代谢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90%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半衰期短,空腹血浆不含半衰期短,空腹血浆不含CMCM,高脂血症,血浆浑浊高脂血症,血浆浑浊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代谢小结代谢小结2、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谢代谢甘油甘油三酯三酯磷脂、胆固醇、磷脂、胆固醇、apoB-100、E新生新生VLDL成熟成熟VLDL血液血液HDLapoC、ELPLIDLLDL富含胆固醇酯富含胆固醇酯apoB-100甘油、脂肪酸甘油、脂肪酸脂蛋白脂蛋白 交换交换apoC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谢小结代谢小结合成部位:肝脏合成部位:肝脏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60%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3、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的代谢LDL肝或肝外组织肝或肝外组织受体受体(apoB100、E)水解释放水解释放胆固醇胆固醇溶酶体溶酶体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代谢小结代谢小结合成部位:血浆中合成部位:血浆中VLDL转变而来转变而来主要物质:胆固醇酯主要物质:胆固醇酯50%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正常人空腹血浆的主要脂蛋白正常人空腹血浆的主要脂蛋白LDL,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4、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代谢的代谢新生新生HDL圆盘状圆盘状磷脂双层结构磷脂双层结构血液血液LCAT成熟成熟HDL(富含胆固醇酯)富含胆固醇酯)肝肝胆汁酸胆汁酸(胆固醇)(胆固醇)含磷脂、胆固醇、含磷脂、胆固醇、apoA、C、E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小结小结合成部位:肝脏、小肠合成部位:肝脏、小肠主要物质:磷脂、游离胆固醇、主要物质:磷脂、游离胆固醇、apoA、C、E功能: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功能: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功能功能48508095507050转运外源性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和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到全身胆固醇到全身转运内源性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到全身三酰甘油到全身转运内源性转运内源性胆固醇从肝胆固醇从肝到全身各组织到全身各组织转运胆固醇转运胆固醇从组织到肝从组织到肝分分 类类CMVLDL(Pre-LP)LDL(-LP)HDL(-LP)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性质、功能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性质、功能 实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实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HDLCh)血清血清HDL:apoALDL:apoBVLDL:apoBMg2+磷钨酸磷钨酸不溶性沉淀不溶性沉淀上清液上清液抽提胆固醇抽提胆固醇第四节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triacylglycerol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脂肪动员甘油(甘油(glycerol)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CO2+H2O+ATP糖糖 原原CO2+H2O+ATP-氧化氧化乙酰乙酰CoA(肝)(肝)酮体酮体(ketone bodies)(肝外)(肝外)(一)脂肪动员(一)脂肪动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甘油、脂肪酸脂肪酶脂肪酶(lipase)概念:概念:TGTG脂肪酶脂肪酶DG+HOOC-R1DGDG脂肪酶脂肪酶MG+HOOC-R2MGMG脂肪酶脂肪酶甘油甘油+HOOC-R3激素敏感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hormone-sensitive triacylglycerol lipase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脂解激素: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素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雌二醇胰岛素、前列腺素、雌二醇(二)甘油(二)甘油(glycerol)的氧化的氧化葡萄糖葡萄糖或糖原或糖原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CoACOCO2 2+H+H2 2O O甘油激酶甘油激酶(三)脂肪酸(三)脂肪酸-氧化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胞液)(胞液)脂酰脂酰CoACoA进入进入线粒体线粒体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线粒体)(线粒体)乙酰乙酰CoA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线粒体)(线粒体)RCOOHRCOOH+HSCoAHSCoARCoRCoSCoASCoA脂酰脂酰CoACoA合成酶合成酶ATPATPAMP+AMP+PPiPPi2 