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ppt课件.ppt
-
资源ID:92566601
资源大小:2.70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ppt课件.ppt
一、宋朝的建立1.北宋建立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东京(河南开封)2.结束分裂:根据先南后北的方针,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措 施 影响(军事)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政治)2.控制军队调动,握兵权与发兵权分离;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地方知州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控制军权集中财权强化皇权第6 课三、国策:重文轻武1.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表现和影响:P31)2.影响(1)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2)消极: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增加财政支出从秦至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各朝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2)从中央看,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3)从地方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第6 课北宋与辽1004年,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 1044年,宋夏议和。南宋与金1141年,宋金议和。916年,辽建立。960年,北宋建立。1038年,西夏建立。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1140年,堰城大捷。1127年,南宋建立1005年,澶渊之盟。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辽916年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开封)西夏 1038年党项族元昊兴庆金 1115年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燕京(北京)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临安(杭州)一、五个政权的建立唐宋明清元第7、8 课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一、宋辽战与和1.北宋北伐(宋太宗)2.澶州之战目的: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结果:失败,转而“守内虚外”时间:1004;地点:澶州双方:北宋与辽人物: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3.澶渊之盟时间:1005 年内容:辽军撤回 北宋给辽“岁币”影响: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二、三次议和结果:议和,签订“澶渊之盟”积极影响:A.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主要影响)C.促进民族融合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辽太宗占领)第7、8 课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二、宋夏和议1.和议原因:连年征战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宋夏和议时间:1044 年内容:元昊向宋称臣 北宋给西夏“岁币”影响: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二、三次议和积极影响:A.保持长久相对和平局面,C.促进民族融合B.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7、8 课北宋、辽、西夏、金、南宋的战与和三、宋金战与和1.岳飞抗金军队名称:岳家军军队特点: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代表战役:1140 年郾城大捷抗金意义:遏制金兵南下,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人民利益(胜利根本原因)2.宋金和议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二、三次议和积极:A.保长久持相对和平局面,C.促进民族融合B.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发展。时间:1141 年内容:南宋向金称臣 南宋给金岁币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三、辽、西夏、金改革民族交融改革措施 影响辽 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增强国力,促进民族交融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金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其他影响: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9 课全国经济重心南移1.含义: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过程出现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完成南移:南宋(1)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2)北方战乱,南方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政府政策支持;(5)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3.表现(1)南方人口是北方两倍(2)长江、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3)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南方超过北方(4)全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4.原因开始南移:唐朝中期发展成就 原因农业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越南进口:占城稻),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秧马(扒秧工具)1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2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3 自然条件优越4 政府支持经济作物1 南方普遍种茶叶;2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广东、福建江淮和川蜀手工业纺织业1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2 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农业发展,手工业技术发展制瓷业1.五大名窑P432.瓷都:景德镇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造船业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2.世界最早的船坞3.规模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商业都市贸易1.大规模都市:开封、杭州2.街市(市坊混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海外贸易1.大商港:广州、泉州2.范围广: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3.设立市舶司管理(市舶的含义:海外贸易)4.设立“番坊”“番学”5.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1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繁荣;2 造船航海技术先进;3 周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路中断;4 政府政策鼓励货币 世界上最早纸币:北宋四川的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