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引试行.docx
-
资源ID:92597191
资源大小:316.8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引试行.docx
附件 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依据“”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 “”把握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 2023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 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 为保证明现 2023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3 年下降 40 -45% 的目标,国家进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标准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把握打算,乐观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根底, 为把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制定相关政策供给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进展改革托付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争论和 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编制。 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争论成果和实践阅历, 参考了国家进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经过实地调研、深入争论和案例试算, 编制完成了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标准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争论总院、冶金工业规划争论院等相关行业协会和争论院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局部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标准。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 钢铁生产企业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占排放总量比重 1% 以下,暂不纳入核算,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电力、热力调入调出产生的排放和固碳产品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 适用范围为从事钢铁类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 等国内外相关权威材料,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供给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的推举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承受实测的数据。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的简洁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缺乏之处,期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准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名目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5一燃料燃烧排放6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三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1四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12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3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3一报告主体根本信息13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4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4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5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可依据本指南供给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如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其他产品, 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 则应依据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一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23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争论 ;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以下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23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温室气体议定书 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 2023 年;ISO 14404-1 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转炉炼钢;ISO 14404-2 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电炉炼钢;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和报告指南。1三、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 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取和重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 2、甲烷 CH 4、氧化亚氮 N2O 、6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和六氟化硫 SF 。(2) 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 钢铁生产企业钢铁生产企业主要是针对从事黑色金属冶炼、 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的企业。 按产品生产可分为钢铁产品生产企业、 钢铁制品生产企业;按生产流程又可分为钢铁生产联合企业、电炉短流程企业、炼铁 企业、炼钢企业和钢材加工企业。(4) 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展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6)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2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 如蒸汽 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7) 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固化在粗钢、甲醇等外销产品中的碳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8) 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去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 例如每种燃料的消耗量、 电极消耗量、 购入的电量、 购入的蒸汽量等。(9) 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 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0 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全部设施和业务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关心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 产效劳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关心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 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效劳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 。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见图1。3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焦油、焦炭粗苯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无烟煤等熔剂消耗产生的排放石灰石、白云石外购含碳原料消耗产生的排放外购生铁、铁合金、直接复原铁等洗精焦化工序煤等烧结 /球团工序烧结矿球团矿轧钢钢炼铁工序铁水炼钢工序粗钢工材序焦炉煤气铁矿石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扣除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电极消耗产生的排放图 1 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具体而言,钢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1) 燃料燃烧排放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2 排放,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内固定源排放如焦炉、烧结机、高炉、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 ,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钢铁生产企业在烧结、 炼铁、炼钢等工序中由于其他外购含碳原料如电极、生铁、铁合金、直接复原铁等和熔剂的分解和氧 化产生的 CO2 排放。