2PiPi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外侧外侧 内侧内侧RCoRCoSCoASCoA肉毒碱肉毒碱HSCoAHSCoARCoRCo-肉毒碱肉毒碱肉毒碱脂酰转移酶肉毒碱脂酰转移酶RCoRCo-肉毒碱肉毒碱肉毒碱肉毒碱HSCoAHSCoARCoRCoSCoASCoA肉毒碱脂酰转移酶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基质基质-氧化途径氧化途径载体载体RCOOH2、脂酰、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3、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脱氢脱氢加水加水再脱氢再脱氢硫解硫解5 5、ATPATP的生成(偶数碳脂肪酸)的生成(偶数碳脂肪酸)n n2 21 1()5 5+2 2n n12122 2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COCO2 2+H+H2 2O O4 4、CHCH3 3CoCoSCoASCoA彻底氧化彻底氧化-氧化的次数氧化的次数生成的乙酰生成的乙酰CoA数数脂肪酸活化脂肪酸活化消耗的消耗的ATP数数(四)酮体(四)酮体(ketone bodies)的生成和利用的生成和利用酮体酮体:脂肪酸在肝中不彻底氧化产生的:脂肪酸在肝中不彻底氧化产生的 乙酰乙酸乙酰乙酸(acetoacetate)-羟丁酸羟丁酸(-hydroxybutyrate)丙酮丙酮(acetone)原料:原料:乙酰乙酰CoACoA部位:部位:肝(线粒体)肝(线粒体)乙酰乙酸乙酰乙酸丙酮丙酮-羟丁酸羟丁酸1、肝肝内内生生酮酮key enzyme2、肝外利用、肝外利用(-hydroxybutyrate)(acetoacetate)(acetoacetyl CoA3、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饥饿、糖尿病时饥饿、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过多,超出肝外组织利用能力酮体生成过多,超出肝外组织利用能力酮血症酮血症(ketonemia)酮尿症酮尿症(ketonuria)酮症酸中毒等酮症酸中毒等酮体是脑组织的重要酮体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物质能源物质实验:尿醋酮(丙酮)测定实验:尿醋酮(丙酮)测定(尿液)丙酮(尿液)丙酮OH-亚硝酰铁氰化钠亚硝酰铁氰化钠紫红色化合物紫红色化合物二、甘油三酯的二、甘油三酯的 合成代谢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肝脏、脂肪组织)(肝脏、脂肪组织)磷酸甘油磷酸甘油脂肪酸脂肪酸甘油的磷酸化甘油的磷酸化乙酰乙酰CoA 糖代谢糖代谢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一)软脂酸(一)软脂酸(cetin)的合成的合成原料:原料:乙酰乙酰CoA、NADPH、ATP部位:部位:胞液胞液柠檬酸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丙酮酸循环:1、合成的原料和部位、合成的原料和部位citrate pyruvate cycle线粒体:乙酰线粒体:乙酰CoA胞液:乙酰胞液:乙酰CoA柠檬酸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丙酮酸循环(citrate pyruvate cycle)2、乙酰、乙酰CoA的活化的活化CH3-CoSCoA+CO2乙酰乙酰CoACoA羧化酶羧化酶生物素生物素 MnMn2+2+HOOC-CH2-COSCoAATPADP+Pi(malonyl CoA)key enzyme乙酰乙酰CoA丙二酰丙二酰CoA(acetyl CoA)3、软脂酸(、软脂酸(16C)生物合成生物合成脂肪酸合成酶系脂肪酸合成酶系多功能酶多功能酶 一个多肽链上具有一个多肽链上具有7种种酶活性,依次重酶活性,依次重复进行复进行缩合缩合、还原还原、脱水脱水、再还原再还原的过的过程合成软脂酸程合成软脂酸软脂酸合成过程软脂酸合成过程缩合缩合还原还原脱水脱水再还原再还原7HOOCCH2COSCoA+CH3COSCoA+14NADPH+14H+脂肪酸合成酶系脂肪酸合成酶系CH3(CH2)14COOH+7CO2+14NADP+8HSCoA+6H2O丙二酰丙二酰CoA(malonyl CoA)(acetyl CoA)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软脂酸软脂酸(cetin)(二)脂肪酸碳链的延长(二)脂肪酸碳链的延长部位部位2C单位供给体单位供给体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内质网内质网丙二酰丙二酰CoA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线粒体线粒体乙酰乙酰CoA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三)磷酸甘油的合成(三)磷酸甘油的合成1 1、主要来自糖代谢、主要来自糖代谢CH2-OHC=OCH2-O-P3-3-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CH2-OHCH-OHCH2-O-PNADH+H+NAD+CH2-OHCH-OHCH2-OH甘油激酶甘油激酶ATPADP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glycerol phosphateglycerol甘油甘油2、甘油的磷酸化、甘油的磷酸化(四)甘油三酯的合成(四)甘油三酯的合成 部位:部位:肝、脂肪组织肝、脂肪组织直接原料:直接原料:-磷酸甘油、脂酰磷酸甘油、脂酰CoA主要来自糖代谢主要来自糖代谢脂肪的合成过程脂肪的合成过程CH2OHCHOHCH2-O-P-磷酸甘油脂酰基转移酶磷酸甘油脂酰基转移酶CH2-O-C-R1O=CH-O-C-R2O=CH2-O-P磷脂酸磷酸酶磷脂酸磷酸酶Pi2RCOSCoA2HSCoAH2OCH2-O-C-R1O=CH-O-C-R2O=CH2-OH脂酰基转移酶脂酰基转移酶CH2-O-C-R1O=CH-O-C-R2O=CH2-O-C-R3O=RCOSCoAHSCoA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磷脂酸磷脂酸甘油二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第五节第五节 