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四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升含解析.pdf
-
资源ID:92576773
资源大小:441.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版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四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升含解析.pdf
单元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 框图解读 一个概念:哲学的概念,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把握。两个作用:一般性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一系列区别: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各种基本形态间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和同一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之间的区别等。前瞻后顾 1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角度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1)从一般哲学角度理解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3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坚持矛盾的观点。(4)唯物论和辩证法侧重介绍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在认识论中加以阐述。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5)唯物史观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生价值等。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子课题。主观题审题方法揭秘 【方法点拨】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要精准答题,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技能,还需要良好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离不开科学的审题、缜密的思考。审题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看准已知条件,把握未知条件,判断知识范围,明确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审题要做到“三审”,即:一审“范围”,二审“角度”,三审“内容”。一、要审设问的知识范围,即明确试题所属知识模块,看它属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哪一模块。一般说来,审清问题所属知识范围难度不大,我们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审析时要注意:不同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是不一样的。1有的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直截了当地指明了试题所属知识板块。例如: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2 有的设问范围是隐性的,需要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及其背景材料作出判断。如 2016 年江苏卷 37 题第(2)问: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应抓住关键词“某企业”“投资”,结合设问与背景材料,联系本题其他几个设问,才能确定它是属于经济生活模块。3有的设问范围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如 2016 年全国卷39题第(1)问: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答题时不能超过“追求真理的知识”这个范围的限定。二、要审设问的角度,即审设问的指向。思想政治主观题的审题,就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指向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1设问的基本类型(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角度不同回答就不同: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是什么”主要从“现象”“道理”“依据”“问题”等角度入手。如 2016年全国卷38 题第(2)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为什么”则从“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角度去回答。如 2016 年全国卷38 题第(1)问: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如何做”应该从“措施”“对策”“启示”“解决”“处理”等角度解答。如 2016 年全国卷39 题第(2)问: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有些问题并不单纯指向某种设问类型,而是泛指。如:结合材料,请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或“说明”等,此类设问要根据材料要求,分别从“三个设问角度”去思考,综合组织答案。近几年福建卷出现了“评析”性设问,此类设问则要求我们从材料的“行为、观点”的“是非、利弊、得失、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等方面去审题、分析,但实际上也是“三个设问类型”的综合灵活运用。如2010 年福建卷 39 题第(2)问:请你对“民本思想”这一观点加以评价;2011年福建卷 39 题第(2)问: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审设问,要分析问题属于哪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答题要求是什么?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是什么,做到怎么问怎么答才能少犯错误,精准答题。三、要审设问内容,包括内容的主体、客体、手段和过程。1要审设问(或材料)主体。设问的主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一般来说,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通常是各种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党、政协、公民(群众)、各类组织(国内外)等;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同一范围、同一角度、同一对象,主体限定不同,答案组织就不一样。例:2016年全国卷38 题第(1)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设问主体是“国家”,答案组织一定不能偏离“主体”国家(设问“怎么做”)这个方向。2要审设问的客体(对象)。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设问对象不同,所选用的知识必然不同。如 2010 年福建卷 39 题第(3)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该设问主体是“你”,客体是“个人”(农民工、家 庭主妇和企业家),选择的客体不同,答案就有较大差别。除三客体共性答案(国家宏观调控)外,如果选“农民工”为客体:要侧重回答“保障农民工权益;职工工资;农民工权利和法律意识”;客体是“家庭主妇”:主要从“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依法维权,参与监督”解答;如果选“企业家”:应该从“制定经营战略,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自主创新,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角度入手。3审材料实际内容。包括主体为实现目标而对客体采取的措施、手段及其过程。一般情况下,设问和材料的“实际内容”(不是所有内容)是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否则,答题会过于宽泛,缺乏精确性,难以起到测试能力、选拔人才的作用。材料内容在审析中要求做到:第一,弄清每则材料有几层含义,主旨是什么。第二,结合设问对材料进行理论思考。第三,弄清各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问题。这样,才能挖掘和提取有效的信息,建立理论与试题的链接点。如2016 年全国卷38 题第(1)问: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第(2)问,综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都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实际内容,把握材料核心,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审题过程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基础,是考生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三审”(范围、角度、内容);考场上,一定要带着问题审析材料,做到看准题、看全题,并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检索与材料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要求分析、筛选,综合把握,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理论观点,科学、全面地组织答案。【应用体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政府如何通过要素配置落实“供给侧”改革?答案:改革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进行户籍制改革,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搞好教育改革,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加速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改革投融资体制,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创新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