(3)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 如蒸汽隐含产生的 CO2 排放。4该局部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4) 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钢铁生产过程中有少局部碳固化在企业生产的生铁、 粗钢等外销产品中,还有一小局部碳固化在以副产煤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等固碳产品中。 这局部固化在产品中的碳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应予扣除。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根本包括:(1) 确定核算边界;(2) 识别排放源;(3) 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 选择和猎取排放因子数据;(5) 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以及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6) 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钢铁生产企业的 CO 2 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全部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产生的 CO 2 排放量之和,还应扣除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 按公式 1计算。5式中:E = E + E + E- Rco2燃烧过程电和热固碳12E co 为企业CO 2 排放总量,单位为吨 tCO 2 ;2E为企业全部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 排放量,燃烧单位为吨 tCO2;E22为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 CO 排放量,单位为吨tCO ;过程E为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产生的电和热位为吨 tCO2;CO 2 排放量,单22R为企业固碳产品隐含的 CO 排放量,单位为吨 tCO 。固碳一燃料燃烧排放1. 计算公式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 CO 2 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 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 2计算。E = AnD EF式中:燃烧 i 1 ii22E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排放燃烧量,单位为吨 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 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 GJ;6EF i 为第 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 2/GJ;i为净消耗化石燃料的类型。核算和报告期内第 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AD i 按公式 3计算。式中:AD iNCViFiC3NCV是核算和报告期第 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i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 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 /万立方米 GJ/万 Nm3 ;FC 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 i 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i液体燃料,单位为吨 t;对气体燃料, 单位为万立方米 万 Nm3 。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式中:EF iCiC44OiF 124 CC 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i焦 tC/GJ;OF 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 。i2. 活动水平数据猎取依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库存变化量以及除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来确定各自的净消耗量。化石燃料购入量、 外销量承受选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7存变化量承受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猎取,承受公式 算。净消耗量 =购入量 +(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 ) 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 外销量5) 计5企业可选择承受本指南供给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缺省 值,如表 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托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展检测,也可承受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供给的检测值。如承受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 GB/T 22723 自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 排放因子数据猎取企业可承受本指南供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缺省值, 如表 2.1所示。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 计算公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O 2 排放量按公式 6- 9计算。E=E+E过程熔剂+E电极原料61) 熔剂消耗产生的 CO2 排放E = nP EF熔剂 i 1 ii(7) 78式中:E2为熔剂消耗产生的 CO 排放量,单位为吨 tCO ;熔剂2P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i种熔剂的净消耗量,单位为吨t;iEF 为第 i种熔剂的 CO 2 排放因子,单位为 tCO 2/t熔剂;i为消耗熔剂的种类(白云石、石灰石等 )。2) 电极消耗产生的 CO 排放2E=P式中:E电极电极EF8电极电极为电极消耗产生的 CO2 排放量,单位为吨 tCO2;P电极 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电炉炼钢及精炼炉等消耗的电极量,单位为吨 t;EF电极 为电炉炼钢及精炼炉等所消耗电极的CO2 排放因子,单位为 tCO2/t电极。3) 外购生铁等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 的CO 2 排放E = nM EF式中:E原料 i 1 i9i为外购生铁、铁合金、直接复原铁等其他含碳原料消耗而原料产生的 CO2 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 ;M 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含碳原料的购入量, 单位为吨t;iEF 为第i种购入含碳原料的CO2 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原i料;9i为外购含碳原料类型如生铁、铁合金、直接复原铁等。2. 活动水平数据猎取熔剂和电极的净消耗量承受公式5计算,含碳原料的购入量承受选购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3. 排放因子数据猎取承受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中的相关缺省值作为熔剂、电极、生铁、直接复原铁和局部铁合金2的 CO 排放因子,如表 2.2 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托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展检测或承受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供给的检测值。 石灰石、白云石排放因子检测应遵循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标准进展; 含铁物质排放因子可由相对应的含碳量换算而得, 含铁物质含碳量检测应遵循 GB/T 223.6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 GB/T 223.86 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取法、GB/T 4699.4铬铁和硅铬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取法和重量法、 GB/T4333.10 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取法测定碳量 、 GB/T 7731.10钨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取法测定碳量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取法及气体容量法、 GB/T 8704.1 钒铁碳、YB/T 5339 磷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取法测定碳量 、 YB/T 5340 磷铁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等相关标准。10三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 计算公式2净购入的生产用电力、 热力如蒸汽 隐含产生的 CO排放量按公式 10计算。E= ADEF+ ADEF10 电和热电力电力热力热力式中:E为净购入生产用电力、热力隐含产生的CO2 排放量,单电和热位为吨 tCO2 ;ADAD、电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电量和热力气如热力蒸汽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 MWh 和百万千焦 GJ;电力热力EF、 EF分别为电力和热力如蒸汽的 CO2 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吨CO2/ 兆瓦时 tCO2/MWh 和吨 tCO2/GJ 。