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pdf
-
资源ID:92576599
资源大小:525.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pdf
第 26 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 北京顺义模拟)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下列内容与黄的评价相吻合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A 2.(2017 四川乐山调研)1921 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 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 解析“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 A 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 1925 年,故 B 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故C 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 1927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 C 3.(2016 广东揭阳模拟)1919 年 2 月 14 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 1919 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 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C.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 D.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 解析 材料中“1919 年 2 月 14 日”即 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故 A 项错误;根本变化,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不符,故 B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1919 年 2 月 14 日”不符,故 C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1919 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 4.(2015 广东惠州四模)“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关系,实行单一公有制,与材料私有制经济存在不符,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一定范围内存在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不变,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强制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与材料允许私人经营不符,故 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苏联(俄)实行的措施,故 D项错误。答案 B 5.(2016 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社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解析 从“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可知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故 A 项正确;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集体农庄”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措施,故D 项错误。答案 A 6.(2017 湖南衡阳模拟)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 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 解析 材料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 B 项正确。答案 B 7.(2017 广东佛山调研)“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意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自由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A.B.C.D.解析“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体现了对自由的态度:既要自由,同时也要对自由进行限制,“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干预,故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军事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没有任何自由,故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干预,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 8.(2017 江西南昌模拟)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开垦荒地 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 19181921 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应当属于“凯歌年代”,故 A 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是 19211928 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因为其恢复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被称为“退却年代”,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 1927 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由于该政策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将农民财产收归集体所有,所以被称为“剥夺年代”,故C 项正确;大规模开垦荒地与题干中所提年代无关,故D 项错误。答案 C 9.(2017 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当斯大林在 1924 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工业化国家。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这里“核心地位”的实质是指()A.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B.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C.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 D.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 解析 斯大林在 1924 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故 A、C 项错误;1928 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而 1937 年底农业集体化才最终完成,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作为工业化的一个配套措施,故 D 项正确。答案 D 10.(2017 甘肃兰州模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 1937 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解析 1925 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项正确;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 C 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D 项错误。答案 A 11.(2017 福建莆田模拟)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 1 和图 2 分别宣传 20 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 图 1 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2 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故C 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D 项错误。答案 A 12.(2017 河南焦作模拟)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 B.强调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 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 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 解析 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的观点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 A 项错误;国民经济结构是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说明经济发展要协调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故 C 项正确;“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更强调供应,故D 项错误。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6 湖南长沙模拟)(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 2030 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 事件 1929 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 70 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 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 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3 销往苏联 1932 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 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 000 人,技术人员 10 000 多人;共派遣 2 000 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 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14 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 个 1934 年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据苏联经济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摘编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10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15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创造了条件。第(2)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利益、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等。答案(1)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14.(2016 湖北武汉模拟)(12 分)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国家 事件 日本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法国 拿破仑的民法典 苏俄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美国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阅读上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两例)(12 分)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 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解析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抓住主题文明的借鉴和发展,抓住“借鉴”和“发展”两个角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个结合示例,另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如明治政府“文明开化”,需要从两个角度回答,即借鉴角度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发展角度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再如苏俄新经济政策,借鉴角度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发展角度苏俄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再如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角度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发展角度美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答案 示例(1)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传统文化习俗,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2)拿破仑的民法典: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的精髓,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3)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使政治经济危机得以克服,从而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4)美国罗斯福新政:新政改变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吸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