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2614811
资源大小:43.2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创造一个新 的艺术实体。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美学要求,使译文 读者能够享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美学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 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就是由众多的艺术形象组成的形象体系。 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翻译 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 的性格。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使人受到启迪,获得美的享受,不仅是它的人物形象具 体可感,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它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和恨,传达了作者 的作品态度。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段, 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 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例。 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而且基本。上是用有格律的韵文行所组成,叫做戏剧诗,现 今又叫诗剧。在翻译它们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节奏声调之美。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选词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原作者在英语原文中运用的语言形式,是为了让他的读者得 到一种形式上的审美享受,而我们的译作则应通过译者让中国读者也享受到同样或相近 的审美效果。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 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翻译实践中 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思维风格不同,句子中心各异,会影响译文 质量,破坏原文美感。英语习惯把要点在句首先说,而汉语习惯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 心。又如思维侧重点不同,造成表达形式各异,进而影响译文的自然、流畅。英语重形 合,汉语重意合,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我 也就是“消灭入侵者,保家卫国”的坚定志向。A.表达对民生的关切;B.表达对国家破亡的担忧;C.表达的恰是对敌人的愤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与“伟志”最为接近;D.表达的是坚守理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故选Co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技巧的能力。先看明线:文章以聚源永掌柜的视角来写,写193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掌柜接待了一 个买酒的小叫花,小叫花牺牲后,掌柜的按照她临走前的嘱托“将几坛聚源永烧酒放在 后山的老虎石上明线的作用:首先,以掌柜的视角来叙事,小叫花究竟是什么人,为何日本鬼子会来搜 她,她为何让掌柜的在老虎石上放一坛酒,还“请他务必将这坛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 随着事件的发展不断设置悬念,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其次,以掌柜的视角来叙写小叫 花,使小叫花的形象更真实、可敬。在掌柜的眼里,小叫花“一笑,嘴角边露出两个酒 窝”,为了保护掌柜以及院子里的人,“小叫花推开后门冲了出去“,后来掌柜才知道这 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望着天空,嘴角竟然盛开着两朵微笑,花骨朵儿一 般:从掌柜的视角写,女孩的形象更生动鲜明。再看暗线:文中写解放后掌柜的成了厂长,从几个抗联老兵那里知道,小叫花“是他们 的卫生员”,"他们伤口化脓,浑身发冷。女孩于是就扮做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 谁知再也没有回来,幸亏掌柜放了几坛酒,救助了他们:暗线是女卫生员下山买酒救 治抗联伤兵,被发现后为引开小鬼子而牺牲的过程。暗线的作用:首先,暗线对明线起到了补充作用,明暗线结合,整个情节更完整;其次, 暗线的使用设置了悬念,当年这些战士是如何在残酷的条件下生存下去的,同样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最后,抗联老兵与酒厂厂长的交流将明线、暗线交织在一起,“他们伤口化脓,浑身发 冷。女孩于是就扮做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谁知再也没有回来,幸亏掌柜放了几 坛酒,救助了他们”,这样交代事情原委,揭示故事真相,使情节完整,合乎逻辑;“老 掌柜再次想到女孩,才理解她当年跑向河沿的原因,她是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引离藏在 后山上的战友的啊。抗联老兵们听了,一个个落下了泪。掌柜也流着泪”,塑造了卫生 员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升华了小说主旨。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词语含义、鉴赏小说主题的能力。保家卫国,英勇抗敌。文本一中,抗联战士“负伤,躲在后山养伤”“他们伤口化脓,试卷第10页,共22页 浑身发冷。女孩于是就扮做叫花子,连夜冒雪下山买酒”“如果不是他的几坛好酒,既为 大家消了伤口的毒,又御了寒,大家是活不过那个冬天的。从这些交代中可以看出, 抗联战士们在三九严寒中忍受伤痛;文本二,“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族口躅,冷气 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抗战环境极其艰苦,而壮士们在“朔风怒号” 时仍“振长缨,缚强奴”,展现英勇抗敌,保卫家国的豪情。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文本一中小卫生员为了给战友的伤口消毒,扮成小叫花子下山 买酒,不料被敌人发现,为了不连累掌柜的和院子里的人,她毅然冲出院门;为了不让 敌人发现后山养伤的战友,她“跑向河沿”“故意将小鬼子引开“。她不怕牺牲,为了保护 战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文本二中战士们“携手吧!共赴国难”“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体现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文本一中掌柜的听到敌人来搜,“急了,忙指着床底,让小叫 花进去躲着",帮小叫花送酒,“他按照女孩的要求,不是将一坛,而是将几坛聚源永烧 酒放在后山的老虎石上。救了几个战士;文本二中“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都体现 了军民团结共赴国难的精神。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霰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日:“楚 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 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而 *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教对日:“甚善,谨记之。”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日:“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日:“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日:“仲父起,就坐。”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日:“退,酒也。“谷阳日:"非酒也。''子反又日:“退,酒也。“谷阳又日:“非酒也。''子反 受而饮之,醉而寝。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 臭日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 子反以为戮还师夫谷阳之进酒也,非以妒子反,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思,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日:“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日:“臣始为太子 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节选自说苑敬慎)注:舞衣:粗布衣服。