类脂(类脂(lipoid)的代谢的代谢磷脂、糖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胆固醇、胆固醇酯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磷脂(含磷酸的脂类)磷脂(含磷酸的脂类)甘油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甘油磷脂的结构甘油磷脂的结构极性的头部极性的头部疏水的尾部疏水的尾部卵磷脂(卵磷脂(lecithin)脑磷脂(脑磷脂(cephalin)一、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一、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磷脂酶磷脂酶A1、A2水解生成水解生成溶血磷脂、脂肪酸溶血磷脂、脂肪酸最终产物:甘油、脂肪酸、最终产物:甘油、脂肪酸、磷酸、含氮碱磷酸、含氮碱(二)甘油磷脂的合成(二)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部位:肝、肾、肠(内质网)肝、肾、肠(内质网)合成原料:合成原料:脂肪酸、甘油、脂肪酸、甘油、磷酸盐、磷酸盐、胆碱、乙醇胺、胆碱、乙醇胺、ATP、CTP等等甘油磷脂合成过程甘油磷脂合成过程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3 SAMCO2HOCH2CHCOOHNH2丝氨酸丝氨酸CTPPPiHOCH2CN2N+(CH3)3胆碱胆碱ATPADPP-OCH2CN2N+(CH3)3磷酸胆碱磷酸胆碱CDP-OCH2CN2N+(CH3)3CDP-胆碱胆碱甘油二酯甘油二酯CMP CH2O-C-R1R2-C-O-CH CH2O-P-O-CH2CH2-N+(CH3)3O=O=卵磷脂卵磷脂HOCH2CN2NH2乙醇胺乙醇胺ATPADPP-OCH2CH2NH2磷酸乙醇胺磷酸乙醇胺CDP-OCH2CH2NH2CDP-乙醇胺乙醇胺CTPPPi甘油二酯甘油二酯CMP CH2O-C-R1R2-C-O-CH CH2O-P-O-CH2CH2-NH2O=O=脑磷脂脑磷脂脂肪肝脂肪肝脂肪肝:脂肪肝:脂肪在肝中过量积存脂肪在肝中过量积存原因:原因:脂肪来源过多脂肪来源过多 VLDLVLDL合成障碍合成障碍治疗治疗:磷脂、胆碱、甲硫氨酸、磷脂、胆碱、甲硫氨酸、Vit B12、ATP三、胆固醇代谢三、胆固醇代谢体内以体内以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及胆固醇酯胆固醇酯形式存在形式存在123456879101112131415161719192021222324252627(一)胆固醇合成(一)胆固醇合成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NADPHNADPH(供氢)供氢)ATPATP(供能)供能)1818161636361 1胆固醇胆固醇原料:原料:部位:部位:肝脏(小肠)肝脏(小肠)胞液、内质网胞液、内质网胆固醇的合成过程胆固醇的合成过程第一阶段:甲羟戊酸(第一阶段:甲羟戊酸(MVA)的合成的合成第二阶段:鲨烯的合成(第二阶段:鲨烯的合成(30C)第三阶段:胆固醇的生成(第三阶段:胆固醇的生成(27C)HMG-HMG-CoACoA还原酶还原酶胞液胞液内质网内质网(二)胆固醇的酯化(二)胆固醇的酯化1.1.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RCOSCoAACATRCOOHSCoA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胆固醇胆固醇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2.2.血浆中胆固醇的酯化血浆中胆固醇的酯化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三)胆固醇的转化(三)胆固醇的转化转变为胆汁酸转变为胆汁酸转变为类固醇激素转变为类固醇激素转变为转变为Vit D3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性激素皮质酮皮质酮皮质醇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二醇雌二醇睾丸酮睾丸酮性激素性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皮质性腺性腺胆固醇胆固醇胆酸胆酸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肝肝肝肝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牛磺酸胆汁酸盐胆汁酸盐乙酰乙酰CoA肠粘膜肠粘膜7-脱氢胆固醇脱氢胆固醇维生素维生素D3UV(四)胆固醇的排泄(四)胆固醇的排泄 H肠道细菌还原肠道细菌还原大部分胆固醇大部分胆固醇胆汁酸胆汁酸肝肝肠肠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小部分胆固醇:小部分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粪固醇粪固醇 排泄排泄第六节第六节 脂类代谢紊乱脂类代谢紊乱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肥胖症一、高脂血症一、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概念:空腹血脂浓度持续高于正常概念:空腹血脂浓度持续高于正常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分为六型:分为六型:、a、b、原发性:遗传基因缺陷、家族史、肥胖等原发性:遗传基因缺陷、家族史、肥胖等继发性: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性: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二、动脉粥样硬化二、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胆固醇血浆胆固醇(VLDL、LDL)动脉血管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粥样斑块沉积沉积官腔狭窄官腔狭窄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冠心病冠心病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降低降低LDL、VLDL,提高提高HDL 