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docx
-
资源ID:92615026
资源大小:41.5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docx
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领路人 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 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湖源。从某种意又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 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 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 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褐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 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 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 的体现。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 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 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制于人。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隼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 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 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车,星星之火已成 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该只能是“中 国的”一一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 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 明互通有无、交流借签,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 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于当今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如要实现 “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效果,必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 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 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球令的安受 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 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 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令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走好国际舆论 氛围。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 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天,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 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定与(2) “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笔下多指高洁的品质,也可指圣明的君主, 苏轼在赤壁赋 中也借“ , ”来表达自己被贬赤壁的惆怅失意之情。(3)荀子在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 韩愈师说 中“, ”的观点是相同。【答案+解析(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蔑妇(2)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 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 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江边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 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岛,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 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氤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 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 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 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至h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 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 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 穹庐()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我相信,()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 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邀李白来望月, 这里的月有家乡的味道, ; O但是黄姚似 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 等谁,又不似在等谁。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安适留下笼盖B.安逸留下笼罩C.安适戈IJ出笼盖D.安逸划出笼罩【答案】1 C只有 只要 只要 只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 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 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安适”,指安逸舒服;宁静舒适,多指生 活状态或环境。“安逸”,多指个人的潇洒、快活的感受,往往搭配动词“贪图”,构成“贪图安逸”。语境是说这个后院的环境是宁静舒适的, 所以用“舒适”。故排除BDo第二处,“留下”,用某种途径把人或事物 保存下来,可指人事物的保留也可指感情等抽象事物的存留。“划出”, 用工具使事物出现一定运动轨迹,如“划出一道口子” “划出一道弧形”, 侧重于“用工具”和“出现轨迹”。语境是指白蝴蝶运动之后划出的一道 痕迹,所以选“划出”,故排除A。第三处,“笼罩",像笼子罩在上面; 遮盖。比喻某种气氛或局面。“笼盖”,笼罩、覆盖。该句可结合语境 及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来判断。第四处,“只要”,连词,表示 必要或充足条件。“只有”,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强调唯一性。语境 是说只要经历过黄姚就可以了,而不是强调“唯一性”。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19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 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答案】原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更能表现了人 与自然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原文“提、随、跃”等动词,以动写 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原文表 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 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两个句 子,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通过对其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语气的分 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首先,我们看原句用的是拟 人的修辞手法,动词“提” “随” “不动声色地跃”等词语,赋予了月亮 以人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温馨的画面;而“提” “随” “跃”这些动词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感和灵性,又从侧面烘托了 环境的清幽雅致。原文整句以月为刻画主体,气韵贯通,语意衔接。而改 后的句子只是用了比喻句,缺少拟人的动感和灵性,再加之前面写月,后 面却说“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话题发生转移,上下句不衔 接连贯。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两组恰当的语句。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 排比,语意完整连贯。(4分)【答案】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 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解析】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 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 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题干要 求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两组恰当的语句。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 语意完整连贯。首先看横线前面的句子是味道“我想邀李白来望月,这里 的月有家乡的”,可以看出是用“我相邀”的句式,而被邀的人有自 己的独特的形象,比如李白诗中月亮的意象、思乡的主题等,最典型的就 是他的静夜思;所以可选邀杜甫,因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慨叹;也可以邀郦道元,因为他写了一部水 经注,而且语段中黄姚的姚江也是美丽的水域,定会吸引郦道元的驻足 考察。(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 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 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 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长期以来,,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 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 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 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2020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 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H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创造了,让中国成为继美 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 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B.充分表明了 “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C. “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D. “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前的“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 展现的作业能力”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能力”,因此可判断括号的句子主要应是“能力”, 而CD项的主语是“奋斗者'号",故排除这两项。分析AB两项可知,“综合技术实力” 是“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在万米级深度”应放在“奋斗者”号的后面,故排 除A。故选B。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 纪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后的“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 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可推断出处想要表明的是深渊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可填入 “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根据“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及“载人潜水器成 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可知,在载人潜水器被研究出来之前,人们是 很难到达深渊的,这主要是探测技术的问题,因此处要说的是以前了解匮乏的原因,可填 入“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内容。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 米深度”可知,“奋斗者”号一直在进行下潜试验,而根据“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 这个具体数字则可推测出中国载人深潜出现了新的纪录,因此第处可填入“中国载人深潜 新的深度纪录”这样的内容。