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竖:此处指僮仆。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日/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B.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C.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日/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D.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日/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闻余教”中的“余”指“更多的”,与“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中的“余”字的含义 不同。B. “夫谷阳之进酒也”中“之”用于取独,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一句中的“之”字 用法不同。C. “小忠,大忠之贼也”与“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贼”含义相 同,都指偷盗者。D. ”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与“若是者何也”(谏逐客书)中的“是”字词性相同,都是指示代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却穿着丧服来吊唁,这引起了孙叔敖的注意,原来老人是来用“敬慎”教导他的。B.齐桓公与大臣约好在日中时分举办酒宴,管仲后到,齐桓公罚他饮酒。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致敬后将酒倒掉,原因是担心酒后失言祸及自身。C.司马子反口渴耍求喝水,他的僮仆谷阳就把酒当水给子反喝。谷阳这样做不是忌恨 子反,而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但这样却害了子反。试卷第12页,共22页D.齐侯问鲁哀侯为何年纪轻轻就抛弃国家,鲁哀侯回答是因为当初做太子时不任用谏 臣,不亲近忠臣,从而导致耳目闭塞,无人辅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2)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14 .结合四个小故事,简要概括“敬慎”的具体含义。【答案】10.D IL C 12. B 13.(1)恭王想要再次作战,派人征召司马子反,子 反以心病为借口推辞。(2)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蒿,根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拔掉。14.(1) 敬:谦逊廉洁,进用贤才;(2)慎:谨言慎行,坚守原则。【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 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竟醉成这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 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 ”于是杀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如此”,意为“像这样。做“醉”的补语,用来表示喝醉的程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第二个“司马”做“至醉如此”的主语,之前断句,排除C。故选D。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愿闻余数中余,指“余下的,更多的”;“从余问古事”中“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句意:希望听您余下的教诲。/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B.“夫谷阳之进酒也”中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蚓无爪牙之利” 中的“之”,也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二者词性相同,但用法不同,正确。句意:那 谷阳献酒。/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CJ"贼,含义相同,都指偷盗者”错误,含义不同。“小忠,大忠之贼也”中“贼”指“敌人”; “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贼”指“偷盗者二句意:小忠是大忠的敌人。/竟忍心这样当面做 "贼'抢东西。D.”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与“若是者何也"中的"是"字词性相同,都是指示代词,译为 “这样句意: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像这样是为了什么 呢。 故选c。12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致敬后将酒倒掉”错误。原文“管仲半弃酒”意思是"管仲喝掉酒杯 中的一半酒后,把剩余的酒倒掉。可见并不是“将酒杯举到半空致敬后将酒倒掉工 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复”,再次;“辞”,推辞;“辞以心疾' 状语后置句,“以心疾辞工(2) “是”,这;“恶。败坏,腐烂;“且”,将要。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孙叔敖的例子中,老人的话可以概括为“谦逊、小心、廉洁”;齐桓公的例子可以概括出 “出言谨慎”;司马子反的例子从子反的角度应该概括为“坚守原则”;鲁哀侯的例子中“受 而不用”“爱而不近”可以概括为“进用贤才:其中,“敬”侧重态度层面,包括“谦逊廉洁”“进用贤才”;“慎”侧重行动层面,包括“谨言 慎行”“坚守原则工参考译文:人的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戒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 恭敬谨慎。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成的 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 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对我) 有什么更多的教诲吗? ”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 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 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 命令,希望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 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 国治理好了!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齐桓公为大臣们准备了酒宴,约好在日中时分举行。管仲在日中之后到,齐桓公举 杯罚他饮酒,管仲喝了一半就将酒倒掉。齐桓公问:“有约定的时间却在之后到,喝酒 却倒掉酒,这在礼节上说得通吗? ”管仲回答说:“我听说酒进了嘴,舌头就伸出来, 舌头一伸出来就会说错话,说错话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臣算计了一下,与其惹来杀 身之祸,不如弃掉些酒。”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请就坐”。楚恭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要求饮水,僮仆谷阳端着酒来进试卷第14页,共22页 奉给他。子反说:“拿下去,这是酒。”谷阳说:“这不是酒。”子反说:“拿下去, 这酒。“谷阳又说:“这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它,酒醉后睡着了。楚恭王准备再 次开战,派人召见子反,子反借口有心病推辞。于是楚恭王驾车前往子反住处,进入子 反帐中,闻到一股酒味。楚恭王说:“今天的战斗,所依靠的就是司马,司马竟醉成这 样,这是忘记了我的国家,并且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士卒。我靠什么再作战呢!”于是杀 掉子反陈尸示众,然后回师。那谷阳献酒,不是因为忌恨子反,是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 却正好害了他。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小利是大利的祸害。”