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降脂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降脂药三、肥胖症三、肥胖症肥胖症:肥胖症:全身性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全身性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变化肥胖度的衡量标准:肥胖度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体重(kg)/身高身高2(M2)2426:轻度肥胖轻度肥胖 2628:中度肥胖:中度肥胖 28:重度肥胖:重度肥胖肥胖症常伴有肥胖症常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与高脂血症肥胖与高脂血症肥胖病人的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血脂容量增高。肥胖病人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常增高,约比正常人高一倍,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故肥胖者常出现高脂血症,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如肥胖者进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则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更为明显。此外,肥胖者餐后血浆糜微粒澄清时间延长,血中胆固醇也可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形成的高血脂症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和痛风等疾病。型高脂蛋白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巨型高脂蛋白血症也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显性遗传性疾病。本型比较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黄色瘤,可发生于眼睑部,表现为眼周围的一种黄色斑,称为眼睑黄色瘤。也可发生于肌牌,例如在手肘、跟肌住处呈丘状隆起,称为肌腱黄色瘤。此外,还可见皮下给节状黄色瘤,好发于皮肤易受压迫处,如膝、肘关节的神侧和臂部。有时也见于手指和手掌的折皱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约60以上的病例在40岁以前即有心绞痛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脂性角膜弓。a型和b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其生化特点则有所不同。a型放置后血浆外观完全澄清,胆固醇含量增高,甘油三酯含量正常,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1.5;b型放置后血浆外观多数澄清,但也有少数轻度混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型高脂蛋白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最常见,也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最密切相关的一型。型的主要问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增高。LDL以正常速度产生,但由干细胞表面LDL受体数减少,引起LDL的血浆清除率下降,导致其在血液中堆积。因为LDL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所以型病人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型又分成为a和b型,它们的区别在于:b型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都升高,而a型只有LDL的升高。a型只有LDL水平升高,因此只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正常。b型LDL和VLDL同时升高,由于VLDL含5565甘油三酯,因此b型患者甘油三酯随胆固醇水平一起升高。IV型的发生率低于型,但仍很常见。IV型的最主要特征是VLDL升高,由于VLDL是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因此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有时也可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型高脂蛋白血症型高脂蛋白血症IV型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非常多见,常于20岁以后发病,可为家族性,呈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内源性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可能是由于肝脏合成增加,抑或由于周围组织清除减弱。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胞黄色瘤、皮下结节状黄色瘤、皮疹样黄色瘤及眼睑黄色斑瘤;视网膜脂血症;进展迅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伴胰腺炎、血尿酸增高;多数具有异常的糖耐量。生化特点为:放置血浆外观澄清或混浊,但无乳糜微粒顶层;甘油三酯明显增高,而胆固醇多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