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 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 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 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 一起来。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属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由材料、提示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部分以 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载体,兼以东西文化对比,启示学生探讨“实用与审 美” “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关系。其中“实用”与“物质”、“审美”和“精神” 在哲学层面有很相近,都可以归于美育的范畴,所以只需要理清关系,选取其中 一组进行立意即可。(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 作文)而作文的难度也正在此,不能孤立地谈物质或实用的利弊,要用二元对立 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部分“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我们是谁?我们就是考生们, 所以这个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任务指向,那就是不能单纯地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论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需要联系自身世界,体现自我思考,也就是一定要有“我 在”,比如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修养(联系学习知识和提高素养),文化建 设(娱乐至上和陶冶身心),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代发展(富 强与文明)等层面拓展,而要求部分“选准角度”,就是要求考生能结合命题指 向,抓住重点进行写作。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 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 “多元一体”的“ 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 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 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 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国的提炼, 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寻根潮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有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 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 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 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检与业塑。相信棚有着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大有可为。(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材料二遗址获批,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遗产组织的认可。当 一些学者还在为夏遗存在哪里争论不休时,考古新发现的良渚、陶寺、石 敬、石家河等,直接跨过夏代,呈现给我们一个个500000年前,东西南北 都有分布和联系的灿烂辉煌的古文明速这是何等令人高兴的事。大家知道, 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当时,中国考古尚未开 展,从这个意又上来看,其归纳总结也未必全面。这几十年来中国的 史前 晚期考古的一系列发现,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文明的新形态和新标准, 给国 家文明以新的定叉。中国近代考古学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西方传入 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都并不妨碍 我们通过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近百年以来中国 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其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 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奥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 不少见。如已发现的石部、陶寺、二里失、三星堆、海昏侯等等。这些就 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5000年文明遗址的底气和实 力。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 有了一大批发现,中国考古学者 自身充满了文化白信,也让中国人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摘编自高大伦良者申遗与文化自信)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为我们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一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 代的学科依托,使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B.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古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 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C.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而对于类似文 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不能缺席。D.考古学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 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能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答案】C【解析】A项“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前句表述的内容所造 成的结果,原文是“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 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 依托”;B项错在“居世界前列”,无中生有,应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D项错在“就能”,过于绝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于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 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让中国人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中国考古事 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中国考古学定大有可为。C.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而中国考古在当 时并未开展,因此,其归纳总结未必全面。D.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有底 气,有实力。我们的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答案】D【解析】错在“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强加因果。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A.西北大学考古学构建形成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 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8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C.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安 阳殷墟、石的、二里头、三星堆等等。D.王建新教授说:“中国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特别是中亚地区开展考 成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一个特色了。”【答案】B【解析】材料一的观点为考古学于中华民族文化逑设,增强文化自信,有着 极为重要的意义。B项界定考古学概念内涵,不能证明这一观点。9 .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1分)首先总体提出重视考古学,有重 要意义的观点。(1分)然后分别从推进伟大实践、顺应时势发展、为 文明交流互鉴所歌、传承文化基因四个方面以并列层次论证。(1分)最 后总结,指出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1分)(中的“并 列层次”可以不答)10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提供坚强支撑。”那么,如何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请结合两则材 料简要回答。(4分)【答案+解析】建设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 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发挥考古学学科优势,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中华文化 的文化密码“长寿密码”。提炼标识性概念,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各国加 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现解。在考古学领域,提炼文化基因,融汇理念体系。通过对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 己的特色。(每条2分,-条,任写出2条,第条属于材料二,必须写)(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先生赵威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 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 “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 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北风襄扶着雷片。在空中横扫。薄幕下。先是 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使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 破衣旧絮,裕褪挂在肩头。跋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 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 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 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 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 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 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 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 根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 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 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 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 他为“大先生”。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 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 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 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 ” 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 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 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 佩服半个李白了。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 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 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 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 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 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 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 ”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 “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 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 ”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 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 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 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 口棺材,严丝合缝。 