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 家? ”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谏言的臣子,我接受了却不任用;有 很多人拥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 无人辅佐我。这好比秋天的蓬蒿,根本已经坏了,枝叶却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被连根 拔掉。”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夜陆游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棒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注】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 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鹃冠子环流:“斗 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可见“君子固穷” 的操守。B.颔联“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用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暗示出诗 人心境。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 事事的状态。D.全诗手法多样,首联的象征、颔联的渲染衬托、颈联的细节描写、尾联的想象,都 用得很恰切。16.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 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诗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于冬残之时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于艰难的处境中看 到新的希望。本诗则表达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和对新春迟迟不来的孤寂苦闷。“岁残尚恨新 春远”一句中由“岁残”可知“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春远”,凸显其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等的能力。D.“尾联的想象,错误。尾联“尚恨”“欲挽”直抒胸臆,用来引出诗人此时的感慨愿望,实 有其情,并非想象中的情景。故选Do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话,在理解 意思的基础上对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总结。本诗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从“岁 残”“恨""新春''的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象征义的分析把握入手,进行总结概括。次北固山下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岁暮夜 残、冬春交替”表达了以新代旧的欣喜和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当残 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此处表 明诗人已经感受到新春的气息,在艰难的处境中重新看到新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 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陆游借“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中的 “岁暮腊残、冬春交替”表达了对新春未临的遗憾和期盼之情。“岁残”过后,“新春”本不 远,诗人却“恨新春远。表达了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之情,凸显了急切盼望新春 到来,新春却迟迟不来的孤寂愁苦之情。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试卷第16页,共22页(2)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用“, ”两句表明国家治理时要 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安定。(3)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对于学生问到的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孟子的回答是;, O(4)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5)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讽刺惠子的心如茅塞般没有开通的句子是:“!"(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表明:, O(7)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描写在滕王阁上所看到的晚霞绚 烂、水天相连的宏阔景象,被称为千古名句。(8)在黄冈竹楼记中,“, ”两句写竹楼所见,一远一近,把 竹楼与远山、近江的关系写活了。(9)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作者提到自己之所以要决定出远门去进行游学,除了 担心自己长时间宅在家里文才会被埋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10)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阐明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功 能,钟嫌诗品序、白居易与元九书中也有类似说法,如:(一例即可),【答案】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落霞与孤鹫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远吞山光 平挹江源 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 嘉会寄诗以亲 离群托诗以怨/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 (诗)可以群,可以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寡、犹、蓬、庶、鹫、挹、瀚、嘉。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 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 武器就是科学。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 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 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 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找到对症的“方子”,看清病毒的“样子”,走对防控的“路子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 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 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为突出。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 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 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 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 o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二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合乎逻辑、准确流畅。可少量增 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其中与“压舱石”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健康码”B. “云办公”C. “路子”D. "三药三方”【答案】18.向死而生(百折不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蔚然成风(蔚成风 气)19.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 的“路子”。20. C【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指面对强大疫情,人类因之更乐观,更有毅力,可填“向死而生"百折不挠”。