2. 活动水平数据猎取CO2/ 百万千焦依据核算和报告期内电力或热力供给商、钢铁生产企业存 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承受公式11 计算。净购入电量热力气 = 购入量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用电量热力气 外销量11 3. 排放因子数据猎取电力排放因子应依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112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展计算。 供热排放因子暂按 0.11 tCO /GJ 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公布官方数据后应承受官方公布数据并保持更。四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1. 计算公式固碳产品所隐含的 CO2 排放量按公式 12计算nADi 1固式中:RR=EF12 碳固碳固碳固碳为固碳产品所隐含的AD固碳CO2 排放量,单位为吨 tCO2;为第 i种固碳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EF固碳t ;为第 i种固碳产品的 CO2 排放因子,单位为i为固碳产品的种类如粗钢、甲醇等 。tCO2/t ;2. 活动水平数据猎取依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固碳产品外销量、 库存变化量来确定各自的产量。外销量承受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库存变化量承受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承受公式 13计算获得。产量 =销售量 + 期( 末库存量 期初库存量 ) 133. 排放因子数据猎取企业可承受 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 第六版中的缺省值作为生铁的 CO 2 排放因子,如表 2.2所示。粗钢12的 CO 2 排放因子可承受表 2.3中的缺省值。 固碳产品的排放因子承受理论摩尔质量比计算得出, 如甲醇的 CO 2 排放因子为 1.375 tCO2/t甲醇。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指定特地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打算。 具备条件的企业, 还应定期监测主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以及重点燃烧设备如炼焦炉、烧结机、高炉等的碳氧化率。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治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依据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展报告:一报告主体根本信息报告主体根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 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13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 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需要扣除的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全部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 消耗的熔剂、电极的净消耗量, 含碳原料的外购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气,粗钢、甲醇等固碳产品的产量。假设企业生产其他产品, 则应依据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消耗的熔剂、电极和含碳原料的排放因子,报告承受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 粗钢、甲醇等固碳产品的排放因子。假设企业生产其他产品, 则应依据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 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5依据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本企业核算了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一、企业根本状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牢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状况不符,本企业将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 (签字 ):年月日附表 1 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 2 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 3 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6附表 1 报告主体 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tCO 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 tCO 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 tCO 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tCO 2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 tCO 217附表 2 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化石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净购入电力、热力固碳无烟煤烟煤 褐煤 洗精煤其他洗煤 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 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 液化自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自然气 炼厂干气石灰石净消耗量白云石净消耗量电极净消耗量 生铁外购量直接复原铁外购量镍铁合金外购量 铬铁合金外购量 钼铁合金外购量电力净购入量热力净购入量生铁产量粗钢产量甲醇产量其他固碳产品或副产品产量净消耗量t,万 Nm 3数据数据数据低位发热量 GJ/t, GJ/万 Nm 3单位t t t t t t t t单位MWhGJ单位t t tt* 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8附表3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 tC/GJ % 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自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自然气炼厂干气数据单位石灰石tCO 2/t白云石tCO 2/t电极tCO 2/t工业生产过程生铁tCO 2/t直接复原铁tCO 2/t镍铁合金tCO 2/t铬铁合金tCO 2/t钼铁合金tCO 2/t净购入电力、热力电力热力数据单位tCO 2/MWh tCO 2/ GJ数据单位生铁tCO 2/t固碳粗钢tCO 2/t甲醇其他固碳产品或副产品tCO 2/ttCO 2/t化石燃料燃烧 * 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920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 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 GJ/t, GJ/ 万单位热值含燃料碳碳量 tC/TJ 氧化率Nm 3 无烟煤吨20.30427.4994%烟煤吨19.57026.1893%褐煤吨14.08028.0096%洗精煤吨26.34425.4090%其他洗煤吨8.36325.4090%其他煤制品吨17.46033.6090%焦炭吨28.44729.5093%原油吨41.81620.1098%燃料油吨41.81621.1098%汽油吨43.07018.9098%柴油吨42.65220.2098%一般煤油吨44.75019.6098%液化自然气吨41.86817.2098%液化石油气吨50.17917.2098%焦油吨33.45322.0098%21固体燃料液体燃料粗苯吨41.81622.7098%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3.54012.109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3.00070.8099%气体燃料转炉煤气万立方米84.00049.6099%其他煤气万立方米52.27012.2099%自然气万立方米389. 3115.3099%炼厂干气万立方米45.99818.2099%注:1. 假设企业直接购入炼焦煤、动力煤应将其购入量按表中所列煤种拆分;2. 洗精煤、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自然气、炼厂干气、粗苯和焦油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3 ,其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争论 ;3. 粗苯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国际钢协数据,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 2023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其他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4. 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表2.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缺省值名称石灰石计量单位CO 2 排放因子吨0.440白云石吨0.47122(tCO2 /t)电极吨3.663生铁吨0.172直接复原铁吨0.073镍铁合金吨铬铁合金吨钼铁合金吨0.0370.2750.018数据来源: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 )表 2.3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电力吨 CO 2/MWh热力2吨 CO/GJ粗钢吨 CO 2/吨2CO 2 排放因子承受国家最公布值0.110.01541.375甲醇吨 CO/ 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