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 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 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 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 “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 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 不拿也得拿! ”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 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 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 围栏。”(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本文开头描写大先生却以“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的“绝活 儿”呈现其木匠形象,颇能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对大先生不平凡经历的 叙述。B.文中写大先生“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可见其精明能干,有学问,这也是他成为村里人心中尊贵的好艺人和先生 的契机。C.大先生嘴笨,不神言辞,自认理儿多却越讲越糊涂,不受孩子们待 见。作者笔下的大先生正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类似;两位作者对自己笔下 的形象所寄寓的情感也相同。I).第段写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心满意足”的 原因,既有落魄时有人帮助,手艺能得到大家认可,教书受村人尊重;也 有能享受退休待遇,还能回报村人,为学校做善事。【答案】C【解析】对两人的情感并并不同,本文作者对大先生充满赞美、同情;鲁迅 对孔乙己见多的是讽刺。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属于插叙,交待了大先生来我们村的过程,突出了他的身份 和特殊手艺。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对大先生的描写;同时又丰富了人 物,避免了平铺直叙。8 .大先生为什么逃难到村里,家里又是什么境况,小说没写,大先生 也没说。这使小说的情节不够完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阅读效 果。C.小说三次写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既突出了他的感恩之心和对 家乡的思念,也有助于凸显主题;同时又有贯穿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 小说脉络清晰。D.小说中的“我”,既是大先生半生的见证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又侧面衬托了大先生的人格与博学;同时,“我”还起到贯穿小说情节的 线索作用。【答案】B【解析】这属于小说的留白,这既使小说情节紧凑,又可以留给读者想象空 间。8 ,第段划线部分,刻画出了大先生穷困潦倒的乞丐形象,请简要分 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 6分)【答案+解析】(1)通过写大先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出其穷困潦倒。(2 分)(2)通过写三婶的害怕,侧面突出其乞丐形象。(2分)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突出人物。辞海对“床”的解释证明大先生的说法足正确的, 从而也农明大先生确实有学问。揭示主鞋。“我”特意查辞海并得到了和大先生一样的解释, 表现出“我”对大先生的肯定和怀念,寄寓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与赞美。在结构上,结尾补充辞海中对“床”的解释,呼应上文与大先 生对“床”的解释,使结构完整。效果上,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者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任选3点,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书吴潘二子事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桎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 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 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 早夜放放。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 亟与之交。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舞,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 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徽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 书O廷筑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 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 重,列诸参阅姓名中。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 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 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 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 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发廷罐之墓,焚其骨, 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 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 故,不骂亦不辨。余子薄予且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 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 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 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B.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C.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D.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 是不列/名获免于难【答案】B【解析】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生丘第友 畏 >诸左及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解析】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著有左传和国语。指科学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不能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炎、潘桎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 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B.吴炎、潘槎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他们广 泛搜集材料,埋头写作。C.吴炎、潘槎章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名声,两人就应邀参与了 庄廷疑明书的编辑。D.吴炎、潘桂章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 人为榜样,可谓志同道合。【答案】C【解析】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金明书的编辑”错。吴炎、潘桂章并未 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赤壁赋)(4分)【答案+解析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操 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分)【答案+解析】孔子说:只知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惘。只知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 危险。14 .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楼章二子和庄廷虢的态度有何 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解析作者对吴炎、潘桂章二子充满赞扬、敬佩和怀念之情,称他们是“高 才” “畏友”,而对庄廷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 “不 学”。评分参考:对吴炎、潘章二子的态度2分,对庄廷的态度1分。意思 对即可.【参考译文】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怪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 们年纪都已二十多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 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 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 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 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 和他们交往。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舞,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 今。因为司马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 舞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书。廷舞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 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 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 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 的姓名之中。荣有臣弟的墓潘陈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低毁之辞而 未经删除的。庄氏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 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 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吓庄氏。庄氏想答应 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都用尽, 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吴之 的要求。吴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 理。吴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廷密奏,四大 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舞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廷钺以及 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 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疑的坟 ,焚烧了他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 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脱罪,吴炎独慷慨 辞,痛骂不绝,宫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地。潘桎章 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 榜样,从这方面看,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 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 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比我小十几岁, 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筑编书时,他嘱咐门 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 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 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 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他们确实 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筑一类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文ij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车正息,禽兴大旅摇。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全笳发