向死 而生: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一般词语 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百 折不挠: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处指防控知识科普人人都知道,可填“家喻户晓”或近义词“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家 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尽皆知。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处说“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的好的风气形成,就会更好应对风浪,可填“蔚 然成风”或近义词“蔚成风气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试卷第18页,共22页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混淆条件关系,“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科学防治”是“找到对 症的方子'、看清病毒的样子、走对防控的路子"缺少不得”的必要条件,不是“有了 就够”的充分条件。二是语序不当。看清病毒的“样子”,才能找到对症的“方子”,进而走对防控的“路子”。 三者有先后逻辑顺序;另外,上文三组句子,也是从研究病毒、寻找药方、防控策略三 个角度展开,要与之相呼应。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压舱石”所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特定称谓。B.表特定称谓。C.表特殊含义。D.表特定称谓。故选C。七、语言表达21 .阅读下面所给的文字,筛选并整合信息,为“水墨漫画”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字。(1)水墨漫画创作时主要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2)水墨漫画是一种表现漫画的思想与造型的绘画艺术;(3)水墨漫画富于幽默、哲理、诗意、个性和笔墨情趣;(4)水墨漫画涌现出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关良等,同时 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5)水墨漫画,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一个画种称谓,但其艺术渊源,可以追溯到 1000多年前我国五代时期。(6)水墨漫画以及时、形象、人文、思辨的视角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寓教于乐,寓美于乐,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答案】水墨漫画是一种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以多元(及时、形象、人文、思 辨)的视角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绘画艺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 们的译文会支离破碎,或会冗长板结。如果把“Mary didn'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就有悖 于汉语表达法。(摘编自云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审美)材料二杜甫被国人尊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杜诗的翻译历来受到国内外翻译家 的重视,国内目前翻译杜诗最多的是许渊冲先生,而海外翻译最多的是宇文所安,他翻 译了杜诗全集。对二人的杜诗译介也呈现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对宇文所安翻译杜诗全集的努 力表示赞赏,认为其翻译能较大程度地接近杜诗的原旨;另一种则称颂许渊冲先生翻译 的都是杜诗的经典,译出了杜诗的神韵。宇文所安与许渊冲的杜诗翻译,哪一个更优美 和准确,是否有高下之分?他们的杜诗译介是否存在误读?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都遵循各自的原则。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原 则。他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诗歌原意,体现出音美和形美,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意 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力求 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他说:“多数情况下,我宁取表面笨拙的译文,以便让英 文读者能看出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这种相对直译的译文自然僵硬有余,文雅不足。” 实际上,直译和“三美”原则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所融合,从 而丰富译诗的形式。许渊冲曾说:“如果把作者比作父亲的话,那译者就可以比作母亲,那译诗就是父 母结合的产儿。产儿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像父亲,也不会一点不留下母亲的胎记。译诗不 可能百分百等于原诗,也不可能不留下作者再创造的痕迹。”与许渊冲不同,宇文所安 以内容优先,希望能呈现杜诗多样的风格:”作为译者,我确信这些作品的中国性' 会得以显现:我的任务是发现这个谱系差异的语言风格二作为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 意美的极致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 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 性服务,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 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翻译并不是一项仅涉及语言能力再现的活动,而是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语言转换实 践性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试卷第2页,共22页 多为“XXX (种概念)是XXX的XXX (属概念)”。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第一句交代了水墨漫画运用的技法,第二句则交代了它的属概念, 强调它是一种绘画艺术,因此句子的格式就应是:水墨漫画是一种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笔 墨技法的绘画艺术。再接着分析,第三句属于对水墨漫画的评价,第四句是介绍了作者作品,第五句是介绍 其历史渊源。很显然这几方面都不是其本质属性,因此可作为次要信息排除。第六句则要注意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水墨漫画以及时、形象、人文、思辨的视角''说 的其视角,应为主要信息,保留;“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则是其功能,为主要 信息,要保留;其余则可舍去。因此综合第一、二、六句的关键信息则可得“水墨漫画''的定义:水墨漫画是一种运用中 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以多元(及时、形象、人文、思辨)的视角来表现社会生活、表 达思想情感的绘画艺术。22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下侧这幅漫画虽 然没有画人的眼睛,但其实又存在着极其传神的“眼睛”,你觉得画中的“眼睛''是什么? 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不超过60字。【答案】这幅漫画的“眼睛”是人物的背影。人物立在江边,望向远方,背影显得孤单落 寞,传神地表现出送别的感伤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由画面中的元素天、山、水、岸、雁,可以看出主体人物在送别后独自遥望,由此 可见漫画的内涵是别后的孤寂感伤,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人物的背影。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试卷第20页,共22页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 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的确,不忘来路,方知前路。现在的你,即将由父母亲人为你构建的“小家”,走向更广 阔的“大家”,将来也要在“大家”中构建自己的“小家请你回首18年来的家庭生活,谈一谈对如下问题的认识和感悟: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它对你有怎样的意义? 一直以来你们是如何践行这一家风 的?将来你又想怎样完善并延续这样的家风?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第一句总起句,及此后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句话,都生动说明了良好家庭建 设、优秀家风传承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 一空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品行的第一老师,家风是孩子启蒙的 第一推手。所以,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惠泽于每个家庭或家 族的成员,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发展与繁荣,也对个人修身、齐家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原则,将来也就会拥有相 应的“小家”“大家”。试题要求围绕“家风”这一关键词展开思考。对此,写作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试题给定的 几个问题展开论述。“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说明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对具体家 风的思考角度,而不能泛泛而谈。对于“它对你有怎样的意义”这一问题,重点要从个人 的为人处世、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论述优秀家风的意义。比如,可以说崇尚“孝”的家风 可以有效帮助自己解决代际矛盾突出的问题,崇尚艰苦奋斗的家风可以让自己拥有比别 人更努力的动力等。对于后两个问题,则可以超越个人小我的角度,上升到如何传承、 弘扬优良家风等方面去思考。比如,一、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的共育体系,坚持 家风建设常态。家校携手助力家风建设,社会以礼乐文化为载体,酿造良好的教化氛围。 二、汲取传统家风文化的珍贵精华,滋养家风建设内容,将那些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 吸纳借鉴于今天的家风建设和家庭教化。三、借鉴传统家风文化的培育方法,提高家风 建设实效。比如注重日常养成,举办家族聚会,情法并用,诵读家训歌诀等家风培育途 径方法,仍然可以借鉴来古为今用。立意:1 .家风是最好的不动产。2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3,秉家风不改,守初心常新。试卷第22页,共22页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 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 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注宇文所安,原名Stephen Owen,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 汉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摘编自梅启波杜诗英译的原则、策略与跨文化传播的话语权以许渊冲与宇 文所安的杜诗英译为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用本族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 美感。B.为了再现莎士比亚诗剧语言的艺术美,翻译者必须首先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表 现力。C.对于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杜诗译介,学界常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对其作出评价。 D.相比起许渊冲的翻译,宇文所安的翻译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这是他译作的优点 所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思维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材料一以中英文的翻译进行了举例。B.材料二引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话来说明二者翻译采取的不同策略,更具说服力。C.对许渊冲的翻译和宇文所安的翻译,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并没有做优劣区分。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及文学作品的翻译,但相较而言前者更具体,后者更抽象。3 .朱生豪与许渊冲在翻译。上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 神韵相结合,力求用汉语来表达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最后一 句话“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 / 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 的四种翻译,最 有可能属于朱生豪译本的一项是()A.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像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所受的灾难B.没有故事能令人黯然伤神/像朱丽叶与罗密欧这样动人C.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D.人间的故事,哪儿有这般的哀伤/比起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这一双4 .请概括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 .翻译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许渊冲将“潜入”译为“steal”(意为"偷”),宇文所安将“潜入”译为“enter”(意为“进入两者的翻译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 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答案】L A 2. D 3. C 4.首先介绍文学翻译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提出文学 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接着分而论之,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式,提出翻译要考虑从形象、情感、语言形式三 个方面来达成目标;然后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指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 思维活动,并举中英文的翻译实例来说明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5. (1) 侧重点:许渊冲的翻译保留了拟人的修辞,遵从了“意美”,增加了生动活泼之感;宇文 所安的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在表达上更忠实于原文。(2)原因:二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二人秉持的翻译 原则不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首先”表述错误。文中举了莎士比亚诗剧的翻译来强调“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 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但是并未提及先后。C.“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一一对其作出评价“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作为中国翻译家, 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极致效果,在 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 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服务,在内容与韵 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 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可见并没有将这两个方面一一进行对应评价。 D.”这是他译作的优点所在“错误,原文为“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 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并未说这是他的优点, 而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